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脱硝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367164阅读:来源:国知局
]连通部22具备划分壁23、中间通道部24及气体出口开口部25,其中,所述划分壁23沿横截面遮蔽排气储存箱16,所述中间通道部24形成于隔壁14与另一端的端板I IR之间,所述气体出口开口部25形成在划分壁23上。另外,如假想线所示,也可以设置开闭该气体出口开口部25的还原气体出口阀26,也可以在划分壁23上设置使反应室20与排气储存箱16的压力保持均等的调压口 27。
[0051]隔壁14形成为以偏心轴心Oe为中心的圆弧状,虽未图示,但为了吸收热应力,其由空开规定间隙的双重壁构成。
[0052](单元群)
[0053]如图1所示,在反应室20中设置有将多个催化剂单元30A?30C堆积组装成的单元群30。在这些各催化剂单元30A?30C中,堆积填充有蜂窝状的催化剂元件32。
[0054]催化剂单元30A?30C至少具备图4所示的正方形截面的催化剂单元30A、图5所示的长方形截面的催化剂单元30B及图6所示的梯形(直角梯形)截面的催化剂单元30C。这些催化剂单元30A?30C以横截面观察为,在上下方向上堆积的同时,在左右方向上并排设置,进而在沿容器轴心O的前后方向上使同一截面的催化剂单元连接。并且,构成为在将从前方流入的排气向后方的催化剂单元30A?30C送出的同时,也向配置在后方左右的催化剂单元30A?30C扩散送出。
[0055]上述三种截面形状的催化剂单元30A?30C除截面形状以外为相同结构。即,如图4?图6所示,各催化剂单元30A?30C由收纳有催化剂元件32的收纳框体31A?31C构成,这些收纳框体31A?31C由形成为各截面形状的主体部33A?33C、前侧引导部34A?34C及后侧引导部35A?35C构成,其中,所述前侧引导部34A?34C在从主体部33A?33C向前方突出的同时,形成为小于主体部33A?33C的口径(指对角线的长度);所述后侧引导部35A?35C在从主体部33A?33C向后方突出的同时,形成为小于主体部33A?33C的口径(指对角线的长度),并且可以外嵌于前侧引导部34A?34C。
[0056]所述主体部33A?33C留出前部空间地填充有催化剂元件32。并且,在包围前部空间的四个侧壁部上,形成有进行排气扩散的第一缺口孔33a。此外,与被填充的催化剂元件32相对应地,在彼此相对的2个侧壁上,分别形成有用于减轻重量的多个第二缺口孔33b。在这些第二缺口孔33b上设置有缓冲材料(例如陶瓷纸等衬垫材料)37,该缓冲材料37在覆盖保护催化剂元件32表面的同时,夹持催化剂元件32。
[0057]所述前侧引导部34A?34C从主体部33A?33C的前端部起,通过平截头体周面状的倾斜连接部34b,设置有直筒状的凸缘部34a。此外,所述后侧引导部35A?35C从主体部33A?33C的后端部起,通过平截头体周面状的倾斜连接部35b,设置有直筒状的凸缘部35a,该凸缘部35a可外嵌于前侧引导部34A?34C的凸缘部34a。进而,在该凸缘部35a上,为了引导前侧引导部34A?34C,形成有后部扩展的扩张引导部35c。
[0058]如图7所示,配置在前方的催化剂单元30A?30C的后侧引导部35A?35C外嵌于配置在后方的催化剂单元30A?30C的前侧引导部34A?34C上,从而在前后方向上连接多个同一截面形状的催化剂单元30A?30C。进一步地,以同一形状或者截面形状不同的催化剂单元30A?30C的主体部33A?33C的侧壁整个面彼此相接的方式在上下方向、宽度方向上进行组合,组装单元群30。
[0059]因此,从前方流入前部的催化剂单元30A?30C的排气,在流入后部的催化剂单元30A?30C的同时,通过第一缺口孔33a也流入在后方左右邻接的催化剂单元30A?30C而扩散,由此能够提高反应效率。
[0060]该单元群30在与胴部IlB之间,被多个外周支承件36可伸缩地支承,虽未图示,但通过配置在前部的固定件和按压件在容器轴心O方向上进行定位。
