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0569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跨骑式车辆的排气净化装置,该装置用于净化从发动机排放的排气中的NOx、CO和HC。
背景技术
例如,一些常规的用于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被构造为使得第一催化器在排气管的连接到发动机的上游侧设置在排气管中;第二催化器在排气管的连接到消声器(消音器)的下游侧设置在排气管中;且二次空气供应管在第一催化器和第二催化器之间连接到排气管。例如,在JP-Y-2504008中公开了这种排气净化装置。

发明内容
同时,在一些情况下,如在常规装置中当二次空气供应管连接到用于摩托车发动机的排气管时,二次空气供应管在其连接到排气管的部分处暴露到外部,导致对不良外观的担心。
考虑到前述问题,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该装置能够避免当二次空气供应管连接到排气管时的不良外观。
为了解决前述问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用于跨骑式车辆的排气净化装置,包括连接到发动机的排气管;位于所述排气管中的催化器;与所述排气管中位于所述催化器上游的一部分相连接的二次空气供应管;和消音器,所述消音器用于容纳所述排气管中与所述二次空气供应管相连接的一部分,并容纳所述排气管中位于所述连接部分下游的一部分。根据本发明,二次空气供应管对排气管的连接部分容纳在消音器内。这防止了连接部分暴露到外部并由此避免了不良外观。顺便提及,该跨骑式车辆可以例如是摩托车(包括小型摩托车)、四轮小车或雪地机动车。
此外,本发明在一个方面中的特征在于一种排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二次空气供应管包括互相连接以允许二次空气的流动的第一供应管部分和第二供应管部分,所述第一供应管部分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排气管,且所述第一供应管部分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供应管部分的位于所述消音器外部的一端。根据这个方面的本发明,二次空气供应管由第一供应管部分和第二供应管部分组成。因而以如下方式实现将排气净化装置安装到车辆主体将连接到第一供应管部分的排气管与用于容纳排气管中连接部分下游的部分的消音器形成一体;并接着将第一供应管部分和第二供应管部分在消音器外部连接在一起。这方便了安装有排气净化装置的跨骑式车辆的组装。
此外,本发明在一个方面中的特征在于一种排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消音器具有通孔以允许所述第一供应管部分的外周界的插入,所述第一供应管部分的所述外周界接合到所述通孔的边缘,且所述第一供应管部分和所述第二供应管部分在所述消音器外部接合在一起。由于具有较高温度的排气在消音器内部流动,所以消音器自身也具有较高温度。第二供应管部分设置在消音器外部并具有比消音器相对低的温度。于是,消音器与第二供应管部分之间在热膨胀量上存在较大差别。同时,第一供应管的一端由于连接到排气管而具有较高温度,而第一供应管的突出到消音器外部的另一端具有比这一端低的温度。于是,根据这个方面的本发明,具有较高温度的消音器在它的通孔的边缘处接合到也具有较高温度的第一供应管部分的外周界,而第二供应管部分接合到消音器外部具有相对较低温度的第一供应管部分。因此,在热膨胀量上具有较小差别的部分接合在一起,从而实现可靠的接合。
此外,本发明在一个方面中的特征在于一种排气净化装置,其中所述消音器包括形成所述消音器的侧部的中空主体以及与所述中空主体的开口相接合的盖部件,且所述二次空气供应管插入所述盖部件中。根据这个方面的本发明,以如下方式实现排气净化装置的组装将在下游部分处连接到二次空气供应管的排气管容纳在该中空主体中;然后将盖部件接合到中空主体的开口。于是,方便了排气净化装置的组装。例如,此处所述的中空主体不仅包括预先形成为筒状的部件,而且还包括构成消音器侧部的多个部件——它们互相接合以作为整体形成筒状——和预先形成有底表面的筒状部件。


