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燃料供给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7446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高压燃料供给泵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对内燃机的燃料排出阀压送燃料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特别涉及具备调节排出的燃料的量的电磁吸入阀的高压燃料泵。



背景技术:

汽车等的内燃机中,对燃烧室内部直接喷射燃料的直接喷射型中,广泛使用使燃料高压化且具有排出要求的燃料流量的电磁吸入阀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作为在高压燃料供给泵中减少低压压力脉动的压力脉动减少机构的减震器及其固定方法。低压侧的压力脉动因加压部件(柱塞)在缸内反复的滑动往复运动而发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3823060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这样的问题。专利文献1中,连接车辆的燃料箱和高压燃料供给泵的入口(吸入接头)的低压配管、与收纳压力脉动减少机构的低压通路总是液压连接。因此,存在不能够用压力脉动减少机构将低压通路内的压力脉动全部吸收,压力脉动向低压配管内传播的问题。

另外,低压配管较多同时使用金属制的管道部、和橡胶软管或树脂软管,存在连接部的强度不能够承受压力脉动的问题。或者,存在为了确保连接部的强度,需要较高的成本的问题。

进而,存在低压配管因压力脉动而振动产生噪音、车辆的静音性降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减少低压配管中产生的压力脉动,防止低压配管的破损、或者减少低压配管的振动产生的噪音的高压燃料供给泵。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因此,一种高压燃料供给泵,从与燃料的上游侧的低压配管连接的燃料吸入口起依次配置有:低压通路、由电磁力驱动的电磁吸入阀、通过被缸引导而往复运动的柱塞来增减体积的加压室、设置在加压室的出口的排出阀,通过电磁吸入阀将燃料吸入加压室,对使吸入到加压室的燃料的一部分返回低压通路侧的量进行调整,来控制从排出阀排出的燃料的量,

其具有防止燃料从上述燃料吸入口向上述低压配管侧回流的防回流机构。

发明效果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发明,低压配管能够同时使用金属制的管道部和橡胶软管或树脂软管,能够实现连接部的强度能够充分承受压力脉动的设计。另外,用于确保连接部的强度的成本能够抑制为较低。

进而,低压配管因压力脉动而振动产生噪音,能够保证车辆的静音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包括压力脉动传播防止机构和缸部分的纵截面的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1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包括电磁吸入阀和排出阀的纵截面的图。

图3是图2的电磁吸入阀部分的放大图,是表示开阀状态的图。

图4是示出一般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系统的整体结构例的图。

图5a是表示实施例2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主体结构的纵截面的图。

图5b是表示实施例2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主体结构时的低压通路系统的图。

图6a是表示实施例3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主体结构的纵截面的图。

图6b是表示实施例3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主体结构时的低压通路系统的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4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主体结构的纵截面的图。

图8是表示实施例4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主体结构的纵截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示出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在说明实施例1之前,对于一般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系统的整体结构例,用图4说明系统结构、各部分功能、动作。之后的实施例都以图4的结构为前提,对于各实施例中与图4不同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将在该实施例中说明。

在图4的整体结构中,被虚线包围的部分1表示高压燃料供给泵的主体,该虚线中示出的机构、部件表示一体地安装在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中。

图4的系统的概要结构和功能是用进给泵21汲取燃料箱20的燃料对高压燃料供给泵1供给,向共轨23压送来自高压燃料供给泵1的高压化后的燃料,从喷射器24向未图示的发动机排出燃料。另外,在共轨23上安装了压力传感器26,发动机控制单元(以下称为ecu)27基于来自压力传感器26的信号,对进给泵21、高压燃料供给泵1内的电磁阀43、喷射器24输出控制信号s1、s2、s3,对其进行控制。

以下,对于高压燃料供给泵1的结构和功能,从燃料的导入侧起依次详细说明。首先,燃料箱20的燃料基于来自ecu27的信号s1被进给泵21汲取,加压为适当的进给压力并通过吸入配管28输送至高压燃料供给泵的低压燃料吸入口10a。

