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过滤器及用于制造这种空气过滤器的方法

文档序号:507926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气过滤器及用于制造这种空气过滤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过滤器,该空气过滤器包括具有空气通 道的过滤器框架,该过滤器框架适于附着在通道形件内;以及过滤 器本体,该过滤器本体包括多个可静电充电的纤维帘,这些纤维帘 附着于过滤器框架,从而使过滤器本体获得相对于穿过所述空气过 滤器的空气的预期流动方向、从所述过滤器框架到位于距离所述过 滤器框架 一 定距离处且位于所述过滤器框架下游的位置的延伸范 围。
背景技术
在此所提及的这类空气过滤器安装在空气通过其流动的通道 中。这些通道可以^皮水平地或垂直地定向并且由包含在通风系统中 的气流通^各构成。因此,这种气流过滤器包括具有多个可静电地充 电的纤维帘的过滤器本体,这些纤维帘通过机械作用及静电作用将 微粒从空气中分离。这种空气过滤器因而可以清除空气中的大颗粒 和孩i小颗粒。
安装在水平地定向的通道中的这种过滤器的 一个问题是,过滤 器本体随着时间易于倒塌。因此,空气(尤其是流过空气过滤器的 上部的空气)获得了减弱的过滤效果。
由W098/53914获知制造这样的过滤器它具有由细长的挠性 纤维组成的过滤器本体,这些细长的挠性纤维于一端处附着在过滤
器框架上。这种过滤器框架可以由多个矩形的间隔件,该些矩形间 隔件具有平行地布置的两个细长侧壁,并且这两个侧壁通过横向隔
壁(partitationwall)相连。因此,每个细长的间隔件均4是供了由用 于流过该过滤器的空气的入口构成的^f皮限定的单元。 一个或多个隔 壁在此被布置在间隔件之间的适当位置,从而使现有的过滤器本体 ,皮分成多个分离的部分,该些部分中的每个均;故布置在一个流动通 路中。因此,隔壁^是供了用于过滤器本体的内部支撑表面,从而防 止过滤器本体倒塌。然而,在相邻间隔件之间的适合位置应用这些 隔壁使得空气过滤器的制造过程更复杂且更昂贵。此外,提供了过 滤器本体在相应的流动通道中的某种倒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头所提及类型的空气过滤器,其 中,当本空气过滤器被布置在水平地定向的空气通道中时过滤器本 体倒塌的问题以不会使空气过滤器的制造充分地更昂贵的方式来解决。
该目的通过开头所定义的空气过滤器来实现,其特征在于,本 空气过滤器包括附着装置,该附着装置适于将过滤器本体的至少 外围部中的纤维附着到通道形件的内表面上。当具有才艮据上述的过 滤器本体的传统空气过滤器被布置在水平地定向的空气通路中时, 过滤器本体的倒塌主要出现在过滤器本体的上部处。因此,基本上
将过滤器本体的上部附着到通道形件的内表面上就足够了 。这样, 使过滤器本体的上部相对于通道形件保持在预期的位置。因此,以 一种简单且有效的方式防止过滤器本体向下倒塌。然而,能实现的 是,将过滤器本体的环绕外围部附着到通道形件的相应环绕内表面 上。因此,本空气过滤器无需设置有在空气过滤器安装在水平的空 气通道中时指示空气过滤器的哪一部分必须朝向上方的记号等。将 过滤器本体的外围纤维附着到管状件的内表面上可以通过多个不
同的附着装置以相当简单的方式进行。因此,可以^是供水平地定向 的空气过滤器,其中消除了过滤器本体倒塌的问题,而基本没有增 大空气过滤器的制造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所述附着装置将过滤器本体的所述 外围部中的纤维附着到通道形件的壁表面上的这样一个位置,即, 与过滤器本体在过滤器框架中的附着位置相比,该位置更靠近过滤 器本体的下游位置。这种类型的传统空气过滤器的过滤器本体的倒
