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旋式汽油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2745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旋式汽油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油发动机。
现在的三角转子汽油发动机是由椭园形定子和三角形转子组成。这种发动机在燃烧做功过程中,燃烧室的容积逐渐变大,而做功的有效受力面积的比例在变小,而在同一时刻,燃烧气体对各方向的压力是相同的,因而造成有一部分能量未能做有效功。三角转子发动机的排气温度较高,也造成热量损失。三角转子的三个角与定子的接触面积小,磨损大,密封困难。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燃烧室容积不发生变化有效做功面积大,磨损小的全旋式汽油发动机。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全旋式汽油发动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其特征在于转子由动力输出轴、安装在动力输出轴上的滑片式压缩机、装在滑片式压缩机一端的侧盖上的磁电机组成;动力发生器由动力发生器本体、在动力发生器本体上的燃烧室、装在燃烧室上的火花塞和动力发生器本体上的排气道组成;动力发生器本体上的燃烧室的进气口与滑片式压缩机的排气口相通,在滑片式压缩机的排气口上装有止逆阀;滑片式压缩机的进气口上装有混合汽进口管,动力输出轴一端为空心轴,混合汽进气管与空心轴的空心相通;定子由定子体和装在定子体两侧的带有对流孔的端盖组成;动力输出轴装在端盖上的轴承上,空气滤清器装在动力输出轴的空心轴端的端盖上,输油管从空气滤清器的中心穿过伸到空心轴的喉口处,并固定在空气滤清器上;定子体内面装有带通气孔的内齿圈,内齿圈与装在滑片式压缩机上的驱动齿轮啮合。
转子上均布着四个滑片式压缩机、四个动力发生器和四个磁电机,四个滑片式压缩机的端盖为一体。
滑片式压缩机两侧端盖上装有控制器,控制器的一个可调并可伸缩的伸出臂装在动力发生器上。
动力输出轴的动力输出端上装有风扇,空气滤清器和轴承之间装有轴承盖。
动力发生器本体内具有加强筋,动力发生器本体外侧的排气道外与定子体内侧之间装有低压密封条。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发动机在起动时,由外力带动转子转动,在转子转动时,驱动齿轮与定子齿圈产生相对运动,定子齿圈不动,驱动齿轮转动,带动压缩机工作。压缩机通过混合汽进气管从空心轴的空心中抽吸的空心轴中形成的空气与汽油的混合汽,混合汽在压缩机中被压缩,当压力超过止逆阀的压力后,混合汽被压缩机推入动力发生器的燃烧室,压缩机起到了增压作用。压缩机的容积可以是燃烧室容积的6.72倍以上(根据所用燃料而定),通过控制供油量,压缩机能够提供过量空气,使燃油能充分燃烧。混合汽在燃烧室被点燃,产生高温高压气体,由于燃烧室容积不变,压力将迅速上升,同时动力发生器将向心产生一个很小的位移,这个位移的大小由控制器控制,使定子与动力发生器之间的间隙为最佳,当然这个位移也可以不用控制器来控制,由安装间隙保证。高温高压气体将作用在定子与动力发生器体接触的内表面上,这一面积比燃烧室对应的面积大得多,与这一面积对应的动力发生器上的面积为做功的受力面积,并且保持不变。燃烧做功后的废气从排气道中排出,废气从定子齿端盖上对流孔排出。在起动后,发动机将自己运转,不需要外力,并对外输出动力。
全旋式汽油发动机的旋转是建立在喷嘴-挡板的原理上的。当喷嘴向挡板喷出气体,在喷嘴与挡板之间产生一个压力场,挡板不动,喷嘴将在这个压力场的作用下移动。在全旋式汽油发动机上,动力发生器的燃烧室相当于喷嘴,定子相当于挡板,当混合汽被点燃,高温高压气体喷向定子,在定子与动力发生器之间产生一个压力场,这个压力场的合力推动转子转动。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取得了如下积极效果
1.热效率较高。由于动力发生器采用了喷嘴-挡板原理,做功有效面积,大大增加,废气排放的温度和压力都很低,由于废气排出口具有拉法尔管的作用,压力可低于大气压,这样热能将得到充分利用。
2.扭力、扭矩很大,转速很低。由于定子的齿数与驱动压缩机的齿轮的齿数之比为2.5∶1,也就是动力发生器和压缩机每做100次循环,转子运转40转。该机每分钟约做2000次功,动力输出轴才转800转。该机在运输机械上将使变速装置大大简化。
3.磨损小。压缩机只起单一的压缩功能,因而处于低温工作状态,磨损小;动力发生器与定子之间的密封条,处于低压状态,密封可靠,并且转子转速较低,所以磨损很小。压缩机,动力发生器和定子是主要受磨损部件,由于它们磨损小,所以整个发动机寿命长。
4.该发动机的转子可以采用风冷冷却,而三角转子很难冷却。
本发明的附面说明如下

图1是全旋式汽油发动机的横剖面结构图。
图2是全旋式汽油发动机的纵向A-A剖面结构图。
本发明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述。
在图1和图2中表示了具有四个滑片式压缩机、动力发生器和磁电机的转子的全旋式汽油发动机。滑片式压缩机可选用国内生产的某一合适型号的滑片式压缩机,在本实施例中,可对滑片式压缩机作一些改装,将四个滑片式压缩机联成一体,具体方式为把滑片式压缩机的端盖16制成一体的,并将端盖16装在动力输出轴26上,端盖16同时兼作动力传输臂。每一个滑片压缩机4的两侧的端盖上各伸出两个臂25,一个滑片式压缩机上一共有四个伸出臂25。动力发生本体8上有四个导槽,四个伸出臂25位于四个导槽内。一个止逆阀9装在滑片式压缩机的排气口上,止逆阀起阻止燃烧室10内的高温高压气体回流到压缩机内的作用。止逆阀的结构可采用多种形式,本例中采用阀杆头为箭头状的止逆阀,阀杆头在弹簧的作用下,其箭头一面始终压在压缩机内的转动体上,防止混合汽沿转动体泄漏,另一面将排气口封闭,当压缩机内的压力大于止逆阀的弹簧压力,阀杆开启,排气口打开,混合气被推入燃烧室10。