通过低压燃料吸入口10a后的燃料经过压力脉动减少机构9、吸入通路10d到达构成容量调节机构的电磁吸入阀300的吸入口31b。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该通路内设置了压力脉动传播防止机构100,但另外详细进行这部分的说明。

流入电磁吸入阀300的吸入口31b的燃料,通过吸入阀30流入加压室11。加压室11在缸内形成,用发动机的凸轮机构93(在图1、2等中记载并在后文中叙述)对柱塞2施加往复运动的动力,加压室11内的容积、压力因柱塞2的往复运动而变化。由此,在柱塞2的下降行程中加压室11内的容积增大(压力降低)并从吸入阀30部分吸入燃料,在上升行程中加压室11内的容积减少(压力上升),对吸入的燃料加压。加压后的燃料经由排出阀8、燃料排出口12被压送至安装了压力传感器26的共轨23,喷射器24基于来自ecu27的信号s3对发动机排出燃料。

高压燃料供给泵根据从ecu27对电磁吸入阀300发送的信号s2,排出燃料流量以成为要求的供给燃料。

图4中所示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系统大致如上所述地构成。另外,对于图4中省略了说明的部件符号,另外参考其他更详细的结构图适当说明。

用图1、图2和图3对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更详细的结构和动作进行说明。其中,图1、图2、图3都是表示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纵截面的图,图1是实施例1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包括压力脉动传播防止机构100和缸部分的纵截面的图,图2是实施例1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包括电磁吸入阀300和排出阀8的纵截面的图。图3是图2的电磁吸入阀300部分的放大图。

图1、图2中,高压燃料供给泵的主体1是在内燃机的缸盖90上设置的结构物。在缸盖90上,形成了用于嵌入安装高压燃料供给泵1的柱塞下部2b(泵安装部)的部分的孔95。将柱塞下部2b嵌入安装在孔95中之后,将缸盖90一侧和高压燃料供给泵主体1一侧如下所述地固定。

一般而言,高压燃料供给泵使用在泵主体1上设置的凸缘1e与内燃机的缸盖90的平面密合,并用多个螺栓91固定。安装凸缘1e在焊接部1f使整周与泵主体1焊接结合形成环状固定部。本实施例中使用激光焊接。为了缸盖90与泵主体1之间的密封,在泵主体1上嵌入o型环61,防止发动机油向外部泄漏。

在泵主体1中安装有对柱塞2的往复运动进行引导、并且为了在内部形成加压室11而使端部形成为有底筒形状的缸6。进而,加压室11为了与用于供给燃料的电磁吸入阀300(图2上部左侧)和用于从加压室11(图2上部中央)向排出通路排出燃料的排出阀机构8(图2上部右侧)连通,在外周侧设置了环状的槽6a,并且设置了使上述环状的槽6a与加压室11连通的多个连通孔6b。

另外,如图2所示,缸6在其外径上,与泵主体1压入固定,为了使加压后的燃料不会从与泵主体1的间隙向低压侧泄漏而用压入部圆筒面进行了密封。另外,缸6的加压室侧外径上具有小径部6c,因为加压室11的燃料被加压,缸6中,力作用在低压燃料室10c一侧,但是通过在泵主体1上设置小径部1a,防止了缸6向低压燃料室10c一侧脱落。通过使彼此的面在轴方向上平面接触,在泵主体1与缸6的上述接触圆筒面的密封之外,也实现了双重密封的功能。

图1、图2中,在柱塞2的下端2b,设置有将内燃机的凸轮轴上安装的凸轮93的旋转运动变换为上下运动、向柱塞2传递的挺杆92。柱塞2通过护圈15被弹簧4压紧在挺杆92上。由此,随着凸轮93的旋转运动,能够使柱塞2上下往复运动。

