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发动机油底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163808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发动机油底壳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卧式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和顶部法兰,油底壳本体具有一底壁和第一侧壁,顶部法兰所在平面与底壁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第一侧壁上设有用于安装发动机悬置支架的第一凸台,第一凸台与第一侧壁以及顶部法兰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本油底壳通过将油底壳本体上的顶部法兰设置成与底壁具有小于90度夹角的形状,该夹角与发动机布置倾角相当,为了在保证油底壳容量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油底壳的高度,从而可以降低在汽车前舱中所占用的布置空间;另外,通过在油底壳本体上设置凸台,凸台与顶部法兰之间用加强筋连成一体,这种结构既为发动机悬置支架提供了安装位置,同时也提高了油底壳整体的结构刚度。
【专利说明】一种卧式发动机油底壳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车用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式发动机油底壳。

【背景技术】
[0002]一般发动机在汽车前舱为立式布置,但受汽车前舱布置高度空间的限制,发动机在机舱内只能卧倒布置,即卧式发动机。对于卧式发动机,与传统的立式发动机差异很大,难点在于润滑系统的布置设计,特别是油底壳外形和结构有了根本性的差异变化。
[0003]油底壳的最基本功能是密封曲轴箱储存发动机机油,并保证发动机在各个方向倾斜时,机油泵收集器始终能够吸机油不吸空气。因此卧式发动机针对油底壳的功能要求,油底壳结构也做了相应的卧倒布置。另受发动机结构和汽车前舱布置空间的影响,要求油底壳不能占用较多的空间,而目前的卧式发动机油底壳还不能达到这一要求。另外,由于油底壳上安装发动机悬置支架,导致油底壳需要承受较大的力和振动,从而需要提高油底壳的结构刚度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降低在汽车前舱中所占用布置空间和具有较高结构刚度的卧式发动机油底壳。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卧式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和设在油底壳本体上且用于与发动机缸体连接的顶部法兰,油底壳本体具有一底壁和连接于顶部法兰上的第一侧壁,所述顶部法兰所在平面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底壁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用于安装发动机悬置支架的第一凸台,第一凸台与第一侧壁以及顶部法兰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
[0006]所述第一凸台至少设有三个,且在第一凸台之间也设有所述第一加强筋。
[0007]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垂直。
[0008]所述第一凸台为圆柱形,所述第一侧壁上还设有为腰形的第二凸台。
[0009]所述油底壳本体还具有位于一端且与所述顶部法兰、所述底壁和所述第一侧壁连接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上设有端部法兰。
[0010]所述端部法兰与所述顶部法兰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并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
[0011]所述端部法兰为半圆形,所述第二加强筋位于端部法兰的内部且第二加强筋与所述顶部法兰相垂直。
[0012]所述底壁的外壁面上设有网格形的第三加强筋。
[0013]所述底壁的内壁面上设有水壶形的导流槽。
[0014]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内壁面上设有网格形的第四加强筋。
[0015]本实用新型的卧式发动机油底壳,通过将油底壳本体上的顶部法兰设置成与底壁具有小于90度夹角的形状,该夹角与发动机布置倾角相当,为了在保证油底壳容量的前提下,可以降低油底壳的高度,从而可以降低在汽车前舱中所占用的布置空间;另外,通过在油底壳本体上设置用于安装发动机悬置支架的凸台,凸台与顶部法兰之间用加强筋连成一体,这种结构既为发动机悬置支架提供了安装位置,同时也提高了油底壳整体的结构刚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油底壳外部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油底壳发动机卧式姿态的后端面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油底壳内部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油底壳俯视底部结构的示意图;