[0061]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单元群30的外周部由与反应容器11的胴部IlB大致内接的正八边形(多边形)的部分外侧部形成。并且,该外侧部由形成正方形截面及长方形截面的催化剂单元30A、30B各边的面(图中为水平面及垂直面),以及相对于这些面具有规定倾斜角的倾斜面,形成梯形截面的催化剂单元30C斜边的面构成。这样,通过将形成梯形截面的催化剂单元30C的斜边的面作为正八边形倾斜面的单元群30,能够容易地形成与胴部IlB大致内接的多边形,能够以充分的填充面积率将催化剂元件32通过催化剂单元30A?30C设置在反应室20内。这与仅组合正方形截面或长方形截面的催化剂单元30A、30B,使斜边形成为阶梯状的方式相比较,能够更加提高填充面积率。
[0062]与单元群30的外周部同样地,与圆弧状的隔壁14相对应的单元群30的内周部由与隔壁14大致外接的正八边形(多边形)的部分外周面形成。并且,该内周部由形成正方形截面及长方形截面的催化剂单元30A、30B各边的面(图中为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以及相对于这些面具有规定倾斜角的倾斜面,形成梯形截面的催化剂单元30C斜边的面构成。由此,通过具有梯形截面的催化剂单元30C的单元群30,能够以充分的填充面积率将催化剂元件32设置在反应室20内。
[0063]此处,单元群30的外周部及内周部由正八边形的部分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正八边形,例如可以选择六边形至十二边形以上,以及根据反应容器11的大小来选择。此外,虽然梯形截面的催化剂单元30C为直角梯形,但也可以为其它梯形截面。进一步地,也可以使用直角三角形截面的催化剂单元的斜边,来代替梯形截面的催化剂单元30C的斜边。
[0064](排气脱硝装置)
[0065]在反应容器11的脱硝气体出口 28上连接有脱硝气体排出管41,在未处理气体出口 21与增压器12的涡轮部12T的气体入口之间连接有旁通管42。并且,上述脱硝气体排出管41连接在旁通管42的出口附近。进一步地,在脱硝气体排出管41的出口附近,存在打开/关闭脱硝气体的脱硝气体出口阀43。此外,在旁通管42的入口附近存在排气切换阀44,该排气切换阀44可以将导入增压器12的涡轮部12T的排气切换为未处理排气或脱硝完成排气。
[0066]在增压器12的涡轮部12T的出口连接有排出排气的烟筒。在压缩机部12C的入口通过过滤器45连接有吸引大气的吸入管46。此外,从压缩机部12C的出口至扫气储存箱13,连接有具备空气冷却器47的压缩空气供给管48。进一步地,在扫气储存箱13与柴油发动机10的燃烧室之间,连接有供给被压缩的燃烧空气的扫气管49。
[0067]因此,在对从柴油发动机10排出的排气进行脱硝处理的情况下,操作脱硝气体出口阀43来开放脱硝气体排出管41,操作排气切换阀44来关闭旁通管42。然后在蒸发室17中,从喷雾嘴18向排气中喷射作为还原剂的尿素水,该排气通过连通部22导入反应室20。然后,排气与催化剂单元30A?30C内的催化剂元件32接触从而进行脱硝处理。进而,经脱硝处理的排气从脱硝气体出口 28通过脱硝气体排出管41导入增压器12的涡轮部12T,排气在驱动增压器12后,通过烟筒被排出。此外,大气通过过滤器45从吸入管46导入压缩机部12C并被压缩,被压缩的燃烧空气在压缩空气供给管48被空气冷却器47冷却后,导入扫气储存箱13。进而,该燃烧空气从扫气储存箱13通过扫气管49向柴油发动机10的各燃烧室供给。
[0068]此外,在对从柴油发动机10排出的排气不进行脱硝处理的情况下,操作脱硝气体出口阀43来关闭脱硝气体排出管41,操作排气切换阀44来打开旁通管42。然后停止从喷雾嘴18喷射尿素水。由此,被导入排气储存箱16的排气从未处理气体出口 21通过旁通管42被导入涡轮部12T的气体入口,在驱动增压器12后,从烟筒排出。
[0069]在上述结构中,通过将反应容器11的中空部15以圆柱状形成为圆形截面,排气储存箱16的缓冲性提高,能够有效缓冲排气。此外在蒸发室17中,通过使喷雾嘴18的喷雾形状为圆锥状,能够有效防止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