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阀式汽车燃油压力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3796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向阀式汽车压力调节器,用于汽车回油管路压力稳定。



背景技术:

传统电动燃油泵,一般采用膜片式燃油压力调节器。该种结构的压力调节器成本造价高,过程工艺复杂。其中的膜片长期依赖于进口。阀膜片式调节器的膜片受工作环境影响较大,温度低于30℃后膜片变硬,导致系统压力过大;温度60℃以上时膜片变软,系统压力降低。且因自身为丁腈橡胶涂覆,不能适用于高甲醇、乙醇燃油。传统膜片式调压阀需要的安装空间偏大,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高集成燃油泵需求。因采用膜片机构,不能满足超高压燃油系统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压力特性好、体积小、适用范围广的单向阀式汽车压力调节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单向阀式汽车燃油压力调节器,包括阀壳,接头从阀壳的上端进油端部分插入阀壳内,所述接头上沿其轴心线设置有进油通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壳内设置阀芯支座,所述阀芯支座的中心设置中心孔,所述阀芯支座的上端设置外翻边,所述阀芯支座的外翻边与阀壳内壁之间有间隙,所述阀壳的下端面的内侧设置有调压弹簧,所述阀芯支座套在调压弹簧内,所述调压弹簧的上端与阀芯支座的外翻边的下侧相连,阀体钢球上部伸到进油通道内将进油通道密封,下部装在阀芯支座的中心孔中,所述阀壳的下端面设置有出油口。

燃油通过接头进入,推动阀体钢球往出油方向移动,阀芯支座在阀体钢球的推动下压缩调压弹簧,阀体钢球脱离与接头的贴合后,燃油经由阀体钢球表面流出到阀芯支座外侧,通过阀壳出油口出油。阀芯支座很好的支撑了阀体钢球,在流量较小时能保证阀体钢球不会左右晃动,且阀芯支座外圈与阀壳有间隙,避免了该处产生高速流体,使得阀芯支座的工作状态比较稳定。

随着流量的变化,阀体钢球处于不同的开启位置,即节流面积随着流量的变化而变化。定节流口变为动节流口,使得在不同流量产生压力相对稳定,能满足一般小排量摩托车、汽车适用需求。使用时,该压力调节器安装在回油管路上,阀壳出油直接回到油箱或油池。

上述方案中:所述阀壳下端面上分布有多个出油口。

上述方案中:所述阀壳、接头和阀芯支座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便于加工。

上述方案中,所述阀壳、接头、阀芯支座、阀体钢球均由不锈钢制成,成本低,耐油性及耐腐蚀性非常好。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单向阀式汽车压力调机器装配简单,成本低廉;耐油性及耐腐蚀性非常好,燃油适用范围广;因无橡胶膜片,环境温度适用范围广。该阀体积小,所需安装空间小,能适用于各种安装位置。工件受压强度高,能适用于各种压力系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单向阀式汽车燃油压力调节器由阀壳1、阀芯支座2、接头3、阀体钢球4和调压弹簧5组成。

阀壳1、接头3、阀芯支座2、阀体钢球4均由不锈钢制成。接头3从阀壳1的上端进油端部分插入阀壳1内,接头3上沿其轴心线设置有进油通道3a,在阀壳1内设置阀芯支座2,阀芯支座2的中心沿轴心线设置中心孔,阀芯支座2的上端设置外翻边2a,阀芯支座2的外翻边2a与阀壳1内壁之间有间隙,阀壳1的下端面的内侧设置有调压弹簧5,阀芯支座2套在调压弹簧5内,调压弹簧5的上端与阀芯支座2的外翻边2a的下侧相连,阀壳1、接头3、阀芯支座2的轴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阀体钢球4上部伸到进油通道3a内将进油通道3a密封,下部装在阀芯支座2的中心孔中,阀壳1的下端面设置有出油口1a。优选:阀壳1下端面上分布有多个出油口1a。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总之,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