另外,被保持在密封部支架7的内周下端部的柱塞密封部13在缸6的图中下方部以与柱塞2的外周可滑动接触的状态设置,在柱塞2滑动时,将副室7a的燃料密封,防止其流入内燃机内部。同时防止对内燃机内的滑动部进行润滑的润滑油(也包括发动机油)流入泵主体1的内部。

在高压燃料供给泵的包括压力脉动传播防止机构100和缸部分的纵截面的图即图1中,在泵主体1上安装了吸入接头51。吸入接头51与供给来自车辆的燃料箱20的燃料的低压配管连接,燃料从此处对高压燃料供给泵内部供给。吸入接头51内的吸入过滤器52具有防止因燃料流而将存在于从燃料箱20到低压燃料吸入口10a之间的异物吸收至高压燃料供给泵内的作用。

根据图1,形成了通过低压燃料吸入口10a后的燃料,到达压力脉动减少机构9,经由低压燃料流路1d到达在缸6内形成的副室7a的流路p1。在该流路p1中为了减少燃料的压力脉动,利用了副室7a的压力变动。在压力脉动减少机构9中,柱塞2上升、加压室11为加压状态时反映副室7a的减压状态,相反在柱塞2下降、加压室11为减压状态时反映副室7a的加压状态,由此实现压力脉动的减少。

根据高压燃料供给泵的包括电磁吸入阀300和排出阀8的纵截面的图即图2,形成了通过低压燃料吸入口10a后的燃料到达压力脉动减少机构9,经由低压燃料流路10d到达电磁吸入阀300的吸入口31b的流路p2。进而,从流路p2经由电磁吸入阀300、加压室11到达排出阀机构8。

由这样的结构、功能形成高压燃料供给泵的主体1,首先对于作为其中的主要功能的排出阀机构8进行说明。图2中,在加压室11的出口设置了排出阀机构8。排出阀机构8由排出阀阀座8a、与排出阀阀座8a连接分离的排出阀8b、对排出阀8b向排出阀阀座8a施力的排出阀弹簧8c、收容排出阀8b和排出阀阀座8a的排出阀支架8d构成,排出阀阀座8a与排出阀支架8d在抵接部8e通过焊接接合而形成了一体的排出阀机构8。另外,在排出阀支架8d的内部,设置有形成限制排出阀8b的行程的限位部的阶梯部8f。

该结构的排出阀机构8,通过与该燃料流路上游侧的加压室11组合,如下所述地作用。首先,在加压室11与燃料排出口12不存在燃料压力差的状态下,排出阀8b被排出阀弹簧8c的作用力压紧在排出阀阀座8a上成为闭阀状态。

在加压室11的燃料压力增加至大于燃料排出口12的燃料压力时,排出阀8b开始抵抗排出阀弹簧8c而打开,加压室11内的燃料经过燃料排出口12向共轨23高压排出。

排出阀8b打开时,与排出阀限位部8f接触,行程受到限制。从而,排出阀8b的行程由排出阀限位部8d适当决定。由此能够防止因行程过大,排出阀8b的关闭延迟,对燃料排出口12高压排出的燃料再次向加压室11内回流,能够抑制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效率降低。

另外,排出阀8b反复开阀和闭阀运动时,用排出阀支架8d的内周面引导,以使排出阀8b仅在行程方向上运动。由此,排出阀机构8成为限制燃料的流通方向的止回阀。

对于作为高压燃料供给泵的主要功能的电磁吸入阀300的结构和功能,用图3进行说明。电磁吸入阀300由吸入阀30和电磁阀400构成。其中,电磁阀400由作为主要部件的电磁线圈43、杆35、杆施力弹簧40构成。

根据该结构,电磁线圈43处于非励磁状态时,电磁阀400位于图3中所示的位置。与此相对,被传输了来自ecu27的控制信号s1时电磁线圈43被施力,形成由游嵌部件36、部件39、磁吸引面s组成的磁路m,抵抗杆施力弹簧40产生的弹力将游嵌部件36吸引到部件39一侧。另外,随着游嵌部件36的吸引,杆35也因为卡止部35a而向部件39一侧移动。

