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背压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4555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低背压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的排气系统,具体属于一种低背压汽车排气消声器。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排出废气时,废气的压力在排气管口处迅速变化,产生振动,振动产生 噪声。现有技术中,在汽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中装置消声器,消声器用于消耗气流能量,减少 气流的压力波动幅度,可起到减小噪声的作用。但是,在现有的汽车发动机的消声器中,气 流通过阻力大,排气背压高,引起的发动机功率损失大、油耗增加,使汽车的动力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低背压消声器,使得气流在通过消声器的过程中受 到的阻力减小,排气背压降低,从而降低发动机的功率损失,减少发动机的油耗。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背压消声器,包括一个前端盖、一个筒体、第一 隔盘、第二隔盘、进气管、内管、出气管和一个后端盖,所述进气管的前端开口于前端盖中, 进气管的后端穿过第一隔盘和第二隔盘,进气管的后端开口于后端盖中。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背压消声器,包括一个前端盖、一个筒 体、第一隔盘、第二隔盘、进气管、内管、出气管和一个后端盖,所述进气管的前端开口于前 端盖中,进气管的后端穿过第一隔盘和第二隔盘,进气管的后端开口于后端盖中;所述筒体 的两端与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设置有气密性连接,所述第一隔盘和第二隔盘沿垂直于 筒体轴向方向设置在筒体内,第一隔盘和第二隔盘与筒体之间设置有气密性连接,所述进 气管、内管和出气管设置在筒体内并平行于筒体的轴向。本实用新型更详细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背压消声器,包括一个前端盖、一个筒 体、第一隔盘、第二隔盘、进气管、内管、出气管和一个后端盖,所述进气管的前端开口于前 端盖中,进气管的后端穿过第一隔盘和第二隔盘,进气管的后端开口于后端盖中;所述筒体 的两端与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设置有气密性连接,所述第一隔盘和第二隔盘沿垂直于 筒体轴向方向设置在筒体内,第一隔盘和第二隔盘与筒体之间设置有气密性连接,所述进 气管、内管和出气管设置在筒体内并平行于筒体的轴向;所述内管为两个,一个内管的前端 开口于第一隔盘中,后端开口于第二隔盘中,另一内管的前端开口于第二隔盘中,后端开口 于后端盖中;所述进气管和内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消声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极大地降低了整车的排气阻力,减小了排气背压,进一步提 高了发动机的功率,降低了油耗。对于单级膨胀腔结构的消声器,本实用新型的直通穿孔管 对消声器的阻力损失影响最为明显,其阻力损失系数,即进出口总压差与进口动压之比,比 简单膨胀腔的阻力损失系数低78%。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前端盖;2为筒体;3为第一隔盘;4为第二隔盘;5为进气管;6为内管; 7为出气管;8为后端盖;9为消声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低背压消声器,如
图1所示,包括一个前端盖1、一个筒体2、第一隔盘 3、第二隔盘4、一个进气管5、两个内管6、一个出气管7和一个后端盖8,所述进气管5的前 端开口于前端盖1中,进气管5的后端穿过第一隔盘3和第二隔盘4,进气管5的后端开口 于后端盖8中。所述筒体2的两端与所述前端盖1和后端盖8之间设置有气密性连接,所述第一 隔盘3和第二隔盘4沿垂直于筒体2轴向方向设置在筒体2内,第一隔盘3和第二隔盘4 与筒体2之间设置有气密性连接,所述进气管5、内管6和出气管7沿筒体2的轴向设置在 筒体2内。一个内管6位于第一隔盘3和第二隔盘4之间的空腔中,其前端开口于第一隔 盘3中,后端开口于第二隔盘4中;另一内管6位于第二隔盘4和后端面8之间的空腔中, 其前端开口于第二隔盘4中,后端开口于后端盖8中。所述进气管5和内管6的管壁上设 置有若干消声孔9。本实用新型中进气管5、内管6和出气管7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将进气 管5加长,大部分气体未经第一腔膨胀直接进入第二腔或第三腔,从而将部分形状阻力转 为直管中流动的摩擦阻力,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阻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极大地降低了 整车的排气阻力,减小了排气背压,进一步提高了发动机的功率,降低了油耗。对于单级膨 胀腔结构的消声器,直通穿孔管对消声器的阻力损失影响最为明显,其阻力损失系数,即进 出口总压差与进口动压之比,比简单膨胀腔的阻力损失系数低78%。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 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 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低背压消声器,包括一个前端盖(1)、一个筒体(2)、第一隔盘(3)、第二隔盘(4)、进气管(5)、内管(6)、出气管(7)和一个后端盖(8),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5)的前端开口于前端盖(1)中,进气管(5)的后端穿过第一隔盘(3)和第二隔盘(4),进气管(5)的后端开口于后端盖(8)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背压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的两端与所述前 端盖⑴和后端盖⑶之间设置有气密性连接,所述第一隔盘⑶和第二隔盘⑷沿垂直 于筒体(2)轴向方向设置在筒体(2)内,第一隔盘(3)和第二隔盘(4)与筒体(2)之间设 置有气密性连接,所述进气管(5)、内管(6)和出气管(7)设置在筒体(2)内并平行于筒体 的轴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背压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6)为两个,一个 内管(6)的前端开口于第一隔盘(3)中,后端开口于第二隔盘(4)中,另一内管(6)的前端 开口于第二隔盘(4)中,后端开口于后端盖(8)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低背压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5)和内管(6) 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消声孔(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背压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5)和内管(6)的 管壁上设置有若干消声孔(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背压消声器,包括前端盖、筒体、第一隔盘、第二隔盘、进气管、内管、出气管和后端盖,进气管的前端开口于前端盖中,进气管的后端穿过第一隔盘和第二隔盘,进气管的后端开口于后端盖中;筒体的两端与前端盖和后端盖气密性连接,第一隔盘和第二隔盘垂直于筒体轴向方向设于其中,第一隔盘和第二隔盘与筒体气密性连接,进气管、内管和出气管沿筒体轴向设置其中;一个内管前端开口于第一隔盘中,后端开口于第二隔盘中,另一内管前端开口于第二隔盘中,后端开口于后端盖中;进气管和内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消声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极大地降低了整车的排气阻力,减小了排气背压,进一步提高了发动机的功率,降低了油耗。
文档编号F01N1/08GK201679539SQ201020151449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0日
发明者付强, 张卫林, 张志峰, 徐勇, 李雪纯, 邱峰 申请人: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