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缸盖组件及其缸盖、涡轮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6032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缸盖组件及其缸盖、涡轮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缸盖组件及其缸盖、涡轮增压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涡轮增压发动机包括铝合金缸盖、增压器涡壳,在使用过程中,通常缸盖的排气还需要焊接有排气歧管来实现排气到增压器涡壳,排气端出来的排气从燃烧室通过上述排气歧管送往到增压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发动机的缸盖排气管路进行优化的发动机缸盖组件及其缸盖、涡轮增压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发动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缸盖组件,包括缸盖、涡轮增压器,该缸盖与涡轮增压器相对固定,其中缸盖具有基体部、第一接合部,该基体部与第一接合部一体设置,所述涡轮增压器具有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相接合设置且相对密封设置,所述第一接合部与所述第二接合部相连通而形成排气通道和/或冷却通道,所述缸盖具有第一排气道,该第一排气道向外贯穿第一接合部而形成排气孔道,所述涡轮增压器具有第二排气道而形成第二排气口,该第二排气道向外贯穿第二接合部,所述排气通道包括该第一排气道、第二排气道,所述第一排气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排气道的进口相连通而形成所述排气通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缸盖,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缸盖,该缸盖包括缸盖壳体、排气结构,该排气结构自缸盖壳体向外凸伸设置,该排气结构包括基体部、用于与涡轮增压器的涡壳相对接的第一接合部,所述基体部与所述缸盖壳体一体形成,所述第一接合部形成于该基体部末端,所述缸盖具有第一排气道,该第一排气道沿所述基体部延伸设置,并向外贯穿所述第一接合部,从而形成能够用于与涡轮增压器的第二排气道相连通的排气孔道。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涡轮增压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涡轮增压器,所述涡轮增压器包括涡壳,该涡壳具有用于与发动机缸盖相对接的第二接合部以及第二排气道,该第二排气道向外贯穿所述第二接合部,所述涡壳还包括分隔部、至少一个第二冷却通道,该分隔部形成于所述第二排气道的径向外周,从而第二冷却通道能够与第二分隔部形成导热的介质分离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发动机缸盖组件及其缸盖与涡轮增压器通过缸盖设置排气道,该排气道能够与涡轮增压器的排气道直接连通,能够对发动机的缸盖排气管路进行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发动机缸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发动机缸盖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涡轮增压器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发动机为车辆等移动装置提供动力,发动机包括缸盖100、涡轮增压器200,其中缸盖100安装在发动机的气缸缸体上,能够密封气缸缸体且形成燃烧室10,燃烧室10设有进气口与排气口,其中进气口与缸盖进气道相通,排气口与缸盖排气道相通。缸盖100与涡轮增压器200相对固定,其中缸盖100具有第一接合部11,涡轮增压器200具有第二接合部21,第一接合部11与第二接合部21相接合设置且相对密封设置,其中第一接合部11与第二接合部21相连通而形成排气通道和/或冷却通道,缸盖100具有第一排气道13,涡轮增压器200具有第二排气道23,排气通道包括该第一排气道13、第二排气道23,第一排气道13的出口与第二排气道的进口231相连通而形成所述排气通道,通过缸盖100设置第一排气道13,该第一排气道13能够与涡轮增压器的第二排气道23对接直接连通,具体地第一接合部11形成所述第一排气道,所述第二接合部21形成第二排气道能够对发动机的缸盖排气管路进行优化,尤其可相对缩短燃烧室排气到涡轮增压器的排气路径,简化排气管路,比如可省去排气歧管的设置,减少发动机各部件重量、简化发动机系统布置以及相对减小发动机所占空间。