塌随着离开过滤器本体在过滤器框架中的附着位置的距离而逐渐 增加。因此,适合在距离过滤器框架相对大的距离处采用所述附着 装置。所述附着装置可以是双面胶带。使用双面胶带将所述纤维附 着到通道形件上是防止过滤器本体倒塌的非常简单但有效的方式。 可替换地,所述附着装置可以是胶粘物。胶粘物(例如,熔融胶粘 物)可以仅涂在通道形件的内表面上的所希望的位置,例如,以一 个或多个胶粘物带的形式。因此,过滤器本体的外围纤维被附着到 通道形件的内表面上的所希望的位置。4艮据又一可替换方式,所述 附着装置可以是焊接接头。在过滤器本体的纤维和通道形件由可焊 接到 一起的材料制成的情况下,在此可获得过滤器本体的外围纤维 与通道形件的内壁表面之间的非常牢固且适当的附着。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过滤器本体的纤维具有基本上相同 的长度。因此,获得了对流过过滤器本体的不同横截面的空气的基 本上均一的过滤。有利地,通道形件可以由通道形外壳构成,所述 通道形外壳由空气过滤器的 一部分构成。具有环绕过滤器框架及过 滤器本体的这种通道形外壳的空气过滤器包括连接单元,该连接附 着单元可相对容易地附着在空气通3各中。可^夺换地,通道形件可以 包括现有的空气通路的 一部分,在该空气通路中安装有具有附着的 过滤器本体的过滤器框架形式的空气过滤器。有利地,通道形外壳 具有至少与过滤器框架及过滤器本体沿空气的预期流动方向的总
延伸范围相对应的延伸范围。因此,通道形外壳可以围住过滤器框 架和整个过滤器本体。这样,防止了空气从过滤器本体的一侧流出。 因此,所有的空气被迫沿整个过滤器本体流动。
才艮据本发明的又一优选实施例,过滤器框架由多个并排安装的 细长间隔件形成。从制造技术这点来看,通过这种间隔件形成过滤 器框架是优选的。与此同时,在此可获得纤维在过滤器本体的所有 横截面中的非常均 一的分布。因为外围的且沿直径相对的两个间隔 件短于剩余的间隔件,并且并排安装的间隔件具有沿朝向过滤器框 架的中心的方向逐渐增大的长度,所以过滤器框架可以具有基本上 为圆形的轮廓形状。在多数情况下,希望将过滤器安装在具有圆形 横截面的空气通路中。因此,如果过滤器框架具有相应的圆形轮廓 形状,则有助于空气过滤器的安装。通道形外壳的内表面因此有利 地具有圓形的4仑廓形状。


随后,参照附图描述作为实例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附图中
图1示出了用于制造根据本发明的空气过滤器的生产线的侧投 影图2示出了图1中的布置的水平投影图,其中为了清楚去除了 图1中所包含的組装台;
图3示出了生产线中所包含的冲孔步骤的侧投影图4示出了图3中的布置的水平投影图,其中为了清楚去除了 图3中所包含的沖头;
图5示出了具有附着的纤维帘的空气过滤器中所包含的间隔件
的断开的端部;
图6示出了空气过滤器在沖孔时的断开的横截面;
图7示出了穿过具有环绕的管状外壳的空气过滤器的断开的横 截面;
图8以透一见图示出了具有附着的过滤器本体的圓形过滤器框

$,
图9同样以透视图示出了适于图8中的圆形框架的装配的外 壳;以及
图IO示出了其中装配有过滤器框架的外壳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随后对本发明的描述中,这些是名称,就此而i仑,下面对这 些名称的含意进行解释
"圓形"横截面直接地是意味着圆形的圓横截面,这并不应 该一皮理解成排除与理想的圓形不同的4黄截面,因为本发明还可用于 制造具有例如卵形及椭圆形横截面的过滤器,或者用于制造具有圓 角的多边形过滤器。
"过滤器框架"意味着过滤器的在多个子开口中的固定的一 组入口,这些入口可由纵向及横向的隔壁限定。"过滤器本体"意 味着包括纤维和/或纤维束的构件,该构件的主要延伸是沿流动方向
的,并且该构件优选地在过滤器的#黄截面区域上^皮基本平均地划分。
"纤维束"意P木着一捆细纤维,这些细纤维#皮^^散地用板固 定到一起而成为可分开的纤维束。
"纤维"意味着纤维束中所包含的单独的最小部分。
一种适于本发明的过滤器的纤维是微米厚度的合成纤维,例 如,聚合物纤维或共聚物纤维。然而,纤维束中可包括不同种类的 纤维,优选地由一种或多种合成材料制成,即使在此所提出的用于 制造空气过滤器的方法无需 一定应用在合成纤维方面,但虽然如此 本方法可通过4又采用天然纤维或通过采用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的 混合物来实现。
