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元器件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5817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元器件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送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元器件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工业中,特别是电子工业中,在进行电容器或二极管等具有极性的芯片时电子元器件收纳在载带上的元件供应装置中,有必要先进行特性测定,以筛除不良品和判定极性。而现有的传送装置中不能够对传送的电器元器件进行筛选。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电子元器件传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元器件传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元器件传送装置,包括转轮和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设置在转轮的上方,所述转轮的上端设有器件工位,所述检测装置的内壁分别安装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伸缩端设有推板,所述检测装置的内部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均电性连接,所述转轮的下方分别设有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

优选的,所述转轮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电机,且所述电机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设置为ARM单片机或PIC单片机。

优选的,所述推板的侧面设有缓冲垫,且所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设置在检测装置的相邻两侧。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相邻的设置在检测装置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器件工位至少设有四组,且所述器件工位等角度的设置在转轮的上端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电子元器件传送装置,通过在转轮的上方设置检测装置,并在检测装置的侧壁设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当电器元器件经过转轮输送至检测装置下方时,检测装置对其进行特性测定,控制器控制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伸缩,将合格与不合格的产品推进至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检测筛选和传送同时进行,使用安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检测装置与气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模块示意图。

图中:1转轮、2检测装置、3器件工位、4第一气缸、5第二气缸、6第一电磁阀、7第二电磁阀、8推板、9控制器、10第一传送带、11第二传送带、12电机、13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子元器件传送装置,包括转轮1和检测装置2,所述检测装置2设置在转轮1的上方,所述转轮1的上端设有器件工位3,所述检测装置2的内壁分别安装有第一气缸4和第二气缸5,所述第一气缸4和第二气缸5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电磁阀6和第二电磁阀7,所述第一气缸4和第二气缸5的伸缩端设有推板8,所述检测装置2的内部设有控制器9,所述控制器9与第一电磁阀6和第二电磁阀7均电性连接,所述转轮1的下方分别设有第一传送带10和第二传送带11。

进一步的,所述转轮1的中部转动连接有电机12,且所述电机12与控制器9信号连接,用于控制转轮1定期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9设置为ARM单片机或PIC单片机,能较好的控制电机12、第一气缸4和第二气缸5的开关。

进一步的,所述推板8的侧面设有缓冲垫13,且所述第一气缸4和第二气缸5设置在检测装置2的相邻两侧,用于将电子元器件推入到不同的传送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传送带10和第二传送带11相邻的设置在检测装置2的下方,保证电子元器件落入到传送带内。

进一步的,所述器件工位3至少设有四组,且所述器件工位3等角度的设置在转轮1的上端外侧,增加器件的存放量,增加传送检测效率。

该电子元器件传送装置,通过在转轮1的上方设置检测装置2,并在检测装置2的侧壁设有第一气缸4和第二气缸5,当电器元器件经过转轮1输送至检测装置2下方时,检测装置2对其进行特性测定,更具判断的结果,控制器9控制第一气缸4和第二气缸5的伸缩,将合格与不合格的产品推进至第一传送带10和第二传送带11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检测筛选和传送同时进行,使用安全方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