缸盖100包括排气结构、缸盖壳体14,该排气结构自该缸盖壳体向外凸伸,第一接合部11形成于该缸盖壳体14外侧,第一排气道13的出口向外贯穿第一接合部11,用于将排出气体引往涡轮增压器的第二排气道进口处;具体地排气结构包括基体部101以及上述第一接合部11,该基体部101形成第一排气道13的至少一部分,尤其是向外延伸的一部分,即第一排气道13向外贯穿第一接合部11,从而形成第一排气口131,进一步基体部101与第一接合部11为一体连接设置,第一排气口131与第二排气道23相连通,且该第一排气口131外周与所述第二排气道23的进口外周相密封设置,减少外漏现象。进一步缸盖100包括第一冷却通道15,第一冷却通道15与第一排气道13之间具有第一隔离部132,该第一冷却通道15位于第一排气道13的至少部分外围,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第一冷却通道15对称设置在第一排气道13两侧。进一步上述第一隔离部132设置为至少两个隔离壁,第一排气道13形成至少两个排气口,缸盖壳体14具有至少一个第二隔离部133,该第二隔离部位于该至少两个第一排气口之间,第一隔离部132、第二隔离部133为一体连接设置,并延伸至第一接合部11所在平面。第一接合部、第二接合部分别具有密封安装面,第一排气道13的排气口向外贯穿该密封安装面,第二隔离部133位于该至少两个第一排气口之间。

涡轮增压器200包括涡壳,缸盖通过缸盖壳体与该涡壳相组装或焊接,该涡壳具有上述第二接合部21、第二排气道23、第二冷却通道25,第二排气道23向外贯穿第二接合部21,第二冷却通道25与第二排气道23通过第二分隔部24相隔离,该第二冷却通道能够与第二分隔部形成导热结构,可吸收第二排气道内排气热量;第二冷却通道25与第一冷却通道15相连通,从而形成对第一、第二排气道内流通介质进行换热冷却的冷却通道,尤其通过第一第二接合部直接对接,进一步简化了冷却管路,减少零部件重量以及占据空间。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部11与所述第二接合部相组装,第一接合部11具有第一安装孔111,所述第二接合部21具有第二安装孔211,该第一、第二安装孔通过加固件进行组装而相对固定;或者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接合部11具有第一焊接部,所述第二接合部21具有第二焊接部,所述第一焊接部与所述第二焊接部通过钎焊等方式进行焊接。所述第二接合部具有密封接合面210,所述第二排气道向外贯穿该密封接合面,所述第二安装孔211布置在所述第二排气道23与所述冷却通道25的径向外周,且该第二冷却通道25位于所述第二排气道23的外周侧,便于与排气道内介质进行均匀吸热。进一步所述第二冷却通道25包括至少两部分冷却流道,比如两部分、三部分、四部分或者更多部分,所述第二分隔部一体延伸分布在所述两部分冷却流道之间,该分开设置的冷却流道结构相互之间相互隔离,便于制造成型、且分散开更利于与排气道内介质进行均匀吸热。

如上所述,发动机缸盖组件均以铝合金或者其他金属通过一体成型方式形成,具体地发动机缸盖与涡轮增压器的涡壳通过铝合金重力铸造实现内部复杂的冷却通道及排气通道的结构,即缸盖壳体14为铝合金缸盖壳体,涡轮增压器的涡壳为铝合金蜗壳壳体,发动机缸盖所形成的排气结构自缸盖壳体向外凸伸设置,该排气结构的基体部与缸盖壳体一体形成,而第一接合部形成于该基体部末端,与涡轮增压器涡壳的第二接合部相对接固定,使得排气通道相对简化缩短、冷却通道也相对简化缩短,成本降低,排气从燃烧室到涡轮增压器涡轮的距离缩短,也可避免排气路径过长导致的涡轮增压器迟滞,从而优化提升发动机缸盖的排气管路以及冷却管路,相对可减小发动机各气缸之间的排气谐振,另外也可降低发动机重量以及所占空间,可降低整车燃油消耗。

虽然已经描述和图示了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技术方案范围的前提下可作出各种改变,以及可对其元件进行等同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