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车发动机油底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0298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微车发动机油底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部件,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微车发动机油底壳的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目前微车发动机油底壳呈罩状结构,其内腔的底面为一个大平面,其内腔中装有润滑油。这样的结构一方面其强度低,在车辆运行的过程中,该油底壳容易变形,造成润滑油泄漏;另一方面,这样结构的油底壳,润滑油的液面低,使得整车在上、下坡时有吸不到润滑油的隐患。并且这种结构的油底壳,大平面较多,降噪效果差,造成整机和整车的噪音偏闻。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避免出现整车在上、下坡时吸不到润滑油的隐患的微车发动机油底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微车发动机油底壳,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为前部深度大于后部深度的罩体,在壳体的内部形成相通的一高一低两个容积腔(la、lb),其中前部的低容积腔(Ib)的底面上设有放油孔(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的内腔形成相通的一高一低的两个容积腔,这样与现有的油底壳相比,在装有相同量的润滑油的情况下,低容积腔中的润滑油的液面相对较高,吸油反应速度快,这样可以避免整车在上、下坡的时候出现吸不到油的情况。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罩口上设缸体安装面(Ic),所述壳体的前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变速器安装面板(3),在该变速器安装面板(3)上设有变速器螺栓孔(3a)。这样,油底壳与缸体通过在缸体安装面上涂抹硅酮密封胶密封安装,保证密封性,且安装方便。在前侧壁上设变速器安装面板,并设有变速器螺栓孔,油底壳可以直接与变速器连接,而不需要另外装发动机-变速器护板,使得发动机与变速器连接简便,简化装配工序。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缸体安装面(Ic)上分布有缸体螺栓孔(4),所述缸体螺栓孔(4)下方的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设有侧壁加强筋(5)。设置缸体螺栓孔,缸体和油底壳通过螺栓连接,方便连接,在每个缸体螺栓孔下方的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均设有侧壁加强筋,保证了缸体和油底壳的安装强度。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缸体安装面(Ic)上设有两个油道孔(6),该两个油道孔
(6)相邻设置,在两个油道孔(6)周围的缸体安装面(Ic)上设有一个密封槽,所述两个油道孔(6)位于密封槽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密封槽内装有密封垫(8)。这样当发动机的汽缸体与油底壳装配时,上下对接的油道口就可通过密封垫达到完美密封的效果,有效降低了油道口此处易漏油现象。所述密封垫为氟橡胶制的密封垫,氟胶具有使用寿命长、不易老化等优点。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设有连接高容积腔(Ia)内底面和低容积腔(Ib)内底面的第一加强筋(9)、第二加强筋(10)和第三加强筋(11),其中第一加强筋(9)和第三加强筋(11)形成η形,所述第二加强筋(10)位于第一加强筋(9)和第三加强筋(11)之间,并且其一端伸出第一加强筋(9)和第三加强筋(11)形成的弧形顶部与壳体(I)的后侧壁相连,所述高容积腔(Ia)的内底面还设有三条横加强筋(12),所述第二加强筋(10)的伸出部穿过该三条横加强筋(12)。在振动响应较强的阶梯区域增加了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以及横加强筋,横加强筋与第二加强筋相连,在保持可贮存油量的体积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了油底壳的结构强度,提高了油底壳的振动频率,使得油底壳对发动机的响应能力减弱,从而提高了其降噪效果和机油密封性能。有利于整车NVH性能方面的控制与改善,且满足了整车装配要求。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放油孔(2)上设有放油螺栓(13),所述放油螺栓(13)与低容积腔(Ib)外底面之间设有放油螺栓垫片(1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低容积腔(Ib)的内底面上设有一个圆形凹坑,所述放油孔(2)设置在该圆形凹坑中,在该圆形凹坑的坑壁上设有加强筋(15)。这样放油孔的位置最低,可以方便放油。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保证油量液面高,吸油反应速度快,在上下坡时能更可靠的吸油,且能更好更换润滑油,减小油底壳结构上的大平面数量提高了油底壳的结构强度,提高了油底壳的振动频率,使得油底壳对发动机的响应能力减弱,从而提高了其降噪效果和机油密封性能。有利于整车NVH性能方面的控制与改善,且满足了整车装配要求,使得发动机与变速器连接简便,简化装配工序,密封效果好,有效降低了油道口处易漏油现象。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侧视图;图3为图1的左侧视 图;图4为图1的前侧视图;图5为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中的前、后、左、右等仅表示图中的相对位置,不代表发动机油底壳的绝对位置。