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焦炉炭化室压力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1789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试验焦炉炭化室压力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焦炉装置,尤其是指一种试验焦炉炭化室压力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试验焦炉只有一个炭化室,随炼焦过程的进行,炼焦煤挥发分析出呈阶段性变化。炼焦开始时挥发分析出速率是逐渐增加的过程,而结焦末期挥发分析出速率又逐渐减小。焦化过程结焦初期,焦炉的炭化室与荒煤气集气管之间压差小,易发生煤气、烟尘的外溢;结焦后期,炭化室内压力减小,炭化室与外界空气之间压差增大,易发生煤气窜漏与外界压入的空气燃烧现象,影响焦化试验结果,并且会降低炭化室墙的使用寿命。目前试验焦炉只能通过人工调节上升管闸板开度来控制炉顶空间压力,费时费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为解决试验焦炉荒煤气外排,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就必须对荒煤气进行完全燃烧。对于试验焦炉炭化室压力控制与荒煤气处理较先进的技术是采用在烟 根部设置的压力调节器和荒煤气燃烧净化装置进行处理,由压力调节器控制烟 导气管2阀门的开度来稳定炭化室压力,该技术对于稳定炭化室压力的效果一般,容易造成荒煤气回流及空气的漏入,对焦化试验过程不利。所以开发一种既能自动保持炉顶空间压力恒定不变,又能做到将荒煤气完全燃烧的装置是业内所急。目前专利文件中也公开了与此有关的技术方案,例“炼焦炉炭化室压力调节装置”(中国专利200620128173. 2);“焦炉炭化室气压调节装置”(中国专利200920087307. 4);“一种焦炉炭化室压力自动调节方法及装置”(中国专利200910134202. 4)。但这些技术方案中结构都较复杂,用于试验焦炉不实际,还增加设备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控制压力效果显著的试验焦炉炭化室压力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种试验焦炉炭化室压力调节装置,所述焦炉具有炭化室与燃烧室,炭化室设有收集荒煤气的集气管,燃烧室设有导气管,其中所述集气管垂直方向管口位置低于导气管垂直方向管口位置一距离,集气管管口为齿状口 ;一水封罩,其底部开口并低于集气管的垂直方向管口位置,顶部设有2个孔,集气管及导气管分别插入其中一个孔内并与该孔封闭固定;水封槽,设于所述水封罩正下方,槽内注有水,上端开口,槽的内口径与水封罩外口径相等,其固定于活动钢架上,该活动钢架连接于一升降装置的升降杆,该升降装置是由马达驱动,活动钢架置于两根垂直的轨道钢架上并通过滑轮与两根轨道钢架连接,两根轨道钢架的底部固定于钢架底座上,所述马达固定于该钢架底座上;所述水封槽的位置为水封槽升在最高处时槽内水面淹没齿状口,水封槽降在最低处时齿状口处在槽内水面以上;控制器,置于活动钢架的一端,其信号输入端与安装在炭化室内的一个气体压力传感器连接,其信号输出端连接马达。所述集气管垂直方向管口位置低于导气管垂直方向管口位置8-20cm的距离。所述集气管齿状口的齿高度为3_8cm。所述水封槽内注入一半容积以上的水。所述水封槽内口径与水封罩外口径为30_75cm。所述水封槽的上部设有溢流管。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装置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焦化过程中炭化室内煤气压力的控制,防止煤气烟尘外泄,以及空气回流燃烧焦炭现象的发生,可以保持炭化室焦化阶段处于正压(稳定在正压5p左右),与生产焦炉炭化室压力相似,使试验焦炉对于生产焦炉的模拟性更强。