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风力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4420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压风力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风力发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风力发电技术领域中,大量使用同步发电机。使用同步发电存在以下不足之

1) 由于同步发电机自重大,使风力发电机塔筒结构庞大。
2) 由于风场波动大,同步发电机电压波动大。
3) 风力大时,采用调整叶片的方式来避免同步发电机过荷,影响发电效率。
4) 同步发电机没有储能装置,无法做到风力与用电高峰的同步(比如无法做到夜间
储能,白天发电)。
5) 同步发电机没有储能装置,也无法做到异地发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风力发电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液压风力发电机,由风叶、塔筒、减速器、柱塞泵、补油油箱、油 管、高压蓄能器、低压蓄能器、稳压泵站、液压马达、发电机组成,其中减速器位于塔 筒之上,减速器的一端连接柱塞泵,另一端连接风叶;稳压泵站、液压马达和发电机位于 地面上,稳压泵站连接液压马达,液压马达连接发电机;柱塞泵分别通过油管连接补油油 箱、高压蓄能器,高压蓄能器连接稳压泵站的进油口,补油油箱通过油管连接低压蓄能器, 低压蓄能器连接稳压泵站的出油口 。
本实用新型中,与柱塞泵连接的油管可以从塔筒中间穿过,并将油管固定于塔筒的内 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通过风叶、减速器、柱塞泵收集风能,并转换成液压能,储 存在蓄能器中。根据发电需要,通过稳压泵站、液压马达和发电机重新将液压能变成电能, 从而实现风能向电能的转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风驱动风叶旋转,由减速器减速后,驱动柱塞泵,柱塞 泵从补油油箱吸油,输出高压油,并通过油管送入高压蓄能器。在稳压泵站的控制下,驱 动液压马达旋转,并带动发电机发电。低压蓄能器的作用在于将液压马达出油口液压油重 新送到补油油箱内。
本实用新型采用液压泵收集风能,并储存在蓄能器中。收集方法简单,可以大大降低 塔筒顶部重量,从而可以大大节省塔筒制造和安装成本。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能量储存, 实现风能异地储存运输,也可以实现错使发电,即风力大时收集能量,用电高峰时发电。 本实用新型采用采用液压方法收集能量,可以避免风力过大的饱和现象,比以往风力发电 机有更高效率。通过液压方法,可以方便调整油压波动,从而确保发电机电网稳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示。
图中标号l为风叶,2为塔筒,3为减速器,4为柱塞泵,5为补油油箱,6为油管,7 为高压蓄能器,8为低压蓄能器,9为稳压泵站,IO为液压马达,ll为发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l:在塔筒2上安装风叶1和一套柱塞泵4,该柱塞泵4带有减速器3,并将补 油油箱5放置在柱塞泵4边上。柱塞泵4的进出油管6可以从塔筒2中间穿过,固定在筒 壁上。在地面上,安装高压蓄能器7、低压蓄能器8,在其旁边,放置一只稳压泵站9,驱 动液压马达IO,通过发电机ll实施发电。在塔筒2顶上,放置的装置重量很轻,利于塔 筒2受力和设备安装。地面上,放置高压蓄能器7、低压蓄能器8和液压马达10驱动的 发电机组。这套风力发电装置结构极其简单。
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风力发电机,由风叶(1)、塔筒(2)、减速器(3)、柱塞泵(4)、补油油箱(5)、油管(6)、高压蓄能器(7)、低压蓄能器(8)、稳压泵站(9)、液压马达(10)、发电机(11)组成,其特征在于减速器(3)位于塔筒(2)之上,减速器(3)的一端连接柱塞泵(4),另一端连接风叶(1);稳压泵站(9)、液压马达(10)和发电机(11)位于地面上,稳压泵站(9)连接液压马达(10),液压马达(10)连接发电机(11);柱塞泵(4)分别通过油管(6)连接补油油箱(5)、高压蓄能器(7),高压蓄能器(7)连接稳压泵站(9)的进油口,补油油箱(5)通过油管(6)连接低压蓄能器(8),低压蓄能器(8)连接稳压泵站(9)的出油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风力发电机,其特征在于与柱塞泵(4)连接的油管(6) 从塔筒(2)中间穿过,且油管(6)固定于塔筒(2)的内壁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风力发电机。由风叶、塔筒、减速器、柱塞泵、补油油箱、油管、高压蓄能器、低压蓄能器、稳压泵站、液压马达、发电机组成,减速器一端连接柱塞泵,另一端连接风叶;稳压泵站连接液压马达,液压马达连接发电机;柱塞泵分别通过油管连接补油油箱、高压蓄能器,高压蓄能器连接稳压泵站,补油油箱通过油管连接低压蓄能器,低压蓄能器连接稳压泵站。本实用新型利用液压泵收集风能,转化成液压能,并储存在蓄能器中。再通过液压马达驱动发电机发电。本实用新型自重轻,利于塔筒受力和设备安装。风能转化效率高,便于储存,可实现异地错时发电。通过液压控制,减小风力波动对发电电压的影响。
文档编号F03D9/00GK201190634SQ20082005817
公开日2009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8日
发明者卞永明, 马人乐 申请人:同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