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油控制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7589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油控制阀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油控制阀,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机油控制阀的滤网安装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在新型汽车发动机上广范应用,它可提升发动机功率、扭矩,降低油耗和尾气排放。机油控制阀是可变气门正时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它根据发动机控制系统发出的控制信号来切换通往凸轮相位器的机油通道并控制机油流量,从而达到精确控制凸轮相位器转角的目的。为了避免油道中的杂质进入机油控制阀,造成机油控制阀卡滞,目前大多数机油控制阀在进出油口位置处均增设置有滤网结构。该滤网结构均设置在阀套进出油口外部才采用焊接或卡扣方式连接,该滤网安装方式和结构在装配过程中易出现虚焊或卡扣不良现象,在发动机运转过程中,出现抖动或油压的波动较大时,易出现焊点脱落和滤网断裂现象,导致滤网不能起到过滤机油杂质的作用,在更换机油控制阀时,因滤网的断裂或脱落会造成缸盖内孔划伤,严重时甚至导致缸体报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油控制阀,该结构滤网安装后不会受发动机工况及油压波动影响,出现断裂或脱落现象;机油控制阀在进行保养更换过程中也不会对缸盖内孔造成划伤,且装配简单、成本低廉、可靠性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机油控制阀,包括阀套及其滤网,滤网安装在阀套的进出油口内腔,并通过弯曲成环后的塑性回弹紧贴阀套内壁。

本专利中,滤网安装在阀套内,并通过弯曲成环后的塑性回弹紧贴阀套内壁;当油压由阀套内向外时,油压以及塑性回弹力一起将滤网压紧紧贴在阀套内壁;当油压由阀套外向内时,只要油压不超过塑性回弹力,滤网仍会压紧紧贴在阀套内壁;整个装配无需焊接或卡扣方式连接,滤网安装后不会受发动机工况及油压波动影响,出现断裂或脱落现象;机油控制阀在进行保养更换过程中也不会对缸盖内孔造成划伤,且装配简单、成本低廉、可靠性较高。

作为选择,阀套的进出油口内腔设有与滤网宽度匹配的环槽,滤网设置于该环槽内。该方案中,环槽为滤网提供限位,环槽的宽度固定滤网的轴向位置,滤网紧贴环槽槽底紧贴在阀套内壁,且环槽的深度还进一步提高滤网承受由阀套外向内油压的能力。

作为选择,滤网的一端或两端设有用于限位成环的滤网径向收缩的限位装置。该方案中,限位装置可以限位当油压由阀套内向外时滤网的径向收缩,避免滤网脱落。

作为进一步选择,限位装置为设于滤网一端的弯折部,滤网径向收缩时该弯折部抵靠在滤网另一端端头上。该方案中,滤网两端相互抵靠,避免滤网径向收缩而脱落。

前述本实用新型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并且本实用新型,(各非冲突选择)选择之间以及和其他选择之间也可以自由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发明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专利的机油控制阀,该结构滤网安装后不会受发动机工况及油压波动影响,出现断裂或脱落现象;机油控制阀在进行保养更换过程中也不会对缸盖内孔造成划伤,且装配简单、成本低廉、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阀套、滤网安装示意图;

图2:本发明阀套结构示意图;

图3:本发明滤网自由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本发明滤网安装过程结构示意图(压缩部分重合);

图5:本发明滤网安装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滤网安装后的轴向示意图;

图中,1-阀套,2-环槽,3-滤网,4-限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考图1至6所示,一种机油控制阀,包括阀套1及其滤网3,滤网3安装在阀套1的进出油口内腔,并通过弯曲成环后的塑性回弹紧贴阀套1内壁。作为选择,如本实施例附图所示,阀套1的进出油口内腔设有与滤网3宽度匹配的环槽2,滤网3设置于该环槽2内。为了限位当油压由阀套1内向外时滤网3的径向收缩,避免滤网3脱落,滤网3的一端或两端设有用于限位成环的滤网3径向收缩的限位装置。作为选择,如本实施例附图5、6所示,限位装置4为设于滤网3一端的弯折部,滤网3径向收缩时该弯折部抵靠在滤网3另一端端头上。

自然状态的滤网3如图3所示,本专利的滤网安装时,参考图4所示,滤网3先通过外力作用部分重合安装在阀套1的进出油口环槽2内,外力消失,滤网3通过塑性回弹与滤网3一端的限位装置4配合固定径向位置。阀套1通过环槽2的宽度固定滤网的轴向位置。该结构滤网3安装方式,不会受发动机工况及油压波动影响,出现断裂或脱落现象,机油控制阀在进行保养更换过程中也不会对缸盖内孔造成划伤,且装配简单、成本低廉、可靠性较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