在优选实施例中,过滤器本体包括大量的合成纤维束以及孩吏米 厚度的、具有基本相同的延伸范围和长度的合成纤维,随意地横向
连4妄在不则的网状或迷宫状结构中的这些纤维束和纤维形成大 量的流动通路,这些流动通路由纤维和纤维束的静电电荷来维持。 在本实施例中,过滤器本体可以被看作其中过滤器的机械作用和静 电作用特性是相关连的混合体。
由于那个缘故,不排除其他种类的纤维或制造过程, 一种适于 此目的且可在专门的贸易中以商业的方式获得的纤维作为实例可 被提及为通过熔融吹制形成的纤维,熔融吹制是能被定义成这样的 过程的方法其中,高速空气在形成纤细、含纤维且可分开地连接 的织物或纤维束的过程中从喷嘴中吹出浮动的热塑性树脂。通过这 种方法可制造出具有微米大小的直径的纤维,通常在2-4 (im之间, ^f旦也可以下至小于2 的直径或上至4-10或10-15 pm的直4圣。这 种纤维织物或纤维束还可以包括不同聚合物材料(例如,聚丙烯、 聚乙烯、聚苯乙烯、聚碳酸酯、尼龙)的双组分或多组分纤维。这 些可预先进行静电充电进而在充电状态下纟皮供应的纤维具有得到 并维持用于吸附的电荷的出色的能力,并粘合于空气中传输的其表
面颗粒。樣t米大小的、适于空气清洁处理的纤维产品之一可被提及
为3M、 Eastman Kodak、 Kimbery-Clark、 Hollingsworth以及Vose。
诸如用在本描述中的名称"微米厚度"应该被理解成至少包括 上面所提及的纤维直径。在附图中,由于绘图技术的原因,纤维和 纤维束仅示意性地示出,这是因为绘图技术和再现技术都没有不能 重现实际纤维的真实lt目和尺寸。
附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被布置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过滤器的 制造过程中的主要生产步骤的生产线。驱动件在此已经被象征性地 表示成活塞/气缸单元,因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有能力可选地
〃使用气动、液压或电来驱动可移动件并在生产线中传^r。
因此,纤维通道(fibre path ) 1从纤维存储器(store ) 2沿供给 方向P被供给,该纤维存储器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滚轮3,纤维 束4从该存储器滚轮在重复的步骤中相继松开,纤维束的长度取决 于最终的过滤器本体的轴向长度。供给由可移动的卡紧件5间歇性 地驱动,该卡紧件以被控制并驱动成下面更严密地解释的方式在焊 接台6与组装台7之间往复运动。在供给过程中,纤维束被引导通 过滑4仑8,至少一个滑專仑是固定且不可转动的,并用来通过摩纟察力 和摩4察4吏纤维通道中的纤维产生电压或将电压添加至纤维通道中 的纤维。
在供给过程中,最初的纤维束/多根纤维束的延伸是沿横向方向 (即,穿过纤维通道的供给方向P)进4于的,乂人而4吏纤维形成沿供 给方向看处于卡紧件上游的大体上为平面的纤维通道。纤维通道的 延伸范围部分地通过其在导向滑4仑8的延伸形成,且部分地通过吹 制件9的作用形成,通过吹制件9使压缩空气朝向纤维通道,通过 喷嘴10该吹制件被控制并驱动成穿过纤维通道的供给方向的摆动 或往复运动。受压缩空气的影响,实现了纤维束的分开,纤维束被
分成多个纤维束以及具有基本相同的延伸范围的卑个纤维,并且这 些纤维束和纤维随4/L地;镜向连接在不失见则的网状或迷宫状结构中,
该网状或迷宫状结构包括大量的空腔和通路,这些空腔和通路通过 纤维和纤维束的静电电荷来维持。受压缩空气的喷射的影响,由于 摩擦力以及通过分开过程中纤维与纤维束之间的相互摩擦,纤维通 道一皮进一步供以电4苜。
卡紧件5在焊接台6中被布置成接收间隔件11,该间隔件被从 设置在纤维通道一侧处的存储器12逐渐供给到纤维通道与同焊接 台6相关联的气顶13之间。尤其参见图5,间隔件11由诸如塑料 的可热焊接的材料制成,且具有长度与纤维通道的宽度对应于或超 过纤维通道的宽度的细长的形状,并且包括两个平行延伸的长边14 和15,这两个侧边通过4黄向壁16相互连接。壁16被沿间隔件的长 度适当地、^旦未必均匀地划分并垂直地连接于这两个长边。间隔件 的长边和壁为四边的过滤器框架中的过滤器本体限定出各个流动 入口,如下面更严密地解释的那样,该过滤器框架通过并排地组装 间隔件而形成。通常,间隔件11可具有约200 mm的长度,沿流动 方向约10mm的高度,约5mm的宽度,且具有小于或接近毫米的 壁厚。在此所^是及的尺寸当然^又用于^f吏读者理解间隔件的比例,并 且将适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的实际应用。