图1是设置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排气净化装置的小型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摩托车的排气系统的侧视图;图3是排气净化装置的示意图;图4是排气净化装置的剖视图;图5是沿着图4的线IV-IV所取的剖视图;图6是排气净化装置在其相对于车辆移动方向的前侧处的侧视图;图7是沿着图6的线VII-VII所取的剖视图;图8是排气净化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排气净化装置的剖视图;图10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排气净化装置在其相对于车辆移动方向的前侧处的透视图;图11是沿着图9的线XI-XI所取的剖视图;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排气净化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至3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的解释性视图。图1是具有排气净化装置的小型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摩托车的排气系统的侧视图。图3是排气净化设备的示意图。将在稍后描述的图4至图8详细示出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
在图1中,标号1表示小型摩托车。在它的前端处的下骨架型车体框架2支承前叉3以左右转动。车体框架2的中间部分支承单元摆动式发动机单元4以上下摆动。车座5安装在发动机单元4上方。
前叉3在其下端和上端分别设置有前轮6和转向车把7。发动机单元4在其后端设置有后轮8。前叉3由前封盖9覆盖,而车座5下方的区域由后封盖10覆盖。前封盖9与后封盖10之间的区域设置有低高度搁脚板11。
发动机单元4具有四冲程水冷式发动机和变速箱的一体式结构,该变速箱具有V形带式无级变速器。发动机以其气缸轴线基本水平向前定向的状态安装。标号4a表示冷却空气引入开口。
在发动机单元4的相对于车辆移动方向(由图1中的箭头Fr表示的方向)的左侧上(在如图1所示的相反侧),设置了具有进气管、化油器和空气滤清器的进气系统(未示出)。在发动机单元的相对于车辆移动方向的右侧上设置了具有排气管15和消音器30的排气系统14。
排气管15在上游端15a处从它的发动机连接部分15b相对于车辆移动方向向右延伸,并基本直线向后延伸。消音器30连接到排气管15的下游端15c以将其包围。
消音器30具有中空主体32作为横截面为基本椭圆形状并气密形成的筒状部件,它的内部被隔板界定为多个膨胀室(声音吸收室)。尾管17连接到相对于车辆移动方向的后端膨胀室,而排气管15的下游端15c的开口定位在另一膨胀室中。尾管17通过盖部件36突出到消音器外部,盖部件36在中空主体32的相对于车辆移动方向的后开口处接合到中空主体32。
基本三角形的支架18接合到消音器30和排气管15,并用螺栓紧固到发动机单元4。因而,排气系统14随着发动机单元4一起上下摆动。
排气系统14设置有用于净化从发动机排放的排气中的NOx、CO和HC的排气净化装置20。排气净化装置20具有主要提供还原功能的上游侧催化器21和主要提供氧化功能的下游侧催化器22,上游侧催化器21和下游侧催化器22定位在排气管15中且互相之间具有预定间距。排气管15在其位于上游侧催化器21与下游侧催化器22之间的部分处连接到二次空气供应管23。
上游侧催化器21和下游侧催化器22定位在容纳于消音器30的中空主体32中的下游端15c中。下游端15c在它的下游侧催化器22所处的部分处形成为具有比其他部分更大的直径。二次空气供应管23在上游侧催化器21的下游及下游附近焊接到下游端15c。
上游侧催化器21以及二次空气供应管23在它对排气管15的连接部分23a处被消音器30覆盖,消音器30用作包围上游侧催化器21的外部的隔热部分,并用作覆盖连接部分23a的封盖部分。