吸入阀30中,阀体30b被吸入阀施力弹簧33向图示左方向推压,另一方面,从杆35对其向图示右侧推压。根据该结构,电磁线圈43处于非励磁状态时位于图3中所示的位置,吸入阀30的阀体30b与吸入阀阀座31之间确保开口部30e而处于开阀状态。使电磁线圈43励磁时,随着杆35向左方向移动,吸入阀30的阀体30b因吸入阀施力弹簧33而向左方向移动,结果与吸入阀的阀座31之间的开口部30e消失,吸入阀30成为关闭状态。

如上所述,高压燃料供给泵由加压室11、泵主体1、电磁吸入阀300、柱塞2、缸6、排出阀机构8构成。

上述说明中的加压室11内的压力,受到内燃机侧的凸轮93的运动的影响,因此接着说明与决定加压室11内的压力的内燃机侧的凸轮93的关系。图2中,因凸轮93的旋转,柱塞2向凸轮93方向移动而处于吸入行程状态时,加压室11的容积增加,加压室11内的燃料压力降低。在该行程中加压室11内的燃料压力降至低于吸入通路10d的压力时,吸入阀30处于开口状态,所以通过开口部30e,且通过在泵主体1上设置的连通孔1a和缸外周通路6d,流入加压室11。

柱塞2结束吸入行程之后,柱塞2转移至上升运动而转移至压缩行程。此处,电磁线圈43维持非通电状态,不施加磁作用力。杆施力弹簧40设定为具有在非通电状态下使吸入阀30维持打开所需的充分的作用力。加压室11的容积伴随柱塞2的压缩运动而减少,但该状态下,被吸入加压室11的燃料再次通过开阀状态的吸入阀30的开口部30e返回吸入通路10d,所以加压室的压力不会上升。将该行程称为返回行程。

在该状态下,对电磁吸入阀300施加来自发动机控制单元27(以下称为ecu)的控制信号时,经由端子46在电磁线圈43中流过电流,磁作用力克服杆施力弹簧40的作用力,杆35向离开吸入阀30的方向移动,所以吸入阀30因吸入阀施力弹簧33产生的作用力和燃料流入吸入通路10d产生的流体力而关闭。闭阀后,加压室11的燃料压力与柱塞2的上升运动一同上升,达到燃料排出口12的压力以上时,经由排出阀机构8进行燃料的高压排出,对共轨23供给。将该行程称为排出行程。

即,柱塞2的压缩行程(从下止点到上止点之间的上升行程),由返回行程和排出行程组成。而且,通过控制对电磁吸入阀300的线圈43的通电时刻,能够控制排出的高压燃料的量。如果使对电磁线圈43通电的时刻提前,则压缩行程中的返回行程的比例较小,排出行程的比例较大。即,返回吸入通路10d的燃料减少,高压排出的燃料增多。

另一方面,如果使通电的时刻延后,则压缩行程中的返回行程的比例较大,排出行程的比例较小。即,返回吸入通路10d的燃料增多,高压排出的燃料减少。用来自ecu27的指令控制对电磁线圈43的通电时刻。

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并且控制对电磁线圈43的通电时刻,能够将高压排出的燃料的量控制为内燃机需要的量。

在大致如上所述地构成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系统中,在低压燃料室10中设置有减少高压燃料供给泵内发生的压力脉动波及燃料配管28(图4)的情况的压力脉动减少机构9。

流入加压室11的燃料为了进行容量控制而再次通过开阀状态的吸入阀体30返回吸入通路10d(吸入口31b)的情况下,低压燃料室10中因返回吸入通路10d的燃料而发生压力脉动。但是,在低压燃料室10中设置的压力脉动减少机构9,由在其外周贴合2片波形板状的圆盘形金属板、内部注入了氩这样的不活泼性气体的金属膜片减震器形成,通过该金属减震器膨胀/收缩而吸收减少压力脉动。图2中,9b是用于将金属减震器固定在泵主体1的内周部的安装件,设置在燃料通路中,所以设置多个孔,使得流体能够自由地在上述安装件9b的正反面移动。

