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器新型密封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08977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增压器新型密封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设置在小型车用涡轮增压器压气 机端的增压器新型密封套。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船舶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发动和船用发动机技术在 不断更新换代,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增压器作为与发动机匹配的重要机体,越 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增压器由许多零部件组装而成,涡轮转轴是其中的一 个最重要的部件,增压器的许多部件都以涡轮转轴为基准,设置安装在涡轮转轴上。涡轮转轴转速很高,小型涡轮增压器工作转速最高达到260000r/min,因 此零件之间的摩擦产生很高的热量,为了保证轴系运动的平稳正常,必须通过 润滑油液对其润滑冷却,保证轴系正常工作,同时也保证了增压器的正常工作。 但吸附在轴系以及其它零部件上的油液在运动惯性的作用下向四周散射,如果 密封系统不好,润滑油会沿转轴向外窜出,进入压气机的机油随压縮空气进入 发动机汽缸燃烧,进入涡轮箱会随废气一起燃烧,都会增加了发动机机油的消 耗量,同时机油燃烧冒出的兰烟又会导致发动机废气排放指标超标。这对轴系 两端的密封装置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密封套是密封装置中不可缺少的零件。目 前,市场上销售、使用的一些用于增压器的密封套,特别是小型车用涡轮增压 器的密封套上均为一个密封环槽,密封效果欠佳,导致增压器使用过程中出现 漏机油问题,是汽车用户反映最多的问题。而且密封套在涡轮转轴带动下高速 旋转,运动负荷大,易产生变形,密封套的轴孔和外围磨损严重,会严重影响了密封套的密封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上述涡轮增压器所存在缺点,满足社会对增压器的特殊需要, 对其结构进行了改进,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装方便,密封性 能优良的增压器密封套。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增压器密封 套,主要由密封套体和密封槽构成,密封套体中心设置有轴孔,密封槽设置在 密封套体的外圆上,其中所述的密封套体成独立的一体结构,所述的密封槽 为两个,所述的密封套体上设置有挡耳。
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采取的措施还包括
上述的增压器密封套挡耳的外圆直径大于密封套体的外圆直径。
上述的增压器密封套挡耳背面上角部位为斜面。
上述的增压器密封套两个密封槽之间的距离为一个密封槽槽宽左右。
上述的增压器密封套密封槽的形状可为多样。
上述的增压器密封套密封槽的形状可为矩形槽。
上述的增压器密封套密封槽的形状可为梯形槽。
通过以上叙述,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l.密封套体与止推 片等部件的分体设计,使密封套体成独立的一体结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成本低,增强了密封套的实用性和使用性;2.双道密封槽的设计,对轴系密封 端进行双环密封,改变了一道密封槽受压过大、易变形、密封性降低等缺点, 双道密封环的采用,减小了密封槽所受压力,同时也减小了密封槽内密封环所 受压力,防止了密封环变形,加大了漏油的外出阻力,增强了密封套整体密封性,延长了密封套和密封环的使用寿命,保证了增压器轴端的密封;3.密封套 体上挡耳的设计,限制了设置在密封套上的挡油盘后移,防止挡油盘变形;4. 挡耳外圆直径大于密封套体的外直径,进一步阻挡了经过挡油盘漏到挡耳前面 的油,阻止了油的外漏;5.挡耳背面上角部位为斜面,经过挡耳的漏油,随密 封套体进行旋转,斜面的设置,对漏油起到了导向作用,使进入到挡耳背面的 油在转动惯性的作用下沿着挡耳背面斜面甩回到油腔内,防止漏油进入密封套 体与封油盖的轴向间隙,进一步增强了密封装置的密封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密封套的剖面结构示意图2是图1总装图局部剖面结构放大示意图3是图1总装图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说明。
实施例如图1所示, 一种增压器新型密封套,主要由密封套体1和密封
槽3构成。密封套与其它零部件分体设置,密封套为独立的一体结构,结构简
