一种具有均匀加热功能的反应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30490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均匀加热功能的反应釜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均匀加热功能的反应釜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反应釜是综合反应容器,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行业,用来完成硫化、氢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目前反应釜的加热形式有油加热方式,这种油加热的方式通常是通过反应釜的釜壁进行热传导的,但是这种加热方式由于加热装置被固定在某一位置,因此反应釜釜内物料受热不均匀,易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具有均匀加热功能的反应釜结构,其不仅可以降低反应釜在对釜内物料加热时的热量损失,同时还可以使反应釜釜内的物料受热更为均匀。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具有均匀加热功能的反应釜结构,包括釜体总成,所述釜体总成与釜盖总成固接,在所述釜体总成的外部包覆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与釜体总成之间形成用于流通导热油的夹层;多根第一搅拌杆的一端伸入所述釜体总成内部,位于所述釜体总成内、在所述第一搅拌杆的外周还安装多个第一搅拌叶组件,各第一搅拌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釜体总成并连接旋转接头,在各第一搅拌杆与旋转接头的连接处均安装从动轮;还包括第二搅拌杆,所述第二搅拌杆的一端伸入所述釜体总成内并连接锥体组件,位于所述釜体总成内,在所述搅拌组件的外周安装多个第二搅拌叶组件,所述第二搅拌杆的另一端伸出所述釜体总成并也与旋转接头连接,在所述第二搅拌杆与旋转接头的连接处安装主动轮及链轮,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互为啮合,所述链轮与动力源连接。
[0006]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0007]所述第一搅拌杆及第二搅拌杆均为圆柱筒体结构,在所述第一搅拌杆内分别开有副出油槽和副进油槽,在所述第二搅拌杆内分别开有主出油槽及主进油槽,在所述第一搅拌杆及第二搅拌杆的内壁均安装隔套;在所述第一搅拌叶组件内开有第二热油流通槽,在所述第二搅拌叶组件内开有第三热油流通槽,在所述锥体组件内开有第一热油流通槽;
[0008]所述副进油槽位于第一搅拌杆的圆心处,所述主进油槽位于第二搅拌杆的圆心处;所述副出油槽与第二热油流通槽互为连通,所述主出油槽与第一热油流通槽、第三热油流通槽互为连通;
[0009]所述第二搅拌杆位于所述釜体总成的中心处,多根第一搅拌杆以所述第二搅拌杆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均布于釜体总成内,所述第一搅拌杆为4根;
[0010]所述第一搅拌叶组件及第二搅拌叶组件均包括四个向外延伸形成的叶片,各叶片分别以第一搅拌叶组件、第二搅拌叶组件的轴心为圆心均布布置,所述第一搅拌叶组件与多个第二搅拌叶组件互为相邻并交错布置;
[0011]在所述保温层的底部还设置夹层导热油进口,在所述保温层的顶部还设置与夹层联通的高位槽,位于所述高位槽的下方,在所述保温层内还设置支架座。
[0012]在所述旋转接头上开有导热油进口及导热油出口;
[0013]在所述釜盖总成上开有加料口、放空管、氮气管、真空管,压力表也安装在所述釜盖总成上;
[0014]在所述釜体总成的下部还连接放料阀,在所述釜盖总成上还连接机械密封组件,在所述釜体总成内还安装釜壁测温组件。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6]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保温层的布置有效避免了夹层内的导热油热量流失,夹层的布置使位于釜体总成内壁的浆料受热均匀,通过在第一搅拌杆、第二搅拌杆、第一搅拌叶组件、第二搅拌叶组件内开有导热油流通孔、进油槽及出油槽,有效实现了釜体总成内各处浆料的受热均匀性,使浆料受热效率高,釜体总成内热量不易扩散,提高了反应釜的加热效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8]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9]其中:1、旋转接头;101、导热油进口 ;102、导热油出口 ;2、从动轮;3、主动轮;4、链轮;5、机械密封组件;6、釜盖总成;7、加料口 ;8、釜体总成;9、隔套;10、第一搅拌杆;1001、副出油槽;1002、副进油槽;11、第一搅拌叶组件;1101、第二热油流通槽;11’、第二搅拌叶组件;1101’、第三热油流通槽;12、第二搅拌杆;1201、第一热油流通槽;1202、锥体组件;1203、主出油槽;1204、主进油槽;13、保温层;14、夹层导热油进口 ;15、放料阀;16、支架座;17、高位槽;18、釜壁测温组件;19、放空管;20、氮气管;21、真空孔;22、压力表;23、夹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釜体总成8,釜体总成8的内部为一空腔,釜体总成8的上部与釜盖总成6固接,在釜体总成8的下部还连接放料阀15,放料阀15伸入釜体总成8内与其空腔连通。在釜体总成8的外部包覆保温层13,保温层13与釜体总成8之间形成用于流通导热油的夹层23 ;多根第一搅拌杆10的一端伸入釜体总成8内部,位于釜体总成8内、在第一搅拌杆10的外周还安装多个第一搅拌叶组件11,各第一搅拌杆10的另一端伸出釜体总成8并连接旋转接头I,在各第一搅拌杆10与旋转接头I的连接处均安装从动轮2 ;还包括第二搅拌杆12,第二搅拌杆12的一端伸入釜体总成8内并连接锥体组件1202,位于釜体总成8内,在第二搅拌杆12的外周安装多个第二搅拌叶组件11’,第二搅拌杆12的另一端伸出釜体总成8并也与旋转接头I连接,在第二搅拌杆12与旋转接头I的连接处安装主动轮3及链轮4,主动轮3与从动轮2互为啮合,链轮4与动力源连接。
[0022]如图1、图2所示,第一搅拌杆10及第二搅拌杆12均为圆柱筒体结构,在第一搅拌杆10内分别开有副出油槽1001和副进油槽1002,在第二搅拌杆12内分别开有主出油槽1203及主进油槽1204,在第一搅拌杆10及第二搅拌杆12的内壁均安装隔套9 ;在第一搅拌叶组件11内开有第二热油流通槽1101,在第二搅拌叶组件11’内开有第三热油流通槽1101’,在锥体组件1202内开有第一热油流通槽1201。如图1、图2所示,副进油槽1002位于第一搅拌杆10的圆心处,主进油槽1204位于第二搅拌杆12的圆心处;副出油槽1001与第二热油流通槽1101互为连通,主出油槽1203与第一热油流通槽1201、第三热油流通槽1101’互为连通。第二搅拌杆12位于釜体总成8的中心处,多根第一搅拌杆10以第二搅拌杆12为中心,沿圆周方向均布于釜体总成8内,第一搅拌杆10为4根。如图1、图2所示,第一搅拌叶组件11及第二搅拌叶组件11’均包括四个向外延伸形成的叶片,各叶片分别以第一搅拌叶组件11、第二搅拌叶组件11’的轴心为圆心均布布置,多个第一搅拌叶组件11与多个第二搅拌叶组件11’互为相邻并呈上下交错布置,各第一搅拌叶组件11与第二搅拌叶组件11’互不干涉。在保温层13的底部还设置夹层导热油进口 14,在保温层13的顶部还设置与夹层23联通的高位槽17,高位槽17防止导热油输入过多而引起的溢出问题,位于高位槽17的下方,在保温层13内还设置支架座16,支架座16用于固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所示,在旋转接头I上开有导热油进口 101及导热油出口 102,与第一搅拌杆10连接的旋转接头I的导热油进口 101与副进油槽1002连通,与第一搅拌杆10连接的旋转接头I的导热油出口 102与副出油槽1001连通。与第二搅拌杆12连接的旋转接头I的导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