另一方面,图2中,柱塞2具有大径部2a和小径部2b,副室7a的体积因柱塞的往复运动而增减。副室7a通过燃料通路1d与低压燃料室10连通。柱塞2下降时,从副室7a向低压燃料室10产生燃料流,上升时,从低压燃料室10向副室7a产生燃料流。

由此,能够减少泵的吸入行程、或者返回行程中的流向泵内外的燃料流量,具有减少高压燃料供给泵内部发生的压力脉动的功能。

以下,对于伴随柱塞2的往复运动发生的低压侧(加压室11的低压侧、上游)的脉动(以下称为低压压力脉动)的发生机制、和减少它的机构详细说明。

在吸入行程中,加压室11的体积因柱塞2的下降运动而增加,副室7a的体积减少。因此,燃料流入加压室11,从副室7a流出。两者的高压燃料供给泵必须吸入与该差相应的燃料。

在返回行程、加压行程中,加压室11的体积因柱塞2的上升运动而减少,副室7a的体积增加。

在返回行程中,从加压室11流出的燃料的一部分流入副室7a,高压燃料供给泵必须使剩余部分返回。

在加压行程中,将加压室11的燃料高压排出。因为燃料流入副室7a,所以高压燃料供给泵必须吸入与该流入量相应的燃料。

压力脉动减少机构9具有减少因上述三个行程发生的低压压力脉动的功能,但是压力脉动减少机构9和低压燃料吸入口10a完全液压连接,所以低压压力脉动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经由低压燃料吸入口10a向车辆侧传播。

另外,上述3个工序是因为采用电磁吸入阀300而分化产生的,如果不采用电磁吸入阀300则只存在吸入行程和加压行程这2个工序。本发明中,在因为采用电磁吸入阀300而产生的3个工序中都防止压力脉动传播。

于是,本发明中,如图1所示地在吸入接头51的上游侧设置了压力脉动传播防止机构100。压力脉动传播防止机构100由阀座101、阀102、弹簧103、弹簧限位部104构成。阀101被弹簧103压在阀座上。弹簧103的另一端被弹簧限位部104限制。阀座101、弹簧限位部104的外径被压入固定在吸入接头51的内径上。在阀座101、和弹簧限位部104上设置了作为燃料通路的孔。

根据上述结构,燃料要从低压燃料吸入口10a流向压力脉动减少机构9的方向时,吸入阀102抵抗弹簧103的作用力打开,燃料通过阀座101内部的燃料通路孔流入高压燃料供给泵内部。此时弹簧103的作用力过大时,存在阀102不打开、或者虽然打开但是压力损失大的问题。阀102的开阀压力由弹簧103的作用力决定,但是优选该开阀压力较小,因此弹簧103的作用力也需要设定为与其相应的值。

燃料要从压力脉动减少机构9流向低压燃料吸入口10a的方向时,阀102与阀座101接触,将阀座101上设置的作为燃料通路的孔封闭。

根据这样的结构,压力脉动传播防止机构100起到仅容许燃料从低压燃料吸入口10a流向压力脉动减少机构9的方向的止回阀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在吸入行程和排出行程中,需要从低压燃料吸入口10a吸入燃料,所以压力脉动传播防止机构100打开。在返回行程中,燃料要从低压燃料吸入口10a向低压配管(高压燃料供给泵外部)流出,但是压力脉动传播防止机构100因弹簧103的作用力而关闭,所以防止燃料流出。不能流出的燃料被压力脉动减少机构9吸收。

