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热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7384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废热回收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具备蒸汽循环的废热回收装置,所述蒸汽循环包括:使工作流体循环的制冷剂泵;利用车辆的发动机的废热来加热由所述制冷剂泵送来的工作流体的加热器;使通过所述加热器加热并汽化的工作流体膨胀后输出的膨胀机;以及使通过所述膨胀机膨胀的工作流体冷凝的蒸汽用冷凝器。



背景技术:

作为现有技术,已公知专利文献1公开的、具备蒸汽循环的车辆用废热回收装置。该具备蒸汽循环的车辆用废热回收装置中,通过使从发动机排出的燃烧气体与在蒸汽发生器中进行蒸汽循环的工作流体热交换、回收发动机废热,膨胀机使被蒸汽发生器加热后成为高温高压的工作流体膨胀后输出。通过在膨胀机中完成膨胀的工作流体与在发动机冷却水回路内循环的发动机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器进行工作流体的冷凝。

可是,按照专利文献1公开的车辆用废热回收装置,由于采用发动机冷却后的发动机冷却水进行工作流体的冷凝,所以在热交换器中会因工作流体不能充分冷凝而使冷凝压变高,存在不能充分地进行蒸汽循环的问题。

另一方面,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专利文献2的图2所公开的、具备蒸汽循环的车辆用废热回收装置中,将蒸汽发生器的热源作为散热器的上游侧的冷却水,作为热交换器的冷凝器使冷却内燃机的冷却水的散热器的下游侧的冷却水与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这样,专利文献2的冷凝器中,由于在散热器中冷却后的低温的冷却水与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因此冷凝压变低、作为热机的热效率高,从而能使废热的回生量增加。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42618号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160076号

可是,在专利文献2的废热回收装置中,由于冷凝器中在散热器被冷却的、低温的冷却水与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所以和专利文献1中的热交换器这种采用发动机冷却后的发动机冷却水进行工作流体的冷凝的情况相比较,尽管因冷凝压变低、作为热机的热效率提高,但由于流入散热器的冷却水全部是吸收了发动机的废热的、发动机冷却后的冷却水,所以存在仍不能使工作流体的冷凝压充分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通过使更低温的冷却水与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使蒸汽循环的热效率提高的废热回收装置。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权利要求1的废热回收装置,包括:蒸汽循环,在工作流体回路中依次设置对工作流体加热使其汽化的加热器、使经过所述加热器后的工作流体膨胀并产生动力的膨胀机、使经过所述膨胀机后的工作流体冷凝的冷凝器、以及将经过所述冷凝器后的工作流体向所述加热器送出的工作流体泵;第一冷却水回路,使冷却水经过内燃机和散热器循环;第二冷却水回路,使冷却水经过所述内燃机和在所述内燃机与所述散热器之间分路的第一分路通道循环;以及第三冷却水回路,使冷却水经过在所述第一分路通道与所述散热器之间分路的第二分路通道和所述散热器循环,所述加热器的热源是所述内燃机的废热,所述冷凝器是使所述工作流体与所述第三冷却水回路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此外,权利要求2的废热回收装置,在所述内燃机和所述第一分路通道之间设有使冷却水循环的第一水泵,在所述第二分路通道上设有使冷却水循环的第二水泵,在所述第一分路通道的分路点设有开度调节装置,所述开度调节装置根据通过内燃机后的冷却水温度,调节第一冷却水回路和第二冷却水回路的、各回路的通道开度。

此外,权利要求3的废热回收装置,在所述第一冷却水回路的所述散热器的下游侧,在所述第一分路通道和所述第二分路通道之间设有用于防止冷却水向所述散热器侧倒流的逆止阀。

此外,权利要求4的废热回收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内燃机的废热状态的废热状态检测装置;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水泵的驱动和所述工作流体泵的驱动的控制装置,当由所述废热状态检测装置检测的、所述内燃机的废热状态超过第一规定值时,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驱动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工作流体泵。

此外,权利要求5的废热回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具有用于计算所述蒸汽循环的输出的蒸汽输出计算装置,当所述蒸汽输出计算装置计算的蒸汽输出为负时,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停止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工作流体泵的驱动。

