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体积多叶片伺服摆动马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4397阅读:15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体积多叶片伺服摆动马达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航空技术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一种小体积多叶片伺服摆动马达。



背景技术:

目前,需要提供主动力,来对例如火箭等飞行器的弹性力、摩擦力、惯性力等外力进行抵消,从而调整飞行姿态。

现有技术中,针对抵消外力的研究有很多,诸如小型姿态控制发动机调整,推力原理同主发动机,采用反冲量原理的液态化学火箭或压缩气体火箭,等等。

上述设备都是利用喷射的反作用力提供动力,其体积较大,耗能多,加工成本大。

在液压系统中,叶片摆动马达是一种执行元件,它将动力元件提供的液体压力转变为其输出轴的机械能量。

但一般的叶片马达存在以下不足:

1、叶片易咬死,工作可靠性差,对油液污染敏感,要求工作环境清洁,油液要求严格过滤。

2、结构较为复杂叶片等零件制造精度要求较高。

3、如果转速太低,因离心力不够,叶片不能紧贴在缸体内表面,不能形成密封良好的封闭容积;如果转速太高,会产生气穴现象,吸油不连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流量小,结构紧凑简单,体积轻便小巧,空间利用率高,加工成本低,密封条件好的多叶片摆动马达。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叶片摆动马达,其是一种液压马达,包括:叶片、叶片轴、轴承、缸前盖、缸体、缸后盖;所述缸前盖、缸体、缸后盖三者固接为一个整体,所述叶片轴径向方向通过所述轴承固定并插入到所述缸体中。

进一步地,所述叶片的顶部有凹槽,凹槽中置有保护圈和密封圈,所述叶片的顶部与所述缸体的腔内表面通过所述保护圈和密封圈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缸体的外侧有两个孔道,即伺服阀进油孔道和伺服阀回油孔道,所述伺服阀进油孔道与所述叶片轴中的进油孔道区连通,所述伺服阀回油孔道与所述叶片轴中的回油孔道区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的数目为两个,即前轴承和后轴承,所述前轴承通过前轴承盖镶嵌在所述缸前盖中,所述后轴承通过后轴承盖镶嵌在所述缸后盖中,所述前轴承盖固定在所述缸前盖的前侧,所述后轴承盖固定在所述缸后盖的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缸体的腔内表面具有与所述叶片的数目相同数量的凸部,用于与所述叶片轴相接触,每个所述叶片与相邻的两个凸部之间均形成空腔,即叶片左空腔和叶片右空腔,所述凸部的顶端具有凹槽,凹槽中置有保护圈和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伺服阀进油孔道和所述伺服阀回油孔道设于同一所述凸部之中,所述伺服阀进油孔道连通所述缸体的外侧和叶片右空腔,所述伺服阀回油孔道连通所述缸体的外侧和叶片左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叶片轴中的进油孔道区包括多个孔道,连通各个所述叶片右空腔,所述叶片轴中的回油孔道区包括多个孔道,连通各个所述叶片左空腔。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孔道区和所述回油孔道区沿所述叶片轴的轴向分布,所述进油孔道区与所述回油孔道区之间设置为可连通。

其中所述进油孔道区和所述回油孔道区可设置为多组,一个进油孔道区和一个回油孔道区构成一组,每组中的进油孔道区和回油孔道区之间设置为可连通,用于当伺服阀给出进油指令,压力油进入进油孔道,并通过叶片轴内的进油孔道区进入叶片右空腔,压力油推动叶片在叶片槽(每个所述叶片与相邻的两个凸部之间形成的空腔也即叶片槽)内按照一定角度摆动,从而带动叶片轴转动一定角度,叶片轴输出摆动力矩。当伺服阀给出回油指令,液压油从叶片左空腔经由叶片轴内的回油孔道区回到液压系统中。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多叶片摆动马达的结构主视图。

图2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多叶片摆动马达的结构侧视图。

图3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多叶片摆动马达的缸体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多叶片摆动马达的叶片轴结构示意图。

