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滤清器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427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滤清器总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汽车行业相关技术,具体为一种空气滤清器总成。



背景技术:

一般进气系统主要包括空气滤清器和引气支管。空气滤清器的功用是滤除空气中的杂质或灰尘,尽可能多地向发动机供给可燃混合气或纯净的空气。常用的空气滤清器结构较为复杂,需要的安装空间较大,一般都安装在发动机的侧方,顶端需要安装防雨帽。通常空气滤清器通过环箍与空滤支架联接,然后空滤支架联接在车架上,空滤支架多为焊接件,工艺较为复杂,且易形成应力集中,常常出现空滤支架疲劳断裂的情况。

t702车身是市场新开发的车身,目前尚缺乏匹配t702车身外形特点以及满足大马力发动机技术要求的现成空滤。针对性开发的空气滤清器需要在有效保证结构要求和性能要求的基础上,满足t702的整体造型需求,以及总布置对空滤的布局要求,还要求结构紧凑、牢固,以适应该车在不同环境工况的运行,保证整车的产品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空气滤清器总成。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气滤清器总成,包括空气滤清器本体(1),设置于滤清器本体(1)内的滤芯以及空滤支架(6),其特征在于:空气滤清器本体(1)通过卡箍(3)连接在空滤安装支座上(8),空气滤清器本体(1)进气口通过伸缩胶管与t702车身引气管连接,出气口连接进气钢管为发动机提供进气;空滤支架(6)通过安装平面(7)固定在车架外翼面,并在空滤支架(6)上部包含连接板以及安装孔(5),用于固定引气管,同时在空滤支架(6)内框架上设有四处挡泥板安装孔(9),用于装配挡泥板支架。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的空气滤清器本体(1)的进气口(2)与筒体左端中心偏距为133mm,偏角为24.5°,出气口(4)垂直向上。

进一步的改进在于:空滤支架(6)采用管件折弯而成,包括一个安装平面(7),该安装平面(7)为铸件,并用该安装平面(7)与车架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保证滤清效果和发动机进气的前提下优化了空气滤清器本体筒体结构,改变了空气滤清器与空滤支架的联接方式,结构简单紧凑,连接可靠合理;空滤支架采用管件折弯而成,有效避免了空滤振动以及空滤支架疲劳断裂。

空气滤清器进气口(2)与筒体左端中心偏距为133mm,偏角为24.5°,可以有效保证车身引起管与空气滤清器的安装,出气口(4)垂直向上可以空气滤清器与发动机进气钢管的合理连接。

空滤支架上的安装平面(7)能够很好将该空滤支架固定在车架外翼面,同时安装平面采用铸件,相比以往焊接件,提高了零件通用化程度,方便了空间的布置;另外空滤支架上预留有四个安装孔位(9),可有效集成安装挡泥板,降低了成本,外观和产品一致性也得到了大幅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空气滤清器本体主视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示意图。

图3是空滤支架主视示意图。

图4是滤支架右视示意。

图中所示:1为空气滤清器本体,2进气口,3为卡箍,4为出气口,5为连接板以及安装孔,6为空滤支架,7为安装平面,8为空滤安装支座,9为挡泥板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如图1、2、3、4所示。

一种空气滤清器总成,包括空气滤清器本体(1),设置于滤清器本体(1)内的滤芯以及空滤支架(6),空气滤清器本体(1)通过卡箍(3)连接在空滤安装支座(8)上,空气滤清器本体(1)进气口(2)通过伸缩胶管与t702车身引气管连接,出气口连接进气钢管为发动机提供进气;空滤支架(6)通过安装平面(7)固定在车架外翼面,并在空滤支架(6)上部包含连接板以及安装孔(5),用于固定引气管,同时在空滤支架(6)内框架上设有四处挡泥板安装孔(9),用于装配挡泥板支架。

所述的空气滤清器本体(1)的进气口(2)与筒体左端中心偏距为133mm,偏角为24.5°,出气口(4)垂直向上。

空滤支架(6)采用管件折弯而成,包括一个安装平面(7),该安装平面(7)为铸件,并用该安装平面(7)与车架连接。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气滤清器总成,包括空气滤清器本体(1),空滤支架(6),以及滤清器本体内的滤芯。空气滤清器本体(1)通过环箍(3)与空滤支架(6)联接,空气滤清器本体(1)进气口通过伸缩胶管与T702车身引起管连接,出气口连接进气钢管为发动机提供进气;空滤支架(6)采用管件折弯而成,包括一个安装平面(7), 该安装平面为铸件,用该安装平面固定在车架外翼面,并在支架上部包含连接板以及安装孔(5),用于固定引起管,同时在(9)设有四处安装孔,用于装配挡泥板支架。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联接可靠合理,过滤效果良好,适应特殊工况工作,而且很好的满足T702车身匹配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王雄懿;肖广林;邰刚;王玺玉;李文君;丁延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神宇车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6.02.03
技术公布日:2017.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