根据以上的结构,能够防止低压压力脉动的一部分、或者大部分经由低压燃料吸入口10a向车辆侧传播。

另外,从吸入行程转移至返回行程的瞬间(柱塞2从下降运动转移至上升运动的瞬间),处于低压燃料吸入口10a和低压配管内的燃料在流入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方向上具有运动量。由此,刚开始返回行程后(柱塞2刚开始上升运动后),燃料仍然要从低压燃料吸入口10a流向压力脉动减少机构9的方向。另一方面,压力脉动传播防止机构100中因为阀102的质量,从开阀状态转移至闭阀状态产生时间上的延迟。

由此,刚开始返回行程后,燃料从低压燃料吸入口10a流入高压燃料供给泵内部。存在燃料在这样不希望的时刻流入、由此低压压力脉动提高的问题。该倾向特别在内燃机高速运转时、即高压燃料供给泵的柱塞2的往复运动的速度较大时是显著的。这是因为柱塞2的往复运动的速度较大时,刚开始返回行程后的燃料的运动量增大。

于是,采用阀102关闭、与阀座101接触时,也不使低压燃料吸入口10a与压力脉动减少机构9之间完全液压断开,而是容许非常微少的燃料从压力脉动减少机构9向低压燃料吸入口10a的方向泄漏的结构。由此在返回行程初期因燃料的运动量而流入的燃料,在剩余的返回行程中从高压燃料供给泵流出,解决了该问题。

具体而言,存在通过将阀102与阀座101的接触面的面粗糙度设定得较大而能够实现泄漏的方法。

或者,也存在在阀的中心部形成非常小的孔的方法。或者,也存在吸入接头51与阀座102的压入部不是整周面压入,而是在吸入接头51与阀座102之间设置微小间隙的方法。

低压配管较多同时使用金属制的管道部、和橡胶软管或树脂软管,存在连接部的强度不能承受压力脉动、或者为了确保连接部的强度需要较高的成本的问题,但是能够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而解决。

实施例2

对于实施例2用图5进行说明。图5a是实施例2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主体结构,图5b示出了该主体结构时的低压通路系统。

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从低压燃料吸入口10a流入高压燃料供给泵内的燃料,首先从压力脉动传播防止机构100被吸入副室7a,然后通过燃料通路1d到达低压脉动减少机构9这一点。除此以外,都与实施例1相同。

采用这样的结构,也可以与实施例1相同地获得抑制不能被低压脉动减少机构9吸收的压力脉动向低压配管的传播的效果。

另外,从吸入行程转移至返回行程的瞬间因燃料的运动量而向高压燃料供给泵内部过剩地吸入燃料、低压压力脉动增大的问题,也能够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解决。

实施例3

对于实施例3用图6进行说明。图6a是实施例3的高压燃料供给泵的主体结构,图6b示出了该主体结构时的低压通路系统。

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从低压燃料吸入口10a流入高压燃料供给泵内的燃料从压力脉动传播防止机构100分支到达副室7a、和低压脉动减少机构9这一点。除此以外,都与实施例1相同。

采用这样的结构,也可以与实施例1相同地获得抑制不能被低压脉动减少机构9吸收的压力脉动向低压配管的传播的效果。另外,从吸入行程转移至返回行程的瞬间因燃料的运动量而向高压燃料供给泵内部过剩地吸入燃料、低压压力脉动增大的问题,也能够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解决。

实施例4

对于实施例4用图7、图8进行说明。其中,图7、图8都是表示高压燃料供给泵的不同的纵截面的图。

图7、图8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压力脉动传播防止机构100不是在侧部而是在顶部立起设置,吸入接头51固定在罩14上这一点。除此以外都与实施例1相同。该情况下,能够获得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

另外,从吸入行程转移至返回行程的瞬间因燃料的运动量而向高压燃料供给泵内部过剩地吸入燃料、低压压力脉动增大的问题,也能够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解决。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说明,本发明中具备至少在使吸入加压室的燃料返回低压通路的行程中,防止燃料从吸入接头向低压配管回流的防回流机构。由此,至少在使吸入加压室的燃料返回低压通路的返回行程中,使连接车辆的燃料箱和高压燃料供给泵的入口(吸入接头)的低压配管与低压通路液压断开。或者采用难以液压连通的结构。由此,能够抑制燃料从高压燃料供给泵向车辆的低压配管的回流,所以能够减少低压配管中发生的压力脉动。