此外,焊接台6与夹爪17相关联,该夹爪被驱动并控制成沿 分别来和去气顶13的方向运动,且更确切地,通过一个力来卡紧 压紧纤维通道以使其与间隔件的一个长边相4妻触,而间隔件的另一 个长边由气顶13支撑。在该卡紧位置,使夹爪以高频(超音速频 率范围内)摆动。如同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那样,这种摆动可 通过压电元件适当地产生。夹爪的动能净皮加热间隔件和纤维通道转 换成热能并^f吏得加热间隔件和纤维通道熔合或焊4妄在一起。
14
可替换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构思的情况下,纤维当然可通过 其他形式的热焊4妻、熔融或力交粘附着于间隔件。
此外,焊接台6设置有刀18。刀18可被实施成转动或固定的 刀刃,该刀刃可穿过纤维通道并沿间隔件移动,以用于切割间隔{牛 的上表面高度处的纤维通道。
卡紧件5 被驱动成用于将具有附着的纤维通道的间隔件11提升至组装台7,并在此运动过程中从存储滚轮上进一步松开材料。 卡紧件5为此可包括诸如拨爪(finger )或台肩(shoulder )的固定 的或可移动的构件,这些构件被布置以卡紧在间隔件下方或可被控制以用于与间隔件的端部相接合。在间隔件已经被输输送到组装台中 之后,卡紧件回到焊接位置,以接收下一个间隔件,该间隔件在焊 接并切割纤维通道之后被提升至组装台。通过切割纤维通道,形成 了从先前的工序中所输送的间隔件11垂下的有限的纤维帘19。该
输送了后一间隔件之后,先前的间隔件被从输位置移走,适合的
是,在支撑间隔件的框架上进行移除过程,由此使组装好的间隔件 的过滤器框架相继形成在组装台中。
以上述方式,过滤器一医架20形成有四边的4仑廓,该4仑廓具有 由间隔件11限定的、用于空气流动的入口,过滤器框架和组装好 的过滤器本体从此入口沿流动方向穿过组装好的帘19延伸。该四 边的过滤器框架中所包含的间隔件可通过适当的方式相互固定,以 便于进行后续的工作步骤。过滤器框架的这种稳固可包括将间隔件 的端部固定在过滤器框架的侧面中,诸如通过胶粘或热焊接到过滤 器框架的边纟彖上的边缘镶边(band)。可替换地,间隔件的侧面可 具有这样的结构,诸如彼此卡紧的结构,其中间隔件在组装时相互 连接。
具有由可充电的纤维及纤维束构成的附着的过滤器本体(参见
图8)的圓形过滤器框架可选择地在后续的工序中由该四边的过滤
器框架构成。根据以下针对与该生产步骤相关的特殊问题示出了优 选的解决方案。
为此,四边的过滤器框架2(H皮传输至冲孔台21,参见图3-图 4,其中过滤器框架与从间隔件垂下的纤维帘一起被输送。冲孔台 21与可移动;也布置的气顶22以及冲头23相关联,该气顶在穿过向 下悬挂的纤维帘插入过滤器框架的过程中被驱动,以在冲孔操作期 间支撑过滤器框架,该冲头设置有环形的且优选地为圓形的刀刃 24,以通过紧靠过滤器框架的上侧引导的运动从四边的过滤器框架 冲出圓形的过滤器框架。
同样参见图6,气顶22可形成为具有平行臂的档4册,这些臂的 数量与过滤器框架中所包含的间隔件的数量相对应。这些臂在它们 的一端处相连,并它们的自由端可从过滤器框架的一侧沿间隔件的 长度方向插入到间隔件下面,以净皮4妄收到在此形成于,人间隔件垂下 的纤维/纤维束帘之间的空间中。然而,可替换地,气顶还可被设置 成越过间隔件的长度方向、穿过纤维帘而布置。在这一实施例中, 为了对纤维造成尽可能小的影响,臂的数量可显著地更少并包括金 字塔状的横截面(未示出)。在这两种情况下,气顶可适当地设置 有固定支撑件,以用于将臂的下侧支撑在过滤器框架的相对侧上。
