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擎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93422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引擎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指一种适用于机车的空冷式引擎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一般车辆而言,其引擎必须设有冷却结构以使引擎不致于产生过热情形,而可以因此持续正常运作。一般引擎的冷却结构可分为空(气)冷式与水冷式,而空(气)冷式又可分为强制空冷与自然空冷二种,差别在于强制空冷是以一散热风扇强制吸入(导入)外部空气以对引擎进行冷却,而自然空冷则是使外部空气自然流入以对引擎进行冷却。目前机车的强制空冷散热装置,其散热方式是藉由飞轮上的散热风扇把冷却风吸入到导风罩入风部,冷却风再藉由导风罩本体内的通道来进行对引擎的散热动作。请参阅图1是习知导风罩进气口的平面图,如图所示,习知覆盖于散热风扇(图未示)上的导风罩入风部90具有一进气口 95,于进气口 95处装设有一防止异物侵入的固定式罩口栅门91, 因此进气口 95的进气面积是固定的,无法改变,当引擎一启动,散热风扇即跟着一起启动, 外界的冷空气便一直吸入。但是当引擎处于暖机过程而尚未到达热车阶段,若是散热风扇一直吸入外界的冷空气来散热,将导致引擎暖机过程时间过长,导致油耗与废气污染值增加的缺失,并非十分理想,尚有改善空间。发明人缘因于此,本于积极发明的精神,亟思一种可以缩短引擎暖机过程时间的引擎散热装置,几经研究实验终至完成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引擎散热装置,以能缩短引擎暖机过程时间,进而可减少油耗,也可减少废气污染值。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引擎散热装置包括有一引擎、一散热风扇、一导风罩入风部、一活动栅门组件、以及一动力驱动器。其中,散热风扇是用以对引擎提供一强制气流,以对引擎进行冷却;导风罩入风部覆盖于散热风扇,导风罩入风部并具有一进气口 ;活动栅门组件则组设于导风罩入风部的进气口上;而动力驱动器则用以控制活动栅门组件的开启或关闭,进而可改变进气口的进气面积。上述动力驱动器可为电磁阀、步进马达、或其他等效元件,而活动栅门组件可固设一连接杆,动力驱动器可驱动连接杆,进而开启或关闭活动栅门组件,以改变进气口的进气面积。上述活动栅门组件可为连动式叶片组件、旋转遮蔽叶片组件、或其他等效结构,且活动栅门组件可固设一连接杆,动力驱动器可藉由连接杆而控制该连动式叶片组件、或旋转遮蔽叶片组件的旋转角度,进而改变进气口的开启或关闭。本实用新型可包括有一电子控制单元、及一侦测引擎的温度感知器,温度感知器与动力驱动器并电连接电子控制单元,电子控制单元可依据引擎的温度而控制动力驱动器的作动,进而控制活动栅门组件的开启或关闭。上述温度感知器侦测引擎的工作温度大于120°C时,即引擎已完成暖机过程,电子控制单元可控制活动栅门组件开启,使外界的冷空气对引擎进行散热。又,当温度感知器侦测引擎的工作温度低于120°C时,即引擎尚未完成暖机过程,电子控制单元可控制活动栅门组件关闭以关闭进气口,暂不吸入外界的冷空气,即暂不对引擎进行散热,可让引擎的工作温度快速增加,以缩短引擎暖机过程时间。藉此,本实用新型于暖机过程中,可利用动力驱动器控制活动栅门组件以关闭进气口,暂不吸入外界的冷空气,即暂不对引擎进行散热,待引擎暖机后再开启进气口,使外界的冷空气对引擎进行散热。因此,本实用新型可大幅缩短引擎暖机过程之时间,进而可减少油耗,也可减少废气污染值。

34导风管 40导风·i入风部[0025]401进气口41导风罩入风部[0026]411进气口50活动栅门组件[0027]51连动式叶片组件52固定式叶片[0028]53可旋转式叶片54连接杆[0029]55动力驱动器60电子控制单元[0030]65温度感知器70空气滤清器[0031]72进气导管74后轮[0032]75避震器77车架[0033]80置物箱85座垫[0034]90导风罩入风部91罩口栅门[0035]95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是机车引擎散热装置的侧视图,一般机车的散热装置包括有一引擎 20、一散热风扇(图未示,其被导风罩入风部40覆盖住)、一导风罩本体32、及一电子控制单元60。如图所示,引擎20设置于座垫85、置物箱80、及车架77的下方,并位于后轮74、 及避震器75的前方。外界大气则先经由空气滤清器70过滤后再经进气导管72与引擎20 连通,引擎20所产生的动力则驱动后轮74而使机车前进。提供强制气流的散热风扇设置于引擎20侧边,并利用导风罩本体32连通,亦即, 导风罩本体32的二端分别连通引擎20与散热风扇,导风罩本体32可围绕形成一导风通路,导风通路包括有一对应于散热风扇的进口、及一对应于引擎20的出口,因此可利用散热风扇的强制气流对引擎20强制散热,且导风罩本体32并分叉出一导风管34,导风管34 的出口则朝向电子控制单元60,使导风通路分叉成二出口,除可对引擎20强制散热外,也可引导部分强制气流对电子控制单元60散热。