具有弯曲部分23c的二次空气供应管23从连接部分23a沿着排气管15的径向向外的方向延伸并在弯曲部分23c处弯曲,接着在与排气管15的轴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二次空气供应管23接着通过形成在盖部件34中的通孔34a突出到消音器30外部,盖部件34在中空主体32的相对于车辆移动方向的前开口处接合到中空主体32。二次空气供应管23的外部突出部分23b与中空主体32通过焊接气密地接合在一起。由于排气管15的下游端15c和二次空气供应管23在相同方向上延伸,所以它们在热膨胀方向上是一致的。因此,减小了在二次空气供应管23与排气管15的下游端15c之间的膨胀的差,从而防止对二次空气供应管23的连接部分23a的损伤。
顺便提及,在如图3的虚线所示,二次空气供应管23在与排气管15成直角的方向上延伸的情况下,由于下游端15c和中空主体32之间的温度差较大,所以由排气管15的下游端15c与中空主体32之间的热膨胀上的差引起的应力,容易损伤连接部分23a。
此外,二次空气供应管23在它的连接部分23a处通过焊接而接合到排气管15,并还接合到盖部件34的通孔34a,从而提高了用于支承二次空气供应管23的强度。
二次空气供应管23的外部突出部分23b连接到二次空气引入管25的一端。二次空气引入管25的另一端连接到簧片阀组件26。簧片阀组件26在后封盖10内设置在车座5的后部下方并在后轮8的上方,且簧片阀组件26具有仅允许二次空气向着催化器流动而阻止其回流的功能。更具体地,二次空气由排气管15中产生的负压而通过簧片阀组件26吸入到排气管15中。二次空气引入管25由能够吸收发动机单元4的上下摆动运动的柔性管构造。
注意,如图1所示,簧片阀组件26可以定位在搁脚板11之下(A),或者在车座5下方的车体框架2上定位在车体框架2的突起部分处(B),或者定位在发动机单元4的曲轴箱处(C),或者定位在支架18的内侧处(D)。这允许最小化二次空气引入管25的路线长度。
顺便提及,用于簧片阀组件26的空气滤清器可以是特别布置在组件26的附近且在组件26的上游处的一种用于簧片阀组件26的空气滤清器,或者可以是还充当用于发动机的进气空气滤清器的一种空气滤清器。
接着将对此实施例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此实施例的排气净化装置20中,上游侧催化器21和下游侧催化器22在它们之间具有一定距离的情况下位于排气管15的插入消音器30的中空主体32中的下游端15c,且二次空气供应管23连接在上游侧催化器21与下游侧催化器22之间。于是,二次空气供应管23的连接部分23a可以由消音器30覆盖,从而避免由于连接部分23a暴露到外部引起的不良外观。
此外,由于上游侧催化器21和连接部分23a容纳在消音器30中,所以已有的消音器30可以有效地充当用于上游侧催化器21的隔热部分,并还充当用于连接部分23a的封盖部分。于是,消音器30单独就可以防止由来自上游侧催化器21的热引起的损伤,并防止连接部分23a暴露到外部,这不需要额外的部件来覆盖上游侧催化器和连接部分,因此可以防止部件数量的增多。
在此实施例中,二次空气供应管23从其对排气管15的连接部分23a沿着排气管15的径向延伸,接着在弯曲部分23c处弯曲为与排气管15的轴向相同的方向。然后,二次空气供应管23进一步延伸并从接合到中空主体32前端的盖部件34突出到外部,因此排气管15和二次空气供应管23在热膨胀方向上一致。这可以防止二次空气供应管23的变形并防止由于排气管15与中空主体32之间热膨胀的差而引起的对连接部分23a的损伤。另外,二次空气供应管23通过焊接接合到排气管15和盖部件34,从而增强了用于支承二次空气供应管23的强度。
将对上述排气净化装置进一步详细描述。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排气净化装置的详细剖视图。
