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油藏流动的供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251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拟油藏流动的供液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拟油藏流动的供液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模拟油藏径向流动 均勻供液的供液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评价不同防砂方式的防砂效果时,室内模拟实验装置已经逐步从一维 模拟实验装置转变到径向流动的实验模拟装置。这种径向流动模拟方式,更好的模拟了实 际情况下油井的近井地带的流动情况,使得防砂效果的模拟更接近实际。但是目前的径向 流动模拟,一般都是在圆形的装有模拟地层砂的实验装置的外壁上打2-4个孔,从此孔注 入流体,模拟油井的径向流动。通过有限的这几个孔的供液,来模拟实际地层的供液,具有 很大的局限性。从有限的这几个孔注入流体,造成在模拟的外供液面上供液的不均勻性, 结果就会出现在注入流体孔的附近流体对地层砂的冲刷比较严重,砂粒的运移也会比较严 重,使得模拟实验的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因此,径向流动模拟实验时,如何设计实验装置 才能够均勻供液,更好的模拟真实地层情况下油井的流动形态,尽量减小实验的误差,成为 十分关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可以提供均勻的径向流动的液体、用于模拟油藏实验 检测完井方式效果或防砂管等油井中所用装置性能的模拟油藏流动的供液装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模拟油藏流动的供液装置,包括该供液装置包括上下底面封 口、密闭的筒状高压釜体1和筒状分流罩2 ;所述分流罩2嵌套于所述高压釜体1内,分流 罩2侧面外壁与所述高压釜体1内壁贴合;分流罩上设有均勻分布于整个侧壁上的若干个 孔9 ;所述高压釜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油口 3 ;高压釜体内壁与分流罩贴合的部位设 有相互交叉的导流凹槽4,导流凹槽4均勻分布于高压釜体内部,与分流罩封闭成交叉的通 道,进油口与导流凹槽相连通。所述分流罩2为筒状罩,无上下底面封口、中空,下端与所述高压釜体1的下底面 连接;所述高压釜体1下底面设有出油口 6。上述分流罩2内壁也可设有引流凹槽5,该引流凹槽5可以与高压釜体内壁的引流 凹槽4设置的位置一致,也可以与引流凹槽5交叉。上述结构使通过进油口进入高压釜体内的液体在压力的作用下从互相交叉的导 流凹槽4,或者导流凹槽4和导流凹槽5中流动,布满整个高压釜体内测,使液体从周围各个 方向不同的高度位置均勻的径向流动。为了达到周向均勻加载的目的,所述高压釜体和分流罩为圆筒型,所述进油口须 位于高压釜体侧壁中部,并且沿周向均勻对称布置,四个方向(高压釜体同一高度的周线 的四分点)各设一个进油口。分流罩设置的孔为了满足到达径向流动的目的,所做位置必须紧贴高压釜内壁,在不影响高压釜内部空间的前提下可设置多层,可以每层都设置引流凹槽,也可以再其 中几层中设置凹槽。所述分流罩的上设置的孔直径大小为2-5mm。所述分流罩的壁厚为 2-3mm。所述高压釜体的上底面为盖7,下底面为底座8,所述高压釜体的侧壁与其盖和底 座之间用螺栓固定连接。基于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供液装置可以提供均勻的径向流动的液体、用于 模拟油藏实验检测完井方式效果或防砂管等油井中所用装置的性能等的检测,提供更真实 的模拟油藏流动的效果。实验时密闭高压釜体3釜体内充满模拟储层砂。高压釜体1内壁 的导流凹槽和分流罩2的这种结构,使进油口 3流进的油形成有效的均勻径向流动,模拟储 层的有效泄油面积;这种结构能够更好地模拟油田的地层特征,模拟地下流体的径向流动 状态,可以形成稳定的压力漏斗梯度,使得原有的径向流动模拟实验更接近真实的地下流 动状况。