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气体燃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87811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污泥气体燃烧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垃圾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污泥气体燃烧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随着国内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产生的污泥量也日益增加,污水污泥中除了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还存在致病菌和寄生虫等有毒有害成分,脱水污泥可进行卫生填埋、发酵制肥、干化处理,污泥直接填埋处理会影响填埋场的正常运行,并且占用填埋场大量面积,目前已被禁止采用,而污泥堆积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如果对污泥产生的气体进行科学的处理就会变废为宝。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污泥气体燃烧系统,将污泥产生的气体输送至锅炉内进行燃烧,减少污染,节能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污泥气体燃烧系统,包括集气装置,集气装置中收集的气体通过抽气风机进入气体预处理装置,经气体预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气体通入锅炉作为燃料燃烧,经过燃烧的气体一部分通过烟囱直接排放,一部分作为补充空气通过回流管回流至集气装置,气体预处理装置包括依次串联设置的过滤装置,光催化装置和生物净化装置,气体依次经过过滤装置,光催化装置和生物净化装置处理后进入锅炉燃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泥臭气通过集气装置收集,然后通过抽气风机抽入气体预处理装置,在气体预处理装置中依次通过过滤装置、光催化装置和生物净化装置进行净化和吸收,臭气中的大部分恶臭物质经过光解反应以及光催化反应被分解,部分未分解的恶臭物质以及光解过程所产生的少量活性氧及臭氧,再经高效吸附材料的吸附,并促使它们在吸附材料表面继续反应,净化后的臭气进入锅炉作为原料燃烧产能,燃烧产生的气体可以直接排放,也可作为补充空气进行部分回流,其中回流风含有一定活性氧,可以有效抑制集气室内的蚊蝇孳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锅炉上设有取样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锅炉上设置了取样口,可以方便随时取样排放气体是不是符合排放标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物净化装置包括增湿器,以及与增湿器串联设置的生物滤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经增湿器喷淋预处理,然后进入生物滤池,在生物滤池底部由下至上穿过生物填料,臭气组分顺利从气相中转移到微生物-水混合相中,通过吸附在生物填料上的除臭细菌的生命代谢活动而被氧化降解。采用生物滤池法处理臭气时,由于其处理效率高,运行费用又很低,所以尽管其除臭工艺条件不易控制、占地面积也非常大以及填料更换周期短等,其仍广泛应用于实际工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增湿器底部设有喷淋液,增湿器内侧壁上设有喷淋头,增湿器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喷淋液与喷淋头的循环喷淋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淋液可以通过循环喷管进行循环喷淋,喷淋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物滤池采用组装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物滤池采用组装结构设置,拆装方便,便于搬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物滤池内设有生物填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物填料可以采用单一滤料,也可以采用多种滤料混合使用,有效提高微生物的数量,有效缩短生物滤池的反应时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生物填料为泥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生物填料采用泥炭,泥炭通气性能好,质轻、持水、保肥、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增强生物性能,营养丰富,既是栽培基质,又是良好的土壤调解剂,并含有很高的有机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气装置的吸气口呈喇叭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气口的开口喇叭状设置,增大管口与污泥臭气的接触面积,有效吸收污泥产生的臭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装置包括絮凝装置,设置在絮凝装置顶部的加药装置,设置在絮凝装置底部的卸污装置,与絮凝装置串联设置的粗滤装置,设置在粗滤装置底部的RO过滤装置,与RO过滤装置串联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装置上设有絮凝装置,气体通入絮凝装置,并通过其上的加药装置加药使气体在絮凝装置中充分反映、沉淀,并通过卸污装置将沉淀去除,粗滤装置对臭气中大颗粒杂质过滤,RO过滤装置对臭气

