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2187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消音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安装在空气动力设备的气流 通道上或进、排气系统中的降低噪声的消音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安装在空气动力设备尤其是鼓风机及空压 机的气流通道上或进、排气系统中的降低噪声的消音器为小
孔消音器,如图i所示,由进气管r、进气孔2'、壳体3'、
排气孔4'和封头5'组成,进气孔2'为小孔状,排气孔4' 为小孔或长槽状,小孔消音器的原理是以喷气噪声的频谱为 依据的,如果保持喷口的总面积不变而用很多小喷口来代 替,当气流经过小孔时、喷气噪声的频谱就会移向高频或超 高频,使频谱中的可听声成分明显降低,从而减少对人的干 扰和伤害,但这种消音器外观差,消音效果也不是很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外观美观,消音效果更好的安 装在空气动力设备的气流通道上或进、排气系统中的降低噪 声的消音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消音器,包括进气管、壳体和封头,所述进气管上开有 多个小孔状的进气孔,所述进气管顶部封闭,所述壳体内靠近封头处设有一块固定挡板将壳体分为壳体前腔和壳体后腔,所述固定挡板上 开有多根内管连通壳体前腔和壳体后腔,所述壳体后腔上开有多个环 形槽孔。
所述内管在长度上,其进气端超过进气管的一部分进气 孔,出气端超过壳体环形槽孔。
所述内管的根数为3 8根。
所述内管腔横截面积总和大于或等于进气管横截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消音器,气流由进气管进入,并通过多个小孔 状的进气孔进入壳体前腔,这部份直接利用了小孔消音器的原理消 音。达到部分消音后的气流一部分直接由开在固定挡板上的多根内管 进入壳体后腔,还有部分气流则撞击到固定挡板并产生回流后再进入 内管,两股气流有一定互抵从而降低噪声,气流进入壳体后腔后撞击 到壳体顶部的封头,又产生一次迂回运动,最后气流经由壳体后腔的 环形槽孔排出进入大气。所述内管在长度上,其进气端超过进 气管的一部分进气孔,出气端超过壳体环形槽孔,这样能使进 入壳体前腔的气流尽可能多的进行回流后再从内管进入壳体后腔,增 加消音效果。所述内管的根数为3 8根,所述内管腔横截面 积总和大于或等于进气管横截面积,这样能保证进出气流的 畅通,避免影响气流流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消音器增加固定挡板,使外筒分为前后腔两 部份,消音效果得到增加;内管的增加,使气流产生回流,同时符合 小孔消音的效果;环形槽孔,相比之下外观美观,消音效果更好。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进气管,2、壳体,3、封头,4、进气孔,5、固定挡 板,6、内管,7、环形槽孔,8、壳体前腔,9、壳体后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 一种消音器,包括进气管l、壳体2和封头3, 进气管1上开有多个小孔状的进气孔4,进气管l顶部封闭,壳体2 内靠近封头3处设有一块固定挡板5将壳体2分为壳体前腔8和壳体 后腔9,固定挡板5上开有3根内管6连通壳体前腔8和壳体后腔9, 壳体后腔9上开有多个环形槽孔7,内管6在长度上,其进气端 超过进气管1的一部分进气孔4,出气端超过壳体2环形槽孔 7,内管6腔横截面积总和等于进气管1橫截面积。
权利要求1、一种消音器,包括进气管、壳体和封头,所述进气管上开有多个小孔状的进气孔,所述进气管顶部封闭,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内靠近封头处设有一块固定挡板将壳体分为壳体前腔和壳体后腔,所述固定挡板上开有多根内管连通壳体前腔和壳体后腔,所述壳体后腔上开有多个环形槽孔。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消音器,其特征是所述内管在长 度上,其进气端超过进气管的一部分进气孔,出气端超过壳 体环形槽孔。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消音器,其特征是所述内管 的根数为3 8根。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音器,其特征是所述内管腔横 截面积总和大于或等于进气管横截面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安装在空气动力设备的气流通道上或进、排气系统中的降低噪声的消音器,包括进气管、壳体和封头,所述进气管上开有多个小孔状的进气孔,所述进气管顶部封闭,其特征是所述壳体内靠近封头处设有一块固定挡板将壳体分为壳体前腔和壳体后腔,所述固定挡板上开有多根内管连通壳体前腔和壳体后腔,所述壳体后腔上开有多个环形槽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消音器增加固定挡板,使外筒分为前后腔两部份,消音效果得到增加;内管的增加,使气流产生回流,同时符合小孔消音的效果;环形槽孔,相比之下外观美观,消音效果更好。
文档编号F01N1/00GK201250685SQ20082004195
公开日2009年6月3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4日
发明者朱根龙 申请人:江苏亚星波纹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