此外,权利要求6的废热回收装置,所述加热器是使所述工作流体与所述第二冷却水回路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此外,权利要求7的废热回收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所述通过内燃机后的冷却水温度的冷却水温度检测装置;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水泵的驱动和所述工作流体泵的驱动的控制装置,在所述冷却水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冷却水温度超过第一规定温度时,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驱动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工作流体泵。

此外,权利要求8的废热回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具有用于计算所述蒸汽循环的输出的蒸汽输出计算装置,当由所述冷却水温度检测装置检测的冷却水温度在第一规定温度以下、或者由所述蒸汽输出计算装置计算的蒸汽输出为负时,所述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停止所述第二水泵和所述工作流体泵的驱动。

此外,权利要求9的废热回收装置在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废热回收装置基础上,所述第一规定温度设定为,高于能防止所述内燃机过冷的冷却水的最低温度,且低于所述开度调节装置将第一冷却水回路的通道开度从关闭状态调节为开放状态时的、通过内燃机后的冷却水温度。

按照权利要求1的废热回收装置,由于其包括:蒸汽循环,在工作流体回路中依次设置对工作流体加热使其汽化加热器、使经过所述加热器后的工作流体膨胀并产生动力的膨胀机、使经过所述膨胀机后的工作流体冷凝的冷凝器、以及将经过所述冷凝器后的工作流体向所述加热器送出的工作流体泵;第一冷却水回路,使冷却水经过内燃机和散热器循环;第二冷却水回路,使冷却水经过所述内燃机和在所述内燃机与所述散热器之间分路的第一分路通道循环;以及第三冷却水回路,使冷却水经过在所述第一分路通道与所述散热器之间分路的第二分路通道和所述散热器循环,所述加热器的热源是所述内燃机的废热,所述冷凝器是使所述工作流体与所述第三冷却水回路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因此在蒸汽循环中流通的工作流体不通过内燃机、就可以和通过散热器的冷却水在冷凝器进行热交换,所以能使工作流体充分冷凝、降低工作流体的冷凝压,从而达到仅利用已有的散热器这样简单的结构、就能使蒸汽循环的热效率提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废热回收装置的构成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废热回收装置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3是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废热回收装置的构成图。

图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废热回收装置的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利用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废热回收装置1的构成图。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废热回收装置1包括:装载在车辆上的、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2;对发动机2进行冷却的冷却水回路3;以及通过将发动机2的废热转换为电力或辅助发动机的旋转驱动力而回收废热的蒸汽循环30。

冷却水回路3具有依次安装在通过发动机2的冷却水的循环流道3a中的发动机2、第一水泵7、恒温器8、散热器9,以及设置在循环流道3a的中间的第一分路通道11、第二分路通道12,第一分路通道11在设置恒温器8的分路点13从循环流道3a分路,并在发动机2和散热器9之间的分路点14与循环流道3a再次汇合,第二分路通道12在分路点13和散热器9之间的分路点15从循环流道3a分路,并在分路点14和散热器9之间的分路点16与循环流道3a再次汇合,冷却水回路3具有第一冷却水回路4、第二冷却水回路5和第三冷却水回路6。

第一冷却水回路4是循环流道,在通过发动机2的冷却水的循环流道3a中,依次安装有发动机2、第一水泵7、恒温器8、散热器9,通过发动机2的冷却水由第一水泵7压力输送,从第一水泵7被压力输送的冷却水通过根据冷却水的温度、调节流向散热器9的冷却水量的恒温器8,通过恒温器8后的冷却水通过散热器9,通过散热器9后的冷却水被再次送到发动机2以使发动机冷却。

第一水泵7用于压力输送冷却水并使其在第一冷却水回路4中循环,第一水泵7由发动机2驱动,也可以由电动机等其他驱动装置驱动。此外,散热器9是冷却冷却水的热交换器,使车辆行驶带来的行驶风及未图示的风扇送风与在第一冷却水回路4中循环的冷却水之间进行热交换。

第二冷却水回路5是循环流道,在由第一冷却水回路4的一部分和第一分路通道11构成的、通过发动机2的冷却水的循环流道5a中,依次安装有发动机2、第一水泵7、恒温器8,通过发动机2的冷却水由第一水泵7压力输送,从第一水泵7被压力输送的冷却水不经过散热器9而经由恒温器8并通过第一分路通道11,再次送往发动机2。