中细菌、病毒等杂质进行过滤,并通过微处理装置进一步净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微处理装置和絮凝装置之间设有反冲洗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经微处理装置处理后通过反冲洗装置重新进入絮凝装置,如此,可以反复多次操作,提高净化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污泥臭气通过集气装置收集,然后通过抽气风机抽入气体预处理装置,在气体预处理装置中依次通过过滤装置、光催化装置和生物净化装置进行净化和吸收,臭气中的大部分恶臭物质经过光解反应以及光催化反应被分解,部分未分解的恶臭物质以及光解过程所产生的少量活性氧及臭氧,再经高效吸附材料的吸附,并促使它们在吸附材料表面继续反应,净化后的臭气进入锅炉作为原料燃烧产能,燃烧产生的气体可以直接排放,也可作为补充空气进行部分回流,其中回流风含有一定活性氧,可以有效抑制集气室内的蚊蝇孳生;生物滤池组装设置,拆装方便,便于搬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气体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生物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气体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集气装置;2、抽气风机;3、气体预处理装置;4、锅炉;5、过滤装置;51、絮凝装置;52、加药装置;53、卸污装置;54、粗滤装置;55、RO过滤装置;56、微处理装置;57、反冲洗装置;6、烟囱;7、回流管;8、光催化装置;9、生物净化装置;10、取样口;11、增湿器;12、生物滤池;13、喷淋液;14、喷淋头;15、循环喷淋管;16、生物填料;17、防泄漏喷淋装置;18、喷淋液回收箱;19、循环管;20、抽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一种污泥气体燃烧系统,如图1,包括用于收集污泥产生气体的集气装置1,集气装置1连接抽气风机2,通过抽气风机2将气体抽入气体预处理装置3,经气体预处理装置3处理后的气体通入锅炉4作为燃料燃烧,气体在锅炉4内燃烧产生的气体一部分通过烟囱6直接排放,一部分作为补充空气通过回流管7回流至集气装置1。

如图2,气体预处理装置3包括依次串联设置的过滤装置5,光催化装置8和生物净化装置9,气体依次经过过滤装置5,光催化装置8和生物净化装置9处理后进入锅炉4燃烧。

如图3,过滤装置5包括絮凝装置51,与絮凝装置51串联设置的粗滤装置54,设置在粗滤装置54底部的RO过滤装置55,与RO过滤装置55串联设置的微处理装置56,以及连接设置在微处理装置56和絮凝装置51之间的反冲洗装置57;其中,在絮凝装置51顶部设置了加药装置52,在絮凝装置51底部设置了卸污装置53,在卸污装置53上设有卸污口,在卸污口上设有卸污阀。

如图4,生物净化装置9包括增湿器11和生物滤池12,增湿器11与生物滤池12通过管道串联连接。

在增湿器11底部设有喷淋液13,增湿器11内侧壁上设有喷淋头14,增湿器11的外侧壁上设有用于连接喷淋液13与喷淋头14的循环喷淋管15。

经增湿器11喷淋预处理的气体进入生物滤池12,生物滤池12采用组装结构设置,拆装方便,便于搬运,生物滤池12内设有生物填料16,可以采用单一滤料,也可以采用多种滤料混合使用,有效提高微生物的数量,有效缩短生物滤池的反应时间。

生物填料16为泥炭,泥炭通气性能好,质轻、持水、保肥、有利于微生物活动,增强生物性能,营养丰富,既是栽培基质,又是良好的土壤调解剂,并含有很高的有机质。

气体进入生物滤池12在生物滤池12底部由下至上穿过生物填料16,臭气组分顺利从气相中转移到微生物-水混合相中,通过吸附在生物填料16上的除臭细菌的生命代谢活动而被氧化降解,生物填料16可以采用单一滤料,也可以采用多种生物滤料16混合使用,有效提高微生物的数量,有效缩短生物滤池12的反应时间。

工作原理:污泥产生的臭气进入集气装置1,在抽气风机2的作用下,臭气被抽入气体预处理装置3内,风量的大小根据臭气的强度来确定。再经过低阻力的过滤装置5,将气流中的固体颗粒及雾去除,以防这类物质玷污光催化材料及高效吸附剂。之后,臭气进入光催化净化装置8,臭气中的大部分恶臭物质经过光解反应以及光催化反应被分解,部分未分解的恶臭物质以及光解过程所产生的少量活性氧及臭氧,再经高效吸附材料的吸附,并促使它们在吸附材料表面继续反应,经过生物滤池9净化后的臭气进入锅炉4作为原料燃烧产能,燃烧产生的气体可以直接排放,也可作为补充空气进行部分回流,其中回流风含有一定活性氧,可以有效抑制集气装置1内的蚊蝇孳生。

实施例二:一种污泥气体燃烧系统,包含实施例一的全部技术特征,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5,气体预处理装置3的顶部设有防泄漏喷淋装置17,气体预处理装置3的底部设有喷淋液回收箱18,防泄漏喷淋装置17与喷淋液回收箱18中间依次串联设有过滤装置5、光催化装置8和生物净化装置9,气体进入气体预处理装置3依次经过过滤装置5、光催化装置8和生物净化装置9处理后进入锅炉4燃烧,其中,喷淋液回收箱18与防泄漏喷淋装置17之间设有循环管19,在循环管19上设有抽水泵20。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