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盖进排气道及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74705发布日期:2018-11-27 20:53阅读:118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气缸盖进排气道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四气门气缸盖进排气道平行布置,且需要较大进气涡流比。

如图1和图2所示,图1为现有四气门气缸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气缸盖的缸盖1`内设置四个进气道2`,进气道2`内设置有气门座圈3`。现有机型升级开发需要增大进气道涡流比时,通常采用更改进气道结构的方式来增大涡流比。该方式需要重新开模具,且生产制造、试验放行的周期很长。

因此,如何降低增大进气道涡流比的难度,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缸盖进排气道,以降低增大进气道涡流比的难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缸盖进排气道,包括缸盖本体,所述缸盖本体的内开设有进气道,所述进气道内设置有搭接于所述进气道侧壁上的导流隔板,所述导流隔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进气道连通的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进气面积小于所述进气道的进气面积。

优选地,在上述气缸盖进排气道中,所述进气孔为异型孔。

优选地,在上述气缸盖进排气道中,所述进气孔为内径与所述进气道内径相同的优弧弓形孔。

优选地,在上述气缸盖进排气道中,所述导流隔板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缸盖本体不同进气道内的多个。

优选地,在上述气缸盖进排气道中,多个所述导流隔板按照同一导流方向布置。

优选地,在上述气缸盖进排气道中,所述进气道的端部设置固装于所述缸盖本体上的气门座圈,所述导流隔板固装于所述气门座圈和所述缸盖本体之间。

优选地,在上述气缸盖进排气道中,所述导流隔板的厚度为1~3mm。

一种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和设置于所述发动机本体内的气缸盖,所述气缸盖的进排气道具有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气缸盖进排气道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缸盖进排气道,包括缸盖本体,缸盖本体的内开设有进气道,进气道内设置有搭接于进气道侧壁上的导流隔板,导流隔板上开设有与进气道连通的进气孔,进气孔的进气面积小于进气道的进气面积。缸盖本体通过其上的进气道为气缸提供进气,在进气道内设置导流隔板,导流隔板的边缘与进气道的内壁搭接,保证其安装结构稳定性。导流隔板上开设进气孔,进气道内通入的空气,通过进气孔进入进气道,由于进气孔的面积小于进气道的进气面积,因此进气道内进气通过导流隔板后,气流流速和气流方向均产生变化,通过控制进气孔的开孔方向和开孔面积,使得进气道内涡流比的效果增大,满足发动机性能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四气门气缸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缸盖排气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缸盖进排气道,降低了增大进气道涡流比的难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缸盖排气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B方向的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缸盖进排气道,包括缸盖本体1,缸盖本体1的内开设有进气道2,进气道2内设置有搭接于进气道侧壁上的导流隔板3,导流隔板3上开设有与进气道2连通的进气孔31,进气孔31的进气面积小于进气道2的进气面积。缸盖本体1通过其上的进气道2为气缸提供进气,在进气道2内设置导流隔板3,导流隔板3的边缘与进气道2的内壁搭接,保证其安装结构稳定性。导流隔板3上开设进气孔31,进气道2内通入的空气,通过进气孔31进入进气道2,由于进气孔31的面积小于进气道2的进气面积,因此进气道2内进气通过导流隔板3后,气流流速和气流方向均产生变化,通过控制进气孔31的开孔方向和开孔面积,使得进气道2内涡流比的效果增大,满足发动机性能要求。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进气孔31为异型孔。导流隔板3的进气孔31与进气道2连通,气缸盖内进气经导流隔板3阻挡后送入进气道2内,由于进气孔31的面积小于进气道2的面积,同时进气孔31为异型孔,因此进气会因进气孔31的形状改变气流方向,使得气流进入气缸时形成较大的涡流,改变发动机的进气涡流比,通过对异型孔的尺寸、形状进行合理设计,即可使得气流按照预定方向流动,并改变进气流的速度,使得发动机内进气涡流满足发动机要求的涡流比。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进气孔31为内径与进气道2内径相同的优弧弓形孔。优弧弓形孔结构的进气孔31,使得导流隔板3沿进气道2的径向伸出一劣弧弓形板,弓形板为伸出进气道的内壁,位于进气道劣弧位置,呈弓形结构的隔板,由导流隔板3对进气道2劣弧位置阻挡,进气孔31的内径与进气道2内径相同,仅开设优弧弓形孔,进气经优弧弓形孔后,气流加速,并改变气流方向,气流容易控制,其涡流比的调整容易满足发动机的进气要求。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导流隔板3包括分别位于缸盖本体1不同进气道内的多个。对于四气门的气缸,其内设置四个进气道,将导流隔板3设置多个,并分别位于不同的进气道2内,通过改变多个进气道2内的气流方向,使得进入气流进入气缸时气流合流成较大涡流,达到发动机所要求的涡流比。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多个导流隔板3按照同一导流方向布置。由于导流隔板3的布置,使得进气通过导流隔板3后气流方向按照预定的方向进行流动。

具体地,如图3所示,相邻两个进气道2内设置导流隔板3,导流隔板3的导流方向同向,使得最终进入气缸的气流呈预定气流轨迹5流通,提高发动机进气涡流比。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进气道2的端部设置固装于缸盖本体1上的气门座圈4,导流隔板3固装于气门座圈4和缸盖本体1之间。导流隔板3布置于缸盖本体1和气门座圈4之间,导流隔板3的外径与气门座圈安装孔的内径相同,由气门座圈4将导流隔板3压紧于气门座圈安装孔内。

在本案一具体实施例中,导流隔板3的厚度为1~3mm。

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气缸盖进排气道,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包括发动机本体和设置于发动机本体内的气缸盖,该发动机本体内的气缸盖设置有如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气缸盖进排气道。

由于该发动机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气缸盖进排气道,所以该发动机由气缸盖进排气道带来的有益效果请参考上述实施例。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