如上所述,消音器30包括中空主体32、在中空主体32的相对于车辆移动方向的前开口处接合到中空主体32的杯状的前盖部件34、以及在中空主体32的相对于车辆移动方向的后开口处也接合到中空主体32的后盖部件36。中空主体32、前盖部件34和后盖部件36每个具有双重结构。中空主体32的外侧部件和内侧部件之间的间隙填充有玻璃棉32a,从而增强了消音器30的隔热性能。消音器30的内部被第一隔板38和第二隔板40从消音器30的相对于车辆移动方向的后侧按此顺序界定为第一膨胀室50、第二膨胀室51和第三膨胀室52。前盖部件34包括构成消音器的外侧壁的杯状外侧壁部件61、以及容纳在外侧壁部件61内侧并构成消音器30的内侧壁的杯状内侧壁部件30b,且这两个部件都形成有通孔34a。排气管15在下游端15c处沿着消音器30的纵向相对于车辆移动方向从前侧延伸到后侧,并插入通孔34a中,使得整个下游端15c容纳在消音器30内部。
如图3所示,下游端15c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催化器,即上游侧催化器21和下游侧催化器22。上游侧催化器21和下游侧催化器22两者都设置在下游端15c内部以位于消音器30的内部。下游端15c插入通过消音器30内的第一隔板38和第二隔板40,并由第一隔板38和第二隔板40支承。
从排气管15的上游侧供应的排气流动通过上游侧催化器21。排气在流动通过上游侧催化器21之后,与从二次空气供应管23供应的二次空气混合。前盖部件34形成有通孔34b,该通孔34b与排气管15的下游端15c所插入的通孔34a不同(见图6)。二次空气供应管23插入通孔34b中。二次空气供应管23在与消音器30内的下游端15c的轴向相同的方向上延伸,在弯曲部分23c处向着排气管15弯曲,并在端部处连接到排气管15。二次空气供应管23a对下游端15c的连接部分23a以及连接部分23a下游的排气管15容纳在消音器30中。因此,可以避免由于连接部分23a暴露到消音器30外部引起的不良外观,且当上游侧催化器21和下游侧催化器22被活化时由它们产生的热可以保持在消音器30中。
现在,将参考图5对二次空气供应管23对排气管15下游端15c的连接部分23a进行详细描述。图5是沿着图4的线V-V所取的剖视图,主要示出了二次空气供应管23和下游端15c。二次空气供应管23通过形成在前盖部件34中比消音器15所插入的通孔34a更靠近车辆主体的通孔34b引入到消音器15中(见图6至8),并接着在第三膨胀室52和第二膨胀室51中沿着与消音器15的下游端15c的轴向相同的方向相对于车辆移动方向从前向后延伸(见图4)。然后,二次空气供应管23在弯曲部分23c处向着下游端15c——即向车辆的外侧——弯曲,并在端部处连接到排气管15的下游端15c。更具体地,二次空气供应管23的端部接合到形成在上游侧催化器21和下游侧催化器22之间的下游端15c中的二次空气入口15d。如图4所示,二次空气入口15d位于消音器30的第二膨胀室51中。二次空气供应管23的端部装配在环形增强部件42中。增强部件42和二次空气供应管23的端部通过焊接接合在一起,并且还每个都在二次空气入口15d的周界处通过焊接接合到下游端15c的侧面。于是,增强了抵靠下游端15c支承二次空气供应管23的强度。此外,二次空气供应管23插入通过第二隔板40并由第二隔板40支承。这防止了二次空气供应管23在消音器30中的摆动动作,从而实现了具有良好耐久度的排气净化装置。
顺便提及,如下文所述,二次空气供应管23由互相连接以允许二次空气流动的第一供应管部分23d和第二供应管部分23e组成。在图5中,接合到下游端15c的二次空气供应管23是构成二次空气供应管23的第一供应管部分23d。
图6是排气净化装置20在其相对于车辆移动方向的前部的侧视图。图7是沿着图6的线VII-VII所取的剖视图。在图7中,所示位于排气净化装置20右侧的是车辆的后轮8。如这些图所示,二次空气供应管23所插入的通孔34b形成得比排气管15所插入的通孔34a更靠近车辆主体,即更靠近后轮8。于是,可以防止从车辆外部观察到二次空气供应管23是如何引入到消音器30内部的,从而改善了车辆的外观。
