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二行程汽缸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7156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二行程汽缸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行程汽缸。
目前,传统二行程汽缸。如


图1、2所示,主要系包括气缸壁2构成的压缩室3、气缸壁2上的驱气通道6、排气口5及外围的叶片4;由于习用汽缸1无设燃油、润滑油分离的构造,因此在压缩室3注入的油料是为燃油与润滑油的混合油,(活塞11配合在压缩室3内)因此易造成燃烧不完全而大量排放一氧化碳及碳氢化合物,且习用汽缸1在长时间连续的运作下,易发生所谓的缩缸现象,相对在长时间不发动的情况下,或新车闲置长久还未出售均易使曲轴箱积满润滑油,而造成发动困难或无法发动的事情。
鉴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良的二行程汽缸,它能使汽缸运作的燃油与润滑油分离,且润滑油直接注入汽缸下半部,同时还使活塞运动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良的二行程汽缸包括汽缸壁形成的压缩室、气缸壁上的驱气通道、排气口及外围的叶片,其特征是汽缸壁的驱气通道下方的汽缸壁内设有环壁的内通道,并在内通道所在的汽缸壁上设有数个孔,而在汽缸外部相对于内通道处设有注油口。
所述内通道汽缸壁表面设有环形油沟。
所述内通道的汽缸壁表面设有波形油沟。
所述内通道的汽缸壁表面设有数个纵向往下的导油沟。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避免燃油与润滑油混合不完全燃烧而排放大量一氧化碳及碳氢化合物,由于润滑油直接注入汽缸下半部,能保持活塞及活塞环不断地润滑,不会产生“缩缸”现象,同时活塞动运灵活,降低汽缸壁的磨损,大大提高运作效率。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习用二行程汽缸的活塞示意图;图2习用二行程汽缸剖面示意图;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外观图;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平面展开图;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剖面示意图;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平面展开图;图7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剖面示意图8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平面展示图;图9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剖面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平面展开图;
图11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剖面示意图;第一实施例如图3-5所示,该汽缸1包括习用的汽缸壁2构成的压缩室3、汽缸壁2上的驱动通道6、排气口5及外围的叶片4,其特征是汽缸壁2的驱动通道6下方隐设在汽缸壁2内具有环壁的内通道7,并在内通道7所在的汽缸壁2上设有数个孔8,而在汽缸1外部相对于内通道7的适当位置至少设有一组注油口9,使供导管10的组管以导引润滑油。
汽缸1内部所设置的活塞,系在展开图的上、下止点A、B所形成的压缩室3活动,而二行程所使用的润滑油系位于压缩室3下方的内通道7导流;在行程上的进气、爆炸与排气将燃油与润滑油分离各尽其职,即活塞的上下运动系由压缩室3的燃油进气、点火爆炸与排气,活塞的运动可将下方流入的润滑油其出油孔就在活塞11的第二活塞环处上带至压缩室产生润滑的作用,因此,在燃油与润滑油不混合及有效附着汽缸壁2的情况下,在动作上经测试其结果为一氧化碳0.37碳氢化合物2010二氧化碳11.6A/F:16.3前述的结果不仅低于环保规定的四期排放标准、且活塞的运动相当顺畅与灵活,而汽缸壁的磨损度与噪音度降低许多,同时马力亦提升至少10%。
第二、三实施例,如图6-9所示,在内通道7处于汽缸壁2表面设有环形油沟或波形油沟(图中未示出)(如第四实施例的
图10、11所示,其注油口9及环形油沟、波形油沟最高点位于活塞下止点时,第二活塞环下方约5mm处较为适当),或设有数个纵向往下的导油沟72,如此使润滑油在汽缸壁2上的润滑更为确实有效、且达到与燃油分离的作用,进而提升汽缸运作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润滑油进入汽缸受驱气通道下方活塞阻挡作用,以阻止润滑油流入曲轴箱,如此可有效避免引擎长时间不发动曲轴箱积满润滑油的事情发生,而压缩室因润滑油不大量的存在而能完全燃烧,有效降低一氧化碳及碳氢化物的含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不但使二行程汽缸能有效远低于四期排放标准,而且提升引擎运作的效率与马力。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二行程汽缸包括汽缸壁(2)形成的压缩室(3)、气缸壁(2)上的驱气通道(6)、排气口(5)及外围的叶片(4),其特征是汽缸壁(2)的驱气通道(6)下方的汽缸壁(2)内设有环壁的内通道(7),并在内通道(7)所在的汽缸壁(2)上设有数个孔(8),而在汽缸外部相对于内通道(7)处设有注油口(9)。
2.按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二行程汽缸,其特征是所述内通道(7)汽缸壁(2)表面设有环形油沟。
3.按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二行程汽缸,其特征是所述内通道(7)的汽缸壁(2)表面设有波形油沟。
4.按权利要求1所述改良的二行程汽缸,其特征是所述内通道(7)的汽缸壁(2)表面设有数个纵向往下的导油沟(7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行程汽缸。它主要是汽缸壁的驱气通道下方的汽缸壁内设有环壁的内通道,并在内通道所在的汽缸壁上设有数个孔,而在汽缸外部相对于内通道处设有注油口。从而,避免燃油与润滑油混合不完全燃烧而排放大量一氧化碳及碳氢化合物,由于润滑油直接注入汽缸下半部,不会产生“缩缸”现象。
文档编号F02F1/18GK2352691SQ98218889
公开日1999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3日 优先权日1998年9月3日
发明者柯文昌 申请人:柯文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