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07966发布日期:2018-10-09 19:58阅读:7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空滤器。



背景技术:

汽车空滤器是汽车进气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汽车空滤器主要用于过滤空气中的杂质颗粒,减少汽缸、活塞和活塞环等零件的磨损,起到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降低发动机进气噪声的功能。一般空滤器由上壳体、下壳体、滤芯三大部分组成。

空滤器中起过滤空气中杂质颗粒主要由滤芯负责,当杂质达到滤芯的承受能力的时候,我们就要对滤芯进行必要的保养或更换新滤芯,否则发动机进气阻力会异常增加,导致动力性经济性下降。属于易损件,需要经常定期保养、更换。

目前空滤器主要采用螺钉或者卡扣对上下壳体进行固定,在滤芯保养更换时,一般要先将螺钉或卡扣打开,使上、下壳体分离,然后取出滤芯,更换上新的滤芯即可。一般空滤器上会有4组螺钉或卡扣,拆装比较麻烦,不方便。在加上发动机舱空间上的受限,有的螺钉或卡扣操作空间有限,非常不易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滤器,提高了滤芯更换的简易度,节约工时,降低维护成本。

本发明的空滤器,包括:上壳体、下壳体和滤芯,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为一体件;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具有敞开口,供所述滤芯插入,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内壁上形成固定腔,以固定所述滤芯边缘,所述固定腔的起始端连通所述敞开口;所述滤芯具有支撑骨架,在所述支撑骨架上设置滤纸,所述支撑骨架两侧形成第一密封圈和偏心轴,所述第一密封圈和所述偏心轴从所述敞开口插入所述固定腔内,通过转动所述偏心轴,将所述第一密封圈抵压到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的所述固定腔上。

如上所述的空滤器,其中,在所述敞开口边缘设置有端盖,在所述端盖朝向所述上壳体或所述下壳体的内侧,形成卡扣。

如上所述的空滤器,其中,所述端盖的边缘形成向内侧翻折的翻边区域,所述卡扣形成在所述翻边区域内。

如上所述的空滤器,其中,所述端盖内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在所述端盖关闭时,所述第二密封圈抵压所述支撑骨架靠近所述端盖的一侧。

如上所述的空滤器,其中,所述支撑骨架靠近所述端盖的一侧上形成有密封垫,所述第二密封圈抵压所述密封垫。

如上所述的空滤器,其中,所述偏心轴靠近所述敞开口的一端形成旋转把手。

本发明的空滤器上下壳体为一体结构,过滤芯插接放入,并通过偏心轴与固定腔密闭连接,并且通过偏心轴压紧固定,拆卸时,反向旋转偏心轴,解除压紧固定,滤芯可直接像抽屉一样直接抽出进行保养、维护,操作方便快捷。整车布置上相对要容易很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空滤器的示意图;

图2为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2的f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空滤器中滤芯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空滤器拆卸(安装)过程中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上壳体;200-下壳体;300-滤芯;310-滤纸;320-支撑骨架;330-偏心轴;331-旋转把手;340-第一密封圈;400-端盖;410-第二密封圈;420-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公开一种空滤器,参见图1和图5,包括形成一体结构的下壳体200和上壳体100,其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也可是通过焊接、粘接等形成的一体结构。还包括滤芯300,该滤芯300是插接到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上,具体的参见图2和图3,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之间具有敞开口供滤芯300插入,在沿着敞开口向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内壁的方向上,形成有固定腔,也就是说,内壁上形成有固定腔,且固定腔连通敞开口,这样滤芯300可以从敞开口插入,其边缘卡接固定到上述的固定腔内。一般的,是左右两个侧边固定到固定腔内。

如图2到图4所示,滤芯300具有支撑骨架320,在支撑骨架上设置滤纸310,支撑骨架320两侧形成第一密封圈340和偏心轴330,第一密封圈340和偏心轴330从敞开口插入固定腔内,通过转动偏心轴330,将第一密封圈340抵压到上壳体100或下壳体200的固定腔上。所述偏心轴330靠近所述敞开口的一端形成旋转把手331。通过旋转把手331使偏心轴330转动,其偏心的部分抵压第一密封圈340,使其与固定腔的内壁压紧密闭,当然也就是和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抵压密闭。

通过偏心轴330如何实现压紧,以及固定腔内的具体结构,下面会说明。

在敞开口边缘设置有端盖400,在端盖400朝向上壳体100或下壳体200的内侧,形成卡扣420。端盖400的边缘形成向内侧翻折的翻边区域h,卡扣420形成在翻边区域h内,优选的设置有两个卡扣420。端盖400内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410,在端盖400关闭时,第二密封圈410抵压支撑骨架320靠近端盖400的一侧。所述支撑骨架320靠近所述端盖400的一侧上形成有密封垫,所述第二密封圈410抵压所述密封垫。

