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滤清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48354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滤清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滤清器总成,包括:空气滤清器壳体,其内容纳滤芯;设置在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上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在所述出气管的管壁上临近其与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连接处设置有进气阻力报警器接头和空气压缩机取气接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
【专利说明】一种空气滤清器总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气滤清器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空滤器滤清器总成是载货汽车进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气系统中担负着过滤灰尘及水分,保证发动机进气清洁干净、湿度适宜的重要作用。
[0003]近年来,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对轻卡模块化要求的日益提高,空气滤清器的结构性能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由于传统空滤器结构的局限性,设计出一种新型的空气滤清器结构,已成为业界关注的重点。而传统轻卡使用空气滤清器总成仅实现基本的空气滤清功能,没有考虑整个进气系统的模块化设计。进气系统需要从增压器进气管路增加空气压缩机取气口,用于连接空气压缩机进气管路;进气系统需要从增压器进气管路增加阻力报警器安装接头,用于安装进气阻力报警器;进气阻力传感器及进气流量传感器线束需要额外增加固定支架问题,因此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空气滤清器总成。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空气滤清器总成,包括:空气滤清器壳体,其内容纳滤芯;设置在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上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在所述出气管的管壁上临近其与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连接处设置有进气阻力报警器接头和空气压缩机取气接头。
[0007]优选地,与所述空气压缩机取气接头连通的为出气管内管,其末端伸入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内,从而使取气管路与出气管路隔离。
[0008]优选地,所述进气阻力报警器接头是集成在所述出气管的管壁上的。
[0009]优选地,所述出气管内管与所述出气管是一体成型的。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1]I.简化了整车的管路设计;
[0012]2.降低了采购成本;
[0013]3.空气压缩机取气管路与出气管路隔离,取气时不影响其附近的进气阻力报警器的阻力测量精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其中:
[0015]图I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滤清器总成的主视图;
[0016]图2是图I中的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是图I中的空气滤清器总成翻转90°后的视图,并且局部剖开;
[0018]图4是图3中的I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0019]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滤清器总成的左视图。
[0020]上图中标记说明:空气滤清器壳体1、进气管2、出气管3、进气阻力报警器接头4、滤芯5、空气压缩机取气接头6、出气管内管31。
【具体实施方式】
[0021]结合图1、图2和图5,空气滤清器壳体I内容纳有滤芯5 (图3中示出),空气滤清器壳体I上设置有进气管2和出气管3,空气由进气管2进入空气滤清器壳体1,经滤芯5过滤后从出气管3流出。在出气管3的管壁上,临近出气管3与空气滤清器壳体I连接处设置有进气阻力报警器接头4和空气压缩机取气接头6。如图2更详细示出的,作为优选,进气阻力报警器接头4是在空气滤清器壳体I及其出气管3的注塑成型阶段集成在出气管3的管壁上的。
[0022]结合图3、图4和图5,作为优选,在空气滤清器壳体I及其出气管3的注塑成型阶段,在出气管3中一体成型有出气管内管31,出气管内管31末端伸入空气滤清器壳体I内,另一端在出气管3的管壁处与空气压缩机取气接头6连接,因此,取气管路与出气管路是隔离的,空气压缩机在取气的同时,不影响进气阻力报警器对出气管3内所流出的空气阻力的测量。
[0023]虽然本实用新型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构思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空气滤清器总成,包括: 空气滤清器壳体,其内容纳滤芯; 设置在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上的进气管和出气管;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气管的管壁上临近其与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连接处设置有进气阻力报警器接头和空气压缩机取气接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清器总成,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空气压缩机取气接头连通的为出气管内管,其末端伸入所述空气滤清器壳体内,从而使取气管路与出气管路隔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滤清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阻力报警器接头是集成在所述出气管的管壁上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滤清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管内管与所述出气管是一体成型的。
【文档编号】F02M35/02GK203488283SQ201320561524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0日
【发明者】梁东远, 吴文海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