动力发生器由本体8、本体上的燃烧室10,燃烧室上的火花塞11和本体8上的排气道7组成。本体为一个圆形球面状,中心有一个燃烧室,燃烧室为圆柱形,燃烧室底上装有火花塞。本体内侧具有加强筋12,加强筋也起了散热作用。排气道7为一个圆形槽,在圆形槽上有一排气口,排气口朝着风扇24,沿着排气道7装有低压密封条6。
控制器14装在压缩端盖16上,每一个压缩机的两个端盖上各装一个控制器。控制器有一个伸出臂,伸出臂可伸缩,伸出臂的伸缩量可调整,伸缩臂装在动力发生器上。控制器可起如下作用,(1)控制动力发生器与定子之间的最佳间隙;(2)控制动力发生器在转动中的离心力;(3)控制点燃混合汽后,高压气体使动力发生器向心产生的位移;(4)控制器可以用来及时弥补动力发生器与定子产生的磨损量。
滑片式压缩机的进气口上装有混合汽进气管21,动力输出轴26的一端为空心轴3,空心轴上开有孔与混合汽进气管相通,空心轴的空腔中有一直径较小的喉口。
定子由定子体18和装在定子体两侧的端盖25,28组成,定子体为圆筒形沿筒外圆有散热片,开有安装支架。两端盖上圆筒上带有对流孔27,在进气侧的端盖25对流孔上装有网状窗22。动力输出轴26装在两端盖25、28的轴承23,29上。端盖25上装有轴承盖1,轴承盖上装有空气滤清器2,空气滤清器中心有输油管17穿过,输油管17伸到空心轴13的喉口处。空心轴起到汽化器的作用。
风扇24装在动力输出轴26上,由动力输出轴带动,把废气从端盖28上的对流孔中排出。
磁电机15装在滑片式压缩机的端盖16上,一共有四个磁电机,用来控制火花塞的点火时刻。
在定子体内侧装有内齿圈13,内齿圈上带有通气孔,使从动力发生器的排气道7的排气口排出的废气通过。滑片式压缩机转动轴上装有驱动压缩机工作的驱动齿轮5,驱动齿轮5与内齿圈13啮合。
权利要求
1.一种全旋式汽油发动机,它由定子和转子组成,其特征在于转子由动力输出轴26、安装在动力输出轴上的滑片式压缩机4、装在滑片式压缩机上的动力发生器和装在滑片式压缩机一端的侧盖16上的磁电机15组成;动力发生器由动力发生器本体8、在动力发生器本体上的排气道7和在动力发生器本体上的燃烧室10,以及在燃烧室底部的火花塞11组成;动力发生器本体上的燃烧室的进气口与滑片式压缩机的排气口相通,在滑片式压缩机的排气口上装有止逆阀9;滑片式压缩机的进口上装有混合汽进气管21,动力输出轴一端为空心轴31混合汽进气管与空心轴相通;定子由定子体18、装在定子内面的带有通气孔的内齿圈13和装在定子体两侧的带有对流孔的端盖25、28组成;动力输出轴装在端盖25、28上,空气滤清器2装在动力输出轴的空心轴的端盖25上,输油管17从空气滤清器的中心穿过伸到空心轴的喉口处,并固定在空气滤清器上;内齿圈与装在滑片式压缩机上的驱动齿轮5啮合。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旋式汽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转子的动力输出轴26上均布地安装着四个滑片式压缩机、动力发生器和磁电机,四个滑片式压缩机的端盖连成一体。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旋式汽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滑片式压缩机两侧端盖上各装有一个控制器14,控制器有一个可调并可伸缩的伸出臂装在动力发生器8上。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旋式汽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动力输出轴26的动力输出端上装有风扇24。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旋式汽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动力发生器本体8内侧具有加强箱12。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旋式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动力发生器本体8上的排气道7外与定子体18内面之间装有密封条6。
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旋式汽油发动机,其特征在于端盖25上装有轴承盖1,空气滤清器2装在轴承盖1上
全文摘要
全旋式汽油发动机是一种转子汽油发动机,它克服了现有三角转子发动机由于燃烧室容积的变化而造成的能量损失和磨损大、密封困难的缺点。全旋式汽油发动机由定子和转子组成,转子由动力输出轴、安装在动力输出轴上的滑片式压缩机、装在滑片式压缩机上的动力发生器和磁电机组成。动力发生器上有燃烧室和排气道,燃烧室与滑片式压缩机排气口相通。定子由定子体和两端盖组成,一个空气滤清器装在端盖上。该发动机可用于各种运输车辆上。
文档编号F02B1/04GK1048250SQ8910381
公开日1991年1月2日 申请日期1989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1989年6月20日
发明者崔振中 申请人:崔振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