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发动机用机油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0596阅读:6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增压发动机用机油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是一种增压发动机用机油管。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增压发动机因有更高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等特点,在相同排量的前提下,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功率要高于同排量发动机,也就是说动力更加强劲,相对油耗要少,因此被各大主机厂普遍采用。但是由于增压器一直位于加热燃烧等状态中,运行环境恶劣,因而需要发动机机油对其进行冷却润滑,而受发动机整体结构和机油压力等限制,增压器冷却油管布置复杂,走向曲折,安装两侧的跨度大,存在漏油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增压发动机用机油管,这种增压发动机用机油管增加了安装的适应性,解决了因为安装跨度大导致的漏油风险,增加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压发动机用机油管,所述油管包括第一钢制支油管、第二钢制支油管和中部软管,所述中部软管和第一钢制支油管、第二钢制支油管都是通过套筒和软管接头连接;在第二钢制支油管上设置一固定卡子,所述第一钢制支油管、第二钢制支油管外侧采用球头密封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钢制支油管、中部软管和第二钢制支油管的长度比例为1:1:2。

优选的,所述中部软管采用PTFE和玻璃纤维制成。

优选的,所述中部软管的外层采用金属编制而成。

优选的,所述中部软管的外层采用不锈钢编制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油管由两端球头密封、两段钢管、一段软管结合而成,软管采用PTFE和玻纤制成,外层采用金属编制成,采用该结构的增压发动机用机油管,在安装方面更加便捷简便,并且也可以增强大跨距油管的适应性,减小合装面角度限制,从而消除因油管两端安装距离过大而产生的漏油风险;并且在钢制油管的中部采用软管连接,并在软管外增加不锈钢编织护套,以保护软管防止受热老化;钢管与软管通过套筒和软管接头连接,油管外侧两端采用球头密封结构,密封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第一钢制支油管;2、第二钢制支油管;3、中部软管;4、套筒;5、软管接头;6、固定卡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一种增压发动机用机油管,所述油管包括第一钢制支油管1、第二钢制支油管2和中部软管3,所述中部软管3和第一钢制支油管1、第二钢制支油管2都是通过套筒4和软管接头5连接;在第二钢制支油管2上设置一固定卡子6,所述第一钢制支油管1、第二钢制支油管2外侧采用球头密封结构。

第一钢制支油管1、中部软管3和第二钢制支油管2的长度比例为1:1:2,中部软管3采用PTFE和玻璃纤维制成,中部软管3的外层采用金属编制而成,中部软管3的外层采用不锈钢编制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油管由两端球头、两段钢管、一段软管结合而成,软管采用PTFE+玻纤制成,外层采用金属编制成,采用该结构的增压发动机用机油管,在安装方面更加便捷简便,并且也可以增强大跨距油管的适应性,减小合装面角度限制,从而消除因油管两端安装距离过大而产生的漏油风险;并且在钢制油管的中部采用软管连接,并在软管外增加不锈钢编织护套,以保护软管防止受热老化;钢管与软管通过套筒4和软管接头5连接,油管外侧两端采用球头密封结构,密封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及工作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