请再参阅图3、图4、图5、及图6,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活动栅门组件开启的平面示意图、侧面示意图、及活动栅门组件关闭的平面示意图、侧面示意图,并请一并参阅图2。本实施例的主要结构是在散热风扇处覆盖有一与导风罩本体32相邻的导风罩入风部40,导风罩入风部40具有一进气口 401,于进气口 401处组设有一活动栅门组件50,该活动栅门组件50固设有一连接杆54,并藉由一动力驱动器55来驱动连接杆M,进而控制活动栅门组件50的开启或关闭,以改变该进气口 401的进气面积。在本实施例中,动力驱动器55为一电磁阀,活动栅门组件50为一连动式叶片组件 51,而连接杆M可控制该连动式叶片组件51的角度,电磁阀可驱动连接杆M上下滑移,进而控制连动式叶片组件51的开启或关闭。至于动力驱动器55的控制方式则如图所示,动力驱动器55并电连接电子控制单元60,且电子控制单元60并电连接一侦测引擎20工作温度的温度感知器65,当温度感知器65侦测引擎的工作温度低于120°C时,表示此时尚处于暖机过程中,电子控制单元60控制活动栅门组件50关闭进气口 401 (如图5、图6所示),暂不吸入外界的冷空气,亦即暂不对引擎20进行散热。当温度感知器65侦测引擎的工作温度大于或等于120°C时,表示此时已完成暖机过程,电子控制单元60控制活动栅门组件50开启进气口 401 (如图3、图4所示),使外界的冷空气对引擎20进行散热。藉此,本实施例可缩短引擎20暖机过程时间,进而可减少油耗,也可减少废气污染值。请再参阅图7、及图8,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活动栅门组件开启、及关闭的平面示意图,并请一并参阅图3。本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本实施例导风罩入风部41也具有一进气口 411,其差异仅在于本实施例的活动栅门组件50为旋转遮蔽叶片组件,其包括有三固定式叶片52、及三可旋转式叶片53组成,动力驱动器55为一步进马达,步进马达可控制可旋转式叶片53的旋转角度。详而言之,当处于暖机过程中,电子控制单元60可控制活动栅门组件50关闭进气口 411,即旋转可旋转式叶片53(如固8所示),暂不吸入外界的冷空气,亦即暂不对引擎 20进行散热。而若已完成暖机过程,电子控制单元60则控制活动栅门组件50开启进气口 411 (如固7所示),使外界的冷空气对引擎20进行散热。藉此,本实施例也如同第一实施例,可缩短引擎20暖机过程时间,进而可减少油耗,也可减少废气污染值。
权利要求1.一种引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引擎;一散热风扇,用以对该引擎提供一强制气流;一导风罩入风部,覆盖于该散热风扇,包括有一进气口 ;一活动栅门组件,组设于该进气口 ;以及一动力驱动器,用以控制该活动栅门组件的开启或关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力驱动器为一电磁阀,该活动栅门组件并固设有一连接杆,该电磁阀可驱动该连接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动栅门组件为一连动式叶片组件,该连接杆可控制该连动式叶片组件的角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力驱动器为一步进马达,该活动栅门组件并固设有一连接杆,该步进马达可驱动该连接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引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活动栅门组件为一旋转遮蔽叶片组件,该连接杆可控制该旋转遮蔽叶片组件的旋转角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电子控制单元、及一侦测该引擎的温度感知器,该温度感知器与该动力驱动器并电连接该电子控制单元,该电子控制单元依据该引擎的温度而控制该动力驱动器之作动、进而控制该活动栅门组件的开启或关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温度感知器侦测该引擎的温度大于、或等于120°C时,该电子控制单元控制该活动栅门组件开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引擎散热装置,包括有一引擎、一散热风扇、一导风罩入风部、一活动栅门组件、及一动力驱动器。其中,散热风扇用以对引擎提供一强制气流,以对引擎进行冷却;导风罩入风部覆盖于散热风扇,并具有一进气口;活动栅门组件则组设于进气口上;而动力驱动器则用以控制活动栅门组件的开启或关闭,进而改变进气口的进气面积。藉此,本实用新型于暖机过程中,可利用动力驱动器控制活动栅门组件以关闭进气口,暂不吸入外界的冷空气,可大幅缩短引擎暖机过程的时间,进而可减少油耗,也可减少废气污染值。
文档编号F01P5/06GK202209204SQ20112032384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31日
发明者施廷卫, 朱昭仁, 林冠旭, 王玉仁, 黄志伟 申请人: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