此外,二次空气供应管23由在消音器30内部和外部延伸的第一供应管部分23d、以及具有与第一供应管部分相同直径并在消音器30外部连接到第一供应管部分23d以允许二次空气流动的第二供应管部分23e组成。如图5所示,第一供应管部分23d通过通孔34b引入到消音器30内部并接着在车辆移动方向上平行于排气管15延伸,并在上游侧催化器21与下游侧催化器22之间连接到排气管15。同时,第二供应管部分23e从其对第一供应管部分23d的接合部23f在车辆移动方向上延伸一定长度,并接着弯曲而倾斜向上延伸。此外,第二供应管部分23e通过支承部件37固定到消音器30。支承部件37是从第二供应管部分23e的侧面向着前盖部件34延伸的板状部件。支承部件在一端处弯曲以形成安装部分37a,该安装部分37a通过焊接接合到前盖部件34。支承部件的另一端沿着第二供应管部分23的侧面弯曲以形成安装部分37b,该安装部分37b通过焊接接合到第二供应管部分23e的外表面。于是,第二供应管部分23e由消音器30支承。顺便提及,支架32b接合到中空主体32的上部,而排气净化装置20通过支架32b安装到车辆主体。
图8是从上方观察排气净化装置20相对于车辆移动方向的前侧的局部剖视图,在截面上示出了第二供应管部分23e到第一供应管部分23d的附装部分。如图8所示,第一供应管部分23d在外周界处通过焊接接合到凸缘60和凸缘62,凸缘60形成在前盖部件34的外侧壁部件61的通孔34a的周缘处,凸缘62形成在前盖部件的内侧壁部件63的通孔34a的周缘处。此外,第一供应管部分23d在其处于消音器30外部的端部处接合到第二供应管部分23e的端部。更具体地,第二供应管部分23e的下端形成为具有比它的其他部分更大的直径,而且接纳第一供应管部分23d的外端部并通过焊接接合到该外端部。由于第二供应管部分由支承部件37支承并还在其接合部23f处通过焊接接合到第一供应管部分,所以第二供应管部分可以可靠地抵靠排气净化装置20而被支承。
如上所述,在此实施例中,二次空气供应管23对排气管15下游端15c的连接部分23a、以及连接部分23a下游的排气管15容纳在消音器30中。于是,可以避免由于连接部分23a暴露到消音器30的外部引起的不良外观。此外,在此实施例中,上游侧催化器21和下游侧催化器22布置在排气管15中并布置在声音吸收室15中。这防止了来自排气的热的散播,因此缩短了使催化器21、22达到它们的活化温度所需的时间。此外,由于二次空气供应管23延伸通过第三膨胀室52和第二膨胀室51,并接着连接到排气管15,所以当二次空气在二次空气供应管23中流动时,它在温度上略有升高。因此,二次空气在温度升高之后与排气混合,从而防止催化器21、22的温度由二次空气而大幅降低。
此外,在根据此实施例的排气净化装置中,二次空气供应管23的第一供应管部分23d在排气管15的二次空气入口15d处接合到排气管15的下游端15c以与其成为一体。该一体部件容纳在消音器30中,然后气缸部件32的前开口由前盖部件34覆盖,使得消音器30可以成为一个整体。一体的消音器30可以用如下方式安装到车辆主体从消音器30的前盖部件34延伸的排气管15和第一供应管部分23d每个都在上游侧处接合到车辆主体;支架32b和其他安装部件连接到车辆主体。于是,使得将排气净化装置20安装到车辆主体变得容易。
接着,将参考图9至11对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排气净化装置进行说明。在此实施例中,与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排气净化装置相似的部件由相同标号表示,且下文将不再重复其详细说明。
图9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排气净化装置的剖视图。图10是排气净化装置20相对于车辆移动方向的前部的透视图。在此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消音器30的内部具有从车辆的前侧到后侧按顺序形成的第一膨胀室50、第二膨胀室51和第三膨胀室。排气管15的后端因而弯曲为U形,且它的排放开口位于处于消音器最前端的第一膨胀室50中。
前盖部件34由内侧壁部件35、外侧壁部件39和筒状盖部件33组成。外侧壁部件39形成为大体杯状,且它的底部形成有用于下游端15c的引入开口39a。筒状盖部件33形成为筒形并在其一端处接合到外侧壁部件39的引入开口39a,且排气管15插入筒状盖部件33中。筒状盖部件33的内部设置有布置在排气管15中的上游侧催化器21。筒状盖部件33的另一端形成为锥度部分33a,且排气管15在其一侧处支承在锥度部分33a的前端上。