因此,根据通过发动机2的冷却水的温度,恒温器8调节从第一水泵7压力输送的冷却水是流向散热器9,还是流向第一分路通道11,即,恒温器8是根据通过发动机2后的冷却水温度、调节第一冷却水回路4和第二冷却水回路5的、各回路的通道开度的开度调节装置,例如在发动机2启动时和发动机2低负荷运转状态下,要加大流向第一分路通道11的冷却水量,并减小流向散热器9的冷却水量,以使流入发动机2的冷却水的温度不过低,所以可进行调节,使在第二冷却水回路5中循环的冷却水量变多、在第一冷却水回路4中循环的冷却水量变少。

另一方面,在发动机2高负荷运转状态下,为使发动机2充分冷却,需要减少流向第一分路通道11的冷却水量、加大流向散热器9的冷却水量,所以可进行调节,使在第二冷却水回路5中循环的冷却水量变少、在第一冷却水回路4中循环的冷却水量变多。

第三冷却水回路6是循环流道,在由第一冷却水回路4的一部分和第二分路通道12构成的、冷却水的循环流道6a中,具有安装在第二分路通道12的第二水泵10和安装在第一冷却水回路4的散热器9,由第二水泵10压力输送的冷却水通过散热器9后再次送往第二水泵10,第三冷却水回路6中的散热器9,与第一冷却水回路4中的散热器9共用。第二水泵10压力输送冷却水并使其在第三冷却水回路6中循环,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水泵10由电动机驱动。

因此,当通过第一水泵7的驱动使冷却水在第一冷却水回路4循环、以及通过第二水泵10的驱动使冷却水在第三冷却水回路6循环时,被第一水泵7压力输送并在第一冷却水回路4中循环的冷却水,与被第二水泵10压力输送并在第三冷却水回路6中循环的冷却水,在散热器9跟前的分路点15汇合,该汇合后的冷却水通过散热器9后、在分路点16分路为流向第二分路通道12侧的冷却水及流向第一冷却水回路4的发动机2侧的冷却水。

另一方面,例如发动机2启动时和发动机2低负荷运转状态下,冷却水不在第一冷却水回路4中循环的情况,仅仅是被第二水泵10压力输送并在第三冷却水回路中循环的冷却水通过散热器9,通过散热器9后的冷却水在分路点16未流向发动机2侧,而是再次被送往第二水泵10、在第三冷却水回路中循环。

按照第一实施方式,第一水泵7设置在发动机2和设有恒温器8的分路点13之间,将通过发动机2后的冷却水向恒温器8压力输送,但是第一水泵7还能配置在发动机2和第一分路通道11的分路点14之间,将通过发动机2前的冷却水向发动机2压力输送。此时,在通过发动机2的、冷却水的循环流道3a中,依次安装发动机2、恒温器8、散热器9、第一水泵7。即,第一水泵7只要设置在发动机2和第一分路通道11之间即可。

此外,恒温器8配置在从循环流道3a分路的第一分路通道11的分路点13,但是也可以配置在第一分路通道11与循环流道3a汇合的分路点14。此时,通过发动机2的、冷却水的循环流道3a中依次安装有发动机2、第一水泵7、散热器9、恒温器8,恒温器8根据通过发动机2后、通过第一分路通道11的冷却水的温度,进行调节,将通过散热器9后的冷却水向发动机2返回,还是将不通过散热器而通过第一分路通道11的冷却水向发动机2返回,即,恒温器8是根据通过发动机2后且通过第一分路通道11的冷却水温度,调节第一冷却水回路4和第二冷却水回路5的、各回路的通道开度的开度调节装置。

此外,在第一冷却水回路4的循环流道3a中,分路点14和分路点16之间设有逆止阀17。由于逆止阀17设置在循环流道3a的分路点14和分路点16之间,所以防止了在第二冷却水回路5中循环的冷却水向散热器9侧、第二分路通道12侧倒流。