图5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多叶片摆动马达的叶片进油孔道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多叶片摆动马达的叶片回油孔道结构示意图。

图7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多叶片摆动马达的缸前盖结构示意图。

图8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多叶片摆动马达的缸后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8对本发明的多叶片摆动马达做详细说明。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多叶片摆动马达,包括:叶片、叶片轴1、轴承2、缸前盖5、缸体7、缸后盖8;缸前盖5、缸体7、缸后盖8三者固接为一个整体,叶片轴1径向方向通过轴承2固定并插入到所述缸体7中。所述轴承2的数目为两个,即前轴承和后轴承,所述前轴承通过前轴承盖镶嵌在缸前盖5中,所述后轴承通过后轴承盖16镶嵌在缸后盖8中,所述前轴承盖固定在缸前盖5的前侧,后轴承盖16固定在缸后盖8的后侧。前轴承盖和后轴承盖16分别通过螺钉23和垫圈24固定在缸前盖5和缸后盖8的两侧。螺钉3、螺钉9、螺钉10、垫圈4和垫圈11将缸前盖5、缸后盖8、缸体7固接为整体。叶片的顶部与缸体7的腔内表面以及叶片轴1与缸体7的腔内表面接触部分采用密封圈(o型圈)6、12、13、14、17、19、21、27以及保护圈(聚四氟乙烯)15、18、20、22密封。六个圆柱销25用于定位缸前盖5、缸体7、缸后盖8。

更具体地,所述叶片的顶部有凹槽,凹槽中置有保护圈20和密封圈21,叶片的顶部与所述缸体7的腔内表面通过所述保护圈20和密封圈21进行密封。缸体7的外侧有两个孔道,即伺服阀进油孔道(图中标为“进油”)和伺服阀回油孔道(图中标为“回油”),所述伺服阀进油孔道与叶片轴1中的进油孔道区连通,所述伺服阀回油孔道与所述叶片轴1中的回油孔道区连通。

缸体7的腔内表面具有与所述叶片的数目相同数量的凸部(相邻的凸部之间形成叶片槽)用于与所述叶片轴1相接触,每个所述叶片与相邻的两个凸部之间均形成空腔,即叶片左空腔和叶片右空腔,所述凸部的顶端具有凹槽,凹槽中置有保护圈和密封圈。

所述伺服阀进油孔道和所述伺服阀回油孔道设于同一所述凸部之中,所述伺服阀进油孔道连通所述缸体7的外侧和叶片右空腔,所述伺服阀回油孔道连通所述缸体7的外侧和叶片左空腔。

如图3所示,多叶片摆动马达的缸体7为中空腔结构,能够容纳叶片轴1和叶片,缸体7的腔内壁面设置有叶片槽。

如图4所示,所述进油孔道区和所述回油孔道区沿所述叶片轴1的轴向分布,所述进油孔道区与所述回油孔道区之间设置为可连通。其中所述进油孔道区和所述回油孔道区可设置为多组(图4中示出了两组,前两个为一组,后两个为一组),一个进油孔道区和一个回油孔道区构成一组,每组中的进油孔道区和回油孔道区之间设置为可连通,用于当伺服阀给出进油指令,压力油进入进油孔道,并通过叶片轴内的进油孔道区进入叶片右空腔,压力油推动叶片在叶片槽(每个所述叶片与相邻的两个凸部之间形成的空腔也即叶片槽)内按照一定角度摆动,从而带动叶片轴转动一定角度,叶片轴输出摆动力矩。当伺服阀给出回油指令,液压油从叶片左空腔经由叶片轴内的回油孔道区回到液压系统中。

如图5所示,所述叶片轴1中的进油孔道区包括多个孔道,连通各个所述叶片右空腔。如图6所示,所述叶片轴1中的回油孔道区包括多个孔道,连通各个所述叶片左空腔。

如图7所示,缸前盖5为圆筒形中空腔结构,用于叶片轴1穿过。如图8所示,缸后盖8也为圆筒形中空腔结构,用于叶片轴1穿过。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