内侧壁部件35也形成为大体杯状,且它的底表面具有在深度上比其它部分更深的半圆形底部35a。内侧壁部分35装配在外侧壁部件39内侧,且内侧壁部件的边缘35c在外侧壁部件39的边缘39c处接合到外侧壁部件39。顺便提及,内侧壁部件35还形成有下游端15所插入的通孔35d。由于内侧壁部件35具有底部35a,所以可以增大第一膨胀室50的容积,从而提高消音器30的声音吸收性能。
二次空气供应管23在外侧壁部件39与内侧壁部件35之间并在上游侧催化器21的下游连接到下游端15c。现在,将进一步参考图11对二次空气供应管23到下游端15c的连接进行描述。图11是沿着图9的线XI-XI所取的剖视图。在图11中,车辆的后轮8表示在排气净化装置的左侧上。二次空气供应管23通过消音器30的靠近车辆主体的侧部引入到消音器30的内部。更具体地,外侧壁部件39在靠近车辆主体的上侧处形成有通孔39c,二次空气供应管23通过该通孔39c插入到消音器30内部。在图11中,内侧壁部件35的底部35a示出为半圆形的截面。二次空气供应管23从外部沿着内侧壁部件35的底部35a的侧面引入到消音器30的内部。然后,二次空气供应管23的端部23g连接到沿着消音器30的底部设置在消音器30中的下游端15c。
二次空气供应管23由第一供应管部分23d和第二供应管部分23e组成。下游端15c形成有二次空气入口15f,且第一供应管部分23d的一端23g和二次空气入口15f的周缘通过焊接接合在一起。更具体地,如图9和11所示,在二次空气入口15f附近的下游端15c由构成下游端15c的下侧并形成为基本半筒形的半筒状下表面15g和构成下游端15c的上侧并也形成为基本半筒形的半筒状上表面15h组成。半筒状下表面15g在它的外周表面处与半筒状上表面15h在它的内周表面处接合在一起以作为整体形成筒状下游端15c。二次空气入口15f形成在半筒状上表面15h中,且二次空气入口15f的边缘形成为凸缘15f′。凸缘15f′与第一供应管部分23d的一端23g通过焊接接合在一起。第一供应管部分23d在外周界23d′处接合到形成在外侧壁部件39中的通孔39c的边缘。然后,第一供应管23d在它的另一端23h处与第二供应管部分23e连接在一起。具体地,第一供应管23d的另一端23h形成为具有比它的其他部分更大的直径,并接纳第二供应管部分23e的端部。然后第二供应管部分23e在它的外周界23e′处与第一供应管部分23d的另一端23h在消音器30外部通过焊接接合在一起。这样,具有较高温度的外侧壁部件39和也具有较高温度的第一供应管部分23d接合在一起。同时,由于位于消音器30的外部而每个都具有较低温度的第二供应管部分23e的外周界23e′和第一供应管部分23d的另一端23h接合在一起。于是,具有较小温差的部分被接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了每个接合部的可靠性。
第二空气供应管23在内侧壁部件35外部连接到排气管15。排气管15在它的处于连接部分23a下游的下游端15c处通过形成在内侧壁部件35中的通孔35d引入到由内侧壁部件35、中空主体32和后盖部件36形成的筒形主体中。二次空气供应管23对下游端15c的连接部分23a被外侧壁部件39覆盖。这避免了由于接合部23a暴露到外部而引起的不良外观。此外,由于下游侧催化器22容纳在消音器30的筒状主体中,所以由催化器22在活化时所产生的热被保持在内部。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下游端15c的后端布置在第一膨胀室50内,第一膨胀室50在消音器30内设置在相对于车辆移动方向的前侧处,具有较高温度的排气直接接触面对下游端15后端的内侧壁部件35。但是,由于二次空气供应管23和下游端15c在内侧壁部件35的外部连接在一起,所以可以防止二次空气供应管23被过度加热。
此外,在此实施例中,第一供应管部分23d通过形成在外侧壁部件39中的通孔39c引入到消音器30内。这便于组装排气净化装置20。更具体地,第一供应管部分23d和第二供应管部分23e在消音器30外部通过焊接接合在一起。因此,以如下方式完成排气净化装置20的组装将第一供应管部分23d通过外侧壁部件39的通孔插入并接合到下游端15c以与消音器30成为一体;并将第一供应管部分23d和第二供应管部分23e在消音器30外部接合在一起。
在如上所述的第二实施例中,由于二次空气供应管23对下游端15c的连接部分23a布置在外侧壁部件内,所以可以避免由于连接部分23a暴露到消音器30外部而引起的不良外观。
