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干式油底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92293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干式油底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干式油底壳,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易于加工的发动机干式油底壳。
【背景技术】
[0002]发动机普遍采用湿式油底壳系统:发动机的机油泵将储存在湿式油底壳内的润滑油抽送到发动机需要润滑或冷却的部位,润滑或冷却完成之后,由于重力的作用,润滑油又重新回到位于发动机底部的油底壳,完成整个循环。
[0003]目前,申请号为201420371395.1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干式油底壳系统,其中该专利公开了发动机干式油底壳的基本结构,该结构包括干式油底壳本体、开设在该干式油底壳本体底部的集油槽和开设在该干式油底壳本体侧面的外置机油泵接口,所述外置机油泵接口的内端与所述集油槽连通,为了增大集油槽的体积,通常会在发动机干式油底壳一侧设有与其一体设置的集油凸台,并且把集油槽设置于集油凸台内,集油槽与集油凸台均设置有2个,具体内部工作流程为:润滑油在整个发动机内润滑之后,会由于重力的作用,润滑油重新回到位于发动机底部的干式油底壳,在回位的过程中,再通过外置机油泵把润滑油从外界机油泵接口处抽出,从而使润滑油得到循环使用,这种结构虽然完成了完整的润滑油路循环过程,但是在使用中会发现,由于发动机干式油底壳位于整个发动机的底部,油路在循环使用时,润滑油由于受到重力作用会时刻回流至发动机干式油底壳内,特别是对于集油槽槽壁的冲击力特别大,即集油凸台与干式油底本体侧壁之间的连接处产生冲击,并且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润滑油会出现剧烈的晃动,此时对于集油凸台与干式油底本体侧壁之间的连接处冲击力更大,长期使用过后,集油凸台与干式油底本体侧壁之间的连接处会出现裂缝,从而会导致整个发动机漏油,严重影响整个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0004]当然为了提升发动机的结构强度以及使用寿命,有部分生产厂家会在集油凸台与干式油底本体侧壁之间的连接处增加若干个加强筋,但是加强筋结构要达到一定的结构强度,势必需要增加加强筋的数量,单纯地增加同种规格的加强筋会导致以下问题:首先,在制造前期,铸造模具的型芯数量会增加,不仅增加了整个铸造模具的加工成本,而且由于是相同形状的型芯,导致在拔模时容易出现拔模困难的情况;其次,在使用中期,相同形状的加强筋数量一旦增多,加强筋之间的间隙就会变小,污染物嵌入到加强筋之间的间隙内,很难进行清理,从而会导致整个干式油底壳的散热性能降低;再次,相同形状的加强筋会导致每个加强筋的结构强度几乎相同,对于整个集油槽的结构强度提升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易于加工的发动机干式油底壳。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干式油底壳,包括底壳本体、集油槽,所述底壳本体的外侧壁上设有集油凸台、若干加强筋,所述集油槽位于底壳本体的背离集油凸台的一侧且该集油槽向集油凸台内凹陷,所述加强筋沿着集油凸台外侧壁分布,所述加强筋分别与集油凸台、底壳本体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底壳本体的外侧壁上还设有若干个分别与集油凸台、底壳本体外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凸台,每个固定凸台分别位于两个相邻加强筋之间。
[0007]优选的,所述固定凸台为圆柱形,所述固定凸台的圆弧侧壁固定设置于集油凸台,所述固定凸台的平面侧壁固定设置于底壳本体上,所述固定凸台与集油凸台、底壳本体之间的交界边均呈倒圆角设置。
[0008]优选的,所述集油凸台上设有若干散热片。
[0009]优选的,所述散热片的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散热片的长边与集油凸台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集油凸台设有2个,2个集油凸台之间连接有连接台,2个集油凸台与连接台构成一呈U型的集油组件,所述集油组件的U型开口内设有用于加强整个集油组件结构强度的加强组件。
[0011]优选的,所述加强组件呈网格状,所述加强组件包括横向分布横条以及纵向分布纵条,所述横条与集油组件侧壁、底壳本体外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纵条与集油组件侧壁、底壳本体外侧壁固定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横条与集油组件的连接处设有加强块。
[0013]优选的,所述纵条与集油组件的连接处设有加强块。
[0014]优选的,所述加强块为圆柱形,所述加强块的圆弧侧壁固定设置于集油凸台,所述加强块的平面侧壁固定设置于底壳本体上,所述加强块与集油凸台、底壳本体之间的交界边均呈倒圆角设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底壳本体的外侧壁上设有集油凸台,并且集油槽位于底壳本体的背离集油凸台的一侧且该集油槽向集油凸台内凹陷,在不影响整个底壳本体内部空间的情况下,大幅度增加了集油槽的内腔体积,增大的了集油量;在所述底壳本体的外侧壁上还设有若干个分别与集油凸台、底壳本体外侧壁固定连接的固定凸台,每个固定凸台分别位于两个相邻加强筋之间,上述结构代替了现有的单纯增加同种规格的加强筋,固定凸台与加强筋的配合作用,增强了集油凸台与干式油底本体侧壁之间的连接强度,另外在制作发动机干式油底壳前期,整个铸造模具内的型芯的形状各不相同,且都是间隔设置的,在拔模时,相邻的型芯之间会存在不同的拉紧力,拔模时更加容易,成品率较高;在使用中期,与加强筋形状不同的固定凸台,对于整个集油槽的结构强度支撑力度不同,结合每个固定凸台分别位于两个相邻加强筋之间,相对于全部设置相同的加强筋,从力学角度分布,能承受更多不同角度的压力,使得整个集油槽的结构强度进一步提升。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干式油底壳实施例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干式油底壳实施例的视角一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干式油底壳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干式油底壳实施例的视角二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干式油底壳实施例的视角三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1、底壳本体;2、集油槽;3、加强筋;4、固定凸台;5、散热片;6、集油组件;61、连接台;62、集油凸台;7、加强组件;71、横条;72、纵条;73、加强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干式油底壳实施例做进一步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图1中展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干式油底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