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二次空气导入系统的摩托车排气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75353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二次空气导入系统的摩托车排气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具二次空气导入系统的摩托车排气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具有二次空气导入系统的摩托车排气管,特别是关于一种 将二次空气注入于连通二膨胀室的传输管的摩托车排气管。
背景技术
为了符合官方所制定的废气排放标准,摩托车业者会在摩托车引擎的废气排放 管道上设置触媒转化器,它是由一金属筒体内披覆触媒而成,该触媒通常含有钯(Pd)、钼 (Pt)、铑(Rh)等贵金属元素,据以净化引擎废气,进而降低排气污染量。摩托车引擎在冷 启动时,较易因油料燃烧不完全而产生过多有害的废气,因此,为了增进触媒净化废气的效 率,通常会在摩托车引擎冷启动时于触媒转化器前方导入二次空气,使引擎废气的空燃比 提高,促使触媒获得较佳的工作效率。欲使废气在触媒的媒介下与二次空气进行反应,则须 使触媒达到一定的工作温度始可进行,常见的作法是将二个触媒转化器串联地设于前管末 端(如[图1A]的中国台湾专利M313722号所示),使摩托车的引擎10废气可由前管11直 接导入触媒转化器12a,12b,避免热能的逸失并使触媒可于摩托车行驶初时即达到工作温 度,期借此提升废气转化的效率;然而,由于一般摩托车所采用的触媒转化器12a,12b皆为 蜂巢式触媒,是以当气流通过触媒转化器12a,12b时即会产生不可忽视的气流阻抗,故将 二个蜂巢式触媒转化器12a、12b串联,使得气流阻抗大幅上升,造成导入外界二次空气进 入排气管中,并通过触媒转化器12a、12b的流量减少,导致转化效率不如预期,更甚者,串 联的触媒转化器12a、12b型态中,后方触媒转化器12b所通过的空气减少,触媒作用时所释 放的热量会有造成触媒转化器12b过热与较易劣化的顾虑。再请参照[图1B]所示的中国台湾专利1237089号所示,此专利揭示了在摩托车 的引擎10的排气管的前管11上串连有二个触媒转化器13a,13b,也就是采用了在连接管 14 二端串联二个触媒转化器13a,13b的结构设计,并将二次空气导入二个触媒转化器13a, 13b之间的连接管14内,以解决上述串联的后触媒转化器易过热及劣化的问题;惟此种在 二个触媒转化器13a,13b之间的连接管14内加装二次空气入口的技术力较高,且需要较精 密的模具来配合,技术、人力成本相对提高,更会反映在产品上。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二次空气导入系统的摩托车排气管,可在消 音器内连通二个膨胀室的传输管中导入二次空气,使二个分离在该二个膨胀室之间的第二 个触媒转化器,能获得较多的新鲜空气进行转化。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具二次空气导入系统的摩托车排气管,包含一连接引擎排气端口的前管、一连接于该前管后段并由数个隔板形成数个膨 胀室的消音器、一导入空气于该消音器内的二次空气导入管、以及一设置于该消音器末端 的废气排出管。该些隔板设有传输管或通孔的连通件以连通该些膨胀室,该前管延伸至消 音器内部而形成一延伸管,该延伸管连接一第一触媒转化器,该第一触媒转化器的出口端设置于一第一膨胀室内,该消音器内并具有一第二触媒转化器,该第二触媒转化器的入口端设置于一第二膨胀室内,该二次空气导入管连通于该第一膨胀室和该第二膨胀室的一传 输管上。上述该二次空气导入管系可设置于该第一膨胀室或该第二膨胀室内。上述该传输管的入口端位于该第一触媒转化器的出口端的轴向后方区域的外围; 该第二触媒转化器的入口端位于该传输管的出口端的轴向后方区域或外围。上述该消音器内的废气流向依序通过该前管、该第一触媒转化器、该第一膨胀室、 该传输管、该第二膨胀室再进入该第二触媒转化器;该第一膨胀室和该第二膨胀室可互为 相邻,或该第一膨胀室和该第二膨胀室之间设置有其他膨胀室而互不相邻。承接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二次空气导入系统的摩托车排气管,包含一 连接引擎排气端口的前管、一连接该前管的消音器、一导入空气于该消音器内的二次空气 导入管、以及一设置于该消音器末端的废气排出管,该前管延伸至消音器内形成一延伸管, 该延伸管连接一第一触媒转化器,该消音器内由数个隔板形成数个膨胀室,该些隔板设有 连通件以连通该些膨胀室,该消音器内并具有一第二触媒转化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触媒转化器的出口端设置于一第一膨胀室内,该第二触媒转化器的入口端 设置于一第二膨胀室内,连通该第一膨胀室和该第二膨胀室的连通件为一传输管,该二次 空气导入管连通于该传输管上。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该二次空气导入管设置于该第一膨胀室内。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该二次空气导入管设置于该第二膨胀室内。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该传输管的入口端与该第一触媒转化器的出 口端位于该第一膨胀室内。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触媒转化器的入口端设置于朝向该传 输管的出口端的轴向后方区域。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触媒转化器的入口端位于该传输管的 出口端的轴向后方区域的外围。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连通这些膨胀室的连通件包含通孔。