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氏管汽化器的薄膜式燃油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1267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文氏管汽化器的薄膜式燃油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引擎的可变文氏管汽化器的薄膜式燃油控制装置,其在供油管侧的预混供气管中设置有由薄膜控制的活塞,而可由该薄膜精确地控制活塞的行程,藉以达到精确控制第一次预混空气的进气量及燃油供应量的特殊功效,而可达到低污染及节约能源的目的。
引擎对汽车而言,是一动力的来源,而汽化器则可称为汽车的心脏,因为汽化器控制在引擎各种运转状态下的供油量及供气量,以确保引擎的正常运转,并防止造成燃烧不完全而形成环境污染及燃油的浪费。在引擎的运转中包括有四种状态怠速(IDLING)、加速(ACCELERATION)、巡速(CRUSING)及减速(DECELERATION),在该四种状态下汽化器必须提供不同的供气量及供油量,以达到使引擎正常运转的目的;虽然其概括性的控制可由可变文氏管本身的结构及刹车旁路、加速泵等结构提供适当变化,但其基本的供油装置却可称为汽化器中的大动脉,其在提供正常供油量的状态下,仍必须肩负提供标准的油气混合比(在巡速及怠速时A/FRatio=14.71,加速时其马力需求却要提供A/FRatio=12.51)之任务,以及使燃油进行第一次油气混合的功效,以使其形成污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的程度,其控制结构往往即形成整个汽化器能否发挥设计时所要求实用性功效的关键位置所在。
关于此一控制结构,长期以来一直是该行业所关注的焦点,虽然在多年来不断有不同的设计被发展完成,但迄今尚未有较佳的产品问世,就以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91202103.9号“汽油发动机用低污染下吸式可变文氏管汽化器”的结构及第91202104.7号“摩托车用低污染侧吸式可变文氏管”的结构来看,其均是在预混供气管中设置一活塞来控制供气量,以便由文氏管中的压力来控制与燃油进行第一次混合的预混空气量,但该结构在进行控制时,为求活塞能够顺畅的在预混供气管中位移,故其与预混供气管间必然不能够作得过于紧贴,否则极易影响到其灵敏度,又该活塞与预混供气管间的间隙亦不能够过大,否则必然会造成漏气,而影响到精确的进气量控制效果,故该结构在进行生产时必然会遇到实质性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文氏管汽化器薄膜式燃油控制装置,其在预混供气管中设置一薄膜,而由该薄膜来感测文氏管中的压力变化,并迅速地在预混供气管中产生位移,而可在瞬间调整预混供气管中的进气大小,而达精确控制在巡速及怠速时提供A/FRatio=14.71而加速时提供A/FRatio=12.51的油气混合比,如此即可精确地控制汽化器对引擎的混合汽供应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文氏管汽化器薄膜式燃油控制装置,其在预混供气管中设置一薄膜,而可由该薄膜将预混供气管隔离成为独立的空间,而可由薄膜感测一侧的压力变化,而在配合弹簧伸缩之间来推顶另一侧的活塞产生位移,如此即不会存在活塞与预混供气管间精密度的配合问题,而可藉以提供更精确且低污染,以及在加速时最大马力的油气混合比,使引擎发挥更高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可变文氏管汽化器的薄膜式燃油控制装置,其是组装在可变文氏管汽化器供油管侧边的预混供气管中,在预混供气管与供油管间设有一导气孔;在预混供气管中分成上下两部份,上方为预混供气管而下方为导压管,在导压管近下端处设有一导通文氏管中的导压孔,同时在近上端设有一小凸缘及一大凸缘,在导压管中的最下方组装一弹簧,弹簧上方组装一推顶块,而推顶块上方则设置有一用以感测压力的薄膜,在薄膜上方则为一组装于固定座中的活塞;在固定座中央为一具有通气缝的中央孔,同时在该固定座的一侧设有一长型的导气孔,在固定座组装至预混供气管中时,该导气孔正对预混供气管与供油管间的导气孔,另在固定座的上方组装有一旋入活塞顶端螺孔中的螺栓。
所述的可变文氏管汽化器的薄膜式燃油控制装置,其中在固定座导气孔上方可设置有一由通气缝连通至预混供气管与供油管间的导气孔中的微气孔。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元件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未动作时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薄膜降至最低点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元件分解示意图,由此图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是由数个元件所组成,在最下方为一弹簧10,弹簧10上方为一推顶块20,而推顶块上方则为感测压力用的薄膜30,在薄膜30上方则为一组装于固定座40中的活塞50,于此图中可以见到在固定座40中央为一具通气缝42的中央孔41,同时在该固定座40的一侧设有一长型的导气孔43,另在固定座40的上方组装有一螺栓60,其是旋入活塞50顶端的螺孔51中。
