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静电除尘的集尘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6622阅读:969来源:国知局
用于静电除尘的集尘极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静电除尘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静电除尘的集尘极,在电场作用下使带电粉尘沿电场方向运动最终吸附在集尘极上达到除尘效果。



背景技术:

根据静电除尘原理,集尘极的除尘效率与带电粉尘的速度、电场强度、集尘极大小、电极间距等因素相关。现有的集尘极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由于金属材质加工表面容易产生毛刺,电压高时会产生尖端放电,故金属极板之间的距离在5mm以上,而平行电场中的空气击穿场强为30kV/cm,故金属极板之间的电压为15kV以下,根据静电除尘原理可知金属材料制成的集尘极除尘效率并不高,并且裸露的金属带电体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静电除尘的集尘极,能够解决金属材料制成的集尘极因金属表面毛刺在高压下产生尖端放电,除尘效率不高,且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静电除尘的集尘极,包括多个中空板,所述中空板由非金属绝缘材料制成,所述中空板的顶板和底板设有非金属导电材料,所述多个中空板堆叠以形成网状的集尘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空板由高分子聚合物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分子聚合物的相对介电常数为2至3。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非金属导电材料被印涂在所述中空板的顶板和底板,或被内嵌于所述中空板的顶板和底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尘极顶端和集尘极底端的中空板上印涂或内嵌的非金属导电材料被非金属绝缘材料完全包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空板的顶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导向隔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中空板的顶板和底板的距离为1.5mm至2mm。

中空板顶板和底板印涂或内嵌非金属导电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电极,这样使电极间的距离相比金属制成的集尘极大大降低,带电粉尘在电场作用下沿电场线方向移动,最终吸附在集尘极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的集尘极比金属材料制成的集尘极除尘效率高。

2、相同体积下由于电极间距离变小以及网状结构的应用,使得同体积下可容纳粉尘的有效面积增大。

3、在保证除尘效率不变的情况下,电极所需电压强度比金属材料制成的集尘极低50%以上。

4、集尘极顶端和集尘极底端的中空板上非金属绝缘材料完全包裹非金属导电材料,外部不会直接接触到带电电极,安全性能高。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尘极示意图;

图2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空板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集尘极;2、集尘极顶端;3、集尘极底端;4、中空板;5、顶板; 6、底板;7、导向隔条。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实施例的具体描述中,将参考构成本发明一部分的所附的附图。所附的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特定的实施例。示例的实施例并不旨在穷尽根据本发明的所有实施例。可以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其他实施例,也可以进行结构性或者逻辑性的修改。因此,以下的具体描述并非限制性的,且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请同时参考图1和图2 ,其中,图1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集尘极示意图,图2是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空板示意图。

中空板4由非金属绝缘材料譬如高分子聚合物制成,并且中空板4的顶板5和底板6设有非金属导电材料,譬如石墨。具体地,非金属导电材料被印涂在中空板4的顶板5和底板6,或是被内嵌于中空板4的顶板5和底板6。为了利于粉尘气体从中空板4通过,中空板4的5和底板6之间设置有多个相互平行的导向隔条7,其中,中空板4的顶板5和底板6之间距离为1.5 mm 至2mm。

优选的,高分子聚合物的相对介电常数的范围为2至3。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中空板4通过堆叠以形成网状的集尘极1,譬如,多个中空板4堆叠通过热切割工艺融合在一起。

通过在中空板的顶板5和底板6上印涂或内嵌非金属导电材料,在电压作用下形成电极,可以使电极间的距离大大降低,譬如降低至2mm以内。由于电极间的距离很小,从而可以使电极两边电压降低的情况下保证95%以上的除尘效率。由于中空板4由非金属绝缘材料制成,因此在高压状况下不会产生因金属材料表面毛刺引起的尖端放电。

以中空板4长度L为25mm,顶板2和底板3间距H是2mm为例,假设粉尘的水平运动速度为1m/s,在集尘极两端施加6kv电压时粉尘沿电场方向动速度ω为0.51 m/s,根据除尘效率计算公式 可得出该集尘极的除尘效率为99.84%。相比同样尺寸的金属材料制成的集尘极,减小的电极间距及网状结构使得集尘极可以容纳灰尘的有效面积增加了至少2.5倍以上。另外,在保证相同除尘效率的前提下,电极之间的电压也降低了至少50%。

位于集尘极顶端2和集尘极底端3的中空板上印涂或内嵌的非金属导电材料被非金属绝缘材料完全包裹,同时可以预留足够的电气间隙保证此集尘极工作状态下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对本发明内容所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