接下来,图12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排气净化装置的说明性视图,其中与图3中相似的部分由相同标号表示。此实施例如下构造上游侧催化器21在消音器30外部定位在排气管15中;下游侧催化器22位于消音器30中;二次空气供应管23的连接部分23a由消音器30覆盖;且排气管15在它的上游侧催化器21所处的部分的周界处被充当隔热部分的热护罩60覆盖。在此实施例中,由于二次空气供应管23的连接部分23a被作为封盖部件的消音器30覆盖,所以可以避免由于连接部分23a暴露到外部而引起的不良外观。此外,由于上游侧催化器21被现存的热护罩60覆盖,所以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防止由热引起的效应以及不良外观。
顺便提及,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而可以以各种方式修改。例如,在前述说明中,单个排气管15连接到发动机。但是,这可以以如下方式修改,即多个排气管连接到发动机,且每个排气管引入到消音器30内。或者,连接到发动机的多个排气管可以在消音器30上游汇集在一起成为单个管,该单个管接着引入到消音器30中。此外,在前述说明中,两个催化器即上游侧催化器21和下游侧催化器22都设置在排气管15中,但可以仅有单个催化器设置在其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跨骑式车辆的排气净化装置,包括连接到发动机的排气管;位于所述排气管中的催化器;与所述排气管中位于所述催化器上游的一部分相连接的二次空气供应管;和消音器,所述消音器用于容纳所述排气管中与所述二次空气供应管相连接的一部分,并容纳所述排气管中位于所述连接部分下游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跨骑式车辆的排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空气供应管包括互相连接以允许二次空气的流动的第一供应管部分和第二供应管部分,所述第一供应管部分的一端连接到所述排气管,且所述第一供应管部分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二供应管部分的位于所述消音器外部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跨骑式车辆的排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具有通孔以允许所述第一供应管部分的外周界的插入,所述第一供应管部分的所述外周界接合到所述通孔的边缘,且所述第一供应管部分和所述第二供应管部分在所述消音器外部接合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跨骑式车辆的排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器包括形成所述消音器的侧部的中空主体以及与所述中空主体的开口相接合的盖部件,且所述二次空气供应管插入所述盖部件中。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跨骑式车辆的排气净化装置,它能够防止当二次空气供应管连接到排气管时影响车辆的外观。排气净化装置(20)具有连接到发动机(4)的排气管(15)、布置在排气管(15)中的催化器、比排气管(15)中的催化器更靠近上游侧连接的二次空气供应管(23)、以及消音器(30),在消音器处接纳了位于二次空气供应管(23)连接到排气管(15)处的连接部分(23a)和排气管(15)中位于比连接部分(23a)更下游侧的部分。
文档编号F01N13/14GK1922392SQ200580005500
公开日2007年2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4日
发明者大场纯一, 西村英浩, 泷井修 申请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