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该消音器内的废气流向依序通过该前管、该第 一触媒转化器、该第一膨胀室、该传输管、该第二膨胀室再进入该第二触媒转化器。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膨胀室和该第二膨胀室互为相邻。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膨胀室和该第二膨胀室之间设置有其 他膨胀室而互不相邻。采用上述技术手段的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将注入空气的二次空气导入管连接于 二个膨胀室之间的传输管,利用传输管的高流速低压力特点注入空气,使与原流通于传输 管中的废气混合进入膨胀室后,再进入第二触媒转化器获得较大量的新鲜空气,有助于触 媒转化效率的提高,并能减少热害发生。本实用新型较的先前技术将二次空气导入管连接 于连接二串连的触媒转化器之间的连接管的技术而言,其构造相对简单,可降低成本,并可 降低二次空气导入管的温度,延长使用寿命。
图IA绘示先前技术的排气管的触媒转化器配置示意图;图IB绘示先前技术的另一种排气管的触媒转化器配置示意图;图2 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排气管的二次空气导入管设置于第一膨胀室内的实施例的剖面图;图3 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排气管的二次空气导入管设置于第二膨胀室内 的实施例的剖面图;图4 绘示图2的4-4移转剖面图;图5 绘示图2的5-5移转剖面图;图6 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排气管的第二触媒转化器入口端非位于传输管 出口端的轴向后方区域的实施例的剖面图;图7 绘示图6的7-7移转剖面图;以及图8 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排气管的该第一膨胀室和该第二膨胀室互不相 邻的实施例的剖面图。10引擎11前管12a, 12b触媒转化器13a, 13b触媒转化器14连接管20,20A,20B,20C 摩托车排气管30前管40,40A,40B,40C 消音器41延伸管42第一触媒转化器421出口端43,43,,43”第二触媒转化器431入口端44隔板45膨胀室451第一膨胀室452第二膨胀室46连通件461,461,,461// 传输管4611入口端4612出口端47通孔50,50,,50”二次空气导入管60废气排出管A废气流向具体实施方式兹配合图式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其所附图式均为简化的示意图, 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在该等图示中仅标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 元件,且所显示的元件并非以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尺寸比例等加以绘制,其实际实施时的 规格尺寸实为一种选择性的设计,且其元件布局形态有可能更为复杂,合先述明。请参照[图2所绘示的绘示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排气管的二次空气导入管设置于 第一膨胀室内的实施例的剖面图]。本实施例的摩托车排气管20,包含一连接于引擎排气 端口(未图示)以导入引擎排出的废气的前管30、一连接该前管30的消音器40、一导入外 界空气进入该消音器40内的二次空气导入管50以及一设置于该消音器40尾端以排出经 消音器40处理过引擎废气的废气排出管60。该前管30延伸进入中空的消音器40内部后, 形成了一延伸管41 (通常管径会扩大),该延伸管41末端与一第一触媒转化器42的入口端 相连接,该消音器40内部呈中空状,且由数个隔板44形成数个膨胀室45,该些隔板44上可 设有管式或孔式的连通件46或者形成通孔47以连通由隔板44隔开的该些膨胀室45,该第 一触媒转化器42的出口端421设置于一第一膨胀室451内,该第二触媒转化器43的入口 端431设置于一第二膨胀室452内,该二次空气导入管50连通于该传输管461上,且该传 输管461系固设于隔板44上,其入口端4611位于该第一膨胀室451内,出口端4612位于 该第二膨胀室452内,以连通该第一膨胀室451和该第二膨胀室452。借由上述实施例中,以该消音器内的废气流向A依序通过前管30、第一触媒转化 器42、第一膨胀室451、传输管461、第二膨胀室452至第二触媒转化器43的顺序为例,当引 擎排气时,排气管处于负压状态,废气由前管30压进消音器40中,在废气由相对直径较大 的第一膨胀室451迫入相对直径较小的传输管461内时,废气的流速提高,致使传输管461 内的气压变小,此时连通于该传输管461的二次空气导入管50中的空气遂能吸入该传输 管461内,与废气混合后进入第二膨胀室452中,由于第二膨胀室452的容积相对较大,可 导入可观的大量空气,使得第二触媒转化器43获得相对较多的空气,而使其转化废气中的 毒气的效率有所提升。另外,当排气管处于正压状态时,可应用设置在二次空气导入管50 中的单向阀装置(未图示),来防止废气倒流到二次空气导入管50中、或引擎快速回油时, 以设置在二次空气导入管50中的空气切断阀装置(未图示),来阻止空气进入传输管461 中,由于上述单向阀装置或空气切断阀装置的运用,均属本实用新型领域中的习知技艺,故 在此不再赘言。上述实施例中,摩托车排气管20的二次空气导入管50系设置于该第一膨胀室451 内,而请再参照[图3所绘示的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排气管的二次空气导入管设置于第二 膨胀室内的实施例的剖面图]。本实施例中,摩托车排气管20A的消音器40A内的二次空气 导入管50,系设置于第二膨胀室内452内,而与传输管461,叉接。