优选地,在支撑在后来的圓形过滤器框架中所包含的间隔件以 4氐抗变形及才黄向运动的过程中的同时,在该情况下进4亍了冲孔。为 此,冲头23被构造成具有形成型芯25的第一圆形部分,该型芯在 第一步骤中被驱动以接合到过滤器框架的入口中,此后,相对于该 第一部分是可移动的且包围第一部分并形成刀刃24的环形的第二 部分在第二步骤中 一皮驱动以用于冲孔。
优选地,第一部分25在其下侧上形成有多个突出部26,这些 突出部可随着装配到过滤器框架的入口中的方式而插入。参见图5-图6,突出部26被形成为在插入后的位置基本沿直径地填充入口, 但无需以其数量足以填充过滤器框架的所有入口的方式来设置。如 果后来的圓形过滤器框架中所包含的所有间隔件都被至少 一个突 出部26卡紧,则认为实现了足以抵抗横向运动的固定。然而,为 了保证沖孔能在没有由间隔件的侧面及隔壁中的剪切所引起的变 形的情况下进行,优选地,尤其是如果这些侧面及隔壁由薄厚度的 材料并由挠性材料构造时,则突出部26形成为用于填充所有入口 , 包括被边缘分开以及相对于圓形过滤器框架的外围开启的开口 。有 利地,突出部26可以具有带有斜切端边缘的拨爪的形式,诸如图6 中所示。
因此,形成的圆形过滤器框架27随后被乂人四边的原过滤器才匡 架中提出并从冲头传输到环形外壳28。通过突出部26的接合相连 的所包含的间隔件因而被插入到外壳28中,该外壳相继占据围绕 圓形过滤器框架的外围的环绕边纟彖的位置。参照图7-图10,示出了 圆形过滤器框架27及其接收在外壳28中。
夕卜壳28沿流动方向在入口端与出口端之间延伸,延伸的长度 至少与间隔件的高度相对应且优选地与附着有纤维帘的过滤器框 架的长度相对应,从而使整个圓形过滤器本体被外壳罩住。有利地, 外壳28可以由合成材料制成并在一个相连的管状件中模制,该管 状件于其入口端处净皮布置成罩住圓形过滤器框架的外围,以用于圆 形过滤器框架27的连接。
在随后的步骤中,圓形过滤器框架的外围被附着在外壳28的 内部。为此,外壳在其内侧且距离入口端适当距离处可形成有径向 插入的台肩29,依靠该台肩使得过滤器框架的下侧停止在插入后的 位置。夕卜壳的内侧设置有靠近入口端、且距离台肩29与间隔件的
高度相对应的距离处、径向向内地突出的唇缘30,并用于在过滤器
框架已经祐:接收在台肩与唇缘之间以通过卡扣连4妾而固定时卡紧 过滤器框架的上侧周围。在该情况下,过滤器框架的固定可包括用 于与外壳内侧中的锁紧结构相接合的旋转,并且可替换地,还可包 括胶粘或焊接,在后一种情况中,预先假设外壳由可热焊接的材料 制成。
最后,通过将突出部26拉出到入口外而将冲头从过滤器框架 中*>开,这可以在过滤器框架的间隔件刚刚被固定在外壳中的同时 进行。可^,换地,冲头的第一部分24布置有相对于突出部可移动 的一个或多个推杆(未示出),该推杆在突出部之间可净皮推出,以 邻接于间隔件的上边缘,从而将过滤器框架推到与突出部脱离接 合。
以上述方式,提供了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圆形的过滤器本 体,该过滤器本体具有由长度基本统一的可充电纤维构成的组装好 的纤维帘19,每个纤维帘均由单独的间隔件11承载,这些间隔件 通常#皮乂人由组装在 一 起的单独的间隔件构成的四边的过滤器才匡架 20沖压到具有圓形形状的过滤器框架27,这些间隔件在聚集状态 下限定出用于朝向过滤器的气流的入口 。
根据上述,本过滤器本体可被罩在环绕的、通路形的外壳中, 其中位于过滤器本体外围的纤维和纤维束附着至外壳的内侧,以枳j 械地且电地确保过滤器本体填充外壳的横截面区域,同样当本过滤 器本体^皮应用在水平地定向的气流中时所述附着在图7中以参考标 号31表示,并可通过适当的胶粘物和双面胶带实现。外壳的内表 面例如设置有一个或多个胶粘物带,该胶粘物带位于具有安装在外 壳内的附着的过滤器本体的过滤器框架内的适当的位置。可替换 地,纤维可以通过焊接接头附着到管状件28的内表面上。过滤器 本体的所述外围部中的纤维在位置31附着到管状件上,与纤维在
过滤器框架20中的紧固位置相比,该位置更靠近纤维的下游所处
位置,,人而还防止过滤器本体在其下端处倒塌。
本发明并不以任何方式局限于附图中所描述的实施例,而是可 以在斥又利要求的范围内自由;也改变。
例如, 一种显而易见的变体包括除以上所示的圆形横截面之外 的过滤器本体及外壳的其他横截面形状,尤其是四边的横截面,诸 如正方形或矩形, 但也可以是具有尖角或圆角的其他多边形冲黄截面。