单,设计合理,成本低,增强了密封套的使用性和实用性。密封套体1中心设
置有轴孔2,轴孔2为通孔,轴孔2的两侧边缘处设置有倒角,为了装配方便而 设置。密封槽3设置在密封套体1的外圆上,密封槽3为两个,两个密封槽3 之间的距离可为一个密封槽槽宽左右,密封槽槽的宽度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 定。密封槽3的形状可为多样,可为矩形槽,可为梯形槽等。双道密封槽3的 设计,对轴系密封端进行双环密封,增加外漏油的外漏阻力,双道密封环5的采用,减小了密封槽3内密封环5所受的压力,减缓了密封环5因高温高压而
产生变形,延长了密封环5使用寿命;双道密封槽3的设计,加大了漏油的外
漏阻力,增强了密封套的密封性,使其封油性能更好,保证了增压器轴端的密
封。密封套体1上设置有挡耳4,挡耳4的设置限制了设置在密封套体1前部外 侧的挡油盘10后移,防止挡油盘10在外界压力下变形。挡耳4的外圆直径大 于密封套体1的外圆直径,进一步阻挡了经过挡油盘10漏到挡耳4前面的油, 防止了油的外漏。挡耳4背面上角部位为斜面,结构相当于一个甩油盘,越过 挡耳4的漏油,随转轴ll进行旋转,由于运动惯性的作用,使粘附在挡耳4背 面的油向远离轴心方向运动,斜面的设置,使远离轴心方向运动的油沿着斜面 甩回到油腔内,对漏油起到了导向回甩的作用,阻止漏油进入密封套体1与封 油盖6的轴向间隙,进一步防止了油的外漏,增强了密封套的密封可靠性,提 高了增压器的综合运行可靠性。
如图2和3所示, 一种新型密封装置,包括封油盖6、密封套体l和密封环 5,其共同设置在增压器轴系上,增压器轴系包括转轴ll、密封套体l、密封环 5、封油盖6、挡油盘IO、止推片7、止推间隔套8和止推轴承板9。转轴ll上 设置有止推台阶15,以阻止设置在其上零部件向轴承体12内进行轴向窜动。转 轴11的止推台阶15与止推间隔套8直径大的端面接触,对止推间隔套8进行 轴向限位。止推间隔套8的另一端面与止推片7接触,止推片7的另一侧设置 有密封套体l,密封套体1上设置有轴孔2,密封套体l、止推片7和止推间隔 套8共同设置在转轴11止推台阶15的一侧,在转轴ll的带动下进行旋转。止 推片7和止推间隔套8共同设置限制了密封套体1进行向内轴向窜动。止推轴 承板9设置在止推间隔套8上,轴承体12内设置的定位销钉,通过轴承体12内设置的定位销钉对止推轴承板9进行限位,防止止推轴承板9随止推间隔套8 进行旋转。止推片7对止推轴承板9轴向进一步限位固定,防止止推轴承板9 进行轴向窜动。止推轴承板9上设置有进油通道14,外界润滑油通过止推轴承 板9上设置的进油通道14进入轴系,对轴系进行润滑降温。止推轴承板9外侧 边缘上设置有卡槽16。密封套体1前侧面与止推片7侧面相接触,后侧面与压 机叶轮13相接触。密封套体1后部外边缘上设置有密封槽3,密封槽3为两个, 密封槽3形状可根据不同需要可设计成不同形状的槽。密封槽3内设置有密封 环5,密封环5可为卡簧式,密封环5上设置有一开口,密封环5的内直径大于 密封槽3的外直径,密封环5与密封槽3相匹配。密封环5安装的时候,两个 密封环5的开口处要相对设置,进一步增强密封环5的密封性。密封套体1的 前部设置有挡耳4,防止漏油进入密封套体1与封油盖6的轴向间隙,增强了密 封套的密封性。密封套体1挡耳4的前部设置有挡油盘10,挡油盘10外部边缘 上设置有卡扣17,卡扣17的设置与止推轴承板9上设置的卡槽16相匹配,卡 扣17设置在卡槽16内,防止挡油盘10随密封套体1旋转,对挡油盘10进行 了限位固定。挡油盘10的外边缘部设置在封油盖6和止推轴承板9之间,通过 封油盖6和止推轴承板9产生的压力对挡油盘10进一步固定。挡油盘10的设 置,防止止推轴承板9进油通道14进入的润滑油进入封油盖6和密封套体1, 对油进行阻挡作用。密封套体1上挡耳4的设计,限制了设置在密封套体1上 的挡油盘10后移,防止挡油盘10变形。密封套体1的密封槽3外侧设置有封 油盖6,密封套体l、密封环5的外环面与封油盖6的轴孔内壁相接触,通过密 封环5的弹性压力对密封套体1和封油盖6进行密封,防止漏油甩到压机蜗壳 和压机叶轮13上,影响增压器轴系的正常工作,增强密封装置的密封性,提高
增压器综合运行可靠性。封油盖6通过螺钉固定在轴承体12的内部。压机叶轮 13设置在转轴11末端、通过轴端螺母固定在转轴11上,随转轴11进行同步旋
转。压机叶轮13的设置,对密封套体l、止推片7和止推间隔套8进行了总体 限位。
使用带有本实用新型增压器密封套时,将止推间隔套8设置在转轴11的止 推台阶15处,止推轴承板9固定在止推间隔套8 —侧的外圆上,止推轴承板9 设置有卡槽16,止推轴承板9上设置有进油通道14。止推间隔套8小面积端与 止推片7的一侧面相接触配合,将止推轴承板9限制固定在止推间隔套8的外 圆上。密封套体1与止推片7的另一侧面相接触,靠近止推片7 —侧的密封套 体1上设置有挡耳4,挡耳4前部的密封套体1上设置有挡油盘10,挡油盘IO 上设置有卡扣17,卡扣17与止推轴承板9上设置的卡槽16相匹配,卡扣17扣 入卡槽16内,对挡油盘10进行限位固定。密封套体1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密封 槽3,密封槽3为两个,密封槽3内设置有密封环5,密封环5有弹性,其上设 置有开口,增强了密封环5的弹性。设置有密封环5的密封套体1一端外圆上 设置有封油盖6,封油盖6通过螺钉固定在轴承体12上,封油盖6的轴孔与密 封套体l、密封环5共同作用,形成一个完整的密封装置。挡油盘10的上端设 置在封油盖6与止推轴承板9之间,通过封油盖6和止推轴承板9之间产生的 压力,进一步对挡油盘10进行压紧、固定。从止推轴承板9上设置的进油通道 14进入的润滑油,流入止推轴承板9的横向油道,进入止推间隔套8和止推轴 承板9、止推片7的间隙。进入间隙的润滑油一些流到转轴11上,给转轴11降 温、润滑, 一些透过间隙的油在转动惯性的作用下,向四周甩洒,大部分甩洒 出的油液被挡油盘10挡回,流入轴承体12的油腔内,沿轴承体12油腔的内壁