本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试验焦炉炭化室压力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的侧视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I-图3,本实用新型的试验焦炉炭化室压力调节装置结构如下本装置的焦炉具有炭化室与燃烧室,炭化室设有收集荒煤气的集气管1,燃烧室设有导气管2,本装置利用焦炉燃烧结焦过程中产生的荒煤气,在焦炉的炭化室集气管I与燃烧室之前的燃烧室导气管2之间设置水封槽4,通过调节集气管I内的水封高度控制炭化室内煤气压力,水封槽4固定在一可活动钢架6上,活动钢架6与由马达11驱动的升降装置的升降杆9连接,马达11受控制器14控制,控制器14与炭化室内的气体压力传感器连接,即由炭化室内的气体压力控制活动钢架6的升降,从而调节水封槽4在不同结焦时期所处的上下位置,即对集气管I内水封高度进行调节变换,进而对炭化室压力进行调控,采用该水封槽4控制系统后可以使煤气安全排放,稳定炭化室压力。水封槽4的上部设有溢流管5。水封槽4固定于活动钢架6上,水封槽4内注一定体积的水,其设于所述水封罩3正下方,上端开口,通过活动钢架6位置升降改变集气管I内水封高度以调节炭化室内煤气压力;活动钢架6连接一升降装置的升降杆9,该升降装置是由马达11驱动的,其结构(现有技术)马达11受一个控制器14控制带动皮带轮13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皮带轮13与上方的螺纹杆10连接,使螺纹杆10也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从而使套在螺纹杆10外面的螺纹管产生上下位移,该螺纹管即为该升降装置的升降杆9,升降杆9的上下位移使活动钢架6进行升降移动,从而带动水封槽4进行升降调整。炭化室的集气管I与燃烧室导气管2的位置固定不动,一水封罩3,其底部开口并低于集气管I的垂直方向管口位置,顶部设有2个孔,集气管I及导气管2分别插入其中一个孔内并与该孔封闭固定。集气管I垂直方向管口位置低于导气管2垂直方向管口位置一定距离,集气管I管口为齿状口。水封槽4的位置为水封槽4升在最高处时槽内水面淹没齿状口,水封槽4降在最低处时齿状口处在槽内水面以上,以此来控制水封开度。齿状口齿高度为3-8cm。水封槽4设于水封罩3下方,水封槽4内口径与水封罩3外口径相等,保证相对移动过程中无间隙,无煤气从缝隙外泄;炭化室内的安装一气体压力传感器(未图示),其信号输出端连接控制器14,控制器14的信号输出端通过连接线15连接马达11,如果集气管I内压力(传感器压力)大于7pa,控制器14控制马达11使水封槽4下降;集气管内压力小于3pa,控制器14控制马达11使水封槽4上升,具体决定于要控制的精度是多少。活动钢架6置于两根垂直的轨道钢架7上并通过滑轮与两根轨道钢架7连接,使其在轨道钢架7上作升降移动,该两根垂直的轨道钢架7的底部固定于钢架底座8上,所述马达11固定于该钢架底座8上。所述控制器14置于活动钢架6的一端。下面举几个应用实施例。实施例I应用于300kg电加热试验焦炉上,此时水封槽4内注入一半容积以上的水,通过活动钢架6位置升降改变集气管I内水封高度以调节炭化室内煤气压力;集气管I垂直方向管口位置低于导气管2垂直方向管口位置20cm距离,保证集气管I垂直方向齿状口位置在水封槽4升在最高处时槽内水面淹没齿状口,水封槽4降在最低处时齿状口处在槽内水面以上,以此来控制水封开度,齿状口的齿高度为8cm ;水封槽4内口径与水封罩3外口径相等为75cm,采用该煤气压力调节装置后,试验焦炉的炭化室压力在结焦期间始终稳定在正压5p左右。实施例2应用于200kg煤气加热试验焦炉上,此时水封槽4内注入一半容积以上的水,通过活动钢架6位置升降改变集气管I内水封高度以调节炭化室内煤气压力;集气管I垂直方向管口位置低于导气管2垂直方向管口位置15cm距离,保证集气管I垂直方向齿状口位置在水封槽4升在最高处时槽内水面淹没齿状口,水封槽4降在最低处时齿状口处在槽内水面以上,以此来控制水封开度,齿状口的齿高度为5cm ;水封槽内口径与水封罩外口径相等为60cm,采用该煤气压力调节装置后,试验焦炉的炭化室压力在结焦期间始终稳定在正压5p左右。实施例3应用于40kg煤气加热试验焦炉上,此时水封槽4内注入一半容积以上的水;集气管I垂直方向管口位置低于导气管2垂直方向管口位置8cm距离,保证集气管I垂直方向齿状口位置在水封槽4升在最高处时槽内水面淹没齿状口,水封槽4降在最低处时齿状口处在槽内水面以上,以此来控制水封开度,齿状口的齿高度为3cm;水封槽4内口径与水封罩3外口径相等为30cm,采用该煤气压力调节装置后,试验焦炉的炭化室压力在结焦期间始终稳定在正压5p左右。