权利要求
1. 一种空气过滤器,包括具有空气通道的过滤器框架(20),所述过滤器框架适于附着在通道形件(28)内;以及过滤器本体,所述过滤器本体包括可静电充电的纤维,所述纤维附着于所述过滤器框架(20),从而使所述过滤器本体获得相对于穿过所述空气过滤器的空气的预期流动方向、从所述过滤器框架(20)到位于距离所述过滤器框架(20)一定距离处且位于所述过滤器框架下游的位置的延伸范围,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过滤器包括附着装置(31),所述附着装置适于将位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至少一个外围部处的纤维附着到所述通道形件(28)的壁表面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着装 置(31 )适于将位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所述外围部处的纤维附 着到所述通道形件(28)的壁表面上的某一位置,与所述过滤 器本体在所述过滤器框架(20)中的附着位置相比,所述位置 更靠近所述过滤器本体的下游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 着装置包括双面胶带(31 )。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 着装置包括胶粘物。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附 着装置包括焊接接头。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 本体包括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长度的纤维。
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道形件是通道形外壳(28),所述通道形外壳由所述空 气过滤器的一部分构成。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形 外壳(28)具有从空气入口到空气出口的延伸范围,所述延伸 范围至少与所述过滤器框架(20 )及所述过滤器本体沿空气的 预期流动方向的总延伸范围相^j"应。
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框架(20)由多个并排安装的细长的间隔件(11) 形成。
10.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框架(20)具有基本上为圓形的轮廓形状,其中外 围的且沿直径相对的两个间隔件(11 )短于剩下的间隔件(11 ), 并且所述并排安装的间隔件(11 )沿朝向所述过滤器框架(20) 的中心的方向具有逐渐增大的长度,。
11. 一种用于制造空气过滤器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 骤将可静电充电的纤维附着于过滤器框架(20),从而形成 由纤维构成的过滤器本体,所述过滤器本体具有相对于穿过所述空气过滤器的空气的预期流动方向、从所述过滤器框架(20 ) 到位于距离所述过滤器框架(20 ) —定距离处且位于所述过滤 器框架下游的位置的延伸范围;以及将所述过滤器框架(20) 附着到通道形件(28)内, 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通过附着装置将位于所述 过滤器本体的至少外围部处的纤维附着到所述通道形件(28 ) 的内表面上。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纤维附着到所述通道形件(28)的内表面上的某一位 置,与所述过滤器本体在所述过滤器框架(20)中的附着位置 (31)相比,所述位置更靠近所述过滤器本体的下游位置。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 骤通过双面胶带(31)形式的附着装置将纤维附着到所述 通道形件(28)的内表面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 骤通过胶粘物形式的附着装置将纤维附着到所述通道形件 (28)的内表面上。
