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的冷却风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6033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的冷却风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发动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的冷却风道,特别是一种内部设置有冷却通道、可有效降低发动机温度的汽缸头。



背景技术:

摩托车发动机在工作时,通常会产生很多的热量,使该发动机的温度升高;过高的温度不仅会使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而且也容易造成发动机以及连接在该发动机上的其他部件的损坏,所以,在摩托车发动机的设计、制造中,往往需要使发动机具有较好的散热性,将工作中的摩托车发动机的温度数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现有技术中的摩托车风冷式发动机在缸头上设有冷却通风口,在缸头内部设有冷却通风道,通风道有两条,在火花塞的两边侧各设有一个通风口,另外两个通风口一个在发动机的排气口旁,另一个在发动机的进气口旁,四个通风口在缸头内形成两个通风道,在不改变发动机大小的前提下,两个通风道的直径较小,在摩托车行驶的时候,冷风通过通风道的范围也相对减小,对于发动机的降温效果较差,吹过通风道的风力不能满足发动机本身持续升高的温度,并且发动机的通风道不长,冷热交换面积较小,对发动机的降温效果并不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动机的冷却风道,在发动机的气缸头内加宽冷却风道,有效的加大进入缸头冷却风道的风量,提高缸头的冷却效果,改善发动机的整机散热性能。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发动机的冷却风道,其置于发动机气缸头内,所述气缸头的右侧面设有与燃烧室接通的用于排放废气的排气口,气缸头的左侧面设有与燃烧室接通的用于提供助燃空气的进气口,所述冷却风道包括三个通风口,冷却风道的第一通风口置于火花塞的上方,冷却风道的第二通风口设置在排气口旁侧,冷却风道的第三通风口设置在进气口旁侧,所述第一通风口、第二通风口和第三通风口相互连通成一个三通结构的冷却风道。

该设计的冷却风道在原有基础上减少了一个通风口,及将火花塞旁侧的两个通风口合并成较大的第一通风口,增大了吸风的第一通风口进口道,将冷风通过冷却风道的范围增大,也增大冷却风道内冷热交换面积,提高发动机的气缸头降温效果,摩托车行驶时风一般从第一通风口吹进,然后在三通结构的冷却风道中分流,分别第二通风口和第三通风口排出,因为发动机的排气口和进气口分别置于对面两侧,冷风在气缸头内部最深处进行降温,让发动机快速冷却。

进一步限定,所述冷却风道内壁上设有加强筋,原有的两个独立冷却风道较窄,能够承受发动机外围的散热片固定而不变形,合并扩大冷却风道后需要加强筋来加固以便于承受散热片的压力而使发动机整体不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发动机的冷却风道的主视图;

图2为一种发动机的冷却风道的右视图;

图3为一种发动机的冷却风道的左视图;

图4为一种发动机的冷却风道的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一种发动机的冷却风道,冷却风道3置于发动机气缸头内,所述气缸头的右侧面设有与燃烧室接通的用于排放废气的排气口1,气缸头的左侧面设有与燃烧室接通的用于提供助燃空气的进气口2,所述冷却风道3包括三个通风口,冷却风道3的第一通风口31置于火花塞4的上方,冷却风道3的第二通风口32设置在排气口1旁侧,具体的说是右侧,冷却风道3的第三通风口33设置在进气口旁侧,具体是左侧,所述第一通风口31、第二通风口32和第三通风口33相互连通成一个三通结构的冷却风道3。

所述冷却风道3内壁上设有加强筋34,顺着冷却风道3的内壁设置一道加强筋34,确切的说是靠近气缸头设有散热片的一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动机的冷却风道进行了详细介绍,具体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