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道路状态自动调节供油密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0454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根据道路状态自动调节供油密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油化油器的的主供油装置,具体的讲是一种根据道路状态自动调节供油密度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摩托车普遍采用化油器的占了绝大部分,化油器的主供油有5段调整或无法调整两种,可调整高低的主油针具有可根据道路 状况或气候条件对化油器的混合气浓度进行调节,以便达到省油状态或高动力状态。但是,主油针安装在柱塞内,一般的人员无法对其调节,特别是装配难度更是无法胜任。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根据道路状态自动调节供油密度的装置,取代原柱塞及主油针的同时,还具有根据道路状态自动调节供油密度的功能。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根据道路状态自动调节供油密度的装置,由齿轮、斜齿、步进电机、柱塞、主油针、控制模块、一号线、二号线组成。其特征在于柱塞里面依次安装有主油针和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齿轮与主油针的斜齿相结合,步进电机的电源线与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引出一号线和二号线。把二号线与车辆的地线连接,一号线与电源开关的输出线连接,控制模块与车架水平安装;车辆在上坡坡道小于10°,下坡坡道小于5°的时候,控制模块根据预先设定的值,把电能输送到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带动齿轮旋转,斜齿把主油针调整到起始位置,当遇到上坡坡道时,控制模块内的感应器感应到上坡坡道的坡度在10° Kr之间,控制模块根据预先设定的值,把电能输送到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带动齿轮旋转I圈,斜齿把主油针升高lmm,因主油针为锥度设计,下细上粗,此时,主油针与喷油嘴的周间隙比起始位置的状态下增加O. 15_,泡沫状混合气经主油针四周喷出的混合气将明显增多,以达到增加发动机动力;所述的控制模块内的感应器感应到上坡坡道的坡度在20°以上时,控制模块根据预先设定的值,把电能输送到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带动齿轮旋转2圈,斜齿把主油针升高2mm,因主油针为锥度设计,下细上粗,此时,主油针与喷油嘴的周间隙比起始位置的状态下增加O. 3_,泡沫状混合气经主油针四周喷出的混合气将达到最大化,以达到发动机功率的最大化;所述的控制模块内的感应器感应到下坡坡道的坡度在5° 10°时,控制模块根据预先设定的值,在起时位置的基础上,把电能输送到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带动齿轮反方向旋转I圈,斜齿把主油针下降1_,因主油针为锥度设计,下细上粗,此时,主油针与喷油嘴的周间隙比起始位置的状态下减少O. 15_,泡沫状混合气经主油针四周喷出的混合气将被减少,以达到有效利用下坡路减少发动机功率的作用;[0009]所述的控制模块内的感应器感应到下坡坡道的坡度在10°以上时,此种状态均为减速滑行状态,控制模块根据预先设定的值,在起时位置的基础上,把电能输送到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带动齿轮反方向旋转2圈,斜齿把主油针下降2mm,因主油针为锥度设计,下细上粗,此时,主油针与喷油嘴的周间隙比起始位置的状态下减少O. 3mm,泡沫状混合气经主油针四周喷出的混合气将被大幅度减少,以达到有效利用发动机的阻力减速及防止温度过低引起的发动机积碳;当道路恢复到上坡坡道小于10°,下坡坡道小于5°的时候,控制模块命令步进电机恢复到起始位置的标准状态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根据坡道大小自动调节主油针与喷油嘴的周间隙,以达到增加或减少喷油量的功能。

图I是本实用新型根据道路状态自动调节供油密度的装置的结构图。 图中I.齿轮,2.斜齿,3.步进电机,4.柱塞,5.主油针,6.控制模块,8. —号线,
9.二号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I是本实用新型根据道路状态自动调节供油密度的装置的结构图,其构造由齿轮I、斜齿2、步进电机3、柱塞4、主油针5、控制模块6、一号线8、二号线9组成。在图I中,柱塞4里面依次安装有主油针5和步进电机3,步进电机3的齿轮I与主油针5的斜齿2相结合,步进电机3的电源线与控制模块6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6引出一号线8和二号线9。
权利要求1 一种根据道路状态自动调节供油密度的装置,由齿轮、斜齿、步进电机、柱塞、主油针、控制模块、一号线、二号线组成,其特征在干柱塞里面依次安装有主油针和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齿轮与主油针的斜齿相结合,步进电机的电源线与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引出一号线和二号线。·
专利摘要一种根据道路状态自动调节供油密度的装置,由齿轮、斜齿、步进电机、柱塞、主油针、控制模块、一号线、二号线组成。其特征在于柱塞里面依次安装有主油针和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齿轮与主油针的斜齿相结合,步进电机的电源线与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控制模块引出一号线和二号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根据坡道大小自动调节主油针与喷油嘴的周间隙,以达到增加或减少喷油量的功能。
文档编号F02M7/16GK202768176SQ20122050870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5日
发明者庄景阳 申请人:庄景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