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749033阅读:来源:国知局
1和图2,所述内燃机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还可包括:控制器42,通信连接冷却水泵17、第一截止阀18A、第二截止阀18B、第一凉水塔19、有机工质泵10、第一换热器11、膨胀机12、第二换热器13、烟气余热换热装置23、吸收式热泵机组21、第三截止阀27以及流体泵30。
[0048]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的一实施例中,第一截止阀18A的进口 181A与出口 182A和第二截止阀18B的进口 181B与出口 182B可同时连通。此时,冷却水循环的第一个回路和冷却水循环的第二个回路同时工作,可以通过控制器42分别调节第一截止阀18A和第二截止阀18B的阀门开度,从而分别调节冷却水循环的第一个回路和冷却水循环的第二个回路中的冷却水的流量。
[0049]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述内燃机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还可包括:冷却泵31,设置在第二换热器13的下游并连通第二换热器13 ;换热介质进管32,一端连通第一凉水塔19的进口 191 ;换热介质出管33,一端连通第一凉水塔19的出口 192,且经过冷却泵31和第二换热器13 ;第四截止阀34,具有进口 341和出口 342,进口 341连通换热介质进管32的另一端,出口 342连通换热介质出管33的另一端;其中,第一凉水塔19的出口 192、换热介质出管33、冷却泵31、第二换热器13、第四截止阀34的进口 341、第四截止阀34的出口 342、换热介质进管32、第一凉水塔19的进口 191形成冷却水子循环回路;当第二截止阀18B的进口 181B与第二截止阀18B的出口 182B连通、第四截止阀34的进口 341和第四截止阀34的出口 342连通时,做功后的乏气从膨胀机12排出并进入第二换热器13,而第一凉水塔19的冷却水在冷却泵31的驱动下经由第一凉水塔19的出口 192、换热介质出管33、冷却泵31进入第二换热器13,在第二换热器13中,冷却水与乏气进行换热,冷却水吸收乏气的热量而升温,乏气放热而降温、冷却成液态有机工质、之后液态有机工质回收到有机工质储液罐,升温的冷却水经由冷却泵31进入第一凉水塔19,第一凉水塔19使进入其内的升温的冷却水与外界通入第一凉水塔19内的空气进行换热,冷却水放热降温。
[0050]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内燃机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还可包括:控制器42,通信连接冷却水泵17、第一截止阀18A、第二截止阀18B、第一凉水塔19、有机工质泵10、第一换热器11、膨胀机12、第二换热器13、烟气余热换热装置23、吸收式热泵机组21、第三截止阀27、流体泵30、第四截止阀34、冷却泵31以及第二凉水塔35。
[0051]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内燃机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还可包括:冷却泵31,设置在第二换热器13的下游并连通第二换热器13 ;第二凉水塔35,设置在冷却泵31的下游并连通冷却泵31 ;换热介质进管32,一端连通第二凉水塔35的进口 351 ;换热介质出管33,一端连通第二凉水塔35的出口 352,且经过冷却泵31和第二换热器13 ;第四截止阀34,具有进口 341和出口 342,进口 341连通换热介质进管32的另一端,出口 342连通换热介质出管33的另一端;其中,第二凉水塔35的出口 352、换热介质出管33、冷却泵31、第二换热器13、第四截止阀34的进口 341、第四截止阀的出口 342、换热介质进管32、第二凉水塔35的进口 351形成独立的冷却水循环回路;当第二截止阀18B的进口 181B与第二截止阀18B的出口 182B连通、第四截止阀34的进口341和第四截止阀34的出口 342连通时,做功后的乏气从膨胀机12排出并进入第二换热器13,而第二凉水塔35内的冷却水在冷却泵31的驱动下经由第二凉水塔35的出口 352、换热介质出管33、冷却泵31进入第二换热器13,在第二换热器13中,冷却水与乏气进行换热,冷却水吸收乏气的热量而升温,乏气放热而降温、冷却成液态有机工质、之后液态有机工质回收到有机工质储液罐,升温的冷却水经由冷却泵31进入第二凉水塔35,第二凉水塔35使进入其内的升温的冷却水与外界通入第二凉水塔35的空气进行换热,冷却水放热降温。
[0052]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内燃机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还可包括:控制器42,通信连接冷却水泵17、第一截止阀18A、第二截止阀18B、第一凉水塔19、有机工质泵10、第一换热器11、膨胀机12、第二换热器13、烟气余热换热装置23、吸收式热泵机组21、第三截止阀27、流体泵30、第四截止阀34以及冷却栗31。
