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供给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543234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燃料供给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设置在燃料箱内的箱内式的燃料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燃料供给装置存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燃料供给装置。专利文献1 (称作“以往例”)的燃料供给装置包括副燃料箱、燃料栗、安装构件以及两根轴构件。副燃料箱配置于燃料箱内的底部,向副燃料箱导入燃料箱内的燃料。燃料栗用于将副燃料箱内的燃料向燃料箱外供给。安装构件安装于燃料箱的上壁部。轴构件将安装构件和副燃料箱以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连结起来。在安装构件上设有将两根轴构件支承为悬挂状的两个支承部。在副燃料箱上设有两个引导部,该两个引导部以能够使两根轴构件沿轴向滑动的方式供两根轴构件贯穿。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 - 767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_4]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5]在燃料供给装置中,有时欲根据副燃料箱所具有的构件(例如燃料测量器)与安装构件所具有的构件(例如燃料喷射管)之间的位置关系来改变副燃料箱与安装构件之间的相对配置、即所谓的布局。但是,在以往例中,没有想到改变副燃料箱与安装构件之间的相对配置。因此,必须根据该配置的改变而一一新设副燃料箱或安装构件。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与副燃料箱的新设相比能够容易实施的安装构件的新设来进行应对。
[0006]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新设安装构件的前提下容易地改变安装构件相对于副燃料箱的配置位置的燃料供给装置。
_7]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08]第1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燃料供给装置,该燃料供给装置包括:副燃料箱,其配置在燃料箱内的底部,向该副燃料箱导入所述燃料箱内的燃料;燃料栗,其用于将所述副燃料箱内的燃料向所述燃料箱外供给;安装构件,其安装于所述燃料箱的上壁部;以及轴构件,其将所述安装构件和所述副燃料箱以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连结起来,在所述安装构件上设有将所述轴构件支承为悬挂状的支承部,在所述副燃料箱上设有引导部,该引导部以能够使所述轴构件沿轴向滑动的方式供所述轴构件贯穿,其中,在所述安装构件上设有数量多于所述轴构件的数量的所述支承部,通过将所述轴构件选择性地支承于所述支承部,能够改变所述安装构件相对于所述副燃料箱的配置位置。因此,能够在不新设安装构件的前提下容易地改变安装构件相对于副燃料箱的配置位置。
[0009]第2技术方案是根据第1技术方案中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所述轴构件的数量为两根。采用该结构,能够利用两根轴构件来使安装构件与副燃料箱之间的连结状态稳定化。
[0010]第3技术方案是根据第1技术方案或第1技术方案中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能够绕所述安装构件的铅垂方向轴线改变所述安装构件相对于所述副燃料箱的配置位置。采用该结构,能够在轴线的周向上改变安装构件相对于副燃料箱的配置位置。
[0011]第4技术方案是根据第1技术方案?第3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燃料供给装置,其中,能够在与所述安装构件的铅垂方向轴线正交的半径方向上改变所述安装构件相对于所述副燃料箱的配置位置。采用该结构,能够在轴线的半径方向上改变安装构件相对于副燃料箱的配置位置。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立体图。
[0013]图2是表示燃料供给装置的主视图。
[0014]图3是表示燃料供给装置的俯视图。
[0015]图4是图2的IV— IV向视剖视图。
[0016]图5是图2的V — V向视剖视图。
[0017]图6是表示安装用板与副燃料箱之间的连结构造的剖视图。
[0018]图7是表示改变了安装用板的配置后的燃料供给装置的立体图。
[0019]图8是表示改变了安装用板的配置后的燃料供给装置的俯视图。
[0020]图9是表示安装用板的仰视图。
[0021]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安装用板的仰视图。
[0022]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3的安装用板的仰视图。
[0023]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4的安装用板的仰视图。
[0024]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5的安装用板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使用【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026]实施方式1