实施例1,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微车发动机油底壳由壳体、放油孔2、变速器安装面板板3、缸体螺栓孔4、侧壁加强筋5、油道孔6、密封槽、密封垫8、第一加强筋9、第二加强筋10、第三加强筋11、横加强筋12、放油螺栓13、放油螺栓垫片14、加强筋15、弧形加强筋7等部件组成。所述壳体为前部深度大于后部深度的罩体,所述壳体的底面呈Z形。在壳体I的内部形成相通的一高一低两个容积腔la、lb,其中前部为低容积腔lb,后部为高容积腔la。所述壳体的罩口上设缸体安装面lc,该缸体安装面为水平面,该缸体安装面Ic呈封闭的四边形,在该缸体安装面Ic上设有缸体螺栓孔4,所述缸体螺栓孔4下方的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设有侧壁加强筋5。其中缸体左侧壁上三条侧壁加强筋,前后侧壁上各设有两条,右侧壁上设有四条侧壁加强筋5。所述缸体安装面Ic上设有两个油道孔6,该两个油道孔6相邻设置,在两个油道孔6周围的缸体安装面Ic上设有一个8形的密封槽,所述两个油道孔6位于密封槽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密封槽内装有8形的密封垫8。所述密封垫8由氟橡胶制成。所述油底壳与缸体通过螺栓连接,并在缸体安装面上涂抹硅酮密封胶,同时,在密封槽上装配密封垫8保证油道口的密封,所述壳体的前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与变速器安装面对应的变速器安装面板3,在该变速器安装面板3上设有变速器螺栓孔3a。所述壳体内设有连接高容积腔Ia内底面和低容积腔Ib内底面的第一加强筋9、第二加强筋10和第三加强筋11,其中第一加强筋9和第三加强筋11形成η形,并且它们形成的弧形顶部位于高容积腔Ia的内底面靠近低容积腔Ia的位置,所述第二加强筋10位于第一加强筋9和第三加强筋11之间,并且其一端伸出第一加强筋9和第三加强筋11形成的弧形顶部与壳体I的后侧壁相连,所述高容积腔Ia的内底面还设有三条横加强筋12,所述第二加强筋10的伸出部穿过该三条横加强筋12。所述低容积腔Ib的内底面上设有一个圆形凹坑,该圆形凹坑凹陷的部分在低容积腔Ib的外底面凸起。在该圆形凹坑的坑壁上设有四条加强筋15。所述低容积腔Ib的外底面与圆形凹坑的凸起部之间设有弧形加强筋7,所述放油孔2设置在该圆形凹坑中,所述放油孔2上设有放油螺栓13,所述放油螺栓13与低容积腔Ib外底面之间设有放油螺栓垫片1 4。
权利要求1.一种微车发动机油底壳,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前部深度大于后部深度的罩体,在壳体的内部形成相通的一高一低两个容积腔(la、lb),其中前部的低容积腔(Ib)的底面上设有放油孔(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车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罩口上设缸体安装面(Ic),所述壳体的前侧壁的外表面上设有变速器安装面板(3),在该变速器安装面板(3)上设有变速器螺栓孔(3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微车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安装面(Ic)上分布有缸体螺栓孔(4),所述缸体螺栓孔(4)下方的壳体的侧壁的内表面设有侧壁加强筋(5)。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微车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安装面(Ic)上设有两个油道孔(6),该两个油道孔(6)相邻设置,在两个油道孔(6)周围的缸体安装面(Ic)上设有一个密封槽,所述两个油道孔(6)位于密封槽围成的空间内,所述密封槽内装有密封垫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微车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8)由氟橡胶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车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连接高容积腔(Ia)内底面和低容积腔(Ib)内底面的第一加强筋(9)、第二加强筋(10)和第三加强筋(11),其中第一加强筋(9)和第三加强筋(11)形成η形,所述第二加强筋(10)位于第一加强筋(9)和第三加强筋(11)之间,并且其一端伸出第一加强筋(9)和第三加强筋(11)形成的弧形顶部与壳体(I)的后侧壁相连,所述高容积腔(Ia)的内底面还设有三条横加强筋(12),所述第二加强筋(10)的伸出部穿过该三条横加强筋(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微车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油孔(2)上设有放油螺栓(13),所述放油螺栓(13)与低容积腔(Ib)外底面之间设有放油螺栓垫片(14)。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微车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容积腔(Ib)的内底面上设有一个圆形凹坑,所述放油孔(2)设置在该圆形凹坑中,在该圆形凹坑的坑壁上设有加强筋(1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车发动机油底壳,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为前部深度大于后部深度的罩体,在壳体(1)的内部形成相通的一高一低两个容积腔(1a、1b),其中前部的低容积腔(1b)的底面上设有放油孔(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体的内腔形成相通的一高一低得两个容积腔,这样与现有的油底壳相比,在装有相同量得润滑油的情况下,低容积腔中的润滑油的液面相对较高,这样可以避免整车在上、下坡的时候出现吸不到油的情况。
文档编号F01M11/00GK202866928SQ20122049633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6日
发明者张兴海, 卢俊锡 申请人: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