续请参阅[图4所绘示的有关于图2中的4-4移转剖面图]、[图5所绘示的图2中的5-5移转剖面图]。在前述实施例中,该传输管461设置于隔板44上,其入口端4611 位于该第一触媒转化器42的出口端421的轴向后方区域的外围;该第二触媒转化器43的 入口端431位于该传输管461的出口端4612的轴向后方区域,或者,如[图6所绘示本实用 新型的摩托车排气管的第二触媒转化器入口端非位于传输管出口端的轴向后方区域的实施例的剖面图]及[图7所绘示的图6中的7-7移转剖面图]所示。本实施例中,摩托车 排气管20B的消音器40B内,该第二触媒转化器43’的入口端431位于该传输管461,461, 的出口端4612的轴向后方区域的外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膨胀室451和该第二膨胀室452可互为相邻,或是如 [图8所绘示本发明的摩托车排气管的该第一膨胀室和该第二膨胀室互不相邻的实施例的 剖面图]。此实施例中,摩托车排气管20C的消音器40C内系由数个隔板44形成数个膨胀 室45,其中该第一膨胀室451和该第二膨胀室452之间设置有其他膨胀室而互不相邻,而与 二次空气导入管50”连通的传输管461”系跨置其他的膨胀室45而其两端仍连通该第一膨 胀室451和该第二膨胀室452,而该第一触媒转化器42设置于一第一膨胀室451内,该第二 触媒转化器43”可与该传输管461”设置在该第二膨胀室452的同一隔板上。本实用新型的特点系将二次空气导入管连接于消音器内的二个膨胀室之间的传输管,利用管径小于膨胀室的传输管的高流速、低压力原理,将空气注入小径的传输管中, 使与原流通于传输管中的废气混合进入其后的膨胀室中,利用该膨胀室的容积,可注入较 大量的新鲜空气,以使连接该膨胀室的第二触媒转化器获得较多的新鲜空气,有助于触媒 转化效率的提高,并能减少热害发生,较的先前技术将二次空气导入管连接于连接二串连 的触媒转化器之间的连接管的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构造相对简单,可降低成本,并可降低 二次空气导入管的温度,延长使用寿命。综上所述,乃仅记载本实用新型为呈现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的较佳实施方 式或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专利实施的范围。即凡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范围文义相符,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 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一种具二次空气导入系统的摩托车排气管,包含一连接引擎排气端口的前管、一连接该前管的消音器、一导入空气于该消音器内的二次空气导入管、以及一设置于该消音器末端的废气排出管,该前管延伸至消音器内形成一延伸管,该延伸管连接一第一触媒转化器,该消音器内由数个隔板形成数个膨胀室,该些隔板设有连通件以连通该些膨胀室,该消音器内并具有一第二触媒转化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触媒转化器的出口端设置于一第一膨胀室内,该第二触媒转化器的入口端设置于一第二膨胀室内,连通该第一膨胀室和该第二膨胀室的连通件为一传输管,该二次空气导入管连通于该传输管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该二次空气导入管设置于该第一 膨胀室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该二次空气导入管设置于该第二 膨胀室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该传输管的入口端与该第一触媒 转化器的出口端位于该第一膨胀室内。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触媒转化器 的入口端设置于朝向该传输管的出口端的轴向后方区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触媒转化器的入口端位于 该传输管的出口端的轴向后方区域的外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连通这些膨胀室的连通件包含通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该消音器内的废气流向依序通过 该前管、该第一触媒转化器、该第一膨胀室、该传输管、该第二膨胀室再进入该第二触媒转化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膨胀室和该第二膨胀室互 为相邻。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排气管,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膨胀室和该第二膨胀室之 间设置有其他膨胀室而互不相邻。
专利摘要一种具二次空气导入系统的摩托车排气管,包含前管、消音器、二次空气导入管以及废气排出管。前管连接引擎排气端口,并延伸至后段所设置的消音器内形成一延伸管,延伸管并连接第一触媒转化器,中空的消音器内由数个设有传输管或通孔的隔板分隔成数个膨胀室,消音器内并具有一第二触媒转化器,其中,第一触媒转化器的出口端设置于一第一膨胀室内,第二触媒转化器的入口端设置于一第二膨胀室内,二次空气导入管连通于连通第一膨胀室和第二膨胀室的传输管上,其所注入的空气经由第二膨胀室再进入第二触媒转化器中,有助于触媒转化效率的提高。
文档编号F01N3/28GK201568124SQ200920276428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8日
发明者李三吉 申请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