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缸盖后管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2970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发动机缸盖后管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汽车发动机缸盖后暖水管、废气管安装技术,特别涉及到一种汽车发动机缸盖后管座。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向着高速、经济、舒适的趋势发展,整车对发动机重量、体积要求越来越严格。为提高驾驶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通常设置有整车的暖水供应系统,以保证暖风空调、防结冰装置等换热使用。另外,为减少排放污染,现在生产的汽车大都采用了排气再循环EGR技术,即将发动机在燃烧后排出气体的一部分分离出、并导入进气侧使其再度燃烧的技术。由此,在汽车发动机缸盖附近既有暖水供应系统的暖水管道,又有EGR技术排气管道,使得发动机缸盖附近管道纵横,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并且,还可能使得发动机后端由于零件较多产生相互干涉。显然,现有技术发动机缸盖后暖水管、废气管安装存在着管道纵横,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且易产生相互干涉等问题。
发明内容为解决现有技术发动机缸盖后暖水管、废气管安装存在的管道纵横,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且易产生相互干涉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发动机缸盖后管座。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缸盖后管座整体采用铝合金压铸成型,在管座的上部设置有总进水口、暖风出水口和排气再循环EGR出水口,且总进水口、暖风出水口和排气再循环EGR出水口呈三维直角分布;在管座的下部设置有废气进气口和排气再循环EGR出气口,废气进气口和排气再循环EGR出气口呈二维直角分布;在管座的边缘设置有安装螺栓孔。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缸盖后管座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有效集成整车暧风、EGR冷却及废气再循环通道功能于一体,节省安装空间、减少开发成本,安装方便,同时,有效避免发动机后端零件较多时的相互干涉。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缸盖后管座的三维正视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缸盖后管座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缸盖后管座的三维正视示意图,图中,I为总进水口,2为暖风出水口,3为排气再循环EGR出水口,4为废气进气口,5为排气再循环EGR出气口,6为安装螺栓孔,图中的箭头表示水或废气的流向。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缸盖后管座整体采用铝合金压铸成型,在管座的上部设置有总进水口 1、暖风出水口 2和排气再循环EGR出水口 3,且总进水口 1、暖风出水口 2和排气再循环EGR出水口 3呈三维直角分布;在管座的下部设置有废气进气口 4和排气再循环EGR出气口 5,废气进气口 4和排气再循环EGR出气口 5呈二维直角坐标分布;在管座的边缘设置有安装螺栓孔6。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缸盖后管座的总进水口连接发动机机暧风及排气再循环EGR冷却器的进水通道,暖风出水口连接整车暧风换热器,排气再循环EGR出水口连接EGR冷却器,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缸盖后管座将发动机缸盖后端的主要水管道的连接汇合在一起,且呈呈三维直角分布,节省了安装空间,且管道连接牢固、可靠。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缸盖后管座的废气进气口连接发动机排气管道,将发动机在燃烧后排出气体的一部分引导到排气再循环EGR出气口,该出气口连接发动机燃烧室,被引导的废气将被导入进气侧使其再度燃烧。可见,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缸盖后管座将整车暧风、EGR冷却及废气再循环通道功能集成于一体,而设置在管座的边缘设置有安装螺栓孔能够方便、可靠的将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缸盖后管座与汽缸盖固定在一起。显然,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缸盖后管座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有效集成整车暧风、EGR冷却及废气再循环通道功能于一体,节省安装空间、减少开发成本,安装方便,同时,有效避免发动机后端零件较多时的相互干涉。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发动机缸盖后管座,其特征在于:该管座整体采用铝合金压铸成型,在管座的上部设置有总进水口、暖风出水口和排气再循环EGR出水口,且总进水口、暖风出水口和排气再循环EGR出水口呈三维直角分布;在管座的下部设置有废气进气口和排气再循环EGR出气口,废气进气口和排气再循环EGR出气口呈二维直角分布;在管座的边缘设置有安装螺栓孔。
专利摘要为解决现有技术发动机缸盖后暖水管、废气管安装存在的管道纵横,需要较大的安装空间,且易产生相互干涉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汽车发动机缸盖后管座,整体采用铝合金压铸成型,在管座的上部设置有总进水口、暖风出水口和排气再循环EGR出水口,且总进水口、暖风出水口和排气再循环EGR出水口呈三维直角分布;在管座的下部设置有废气进气口和排气再循环EGR出气口,废气进气口和排气再循环EGR出气口呈二维直角分布;在管座的边缘设置有安装螺栓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有效集成整车暧风、EGR冷却及废气再循环通道功能于一体,节省安装空间、减少开发成本,安装方便,同时,有效避免发动机后端零件较多时的相互干涉。
文档编号F02M25/07GK202991276SQ20122072069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4日
发明者何翠琳 申请人: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