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叶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85240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散热叶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流风机,特别用于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具体地说是冷却汽 车发动机的散热叶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轴流风机技术也随着发展。例如,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散 热叶轮的形状由直叶片发展成扭叶片,直到现有市场上出现的弯、掠叶片,叶轮的散热效果 也在逐步提高。但是叶轮与风罩之间叶顶的气回流泄漏问题,一直是该行业科技人员关注 的热点。经有关试验研究表明,叶轮与风罩的径向间隙与叶片长度的比值,由0.97%增加 到1.65%时,叶轮风量下降6. 67%,全压效率降低4%,叶轮的噪声也随之增加。为此不少 专家提出了解决叶轮叶顶泄漏各种方案,对散热叶轮结构作了不断改进,有的在叶轮叶顶 部加上轮缘,有的在叶轮外环加上护风圈。所有这些目的是减少叶轮与风罩间的回风泄漏 损失,使散热叶轮的散热有效进风量增大,能够更好地冷却汽车发动机,改善发动机散热效 果。因此,人们为探索更佳的效果而不断努力。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散热叶轮, 该叶轮能增大有效散热进风量,减少叶轮与风罩之间气流泄漏,改善叶轮对发动机的散热 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散热叶轮, 包括叶片、轮缘、护风圈,其结构要点是在轮缘端部设有一个向内的凸圈,凸圈与轮缘相垂 直。凸圈用于阻挡叶轮与风罩间的气回流。本实用新型由于改进了叶轮形状,增设了凸圈结构设计,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 和有益效果是1.叶轮的凸圈能阻挡叶轮与风罩间的部分气回流,减少叶轮与风罩间的气流泄漏 损失,提高了叶轮的全压效率;2.叶轮的凸圈能减少泄漏流对进风气流的扰动影响,改善了叶轮进风气流的流动 状况;3.提升了叶轮运转性能,降低叶轮的气动噪声。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附图标记风罩1、叶轮2、叶片3、轮毂4、轮缘5、护风圈6、凸圈7。
具体实施方式
以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散热叶轮为本实施例如图1所示,叶轮2包括叶片3、轮毂4、轮缘5。叶轮2置于风罩1孔内并在风罩 1孔内转动,叶轮2与风罩1之间保持径向间隙。该间隙会产生叶轮2与风罩1之间叶顶的 气回流泄漏问题。如图2所示,叶轮2还包括护风圈6,在轮缘5端部增加一个向内的凸圈7,凸圈7 与轮缘5相垂直。凸圈7与轮缘5、护风圈6三个截面构成一个呈钩子的形状,凸圈7用于 阻挡与叶轮2进气相反的出气回流。如图1和图2所示,当叶轮2转动工作时,气流由叶轮2向发动机方向流入,用于 散热并冷却汽车发动机。在叶轮2转动进气过程中,叶轮2与风罩1之间的径向间隙处存 在着气流量泄漏,部分气流从间隙处回流。凸圈7的作用是当回流流向凸圈7时,被凸圈7 挡住,使叶轮2与风罩1之间的部分气回流无法流出。这样,能减少叶轮2与风罩1之间的 径向间隙处气流回流,减少气流泄漏量,提高进气有效流量。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形,而不脱离本实 用新型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这些修改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 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在内。
权利要求一种散热叶轮,包括叶片、轮缘、护风圈,其特征在于一个凸圈,设于轮缘内向端部,与轮缘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圈与轮缘、护风圈三截面, 构成一个呈钩子的形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散热叶轮,包括叶片、轮缘、护风圈,其结构要点是一个凸圈,设于轮缘内向端部,与轮缘相垂直。凸圈与轮缘、护风圈三截面,构成一个呈钩子的形状。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和有益效果是叶轮的凸圈能阻挡叶轮与风罩间的部分气回流,减少了叶轮与风罩间的气流量泄漏损失。减少泄漏气流对进风气流的扰动影响,改善了叶轮进风气流的流动状况。提升了叶轮运转性能,降低叶轮的气动噪声。
文档编号F01D5/20GK201679549SQ20102020341
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24日
发明者刘崎伟, 周思恩, 张辉, 殷沂柏 申请人:上海航天汽车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舒航电器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