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发动机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03167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柴油发动机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柴油发动机总成。
【背景技术】
[0002]伴随我国城市化建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汽车作为经济发展、现代文明进步的产物,在带给人类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进入21世纪,汽车污染日益成为全球性问题。随着汽车数量越来越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它对世界环境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危害城市环境,引发呼吸系统疾病,造成地表空气臭氧含量过高,加重城市热岛效应,使城市环境转向恶化。有关专家统计,到21世纪初,汽车排放的尾气占了大气污染的30?60%。随着机动车的增加,尾气污染有愈演愈烈之势,由局部性转变成连续性和累积性,而各国城市市民则成为汽车尾气污染的直接受害者。同时伴随着常规能源的日趋枯竭问题,迫使柴油机朝着低污染、低油耗和高升功率的方向发展,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被认为是解决环保和节能双重压力的最有效和经济的手段之一。现阶段国四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由于进气系统配置限制较难满足随即而来的国五排放升级目标。现通过加装进气节流阀及可变截面增压器优化进气系统使燃烧更加充分以达到排放升级国五目标;同时由于可变截面增压器的使用,相应的柴油机排量可以进行缩小,不仅有利于减小燃油消耗率同时也减少了用户在购车时需要考虑的购置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柴油发动机总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柴油发动机总成,包括曲柄连杆系统、可变截面增压器系统、柴油机进气系统和燃油系统,所述曲柄连杆系统、可变截面增压器系统、柴油机进气系统和燃油系统构成柴油发动机本体,所述曲柄连杆系统,包括活塞、连杆和曲轴,所述连杆下端设有盲孔,盲孔内穿插有曲轴,且上端安装有活塞,所述可变截面增压器系统,包括可变截面增压器、增压器进油管和增压器回油管,所述增压器进油管和增压器回油管通过螺丝与螺孔配合与可变截面增压器连接,所述柴油机进气系统,包括EGR废气进气管、进气节流阀、进气歧管、进气节流阀支架和进气接管,所述进气节流阀通过法兰连接有进气接管,且下端安装有进气节流阀支架,所述进气接管通过法兰连接有EGR废气进气管和进气歧管,所述燃油系统,包括喷油器、燃油栗支架、燃油栗、高压油轨、高压燃油进油管、燃油回油管,所述燃油栗通过螺丝与螺孔配合安装在燃油栗支架上表面,所述高压燃油进油管和燃油回油管通过螺纹与螺栓配合分别与燃油栗、喷油器以及高压油轨紧密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连杆长度为160mm。
[0006]优选的,所述喷油器喷射角度为150°,且油嘴突出高度为1.55mm。
[0007]优选的,所述进气节流阀与进气接管连接处以及进气接管与EGR废气进气管和进气歧管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发动机,不但完成了各系统的合理布置,且达到了与原型机相同的性能水平以及更好的排放指标,同时还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柴油机曲柄连杆系统;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柴油机可变截面增压器系统;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柴油机进气系统;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柴油机燃油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柴油发动机总成,包括曲柄连杆系统1、可变截面增压器系统2、柴油机进气系统3和燃油系统4,所述曲柄连杆系统1、可变截面增压器系统2、柴油机进气系统3和燃油系统4构成柴油发动机本体;
[0015]如图1所示,所述曲柄连杆系统1,包括活塞11、连杆12和曲轴13,所述连杆12下端设有盲孔,盲孔内穿插有曲轴13,且上端安装有活塞11,所述连杆12长度为160mm,现通过重新设计将原连杆12长度由149.8mm变更为160mm相应将发动机行程由94.6mm减小为86mm,在缸径不改变的情况下,发动机排量由3.14* (86/2) 2 *94.6*4*10-3=2.197L变更为3.14* (86/2)2*86*4*10-3=1.997L。现今乘用车购置税在发动机排量为1 (含)至2.2L时税率为5%,而2.2 (含)至3L时税率为9%,可见相应排量的降低可大大的减少用户购车成本;