15.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 骤通过焊接接头形式的附着装置将纤维附着到所述通道形 件(28)的内表面上。
16.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 下步骤为所述过滤器本体提供具有基本上相同的长度的纤维。
17.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 下步骤将所述过滤器框架(20)附着到通道形外壳(28)形式 的通道形件中,所述通道形外壳由所述空气过滤器的 一部分构 成。
18. 才艮据一又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4i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过滤器框架(20)附着到通道形外壳(28)中, 所述通道形外壳具有至少与所述过滤器框架(20 )及所述过滤 器本体沿空气的流动方向的总延伸范围相对应的延伸范围。
19.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 下步艰《由多个并排安装的细长的间隔件(11 )形成所述过滤器框 架(20)。
20. 才艮据4又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为所述过滤器框架(20)提供外围的且沿直径相对 的两个间隔件(11 )使所述过滤器框架(20 )具有基本上为圓 形的4仑廓形状,所述两个间隔件短于剩下的间隔件(11 ),并 且所述并排安装的间隔件(11)沿朝向所述过滤器框架(20) 的中心的方向具有逐渐增大的长度。
21. —种用于空气过滤器的通道形外壳,包括过滤器框架(20),附着有由可静电充电的纤维构成的过 滤器本体,所述纤维附着于所述过滤器框架(20), ^人而使所 述过滤器本体获得相对于穿过所述空气过滤器的空气的预期 流动方向、从所述过滤器框架(20)到位于距离所述过滤器框 架(20 ) —定距离处且位于所述过滤器框架下游的位置的延伸 范围,其中,所述通道形外壳包括内壁表面,所述内壁表面限定出用于所述过滤器才匡架(20)的附着的内部空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形外壳包括附着装置(31 ),所述 附着装置适于将处于所述过滤器本体的至少外围部中的纤维 附着到所述外壳(28)的内壁表面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过滤器以及用于制造这种空气过滤器的方法。该空气过滤器包括具有空气通道的过滤器框架(20),该过滤器框架适于附着在通道形外壳(28)内;以及过滤器本体,包括多个可静电充电的纤维帘(19),这些纤维帘附着于过滤器框架(20),从而使过滤器本体获得相对于穿过所述空气过滤器的空气的预期流动方向、从所述过滤器框架(20)到位于距离所述过滤器框架(20)一定距离处且位于所述过滤器框架下游的位置的延伸范围。本空气过滤器包括附着装置(31),该附着装置适于将处于过滤器本体的至少外围部中的纤维附着到通道形件(28)的壁表面上。
文档编号B03C3/30GK101365543SQ200680051048
公开日2009年2月11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6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13日
发明者拉尔斯-约斯塔·贝里斯特伦 申请人:富莱施曼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