如图2的本实用新型在未动作时的组合剖面示意图所示,即可清晰得知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构件在导压管70及预混供气管74中的组装状况,其中导压管70与预混供气管74为设置在可变文氏管汽化器中上下连通的管体,在导压管70近下端处设有一导通文氏管中的导压孔71,同时在近上端设有一小凸缘72,而在上端处设有一大凸缘73,其中小凸缘72是作为推顶块20的位移下限,大凸缘73则是配合固定座40夹设组装薄膜30的,同时该大凸缘73亦是导压管70与预混供气管74的分界位置;其组装时是先将弹簧10组装入导压管70中,接着即将推顶块20安装至弹簧10上方,然后将薄膜30安置于导压管70的大凸缘73上方,此时即可进行固定座40的组装,但在固定座40组装入预混供气管74中定位之前,需先将活塞50安置于固定座40下方的中央孔41中,并由上方以螺栓60加以组装,如此即可使活塞50结合在固定座40中,而可方便地将固定座40组装至预混供气管74中大凸缘73上方定位,如此即完成本实用新型控制装置的安装。必须注意的是固定座40组装时,必须考虑到其方向性,因为在其一侧的导气孔43必须朝向供油管80一侧的导气孔81,以便使预混供气管74中进入的空气穿过供油管80一侧的导气孔81,而与供油管80中的燃油进行第一次混合。
在图2中所示的供油管80部份与现有结构相同,在该供油管80底端设有一通至油杯中的供油孔82,又在供油管80中组装有一铜管制的油针83,在该油针83的底端设有一进油孔84,又于该油针83的中段设有多组空气分供孔85,其可将空气由外侧导入油针83中而与燃油作第一次混合,另在油针83的近上端设有一通往文氏管中的混合汽供应孔86,而可将经过第一次混合后的油气混合汽送入可变文氏管中。
当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在引擎未启动时,其推顶块20会受到弹簧10的推顶而将薄膜30向上顶起,而使活塞50向上位移至固定座40中央孔41中的最高位置(如图2所示位置),如此即可由活塞50将固定座40中央孔41侧的通气缝42加以封阻,而阻止空气由通气缝42进入预混供气管74,如此在引擎启动时,不会有大量空气由预混供气管74中进入供油管80中,故可提供浓度最高的混合汽,而可利于引擎的启动;又当引擎被启动后,在怠速及巡速时会在汽化器的可变文氏管中产生最大的负压,因而会由导压孔71将该负压导入导压管70中,而会使薄膜30向下位移至最低点,并由推顶块20将弹簧10压缩,当薄膜30向下位移至第三图中位置时,活塞50亦在预混供气管74中向下移位,而会使经由空气滤清器供应的空气穿过固定座40中央孔41侧的通气缝42后进入预混供气管74中,然后再穿过固定座40侧的导气孔43及预混供气管74与供油管80间的导气孔81而进入供油管80中,而可从空气分供孔85进入油针83中与燃油进行第一次的混合,并由混合汽供应孔86进入文氏管中,此时即可由汽化器将A/FRatio=14.71的混合汽注入引擎中;当加速时,引擎对文氏管所产生的负压会降低,又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推顶块20是受到弹簧10的推顶,故当文氏管中透过导压孔71导入导压管70中的负压减低时(引擎加速需要油气混合比A/FRatio=12.51时),其薄膜30即被弹簧10所推顶的推顶块20向上推起,相对的活塞50即会向上产生位移,如此即可使固定座40一侧的导气孔43被封阻(如图2中所示的位置),而降低预混空气的供给量,但在此时仍不应断绝空气进入供油管80中,否则会使供油管80失去第一次预混作用,故在图2、3中可以见到在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座40导气孔43上方设置有一微气孔45,该微气孔45由通气缝42连通至预混供气管74与供油管80间的导气孔81中,如此即可提供适当的油汽混合比,而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可变文氏管汽化器的薄膜式燃油控制装置,其特色即在导压管70顶端设置一薄膜30,由该薄膜30感测文氏管中的压力变化,并使活塞50迅速地在预混供气管74中产生位移,而可在瞬间调整预混供气管74中的进气大小,如此即可精确地控制汽化器对引擎的混合汽供应作用,又其可由该薄膜30将预混供气管74与导压管70分别隔离成为相互独立的空间,而可由薄膜30感测导压管70中的压力变化,配合弹簧10的伸缩来推顶预混供气管74中的活塞50产生位移,如此即不会存在活塞50与预混供气管74间精密度的配合及漏气问题,而可藉以提供与主进气混合后,获得更精确的油气混合比,使引擎发挥更高的效率。
权利要求1.一种可变文氏管汽化器的薄膜式燃油控制装置,其组装在可变文氏管汽化器供油管侧边的预混供气管中,在预混供气管与供油管间设有一导气孔,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固定座、一活塞、一推顶块、一弹簧、一螺栓以及一用以感测压力的薄膜;预混供气管分成上下两部份,上方为预混供气管下方为导压管,在导压管近下端处设有一导压孔,在近上端设有一小凸缘及一大凸缘;所述弹簧组装在导压管中的最下方,弹簧上方组装所述推顶块,推顶块上方设置所述薄膜,所述固定座组装于薄膜上方;在固定座中央为一具有通气缝的中央孔,固定座一侧设有一长型导气孔,该导气孔正对所述预混供气管与供油管间的导气孔,所述活塞的杆部插入固定座的中央孔中,所述螺栓旋入活塞顶端的螺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文氏管汽化器的薄膜式燃油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座的导气孔上方设置有一由所述通气缝连通至预混供气管与供油管间的导气孔的微气孔。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汽车引擎的可变文氏管汽化器的薄膜式燃油控制装置,其主要是在预混供气管中设置一薄膜,而由该薄膜感测文氏管中的压力变化,并迅速产生位移,而可精确调整预混供气管的进气大小,即能准确控制汽化器的对引擎的混合气供应作用,由该薄膜将预混供气管隔离成为独立的二个空间,如此既不会存在活塞与预混供气管间的配合问题,而可提供与主进气混合后获得更精确的油气混合比,以使引擎发挥更高的效率。
文档编号F02M3/00GK2184792SQ9322358
公开日1994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1993年9月3日 优先权日1993年9月3日
发明者傅义全 申请人:傅义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