、[0035]一般,水封槽4内注入一半容积以上的水;集气管I垂直方向管口位置低于导气管2垂直方向管口位置8-20cm距离;集气管I齿状口的齿高度为3-8cm ;水封槽内口径与水封罩外口径相等为30-75cm。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对以上所述 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试验焦炉炭化室压力调节装置,所述焦炉具有炭化室与燃烧室,炭化室设有收集荒煤气的集气管(I),燃烧室设有导气管(2),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气管(I)垂直方向管口位置低于导气管(2)垂直方向管口位置一距离,集气管(I)管口为齿状口; 一水封罩(3),其底部开口并低于集气管(I)的垂直方向管口位置,顶部设有2个孔,集气管(I)及导气管(2)分别插入其中一个孔内并与该孔封闭固定; 水封槽(4),设于所述水封罩(3)正下方,槽内注有水,上端开口,槽的内口径与水封罩(3)外口径相等,其固定于活动钢架(6)上,该活动钢架(6)连接于一升降装置的升降杆(9),该升降装置是由马达(11)驱动,活动钢架(6)置于两根垂直的轨道钢架(7)上并通过滑轮与两根轨道钢架(7)连接,两根轨道钢架(7)的底部固定于钢架底座(8)上,所述马达(II)固定于该钢架底座(8)上;所述水封槽(4)的位置为水封槽(4)升在最高处时槽内水面淹没齿状口,水封槽(4)降在最低处时齿状口处在槽内水面以上; 控制器(14),置于活动钢架(6)的一端,其信号输入端与安装在炭化室内的一个气体压力传感器连接,其信号输出端连接马达(11)。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试验焦炉炭化室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气管(I)垂直方向管口位置低于导气管(2)垂直方向管口位置8-20cm的距离。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试验焦炉炭化室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集气管(I)齿状口的齿高度为3-8cm。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试验焦炉炭化室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封槽(4)内注入一半容积以上的水。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试验焦炉炭化室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封槽(4)内口径与水封罩(3)外口径为30-75cm。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试验焦炉炭化室压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槽(4)的上部设有溢流管(5)。
专利摘要一种试验焦炉炭化室压力调节装置,涉及试验焦炉炭化室装置,解决现有试验焦炉易煤气外泄及空气回流燃烧焦炭的问题,本装置在焦炉的炭化室集气管与燃烧室之前的燃烧室导气管之间设置水封槽,通过调节集气管内的水封高度控制炭化室内煤气压力,水封槽固定在一可活动钢架上,活动钢架与由马达驱动的升降装置的升降杆连接,马达受控制器控制,控制器与炭化室内的气体压力传感器连接,由炭化室内的气体压力控制活动钢架的升降,对集气管内水封高度进行调节变换,从而调节水封槽在焦炉不同结焦时期所处的上下位置,进而对炭化室压力进行调控,采用本装置可以稳定炭化室压力,防止煤气烟尘外泄以及空气回流燃烧焦炭现象的发生。
文档编号C10B41/08GK202369547SQ201120523670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4日
发明者孙维周, 彭新, 朱亚平, 石洪志, 胡德生 申请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