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起动机防打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5897发布日期:2020-12-22 11:02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起动机防打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起动机防打齿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的日常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发生起动机打齿(又称铣齿)的情况,而“铣齿”故障一直是强制啮合式起动机的高故障率的失效模式,在个别机型上最高的达到了总故障率的40%左右,在起动机的工作流程中有一个环节非常重要,即:单向器齿轮与飞轮齿圈接触->开关主触点闭合、起动机开始旋转(1/2齿距max)->小齿轮进入飞轮齿圈与齿圈啮合。

对车辆不熟悉的人使用上述流程容易被打乱,将会使起动机打齿,损坏飞轮的起动齿圈减少起动机使用寿命,降低操作员对操作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汽车起动机防打齿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起动机防打齿装置,包括起动机罩壳,所述起动机罩壳内固定有组件,所述组件一端固定有接触盘,所述组件表面设有套筒,且套筒包裹于组件表面,所述组件表面设有吸引绕圈,所述组件内固定有固定铁心,所述组件一端设有活动铁心。

优选的,所述起动机罩壳内固定有启动开关电动机接线柱,且启动开关电动机接线柱与组件电性连接,所述起动机罩壳内设有点火线圆接线柱,所述起动机罩壳内固定有电磁开关接线柱。

优选的,所述起动机罩壳内固定有开关线路,且开关线路与套筒电性连接,所述启动开关接线柱与开关线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组件下方设有发动机,且发动机与启动开关电动机接线柱电性连接,所述发动机一端表面固定有传动轮。

优选的,所述传动轮凹槽内设有传动叉,且传动叉一端与组件轴接,且传动叉与传动轮活动连接,所述发动机一端固定有联轴器。

优选的,所述发动机一端设有驱动齿轮,且驱动齿轮与发动机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发动机下方设有输出齿轮,且输出齿轮与驱动齿轮啮合。

有益效果

解决了新驾驶员、驾驶员对该车辆不熟悉或者驾驶员各种误操作引起的起动机打齿,损坏起动机和发动机飞轮的起动齿圈,减少了起动机及发动机飞轮的起动齿圈损坏,提高起动机使用寿命,同时也增加驾驶员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起动机防打齿装置整体结构内部图;

图2为图1-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b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起动机防打齿装置电路整体图。

图例说明:

1、起动机罩壳;2、启动开关电动机接线柱;3、点火线圆接线柱;4、电磁开关接线柱;5、开关线路;6、启动开关接线柱;7、组件;701、接触盘;702、套筒;703、吸引绕圈;704、固定铁心;705、活动铁心;8、发动机;9、传动轮;10、传动叉;11、联轴器;12、驱动齿轮;13、输出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一:

参照图1-4,一种汽车起动机防打齿装置,包括起动机罩壳1,起动机罩壳1内固定有组件7,组件7一端固定有接触盘701,组件7表面设有套筒702,且套筒702包裹于组件7表面,组件7表面设有吸引绕圈703,组件7内固定有固定铁心704,组件7一端设有活动铁心705,起动机罩壳1内固定有启动开关电动机接线柱2,且启动开关电动机接线柱2与组件7电性连接,起动机罩壳1内设有点火线圆接线柱3,起动机罩壳1内固定有电磁开关接线柱4,起动机罩壳1内固定有开关线路5,且开关线路5与套筒702电性连接,启动开关接线柱6与开关线路5电性连接,组件7下方设有发动机8,且发动机8与启动开关电动机接线柱2电性连接,发动机8一端表面固定有传动轮9,传动轮9凹槽内设有传动叉10,且传动叉10一端与组件7轴接,且传动叉10与传动轮9活动连接,发动机8一端固定有联轴器11,发动机8一端设有驱动齿轮12,且驱动齿轮12与发动机8一端活动连接,发动机8下方设有输出齿轮13,且输出齿轮13与驱动齿轮12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该装置在点火开关转到起动位置时,通过发动机8的ecu读取发动机8转速,如果发动机8转速为零,接通起动继电器,起动机于发动机8的啮合,带动发动机8转动,当起动机的驱动齿轮12前移与发动机8输出齿轮13啮合,起动机转速传感器工作,把起动机的转速传给控制模块,控制模块通过分析、比较,发现发动机8转速高于起动机时,断开起动继电器,起动机停止工作,防止起动机打齿。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汽车起动机防打齿装置,包括起动机罩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机罩壳(1)内固定有组件(7),所述组件(7)一端固定有接触盘(701),所述组件(7)表面设有套筒(702),且套筒(702)包裹于组件(7)表面,所述组件(7)表面设有吸引绕圈(703),所述组件(7)内固定有固定铁心(704),所述组件(7)一端设有活动铁心(70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起动机防打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机罩壳(1)内固定有启动开关电动机接线柱(2),且启动开关电动机接线柱(2)与组件(7)电性连接,所述起动机罩壳(1)内设有点火线圆接线柱(3),所述起动机罩壳(1)内固定有电磁开关接线柱(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起动机防打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动机罩壳(1)内固定有开关线路(5),且开关线路(5)与套筒(702)电性连接,启动开关接线柱(6)与开关线路(5)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起动机防打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7)下方设有发动机(8),且发动机(8)与启动开关电动机接线柱(2)电性连接,所述发动机(8)一端表面固定有传动轮(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起动机防打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轮(9)凹槽内设有传动叉(10),且传动叉(10)一端与组件(7)轴接,且传动叉(10)与传动轮(9)活动连接,所述发动机(8)一端固定有联轴器(11)。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起动机防打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8)一端设有驱动齿轮(12),且驱动齿轮(12)与发动机(8)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发动机(8)下方设有输出齿轮(13),且输出齿轮(13)与驱动齿轮(12)啮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起动机防打齿装置,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包括起动机罩壳,所述起动机罩壳内固定有防打齿装置,所述防打齿装置一端固定有接触盘,所述防打齿装置表面设有套筒,且套筒包裹于防打齿装置表面,所述防打齿装置表面设有吸引绕圈,所述防打齿装置内固定有固定铁心,所述防打齿装置一端设有活动铁心,解决了新驾驶员、驾驶员对该车辆不熟悉或者驾驶员各种误操作引起起动机打齿,损坏起动机和发动机飞轮的起动齿圈,减少了起动机及发动机飞轮的起动齿圈损坏,提高起动机使用寿命,同时也提高驾驶员操作体验。

技术研发人员:李萌;陈汉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5.20
技术公布日:2020.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