接着,说明蒸汽循环30。蒸汽循环30在工作流体所循环的循环流道30a上,依次安装对工作流体加热使其汽化加热器31、使经过所述加热器31的工作流体膨胀后产生动力的膨胀机32、使经过所述膨胀机32后的工作流体冷凝的冷凝器33,以及将经过所述冷凝器33后的工作流体向所述加热器31送出的工作流体泵34。工作流体泵34压力输送工作流体并使其在循环流道30a中循环,本实施方式中由电动机驱动。此外,蒸汽循环30具有通过将膨胀机32带来的动力转换为电力、发电的未图示的发电机,以及储备发电机产生的电力的、未图示的蓄电池,从而成为将发动机2的废热作为电力回收的系统。此外,尽管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成为将发动机2的废热作为电力回收的系统,但是也可以不作为电力回收,而是将膨胀机32产生的动力直接给予发动机2,成为辅助发动机2的系统。

加热器31安装在第二冷却水回路5中的第一分路通道11。因此,加热器31是使蒸汽循环30的工作流体与通过第二冷却水回路的第一分路通道11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即,利用通过发动机2刚刚吸收发动机2的废热后、不通过散热器9的高温的冷却水与蒸汽循环30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因此加热器31可以对工作流体充分加热使其汽化。

此外,冷凝器33安装在第三冷却水回路6中的第二分路通道12且第二水泵10的上游侧。因此,冷凝器33是使蒸汽循环30的工作流体与通过第三冷却水回路的第二分路通道12的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即,由于使不经过发动机2而通过散热器9成为低温的冷却水与蒸汽循环30的工作流体进行热交换,所以冷凝器33能够使工作流体充分冷凝并降低工作流体的冷凝压,从而仅通过利用既有的散热器的简单结构就可以提高蒸汽循环30的热效率。此外,尽管第三冷却水回路6的第二水泵10配置在冷凝器33的下游,但是也可以配置在冷凝器33的上游。

接着,利用图1、图2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废热回收装置1的动作控制。在第二分路通道12的加热器31的上游侧设有水温传感器41,所述水温传感器41是用于检测通过发动机2后且流入加热器31前的、冷却水温度的冷却水温度检测装置。作为控制装置的控制装置40与水温传感器41连接,控制工作流体泵34、第二水泵10的驱动。

发动机2启动时和发动机2低负荷运转状态下,由于水温传感器41检测的冷却水温度未达到用于防止发动机2过冷而保持适当温度所必要的规定温度a(例如80℃),所以冷却水只在第二冷却水回路5中循环(s001)。此外,在该状态下,当通过驱动工作流体泵34和第二水泵10使蒸汽循环30动作时,由于在第二冷却水回路4中循环的冷却水利用加热器31中的热交换,冷却水温度降低后达不到规定温度a,所以蒸汽循环30不能工作。

通过发动机2变热、冷却水温度超过规定温度a后蒸汽循环30工作,当在第二冷却水回路5中循环的冷却水利用加热器31中的热交换、水温传感器41检测到冷却水温度不低于规定温度a程度的温度,例如设定为比规定温度a高5℃的规定温度b时(s002),控制装置40通过驱动工作流体泵34和第二水泵10,使蒸汽循环30工作(s003)。所述状态下冷却水在第二冷却水回路5和第三冷却水回路6中循环(s004),但是不在第一冷却水回路4中循环。因此,蒸汽循环30的加热器31利用通过发动机2成为高温的冷却水回收热量,蒸汽循环30的冷凝器33利用不经过发动机2而通过散热器9后成为低温的冷却水与蒸汽循环30的工作流体的热交换、使工作流体充分冷凝且工作流体的冷凝压降低,所以能够提高蒸汽循环30的热效率。

当水温传感器41检测的、冷却水的温度为规定温度b以下时(s005),控制装置40通过停止驱动工作流体泵34和第二水泵10(s006)使蒸汽循环30停止工作。这是因为,即使能够由车辆用废热回收装置1进行废热回收,也不能使发动机2保持适当温度。

此外,控制装置40具有用于计算蒸汽循环30的输出的蒸汽输出计算装置42,用于计算蒸汽输出的膨胀机输出计算装置43以及计算蒸汽循环30工作所必要的蒸汽输入的蒸汽输入计算装置44,蒸汽循环30工作中,始终对因蒸汽循环30进行回收产生的膨胀机输出以及使蒸汽循环30工作所必要的输入、例如工作流体泵34的驱动电力、第二水泵10的驱动电力等进行监视,当从膨胀机输出减去蒸汽输入的值亦即蒸汽输出为负时(s007),控制装置40停止工作流体泵34和第二水泵10的驱动(s008)。此外,蒸汽输出不限于上述记载,例如还可以从蒸汽循环30的高压侧压力、低压侧压力、工作流体流量等求出。