[0053]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所述内燃机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还可包括:第三进管36,一端连通于第四截止阀34的进口 341而另一端连通于吸收式热泵机组21 ;第三出管37,一端连通于吸收式热泵机组21而另一端连通于换热介质出管33 ;第四截止阀34的进口 341和第四截止阀34的出口 342关闭时,做功后的乏气从膨胀机12排出并进入第二换热器13,而第一凉水塔19的冷却水在冷却泵31的驱动下经由第一凉水塔19的出口 192、换热介质出管33、冷却泵31进入第二换热器13,在第二换热器13中,冷却水与乏气进行换热,冷却水吸收乏气的热量而升温,乏气放热而降温、冷却成液态有机工质、之后液态有机工质回收到有机工质储液罐,升温的冷却水在冷却泵31的泵送作用下经由第三进管36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21,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21中的升温的冷却水在吸收式热泵机组21中放热降温,经由第二进管28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21中的降温的流体在吸收式热泵机组21中吸热升温。在一实施例中,经由第一进管20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21中的已回收内燃机43的热量的冷却水和经由第三进管36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21中的升温的冷却水一起在吸收式热泵机组21中放热降温。
[0054]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所述内燃机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还可包括:第三进管36,一端连通于第四截止阀34的进口 341而另一端连通于吸收式热泵机组21 ;第三出管37,一端连通于吸收式热泵机组21而另一端连通于换热介质出管33 ;当第四截止阀34的进口 341和第四截止阀34的出口 342关闭时,做功后的乏气从膨胀机12排出并进入第二换热器13,而第二凉水塔35内的冷却水在冷却泵31的驱动下经由第二凉水塔35的出口 352、换热介质出管33、冷却泵31进入第二换热器13,在第二换热器13中,冷却水与乏气进行换热,冷却水吸收乏气的热量而升温,乏气放热而降温、冷却成液态有机工质、之后液态有机工质回收到有机工质储液罐,升温的冷却水在冷却泵31的泵送作用下经由第三进管36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21,在吸收式热泵机组21中,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21中的升温的冷却水在吸收式热泵机组21中放热降温,经由第二进管28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21中的降温的流体在吸收式热泵机组21中吸热升温。在一实施例中,经由第一进管20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21中的已回收内燃机43的热量的冷却水和经由第三进管36进入吸收式热泵机组21中的升温的冷却水一起在吸收式热泵机组21中放热降温。
[0055]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内燃机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还可包括:烟道38,连通在烟气余热换热装置23和内燃机43之间,用于将内燃机43排放的烟气输出;第五截止阀39A,设置于烟道38,具有进口 39IA和出口 392A,进口 391A连通内燃机43,出口 392A连通烟气余热换热装置23 ;第六截止阀39B,具有进口 391B和出口 392B,进口 391B连通第五截止阀39A的进口 391A且连通内燃机32,出口 392B连通于外界大气;当第五截止阀39A的进口 39IA与第五截止阀39A的出口392A连通时,内燃机43排放的烟气输入至烟气余热换热装置23,当第六截止阀39B的进口391B与第六截止阀39B的出口 392B连通时,内燃机43排放的烟气排放进入大气中。当烟气余热换热装置23不工作或突发情况使内燃机的余热不需要回收或部分回收时,第六截止阀39B的进口 391B与第六截止阀39B的出口 392B连通,可将部分烟气直接排空以调节烟气进入烟气余热换热装置23的流量,确保内燃机和烟气余热换热装置23的正常工作与安全。
[0056]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的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2,所述内燃机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还可包括:控制器42,通信连接冷却水泵17、第一截止阀18A、第二截止阀18B、第一凉水塔19、有机工质泵10、第一换热器11、膨胀机12、第二换热器13、烟气余热换热装置23、吸收式热泵机组21、第三截止阀27、流体泵30、第五截止阀39A以及第六截止阀39B。
[0057]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燃机的余热综合利用系统的一实施例中,第五截止阀39A的进口 39IA与出口 392A和第六截止阀39B的进口 39IB与出口 392B可同时连通。此时,内燃机32排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