上述第二密封圈410的功能可以是和滤芯300密封配合,也可以是和上壳体100、下壳体200配合起到密封作用。

下面结合使用方式说明优选的一个实施例。

使用时,首先通过手作用于端盖400的翻边区域h,用力向外打开端盖400,由于两个卡扣420都固定在端盖400上,所以卡扣420随着端盖400一起打开,不用单独一个一个操作。

其次操作滤芯300上的偏心轴330,可以通过转动旋转把手331,使其转动,解除滤芯300锁紧压缩状态(即边缘与固定腔的压紧状态)。

最后直接抽拿出滤芯300,保养完成后再按照相反的顺序将空滤器复原。

空滤器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为一体成型的结构时,这里区分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只是设计、制造上的区分,并不认为是其结构区分。

滤芯300主要由滤纸310、支撑骨架320、偏心轴330、密封圈ⅰ340组成。其中滤纸310起过滤空气杂质作用;支撑骨架320支撑滤纸310的作用,同时还起到保持滤芯300的主体形状的作用;偏心轴330布置在支撑骨架320的两侧,主要作用是固定和密封(压缩第一密封圈340);第一密封圈340布置在支撑骨架320周边,(这里的周边可以是指两个侧边,也可以是指四周,例如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支撑固件320的四周都设置有该第一密封圈340。本申请会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方便说明,对不同位置的,起到密封功能的部件起了不同的名称,如上述“支撑骨架320靠近所述端盖400的一侧上形成有密封垫”,其实该密封垫和第一密封圈340可以是相同的结构,甚至可以是同一结构),主要起到密封作用,防止下壳体200内的脏空气直接进入上壳体100干净侧。

滤芯300实际的密封压紧和放松过程,主要由偏心轴330的状态决定。当偏心轴330处在图示位置时,偏心轴330的异型面g向下紧贴下壳体200的限位面e,偏心轴330的圆柱面向上紧贴支撑骨架320的凸台限位面c,在偏心轴330的偏心作用下,滤芯300上抬升,压缩第一密封圈340,使得第一密封圈340完全和上壳体100的限位平面l贴合,进而起到密封作用。与此同时,偏心轴330圆柱面左右方向分别受到支撑骨架320的限位面k和d限制,保证偏心轴330的位置固定可靠,不会到处窜动。

由于滤芯300和端盖400之间的结构比较特殊,不同于上下壳体之间的密封,在端盖400上又多了一道第二密封圈410,在端盖400闭合后和滤芯300上的密封垫(如上述,该密封垫和第一密封圈340可以是同一结构)一起作用,起到密封作用。

需要理解,第二密封圈410并非一定要和密封垫配合,如图5所示的结构,其密封垫可以和滤芯300的底面形成密闭,对应的,如果底面上形成密封结构,也是可以和第二密封圈410配合的。具体在滤芯300上的哪个位置形成密封结构(密封垫)与第二密封圈410本申请并不做具体的限定,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

通过以上两处密封,可以使空滤器处于完全密封状态,防止脏空气未经过滤芯过滤直接进入干净侧,进而进入发动机,对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排放、油耗、发动机寿命产生影响。

要保养滤芯300时,首先应该将旋转偏心轴330上的旋转把手331,使得偏心轴330的异型面g旋转(从支撑骨架320的局部缺口向外侧旋转),这样,在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之间的偏心作用解除,滤芯300上的第一密封圈340处于放松状态,此时可以方便的抽出滤芯300进行维护,之后再将滤芯300装回空滤器中,具体方式上面已经说明,不做赘述。

端盖400的作用主要是方便滤芯300拿取,其结构相比空滤器的上壳体100和下壳体200而言,结构尺寸非常小巧,仅仅比滤芯端面略大,对于操作空间、整车布置空间而言,都非常有利,整车只需要预留极少的操作空间即可满足空滤器的使用要求。便于整车设计开发。

该型空滤器可以用于车辆,其结构特殊,通常上壳体100也可称为前壳体,下壳体200也可称为后壳体,主要是因为空滤器一般竖直布置。滤芯像抽屉一样在竖直方向(通常为竖直方向,也可以是其他方向,具体根据布置情况而定)抽拉出来,操作非常方便。同时对于布置空间要求极低,一般端盖400朝上布置,预留出端盖400打开的空间就能满足滤芯300保养更换需要,极大的节省了发动机舱的空间。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