当发动机2成为高负荷运转状态、通过发动机2的冷却水的温度高于规定温度b、例如达到比规定温度a高10℃的设定的规定温度c时(s009),恒温器8调节第一冷却水回路4的通道开度和第二冷却水回路5的通道开度,使冷却水流向散热器9侧,以使发动机2保持适当温度。所述状态下冷却水分别在第一冷却水回路4、第二冷却水回路5、第三冷却水回路6中循环(s010)。因此,在第一冷却水回路4中循环的冷却水和在第三冷却回路6中循环的冷却水,在分路点15汇合后流入散热器9,通过散热器9后的冷却水在分路点16分流为流向第二分路通道12侧的冷却水和流向第一冷却水回路4的发动机2侧的冷却水进行循环,所以在散热器9,使在第一冷却水回路4中循环的、通过发动机2后的冷却水以及在蒸汽循环30的冷凝器33与工作流体热交换后的、第三冷却水回路6的冷却水这两方冷却水,与车辆的行驶带来的行驶风及未图示的风扇的送风进行热交换。

若发动机2的高负荷运转状态持续,则由于通过发动机2后的冷却水的温度进一步超过规定温度c,所以恒温器8调节第一冷却水回路4的通道开度和第二冷却水回路5的通道开度,使冷却水相比第一分路通道11侧更多地流向散热器侧,以将发动机2保持适当温度。所述状态下,由于流入散热器9的、冷却水的温度变高,所以在第三冷却水回路6循环并通过冷凝器33的冷却水温度也高变,其结果,冷凝器33不能使工作流体充分冷凝,所以蒸汽循环30的高低压差消失,导致出现蒸汽输出变负的情况。

因此,即使在通过发动机后的冷却水温度超过规定温度c时,控制装置40也在蒸汽循环30工作过程中,始终监视利用蒸汽循环30进行回收产生的膨胀机输出和使蒸汽循环30工作所必要的输入,例如工作流体泵34的驱动电力、第二水泵10的驱动电力等,当从膨胀机输出减去蒸汽输入的值亦即蒸汽输出为负时(s007),控制装置40停止工作流体泵34和第二水泵10的驱动(s008)。

接着,说明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废热回收装置50。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废热回收装置50,尽管和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具备装载在车辆上的内燃机亦即发动机2、冷却发动机2的冷却水回路3、将发动机2的废热转换为电力或辅助发动机2的旋转驱动力进行回收的蒸汽循环,但是和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是,蒸汽循环的加热器31未安装在冷却水回路3中。

本实施方式中,对和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结构,除引用第一实施方式的说明而省略说明之外,还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蒸汽循环60的、工作流体所循环的循环流道60a中,依次安装有加热工作流体并使其汽化的加热器61、使经过所述加热器61后的工作流体膨胀并产生动力的膨胀机32、使经过所述膨胀机32后的工作流体冷凝的冷凝器33,以及将经过所述冷凝器33后的工作流体向所述加热器61送出的工作流体泵34。工作流体水泵34压力输送工作流体并使其在循环流道60a中循环,本实施方式中,工作流体水泵34由电动机驱动。此外,蒸汽循环60具有将膨胀机32带来的动力转换为电力发电的、未图示的发电机,以及存储发电机产生的电力的、未图示的蓄电池,从而成为将发动机2的废热作为电力回收的系统。此外,虽然第二实施方式成为将发动机2的废热作为电力回收的系统,但是也可以不作为电力进行回收,而是将膨胀机32产生的动力直接送到发动机2,构成辅助发动机2的系统。

加热器61与发动机2的排气管51连接,是将从发动机2排出的排气作为热源、加热蒸汽循环60的工作流体并使其汽化的热交换器。此外,排气管51中设有用于检测通过排气管的排气温度的、作为排气温度检测装置的排气温度检测传感器52。此外,加热器61也可以是与发动机2的排气管51借助水等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

接着,利用图3、图4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废热回收装置50的动作控制。作为控制装置的控制装置40连接排气温度检测传感器52,控制工作流体泵34、第二水泵10的驱动。

