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活塞喷淋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77820阅读:678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活塞喷淋冷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发动机活塞喷淋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活塞冷却通过曲柄以及连杆带动箱体内的机油向上飞溅,从而冷却活塞以及活塞销,对于大排量发动机而言,这种冷却方式无法达到工作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活塞喷淋冷却结构,采用喷淋的方式对活塞以及活塞销进行冷却,提高了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动机活塞喷淋冷却结构,包括缸体、活塞和箱体,活塞在缸体内轴向滑移配合,缸体固定在箱体上,箱体内的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运动,箱体上固定有开口朝向活塞底部的喷淋管,喷淋管由机油泵供给机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机油泵的作用下,喷淋管能够高速喷出机油,对活塞底部进行高效冷却和润滑,相比传统的飞溅方式,冷却效果大大提升。

优选的,所述喷淋管倾斜设置,箱体上设有连接机油泵与喷淋管的供油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淋管与活塞底部形成一个倾斜夹角,使得喷淋液在活塞底部能够更好的扩散,触及更大范围的冷却面,提升冷却效果。

优选的,所述活塞底部设置凹槽,凹槽侧壁设置安装活塞销的安装孔,安装孔上方设有回油孔,回油孔与活塞外壁安装活塞环的环形槽连通;所述喷淋管喷射角度朝向回油孔与安装孔之间的凹槽底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液能够更好的扩散至凹槽侧壁以及活塞销。

优选的,所述凹槽底壁与回油孔之间设有弧形外倾的过渡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了冷却液对回油孔的直接冲击,保证了活塞环更有效的刮下缸体内壁的机油。

优选的,所述机油泵的动力由与曲轴联动的齿轮传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结构紧凑,动力利用充分。

附图说明

图1是发动机机头的整体图;

图2是发动机机头的剖视图;

图3是喷淋管、缸体、活塞和箱体的位置关系图;

图4是喷淋管、缸体、活塞和箱体的结构分解图;

图5是活塞与喷淋管的配合图;

图6是图5中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1、箱体;2、缸体;3、曲轴;4、齿轮;5、活塞;6、连杆;7、喷淋管;8、活塞销;9、回油孔;10、过渡面;1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6:

一种发动机活塞喷淋冷却结构,包括缸体2、活塞5和箱体1,活塞5在缸体2内轴向滑移配合,缸体2固定在箱体1上,箱体1内的曲轴3通过连杆6带动活塞运动,箱体1上固定有开口朝向活塞底部的喷淋管7,喷淋管7由机油泵供给机油。如此设置,在机油泵的作用下,喷淋管7能够高速喷出机油,对活塞5底部进行高效冷却和润滑,相比传统的飞溅方式,冷却效果大大提升。

结合图3、4和图5,所述喷淋管7倾斜设置,箱体1上设有连接机油泵与喷淋管7的供油通道。如此设置,喷淋管7与活塞5底部形成一个倾斜夹角,使得喷淋液在活塞5底部能够更好的扩散,触及更大范围的冷却面,提升冷却效果。

结合图4和图6,所述活塞5底部设置凹槽,凹槽侧壁设置安装活塞销8的安装孔11,安装孔11上方设有回油孔9,回油孔9与活塞5外壁安装活塞环的环形槽连通;所述喷淋管7喷射角度朝向回油孔9与安装孔11之间的凹槽底壁。如此设置,冷却液能够更好的扩散至凹槽侧壁以及活塞销8;与喷淋管7相对的凹槽底壁设置一个凹坑,使得冷却液能够更好的向四周均匀扩散。

具体看图6,所述凹槽底壁与回油孔9之间设有弧形外倾的过渡面10。如此设置,避免了冷却液对回油孔9的直接冲击,保证了活塞环更有效的刮下缸体2内壁的机油。

结合图1,所述机油泵的动力由与曲轴3联动的齿轮4传递。如此设置,结构紧凑,动力利用充分。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