进而,通过采用低压通路内具有用于减少压力脉动的压力脉动减少机构的结构,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燃料从高压燃料供给泵向车辆的低压配管的回流,所以能够减少低压配管中发生的压力脉动。

另外,通过采用在吸入接头、或者吸入接头与上述压力脉动减少机构之间具有止回阀,作为防止燃料从吸入接头向低压配管回流的防回流机构的结构,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燃料从高压燃料供给泵向车辆的低压配管的回流,所以能够减少低压配管中发生的压力脉动。

另外,通过采用在吸入接头、或者吸入接头与压力脉动减少机构之间具有簧片阀,作为防止燃料从吸入接头向低压配管回流的防回流机构的结构,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燃料从高压燃料供给泵向车辆的低压配管的回流,所以能够减少低压配管中发生的压力脉动。

进而,通过采用在柱塞的加压室相反侧,包括具有比被缸引导的大径部小的直径的小径部,在上述柱塞的小径部的周围形成因上述柱塞的往复运动而呈现与上述加压室的容积变化相反的容积变化的燃料副室,该副室与上述低压通路连接的结构,能够减少高压燃料供给泵内部发生的压力脉动,因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燃料从高压燃料供给泵向车辆的低压配管的回流,所以能够减少低压配管中产生的压力脉动。

进而,通过采用从吸入接头通过防回流机构被吸入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燃料,在上述副室之前先流入收纳有压力脉动减少机构的低压通路的结构,能够更有效地使压力脉动减少机构吸收压力脉动,能够抑制燃料从高压燃料供给泵向车辆的低压配管的回流,所以能够减少低压配管中产生的压力脉动。

进而,通过采用从吸入接头通过防回流机构被吸入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燃料,在收纳有压力脉动减少机构的低压通路之前先流入副室的结构,由此使副室与低压配管不液压连接、或者难以液压连接,所以能够减少低压配管中产生的压力脉动。

进而,通过采用在吸入阀上设置非常小的孔,微量的燃料能够从上述吸入口向上述低压配管回流的结构,能够将因燃料的运动量而在不希望的时刻吸入高压燃料供给泵的燃料排出,能够减小压力脉动。

附图标记说明

1:高压燃料供给泵,1e:凸缘,1d:低压燃料流路,1f:焊接部,2:柱塞,2a:大径部,2b:小径部(柱塞下部),4:弹簧,6:缸,6a:环状的槽,6b:连通孔,6c:小径部,6d:缸外周通路,7:密封部支架,7a:副室,8:排出阀机构,8a:排出阀阀座,8b:排出阀,8c:排出阀弹簧,8d:排出阀支架,8e:抵接部,8f:阶梯部,9:压力脉动减少机构,10:低压燃料室,10d:吸入通路,11:加压室,12:燃料排出口,13:柱塞密封部,14:罩,15:护圈,20:燃料箱,21:进给泵,23:共轨,24:喷射器,26:压力传感器,27:发动机控制单元ecu,28:吸入配管,30b:阀体,30e:开口部,31:吸入阀阀座,31b:吸入口,33:吸入阀施力弹簧,35:杆,35a:卡止部,36:游嵌部件,39:部件,40:杆施力弹簧,43:电磁线圈,46:端子,51:吸入接头,52:吸入过滤部,61:o型环,90:内燃机的缸盖,91:螺栓,93:发动机的凸轮机构,95:孔,100:压力脉动传播防止机构,101:阀座,102:阀,103:弹簧,104:弹簧限位部,s1、s2、s3:控制信号,300:电磁吸入阀,92:挺杆,p1、p2:流路,s:磁吸引面,m:磁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