发动机2启动时冷却水在第二冷却水回路5中循环。此外,当排气温度检测传感器52检测的排气温度到达用蒸汽循环60能热回收的、足够温度亦即规定温度d时(s011),控制装置40进行控制驱动工作流体泵34和第二水泵10,使蒸汽循环60共作(s012),冷却水在第三冷却水回路6中循环(s013)。

发动机2启动时和发动机2低负荷运转状态下,由于冷却水温度未达到将发动机2保持适当温度所必要的规定温度a(例如80℃),所以冷却水未流向散热器9侧、不在第一冷却水回路4中循环。因此,冷却水在第二冷却水回路5和第三冷却水回路6中循环而不在第一冷却水回路4中循环,所以利用在蒸汽循环60的冷凝器33中不经过发动机2而通过散热器9成为低温的冷却水与蒸汽循环60的工作流体的热交换、可以使工作流体充分冷凝并降低工作流体的冷凝压,因此可以提高蒸汽循环60的热效率。

此外,控制装置40具有用于计算蒸汽循环60的输出的蒸汽输出计算装置42,用于计算蒸汽输出的膨胀机输出计算装置43以及计算蒸汽循环60工作所必要的蒸汽输入的蒸汽输入计算装置44,在蒸汽循环60工作的过程中,始终监视因蒸汽循环60进行回收产生的膨胀机输出和使蒸汽循环60工作所必要的输入,例如工作流体泵34的驱动电力、第二水泵10的驱动电力等,当从膨胀机输出减去蒸汽输入的值亦即蒸汽输出为负时(s014),控制装置40停止工作流体泵34和第二水泵10的驱动(s015)。此外,蒸汽输出也可以不限于上述记载,例如通过蒸汽循环60的高压侧压力、低压侧压力、工作流体流量等求出。

发动机2成为高负荷运转状态时,若通过发动机2的冷却水的温度高于规定温度a,例如达到比规定温度a高10℃的设定的规定温度c时,恒温器8调节第一冷却水回路4的通道开度和第二冷却水回路5的通道开度,以使冷却水流向散热器侧、将发动机保持适当温度。在该状态下,冷却水分别在第一冷却水回路4、第二冷却水回路5、第三冷却水回路6中循环。因此,在第一冷却水回路4中循环的冷却水和在第三冷却回路6中循环的冷却水在分路点15汇合后流入散热器9,通过散热器9后的冷却水在分路点16分路为流向第二分路通道12侧的冷却水和流向第一冷却水回路4的发动机2侧的冷却水并循环,所以散热器9中,使在第一冷却水回路4中循环的、通过发动机2后的冷却水以及在蒸汽循环60的冷凝器33与工作流体热交换后的、第三冷却水回路6的冷却水这两方冷却水,与车辆行驶带来的行驶风及未图示的风扇的送风进行热交换。

如果发动机2的高负荷运转状态持续,则由于通过发动机2的冷却水的温度进一步超过规定温度c,所以恒温器8调节第一冷却水回路4的通道开度和第二冷却水回路5的通道开度,使冷却水相比第一分路通道11侧更多地流向散热器侧、以将发动机2保持适当温度。在该状态下,由于在散热器9热交换的、冷却水的温度变高,所以在第三冷却水回路6循环并通过冷凝器33的冷却水温度也高变,其结果,冷凝器33不能使工作流体充分冷凝,蒸汽循环60的高低压差消失,导致出现蒸汽输出为负的情况。

因此,即使通过发动机后的冷却水温度超过规定温度c时,控制装置40也在蒸汽循环60工作过程中,始终监视因蒸汽循环60进行回收产生的蒸汽输出和使蒸汽循环60工作所必要的输入,例如工作流体泵34的驱动电力、第二水泵10的驱动电力等,当蒸汽输出为负时(s014),控制装置40停止工作流体泵34和第二水泵10驱动(s015)。

本实施方式1、本实施方式2中发动机2为车辆用的发动机,但是不一定限于车辆用,也可以是定置用的发动机。

附图标记说明

1车辆用废热回收装置,2发动机,3蒸汽循环,4第一冷却水回路,5第二冷却水回路,6第三冷却水回路,7第一水泵,8恒温器,9散热器,10第二水泵,11第一分路通道,12第二分路通道,31加热器,32膨胀机,33冷凝器,34工作流体泵,40控制装置,41水温传感器,42蒸汽输出计算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