[0027]说明实施方式1。图1是表示燃料供给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该燃料供给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该燃料供给装置的俯视图。以图2的俯视图为基准来规定燃料供给装置的前后左右方向,但并不限定燃料供给装置的设置方向。如图2所示,燃料供给装置10设置在汽车等车辆的燃料箱12内。燃料供给装置10用于将贮存在燃料箱12内的燃料经由副燃料箱18向燃料箱12外即发动机等内燃机(未图示)供给。燃料是例如汽油等液体燃料。燃料箱12例如为树脂制的中空状的容器,具有上下平行的上壁部12a和底壁部12b。在上壁部12a上形成有圆形孔形状的开口部14。
[0028]燃料供给装置10包括安装用板16和副燃料箱18。图4是图2的IV — IV向视剖视图,图5是图2的V — V向视剖视图。如图4所示,安装用板16为树脂制且形成为圆板形状。在安装用板16的下表面,与安装用板16呈同心状地形成有短圆筒状的嵌合筒部20。嵌合筒部20形成为比安装用板16的外径小的外径。安装用板16以将嵌合筒部20嵌合于开口部14内的状态安装在燃料箱12的上壁部12a上,从而将开口部14封闭(参照图2)。
[0029]在安装用板16上设有燃料喷射管21、电连接器22以及燃料切断阀23。燃料喷射管21、电连接器22以及燃料切断阀23在安装用板16的下表面侧配置于嵌合筒部20内。在安装用板16的上表面侧(参照图3),燃料喷射管21连接有用于将燃料向外部即内燃机(未图示)供给的燃料供给管。另外,电连接器22连接有与外部电源和控制装置(ECU)相连的外部连接器(未图示)。另外,燃料切断阀23连接有用于将燃料箱12内的蒸发燃料导入到吸附罐内的蒸发燃料导入管(未图示)。燃料切断阀23在通常情况下打开,并在车辆的倾斜、翻倒时等情况下关闭。此外,安装用板16相当于本说明书所述的“安装构件”。
[0030]如图2所示,副燃料箱18载置在燃料箱12内的底部即底壁部12b上。副燃料箱18为树脂制且形成为上表面开口的有底圆筒状。副燃料箱18具有底壁部18a和周壁部18b。周壁部18b具有面向正面的平板状的前壁部18c。如图5所示,燃料栗25借助保持构件27呈纵置状地容纳在副燃料箱18内。燃料栗25是旋涡(wesco)型的电动式燃料栗。燃料栗25呈圆柱形状,其在下表面侧具有用于吸入燃料的燃料吸入口(未图示)并在上表面侧具有用于喷射燃料的燃料喷射口(未图示)。
[0031]保持构件27为树脂制且包括成一体的、外壳28、弹性支承片29以及燃料配管部30。在外壳28内容纳有燃料栗25。与燃料栗25电连接的线束(未图示)同安装用板16的电连接器22 (参照图4)电连接。燃料栗25被外部电源驱动。燃料栗25的燃料吸入口与吸滤器32相连接。吸滤器32具有用于将燃料过滤的袋状的过滤构件32a。过滤构件32a由例如无纺布、网眼材料、滤纸、针织布等构成。过滤构件32a容纳在副燃料箱18内且形成为包围外壳28的周围的立式C字筒状。
[0032]在外壳28的上端部,呈放射状地设有多个(例如3个)弹性支承片29。弹性支承片29的外端部与副燃料箱18的周壁部18b的上端部相卡定。弹性支承片29弹性地支承外壳28。燃料配管部30设于外壳28的上端部。
[0033]燃料配管部30与燃料栗25的燃料喷射口(未图示)相连接。燃料配管部30具有供给燃料喷射管30a和剩余燃料喷射管30b。供给燃料喷射管30a和安装用板16的燃料喷射管21 (参照图4)借助具有挠性的挠性管(未图示)连接起来。在燃料配管部30上安装有调压器34。调压器34将自燃料栗25喷射出的燃料的压力调整为规定的压力并将由此产生的剩余燃料向剩余燃料喷射管30b排出。另外,如图2所示,在副燃料箱18的底部设有喷射栗36。喷射栗36和剩余燃料喷射管30b借助具有挠性的回流管37连接起来。
[0034]如图5所示,在副燃料箱18的周壁部18b的前壁部18c的前侧面设有燃料测量器38。燃料测量器38包括安装于前壁部18c的传感器主体38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设于该传感器主体38a的臂38b、以及安装于该臂38b的自由端部的浮标38c (参照图2)。与传感器主体38a电连接的线束(未图示)同安装用板16的电连接器22(参照图4)电连接。浮标38c根据燃料箱12内的燃料的剩余量即液面的变化而沿上下方向移动。传感器主体38a对臂38b随着浮标38c的移动而产生的转动的变化进行检测并将其信号化,将该检测信号向控制装置(ECU)输出。由此,能够检测燃料箱12内的燃料的剩余量。
[0035]如图2所示,在安装用板16与副燃料箱18之间设有左右两根(在图2中示出1根)轴构件42,两根轴构件42将两构件16、18以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即能够伸缩的方式连结起来。图6是表示安装用板和副燃料箱之间的连结构造的剖视图。在图6中,仅示出了与连结构造有关的构件,而省略了其他构件。如图6所示,轴构件42例如为金属制,其由截面为圆形状的实心轴形成。
[0036]在副燃料箱18的周壁部18b的上端部的外侧部一体形成有左右两个引导部46。引导部46形成为具有贯穿孔46a的中空圆筒状。如图5所示,右侧的引导部46配置于周壁部18b的前壁部18c的右端部。左侧的引导部46配置为,以副燃料箱18的轴线18L为中心相对于右侧的引导部46呈点对称状。S卩,两引导部46配置在以轴线18L为中心的相反的位置上。
[0037]如图4所示,在安装用板16的下表面,通过一体成形设有比轴构件42的数量多的数量即4个支承部48。如图6所示,支承部48形成为下方开口的有顶圆筒状。在支承部48内形成有锥状的卡定孔48a,该卡定孔48a为越朝向上方去顶端越细的形状。在支承部48的外周部,呈放射状地一体形成有多个增强肋48b。
[0038]如图4所示,将4个支承部48中的、配置于通过安装用板16的轴线16L的直线S1上的两个支承部48称作第1组支承部48 (标注附图标记(1))。另外,将余下的两个支承部48称作第2组支承部48 (标注附图标记(2))。第1组支承部48⑴以轴线16L为中心呈点对称状配置在直线S1上。在俯视时,第1组支承部48(1)以安装用板16和副燃料箱18的彼此的轴线16L、18L相一致的状态配置在与副燃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