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扇形出口的双流体尿素喷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68487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扇形出口的双流体尿素喷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流体尿素喷嘴,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大喷射角的双流体尿素喷嘴。



背景技术:

柴油机尾气中主要的污染物是NOx,为使得柴油机汽车达到国家排放法规要求,我国的主要技术路线就是选择性催化还原(SCR),在SCR后处理系统中用尿素溶液作为还原剂来去除柴油机尾气中的氮氧化物,从而达到国家的相应排放法规的要求。该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尾气进入排气管,在排气管上安装有尿素喷嘴,喷入车用尿素溶液,尿素在高温下发生水解和热解反应后生成氨,经过催化器内部,氨和氮氧化物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氮气和水,从而达到净化尾气的作用。

中国专利申请CN106870073A公开了一种双流体尿素喷嘴,包括喷嘴壳体,喷嘴壳体的顶端连接有空气导流管、尿素导流管,喷嘴壳体呈圆柱形,喷嘴壳体下端一侧设有喷射面,喷射面呈半椭圆形,喷射面向喷嘴壳体内部延伸形成喷射座,喷嘴壳体内部设有腔体,腔体连通空气导流管,喷射座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75度,喷射座中心连通尿素导流管,尿素导流管弧形过渡到喷射座中心,尿素导流管延伸到喷射面形成尿素溶液出口,喷射座在尿素导流管的外围形成空气环腔,空气环腔包括空气导入段、空气缓存段、空气喷射段,空气导入段设置在空气环腔边缘处,空气导入段末端连通空气缓存段,空气缓存段连通空气喷射段,空气喷射段延伸到喷射面形成空气出口。

上述尿素喷嘴具有良好的预防尿素结晶的功能,但是缺点在于,由于喷嘴的气体出口的气体流速达到了260m/s左右,极高的空气流速使得喷嘴出口的雾化锥角较小,在20度左右,因此不利于雾化后的尿素小液滴与尾气的充分混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双流体尿素喷嘴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扇形出口的双流体尿素喷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扇形出口的双流体尿素喷嘴,包括空气引流管、尿素引流管、隔热罩、喷嘴体和喷嘴芯,所述隔热罩围合形成圆柱形的导通空间,所述喷嘴体设于导通空间的右下角,喷嘴体与水平面呈30-75度夹角,所述喷嘴体包括设于其中心的喷嘴芯和以喷嘴芯为中心呈环状分布的空气喷腔,所述空气引流管和尿素引流管通过定位销和定位块的作用与隔热罩相连接,所述空气引流管的末端插入导通空间中,所述尿素引流管呈“L”形,其穿过导通空间后末端倾斜收窄与喷嘴芯相连通,所述喷嘴体的出口处设有上下对应的扇形结构,扇形结构的外侧设有限角环。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空气引流管通过空气接头与快拧接头相连接,所述尿素引流管连接有快插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修改喷嘴本身的结构,使得喷嘴的雾化雾化形状呈现扁平状,喷嘴出口的喷射方向与尾气的流向为30度夹角,这样扁平的喷束增加了尿素与尾气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尾气和尿素混合的均匀性,提高了将NOX转化为N2和H2O的转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尿素喷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喷嘴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面剖视图;

图1-图3中,1、空气引流管;2、尿素引流管;3、隔热罩;4、喷嘴体;5、喷嘴芯;6、导通空间;7、空气喷腔;8、定位销;9、定位块;10、扇形结构;11、限角环;12、空气接头;13、快拧接头;14、快插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一种具有大喷射角的双流体尿素喷嘴,如图1-图4所示,包括空气引流管1、尿素引流管2、隔热罩3、喷嘴体4和喷嘴芯5,隔热罩围合形成圆柱形的导通空间6,喷嘴体设于导通空间的右下角,喷嘴体与水平面呈30-75度夹角,喷嘴体包括设于其中心的喷嘴芯5和以喷嘴芯为中心呈环状分布的空气喷腔7,空气引流管和尿素引流管通过定位销8和定位块9的作用与隔热罩相连接,空气引流管的末端插入导通空间中,尿素引流管呈“L”形,其穿过导通空间后末端倾斜收窄与喷嘴芯相连通,喷嘴体的出口处设有上下对应的扇形结构10,扇形结构的外侧设有限角环11。

进一步,空气引流管通过空气接头12与快拧接头13相连接,尿素引流管连接有快插接头14。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