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滤清器中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16790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燃油滤清器中心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燃油滤清器中的中心管。
背景技术
在汽车动力系统中,燃油滤清器是为汽车动力提供清洁燃油的必备装置。燃油滤清器中的中心管起到如下作用1、在滤清器装配时起到轴向支撑作用,避免滤纸轴向变形;
2、在滤清器达到使用寿命时,因阻力增大引起滤纸径向受力,中心管可以支撑滤纸径向变形。传统中心管普遍采用图I所示的全通式结构,即中心管整个管段上都设置有过油孔。但是,因为汽车燃油箱的油面位置低于滤清器位置,发动机停机后燃油区的空气会通过传统的全通式中心管上的过油孔慢慢进入中心管内,进而进入发动机中,这样一来,当发动机在停机12小时后二次启动时,必须采用手动泵排空滤清器中的空气方能再次启动,会出现发动机短暂断油现象。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燃油滤清器中心管,该中心管可将滤清器燃油区中的空气隔绝在中心管外,使发动机二次启动时不会出现短暂断油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的燃油滤清器中心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由上管段、中管段和下管段构成,且仅在所述中管段上设置有过油孔。所述上管段、中管段和下管段连成一体。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燃油滤清器中心管的管体由上、中、下三段构成,且仅在中管段上设置有过油孔,上管段和下管段没有设置过油孔。具体应用时,中心管中管段被淹没在燃油中,故而发动机启动后燃油区的空气不能通过过油孔进入发动机,而燃油可直接通过中管段的过油孔进入发动机,避免了短暂断油现象。在发动机启动后因为负压作用油箱中燃油迅速补入滤清器,滤清器中空气排出,保证发动机的持续供油。本设计与传统全通式中心管的区别是在完全满足过流面积基础上采用隔绝方案满足发动机持续供油,提供稳定动力。
以下结合附图
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图I为传统燃油滤清器中心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燃油滤清器中心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的箭头表示燃油流向;图3为本实用新型燃油滤清器中心管在实际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_管体,11-上管段,12-中管段,13-下管段,121-过油孔,2_燃油,3_空气。
具体实施方式
[0013]实施例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燃油滤清器中心管包括管体1,该管体I由上管段11、中管段12和下管段13构成,且仅在所述中管段12上设置有过油孔121 (管体的上管段和下管段均未设置过油孔)。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管段11、中管段12和下管段13连成一体,且上管段、中管段和下管段的长度相同,即均为管体I总长度的1/3。为避免组装人员将本中心管装配在滤清器中时,将中心管的方向颠倒过来,本实施例特将所述上管段11和下管段13的截面均设成圆形,且上管段11和下管段13的截面半径相同。这样一来,就不存在本中心管的装配方向被颠倒的现象。需要说明的是,在设计时,最好要保证本中心管的过流面积大于发动机进油口面积的3倍;最好保证隔绝空气的上管段11和下管段13的长度大于滤清器空气高度的I. 5倍,从而保证在供油时不会出现油箱补油速度低于发动机进油量的现象。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可参照图3所示具体应用时,中心管管体I的中管段12被 淹没在燃油2中,上管段11的一部分伸出油面外,故而发动机启动后燃油区的空气3不能通过过油孔121进入发动机,而燃油2可直接通过中管段的过油孔121进入发动机,避免了短暂断油现象。在发动机启动后因为负压作用油箱中燃油迅速补入滤清器,滤清器中空气排出,保证发动机的持续供油。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人们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燃油滤清器中心管,包括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I)由上管段(11)、中管段(12)和下管段(13)构成,且仅在所述中管段(12)上设置有过油孔(121 ),所述上管段(11)、中管段(12)和下管段(13)的长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燃油滤清器中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段(11)、中管段(12)和下管段(13)连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燃油滤清器中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段(11)和下管段(13)的截面均为圆形,且上管段(11)和下管段(13)的截面半径相同。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燃油滤清器中心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由上管段、中管段和下管段构成,且仅在所述中管段上设置有过油孔。该燃油滤清器中心管可将滤清器燃油区中的空气隔绝在中心管外,使发动机二次启动时不会出现短暂断油的现象。
文档编号F02M37/22GK202718787SQ20122026393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6日
发明者陈卫, 王玉, 张举 申请人:苏州工业园区达菲特过滤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