[0020]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放油螺塞;2、垫片;3、顶部法兰;31、螺栓孔;32、容胶倒角;4、油底壳本体;41、底壁;42、第一侧壁;43、第二侧壁;44、第三侧壁;45、第四侧壁;46、导流槽;47、螺塞孔;5、第一凸台;6、第一加强筋;7、第二凸台;8、端部法兰;81、螺栓孔;82、第三凸台;9、第二加强筋;10、第三加强筋;11、第四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0022]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卧式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4和设在油底壳本体4上且用于与发动机缸体连接的顶部法兰3,油底壳本体4具有底壁41、第一侧壁42、第二侧壁43、第三侧壁44和第四侧壁45,底壁41、第一侧壁42、第二侧壁43、第三侧壁44和第四侧壁45围成容纳润滑油的空间。底壁41、第一侧壁42、第二侧壁43和第四侧壁45均与顶部法兰3连接,底壁41与第一侧壁42相对,第二侧壁43与第四侧壁45相对,第三侧壁44与顶部法兰3相对。本油底壳的顶部法兰3所在平面与油底壳本体4的底壁41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为如图2所示的夹角α,该夹角大小与发动机在汽车前舱中的布置倾角大小相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保证油底壳容量的前提下,降低了油底壳的高度,从而可以降低在汽车前舱中所占用的布置空间。另外,第一侧壁42上设有用于安装发动机悬置支架的第一凸台5,第一凸台5与第一侧壁42以及顶部法兰3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6。通过在油底壳本体4上设置用于安装发动机悬置支架的凸台,凸台与顶部法兰3之间用加强筋连成一体,这种结构既为发动机悬置支架提供了安装位置,同时也提高了油底壳整体的结构刚度。同时凸台布置在铝质油底壳上,相比布置在铸铁缸体上,可以降低发动机重量。
[0023]具体地说,第一凸台5至少设有三个,且相邻的两个第一凸台5之间也设有第一加强筋6。与顶部法兰3相邻的第一凸台5,与顶部法兰3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6。
[0024]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凸台5共设有五个。第一凸台5为圆柱形,第一凸台5并与第一侧壁42相垂直,朝向第一侧壁42的上方伸出。
[0025]在第一侧壁42上还设有第二凸台7,该第二凸台7为腰形,第二凸台7也与第一侧壁42相垂直,朝向第一侧壁42的上方伸出。
[0026]如图1所示,油底壳本体4的第二侧壁43是位于油底壳本体4的一端,且与顶部法兰3、底壁41和第一侧壁42连接,第二侧壁43上设有一个端部法兰8。端部法兰8为半圆形,端部法兰8上设有两个及以上的螺栓孔81。端部法兰8内部设有多条与顶部法兰3相垂直的第二加强筋9,第二加强筋9提高了端部法兰8的强度,同时端部法兰8又是和顶部法兰3、第一凸台5连接在一起,第二加强筋9与顶部法兰3、端部法兰8和第二侧壁43相连接,大大的提高的油底壳整体结构刚度,改善NVH性能。端部法兰8的内部对应的顶部法兰3上的螺栓孔31处设有第三凸台82,改善了对应的螺栓孔31的加工工艺性。
[0027]如图4所示,油底壳本体4的底壁41的外壁面上设有网格形的第三加强筋10,有效的提高了油底壳底面强度,同时提高了油底壳底面防石子、硬物碰撞性能。
[0028]如图3和图4所示,在底壁41的内壁面上设有水壶形的导流槽46,该导流槽46与螺塞孔47相连通,用于将油底壳内部的润滑油导向螺塞孔47处,保证了油底壳放油彻底。
[0029]如图3所示,在油底壳本体4的内壁面上设有网格形的第四加强筋11,进一步提高油底壳的强度。
[0030]如图1所示,顶部法兰3上设有十五个及以上的螺栓孔31,油底壳通过这些螺栓孔31固定在发动机的缸体、正时罩盖和油封支架上,形成一个密闭的容腔。如图3所示,顶部法兰3的内边缘处还设有能够改善油底壳密封性能的容胶倒角32。
[0031 ]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油底壳本体4上设有用于堵住螺塞孔47的放油螺塞I,放油螺塞I上套有垫片2。
[0032]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卧式发动机油底壳,包括油底壳本体和设在油底壳本体上且用于与发动机缸体连接的顶部法兰,油底壳本体具有一底壁和连接于顶部法兰上的第一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法兰所在平面与所述油底壳本体的底壁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所述第一侧壁上设有用于安装发动机悬置支架的第一凸台,第一凸台与第一侧壁以及顶部法兰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卧式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至少设有三个,且在第一凸台之间也设有所述第一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卧式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卧式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为圆柱形,所述第一侧壁上还设有为腰形的第二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卧式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底壳本体还具有位于一端且与所述顶部法兰、所述底壁和所述第一侧壁连接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上设有端部法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卧式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法兰与所述顶部法兰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并与所述第二侧壁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卧式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法兰为半圆形,所述第二加强筋位于端部法兰的内部且第二加强筋与所述顶部法兰相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卧式发动机油底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的外壁面上设有网格形的第三加强筋。
【文档编号】F01M11/00GK204041150SQ201420397830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7日
【发明者】王竹平, 李亚南, 付晓利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