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硅油机械增压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410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控硅油机械增压离合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离合器,尤其涉及ー种电控硅油机械增压离合器。
背景技术
目前,内燃机增压技术主要采用废气涡轮增压器或者机械增压器。废气涡轮增压器是由内燃机排出的高温高压废气驱动,机械增压器是由内燃机的曲轴直接驱动。机械增压有助于低转速时的扭カ输出,但是高转速时功率输出有限,而废气涡轮增压在高转速时拥有強大的功率输出,但低转速时则カ不从心。鉴于废气涡轮增压器和机械增压器的特性,在高转速阶段需要用废气涡轮增压来代替机械增压,以时解决低速扭矩输出的问题和高速功率输出的问题。但是,需要解决机械增压工作状态的转换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ー种电控硅油机械增压离合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ー种电控硅油机械增压离合器,包括液カ耦合器,所述液カ耦合器包括由曲轴驱动的主动轴、泵轮、转动外壳、与泵轮轴向对置的涡轮、驱动机械增压器的从动轴、涡轮和泵轮之间形成的流道以及转动外壳与涡轮外侧之间形成的辅油室,辅油室在外缘与流道相通,流道内定量部分充硅油,涡轮上叶片区内侧设有连通辅油室和流道的油孔以及控制该油孔开度的阀门。上述电控硅油机械增压离合器,当油孔处于关闭状态下,从动轴不动作;随着阀门的开度的不断増大,从动轴的转速不断提高,实现无级调速。上述电控硅油机械增压离合器,所述阀门包括设置在涡轮上辅油室侧的控制油孔开度的弹性阀片和控制该弹性阀片动作的衔铁,从动轴上套有电磁线圈,电磁线圈的电压通过E⑶确定以控制衔铁的动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度以控制辅油室中硅油进入流道的流量,达到控制流道内硅油的充满程度,通过硅油的高粘度特性,实现机械增压器的联接与隔离以及无级调速。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进ー步详细的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动轴,2辅油室,3转动外壳,4涡轮,5泵轮,6流道,7电磁线圈,8从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I所示,ー种电控硅油机械增压离合器,包括液カ耦合器,所述液カ耦合器包括由曲轴驱动的主动轴I、泵轮5、转动外壳3、与泵轮轴向对置的涡轮、驱动机械增压器的从动轴8、涡轮和泵轮之间形成的流道6以及转动外壳与涡轮外侧之间形成的辅油室2,辅油室在外缘与流道相通,流道内定量部分充硅油,涡轮上叶片区内侧设有连通辅油室和流道的油孔以及控制该油孔开度的阀门。当油孔处于关闭状态下,从动轴不动作;随着阀门的开度的不断増大,从动轴的转速不断提高,实现无级调速。所述阀门包括设置在涡轮上辅油室侧的控制油孔开度的弹性阀片和控制该弹性阀片动作的衔铁,从动轴上套有电磁线圈7,电磁线圈的电压通过ECU确定以控制衔铁的动 作。工作工程在没有电信号时,离合器是不哨合的,娃油储存在辅油室中,这时主动轴的转动不能传递到从动轴。当电控单元接收到啮合信号时,通过电磁线圈使得阀片打开油孔,硅油从辅油室流入流道中。由于硅油的粘性可以把カ矩从主动轴传递到从动轴。本实用新型在需要是才哨合,不需要是就尚合,而且是通过EUC根据多重參数确定离合器的啮合情況。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功率损失。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采用了电控硅油离合器,通过内燃机台架和整车ECU标定,转换为电信号,传递给离合器,离合器根据电子控制单元传送的电流大小,产生相应大小的磁场,进而使衔铁带动阀片旋转实现辅油室与流道之间的硅油的通断,所以能提前预知、响应快、受外界影响小、控制要素多祥、控制精度高、实现机械增压器与内燃机转速无级调速。
权利要求1.一种电控娃油机械增压离合器,包括液力稱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力稱合器包括由曲轴驱动的主动轴、泵轮、转动外壳、与泵轮轴向对置的涡轮、驱动机械增压器的从动轴、涡轮和泵轮之间形成的流道以及转动外壳与涡轮外侧之间形成的辅油室,辅油室在外缘与流道相通,流道内定量部分充硅油,涡轮上叶片区内侧设有连通辅油室和流道的油孔以及控制该油孔开度的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控硅油机械增压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当油孔处于关闭状态下,从动轴不动作;随着阀门的开度的不断增大,从动轴的转速不断提高,实现无级调速。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电控硅油机械增压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包括设置在涡轮上辅油室侧的控制油孔开度的弹性阀片和控制该弹性阀片动作的衔铁,从动轴上套有电磁线圈,电磁线圈的电压通过ECU确定以控制衔铁的动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要提供一种电控硅油机械增压离合器,包括液力耦合器,所述液力耦合器包括由曲轴驱动的主动轴、泵轮、转动外壳、与泵轮轴向对置的涡轮、驱动机械增压器的从动轴、涡轮和泵轮之间形成的流道以及转动外壳与涡轮外侧之间形成的辅油室,辅油室在外缘与流道相通,流道内定量部分充硅油,涡轮上叶片区内侧设有连通辅油室和流道的油孔以及控制该油孔开度的阀门。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控制阀门的开度以控制辅油室中硅油进入流道的流量,达到控制流道内硅油的充满程度,通过硅油的高粘度特性,实现机械增压器的联接与隔离以及无级调速。
文档编号F02B39/10GK202468016SQ201220073010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日
发明者卢永信, 朱舸珩, 罗列冠, 蔡毅 申请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