流出轴承体12。由于部件之间设置有间隙,部分油液穿过挡油盘10流到密封套 体1上,对这部分油液,要严格加以控制,甚至避免这部分油液的进入密封装 置。密封套体1上挡耳4的设置,就是要进一步阻止油液进入密封装置,由于
挡耳4的结构特点,在转动惯性的作用下,大部分油被甩回油腔,加强了密封
套体1的密封性。但是,由于设置件之间间隙的存在,有部分油液进入了密封 装置内,为了进一步阻止油液的前进,破坏密封装置的密封性,在密封套体1
上设置了双道密封槽3,通过加大油液前进接触的阻力,利用密封槽与密封槽之
间形成的气体压力差,将油液阻隔在油腔内,保证了密封套体1的密封性,保
证了油液不会破坏压机叶轮13,不影响增压器轴系工作,提高了密封装置的密 封性,使密封套体1的封油性能更好,提高了增压器整体质量,保证了增压器 工作的综合可靠性。
以上实施例仅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 案;因此,尽管说明书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 离本实用新型的经营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 利要求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 一种增压器新型密封套,主要由密封套体(1)和密封槽(3)构成,密封套体(1)中心设置有轴孔(2),密封槽(3)设置在密封套体(1)的外圆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套体(1)为独立的一体结构,所述的密封槽(3)为两个,所述的密封套体(1)上设置有挡耳(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新型密封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耳(4) 的外圆直径大于密封套体(1)的外圆直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新型密封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耳(4)背面上角部位为斜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新型密封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密封槽(3)之间的距离为一个密封槽槽宽左右。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压器新型密封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槽(3)的形状可为多样形。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增压器新型密封套,其特征在于:所述 密封槽(3)的形状可为矩形槽。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4或5所述的增压器新型密封套,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密封槽(3)的形状可为梯形槽。
专利摘要一种增压器新型密封套,主要由密封套体和密封槽构成,密封套体中心设置有轴孔,轴孔为通孔。密封槽设置在密封套体的外圆上,密封槽为两个,密封槽的形状可为多样形状的槽,可为矩形槽,可为梯形槽。密封套体为独立的一体结构,密封套体上设置有挡耳,挡耳的外圆直径大于密封套体的外圆直径,挡耳背面上角部位为斜面。双道密封槽的设计,进行双环密封,减小了密封环所受压力,防止密封环变形,加大了漏油的外出阻力,增强了密封性,延长了使用寿命。挡耳的设计,限制了挡油盘后移,防止挡油盘变形。挡耳背面上角部位斜面的设置,对漏油起到了导向作用,使进入到挡耳背面的油在转动惯性的作用下沿着斜面甩回到油腔内,进一步增强了密封装置的密封性。
文档编号F02B39/00GK201078264SQ200720115130
公开日2008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14日
发明者毕金光, 王亮珍, 钱海斌 申请人:宁波天力增压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