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18026阅读:1090来源:国知局
混合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混合组件,其包括壳体、若干隔板以及混合装置,其中隔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以将壳体分隔成第一腔体、第二腔体以及第三腔体。混合装置至少部分被第一隔板支撑。第二隔板包括连通第二腔体与第三腔体的至少一个通孔。混合装置包括入口管以及混合管,其中入口管设有第一外表面以及贯穿第一外表面的若干穿孔,所述混合管包括第二外表面以及位于第二外表面上的若干旋流片。混合组件还包括固定在第二隔板上且与混合管对齐的导流罩。混合管与所述导流罩在轴向上相互间隔。所述导流罩设有面向所述混合管的开口以及用以改变气流流动方向的圆弧状的内表面。如此设置,增加了尿素蒸发的距离和时间,提高了气流混合的均匀性。
【专利说明】
混合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组件,属于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研究表明排气后处理系统(例如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系统)管路中氨分布的均匀程度对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耐久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如果氨分布不均匀会导致局部区域氨过多从而易造成氨泄漏,而在另一些氨稀薄区域造成氮氧化合物(NOx)转化效率过低。长时间氨的不均匀分布会导致催化剂老化不均匀,从而影响催化剂的整体性能。另外,尿素液滴的不均匀分布会造成局部管壁或混合结构温度过低,形成结晶,严重时会堵塞排气管、导致发动机动力性能下降。
[000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混合组件,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均匀的混合组件。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组件,其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若干隔板以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混合装置,其中所述若干隔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壳体分隔成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上游的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的第二腔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下游的第三腔体,所述混合装置至少部分被所述第一隔板支撑,所述第二隔板包括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混合装置包括入口管以及平行于所述入口管的混合管,其中所述入口管设有第一外表面以及贯穿所述第一外表面的若干穿孔,所述混合管包括第二外表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外表面上的若干旋流片,所述混合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隔板上且与所述混合管对齐的导流罩,所述混合管与所述导流罩在轴向上相互间隔,所述导流罩设有面向所述混合管的开口以及用以改变气流流动方向的圆弧状的内表面。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组件包括用以安装尿素喷嘴以将雾化之后的尿素溶液喷入所述混合管内的喷嘴安装座。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管包括位于所述旋流片的一侧且靠近所述喷嘴安装座的若干第一穿孔以及位于所述旋流片的另一侧且靠近所述第一隔板的若干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二穿孔均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管包括延伸超过所述第一隔板以进入所述第二腔体内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未延伸入所述导流罩中。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延伸部的直径。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入口管靠近所述第一隔板的端面是密封的。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导流罩至少部分凸伸入所述第三腔体内。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的出口管。
[00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与混合管相对应的导流罩,改变气流的流动方向,增加了尿素蒸发的距离和时间,提高了气流混合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混合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的立体分解图。
[0018]图4是图3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0019]图5是图1中A-A线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请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混合组件100,用以处理发动机(例如大功率发动机)的排气。整体上,所述混合组件100包括壳体1、安装于所述壳体I内的若干隔板2以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混合装置3。其中所述若干隔板2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板21与第二隔板22。所述第一隔板21与所述第二隔板22将所述壳体I分隔成位于所述第一隔板21的上游的第一腔体41、位于所述第一隔板21与所述第二隔板22之间的第二腔体4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隔板22的下游的第三腔体43。所述混合装置3至少部分被所述第一隔板21支撑。
[0021]所述混合装置3包括入口管31以及平行于所述入口管31的混合管32,其中所述入口管31设有第一外表面311以及贯穿所述第一外表面311的若干穿孔312。请参图4及图5所示,所述入口管31靠近所述第一隔板21的端面313是密封的。
[0022]请参图1及图5所示,所述混合组件100包括用以安装尿素喷嘴(未图示)以将雾化之后的尿素溶液喷入所述混合管32内的喷嘴安装座11。
[0023]所述混合管32包括第二外表面321、位于所述第二外表面321上的若干旋流片322、位于所述旋流片322的一侧且靠近所述喷嘴安装座11的若干第一穿孔323以及位于所述旋流片322的另一侧且靠近所述第一隔板21的若干第二穿孔324,所述第一穿孔323与所述第二穿孔324均与所述第一腔体41相连通。所述混合管32包括延伸超过所述第一隔板21以进入所述第二腔体42内的延伸部325。
[0024]所述第二隔板22包括连通所述第二腔体42与所述第三腔体43的至少一个通孔221。所述混合组件100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隔板22上且与所述混合管32对齐的导流罩5。所述混合管32与所述导流罩5在轴向上相互间隔,所述延伸部325未延伸入所述导流罩5中。所述导流罩5设有面向所述混合管32的开口 51以及用以改变气流流动方向的圆弧状的内表面52。所述开口51与所述第二腔体42连通。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口51的直径大于所述延伸部325的直径,以确保较多的气流能够在导流罩5作用下反向。所述导流罩5至少部分凸伸入所述第三腔体43内。另外,所述混合组件100还包括与所述第三腔体43连通的出口管12。
[0025]使用时,发动机的排气进入入口管31,由于端面313是密封的,排气只能从穿孔312中出来并进入第一腔体41。随后,绝大部分排气在旋流片322的引导下形成螺旋状的气流,并进入所述混合管32。当达到喷射条件时,尿素喷嘴向所述混合管32中喷射雾化的尿素溶液,尿素液滴在螺旋状气流的作用下与排气进行混合。从混合管32出来的气流一部分会冲向导流罩5,然后在内表面52的作用下进行反向。如此设置,一方面增加了尿素蒸发的距离和时间,提高了气流混合的均匀性;另一方面降低了因尿素溶液与管壁接触而产生结晶的风险。
[0026]另外,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混合组件,其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若干隔板以及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混合装置,其中所述若干隔板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壳体分隔成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上游的第一腔体、位于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的第二腔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二隔板的下游的第三腔体,所述混合装置至少部分被所述第一隔板支撑,所述第二隔板包括连通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第三腔体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混合装置包括入口管以及平行于所述入口管的混合管,其中所述入口管设有第一外表面以及贯穿所述第一外表面的若干穿孔,所述混合管包括第二外表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外表面上的若干旋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第二隔板上且与所述混合管对齐的导流罩,所述混合管与所述导流罩在轴向上相互间隔,所述导流罩设有面向所述混合管的开口以及用以改变气流流动方向的圆弧状的内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包括用以安装尿素喷嘴以将雾化之后的尿素溶液喷入所述混合管内的喷嘴安装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包括位于所述旋流片的一侧且靠近所述喷嘴安装座的若干第一穿孔以及位于所述旋流片的另一侧且靠近所述第一隔板的若干第二穿孔,所述第一穿孔与所述第二穿孔均与所述第一腔体相连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管包括延伸超过所述第一隔板以进入所述第二腔体内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未延伸入所述导流罩中。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直径大于所述延伸部的直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管靠近所述第一隔板的端面是密封的。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罩至少部分凸伸入所述第三腔体内。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三腔体连通的出口管。
【文档编号】F01N3/28GK205605279SQ201620301606
【公开日】2016年9月28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2日
【发明人】殷雷, 张磊, 李颖
【申请人】天纳克(苏州)排放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