[0016]如图2所示,所述可变截面增压器系统2,包括可变截面增压器21、增压器进油管22和增压器回油管23,所述增压器进油管22和增压器回油管23通过螺丝与螺孔配合与可变截面增压器21连接,该柴油机采用的可变截面增压器21,涡壳端的导流叶片在低转速、低排气量的工况下自行调节减小排气截面积,加快的排气流速使低速段时进气压力增大,从而极大的改善了低转速时的响应时间及加速能力,而在高速段时导流叶片又可自行调节增大排气截面积,使涡轮的转速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即实现涡轮的过载保护,因此可变截面增压器不需要设置排气泄压阀。该柴油机由于可变截面增压器21中间体位置有所改变,故增压器进、回管进行了重新设计,以保证增压器可以正常工作;
[0017]如图3所示,所述柴油机进气系统3,包括EGR废气进气管31、进气节流阀32、进气歧管33、进气节流阀支架34和进气接管35,所述进气节流阀32通过法兰连接有进气接管35,且下端安装有进气节流阀支架34,所述进气接管35通过法兰连接有EGR废气进气管31和进气歧管33,所述进气节流阀32与进气接管35连接处以及进气接管35与EGR废气进气管31和进气歧管33连接处设有密封圈,为适应排放升级目标,以及为了提高整车行驶的安全性、动力性、平稳性及经济性,该柴油机在进气系统中增加了进气节流阀32,通过ECU精确的控制节流阀体开度,不仅在各种情况下对空燃比进行精确控制,使燃烧更加充分,同时也降低了废气的产生;在怠速的状态下,节流阀保持在一个极小开启角度来稳定燃烧,提高了燃油经济性,排放也得到进一步控制。由于节流阀加装在原先的进气系统上空间无法容纳,故重新设计进气系统,在节流阀下方设计了专门的支架,保证节流阀在各种工况下不会由于过大的加速度而导致工作失常;
[0018]如图4所示,所述燃油系统4,包括喷油器41、燃油栗支架42、燃油栗43、高压油轨44、高压燃油进油管45、燃油回油管46,所述燃油栗43通过螺丝与螺孔配合安装在燃油栗支架42上表面,所述高压燃油进油管45和燃油回油管46通过螺纹与螺栓配合分别与燃油栗43、喷油器41以及高压油轨44紧密连接,所述喷油器41喷射角度为150°,且油嘴突出高度为1.55_,针对在原型机燃油喷射系统研究发现,喷射角度及油嘴突出量有一定的优化空间,通过仿真计算及模拟试验对燃烧过程进行研究,将喷油器孔喷射角度由140°调整至150°并将油嘴突出高度调整至1.5mm可以显著改善燃油的雾化和分布均匀性,由于燃油和空气混合可以达到最佳程度,从而使燃烧得到改善,降低颗粒物的排放,提高柴油机的动力性及燃油经济性。
[001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主权项】
1.一种柴油发动机总成,包括曲柄连杆系统、可变截面增压器系统、柴油机进气系统和燃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连杆系统、可变截面增压器系统、柴油机进气系统和燃油系统构成柴油发动机本体;所述曲柄连杆系统,包括活塞、连杆和曲轴,所述连杆下端设有盲孔,盲孔内穿插有曲轴,且上端安装有活塞;所述可变截面增压器系统,包括可变截面增压器、增压器进油管和增压器回油管,所述增压器进油管和增压器回油管通过螺丝与螺孔配合与可变截面增压器连接;所述柴油机进气系统,包括EGR废气进气管、进气节流阀、进气歧管、进气节流阀支架和进气接管,所述进气节流阀通过法兰连接有进气接管,且下端安装有进气节流阀支架,所述进气接管通过法兰连接有EGR废气进气管和进气歧管;所述燃油系统,包括喷油器、燃油栗支架、燃油栗、高压油轨、高压燃油进油管、燃油回油管,所述燃油栗通过螺丝与螺孔配合安装在燃油栗支架上表面,所述高压燃油进油管和燃油回油管通过螺纹与螺栓配合分别与燃油栗、喷油器以及高压油轨紧密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油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长度为16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油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油器喷射角度为150°,且油嘴突出高度为1.5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柴油发动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节流阀与进气接管连接处以及进气接管与EGR废气进气管和进气歧管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柴油发动机总成,包括曲柄连杆系统、可变截面增压器系统、柴油机进气系统和燃油系统,所述曲柄连杆系统、可变截面增压器系统、柴油机进气系统和燃油系统构成柴油发动机本体,所述曲柄连杆系统,包括活塞、连杆和曲轴,所述连杆下端设有盲孔,盲孔内穿插有曲轴,且上端安装有活塞,所述可变截面增压器系统,包括可变截面增压器、增压器进油管和增压器回油管,所述增压器进油管和增压器回油管通过螺丝与螺孔配合与可变截面增压器连接,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发动机,不但完成了各系统的合理布置,且达到了与原型机相同的性能水平以及更好的排放指标,同时还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IPC分类】F02M35/10, F02M61/14, F02B37/00, F02B75/32, F02M55/00
【公开号】CN205013126
【申请号】CN201520756248
【发明人】王楠, 丁开文
【申请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2月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