本实用新型的保证油藏径向流动模拟实验均勻供液的装置,实验进行时,高压釜 体内充满模拟储层砂,施加三围应力模拟油藏有效应力状况;内壁具有凹槽结构的高压釜 体和外壁具有凹槽结构的分流罩可以保证注入流体形成有效的均勻径向流动,能够模拟油 田的地层特征,模拟地下流体的径向流动状态,可以形成稳定的压力漏斗梯度,进行有围压 情况下的径向流动,进行各种评价实验,更真实准确可信。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模拟油藏流动的供液装置主视图(垂向剖视图)图2为模拟油藏流动的供液装置高压釜体内壁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模拟油藏流动的供液装置。它包括密闭筒状高压釜 体1和筒状分流罩2 ;其中密闭筒状高压釜体1为上下封口的密闭筒状,分流罩2为中空、无上下封口的 筒状罩,嵌套于所述筒状高压釜体1内,分流罩2侧面外壁与所述高压釜体1内壁贴合,分 流罩上设有均勻分布于整个侧壁上的若干个孔9 ;高压釜体内壁与分流罩贴合的部位设有 相互交叉的导流凹槽4 (如图2所示),均勻分布于高压釜体内部,与分流罩封闭成交叉的通 道,进油口与导流凹槽相连通,所述分流罩2下端与所述高压釜体1的下底面连接;为了均 勻加载压力和便于检测等目的,分流罩2和筒状高压釜体均设为圆筒型,高压釜体中空封 闭,分流罩为无上下封口的中空圆筒。高压釜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油口 3,优选为至少四个,进油口位于高压釜体 侧壁中部,并且沿周向均勻对称布置,比如四个进油口,进油口位于高压釜体同一高度的周 线的四分点上。这样可以达到周向均勻加载的目的。高压釜体1下底面设有出油口 6。可以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设置位置,一般均设于 高压釜体底面的中心位置,以方便压力等数据的控制。上述分流罩2内壁也可设有引流凹槽5,该引流凹槽5可以与高压釜体内壁的引流凹槽4设置的位置一致,也可以与引流凹槽5交叉。高压釜体的上底面为盖7,下底面为底座8,高压釜体的侧壁与其盖和底座之间用 螺栓固定连接。盖与高压釜体的侧壁之间用密封垫密封。上述结构使通过进油口进入高压釜体内的液体在压力的作用下从互相交叉的导 流凹槽4,或者导流凹槽4和导流凹槽5中流动,布满整个高压釜体内测,使液体从周围各个 方向不同的高度位置均勻的径向流动。分流罩设置的孔为了满足到达径向流动的目的,所做位置必须紧贴高压釜内壁, 在不影响高压釜内部空间的前提下可设置多层,可以每层都设置引流凹槽,也可以再其中 几层中设置凹槽。分流罩设置的孔大小以2-5mm为宜,孔太小,影响压力传递,孔太大,不能 形成有效的径向流动。每层分流罩的壁厚为2-3mm为宜。所述高压釜体的上底面为盖7,下底面为底座8,所述高压釜体的侧壁与其盖和底 座之间用螺栓固定连接。基于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供液装置可以提供均勻的径向流动的液体、用于 模拟油藏实验检测完井方式效果或防砂管等油井中所用装置的性能等的检测,提供更真实 的模拟油藏流动的效果。实验时密闭高压釜体3釜体内充满模拟储层砂。高压釜体1内壁 的导流凹槽和分流罩2的这种结构,使进油口 3流进的油形成有效的均勻径向流动,模拟储 层的有效泄油面积;这种结构能够更好地模拟油田的地层特征,模拟地下流体的径向流动 状态,可以形成稳定的压力漏斗梯度,使得原有的径向流动模拟实验更接近真实的地下流 动状况。本实用新型的保证油藏径向流动模拟实验均勻供液的装置,实验进行时,高压釜 体内充满模拟储层砂,施加三围应力模拟油藏有效应力状况;内壁具有凹槽结构的高压釜 体和外壁具有凹槽结构的分流罩可以保证注入流体形成有效的均勻径向流动,能够模拟油 田的地层特征,模拟地下流体的径向流动状态,可以形成稳定的压力漏斗梯度,进行有围压 情况下的径向流动,进行各种评价实验,更真实准确可信。
权利要求1.一种模拟油藏流动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供液装置包括密闭筒状高压釜体 (1)和筒状分流罩O);所述分流罩(2)嵌套于所述高压釜体(1)内,分流罩(2)侧面外壁 与所述高压釜体⑴内壁贴合;分流罩上设有均勻分布于整个侧壁上的若干个孔(9);所 述高压釜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油口( ;高压釜体内壁与分流罩贴合的部位设有相 互交叉的导流凹槽G),导流凹槽(4)均勻分布于高压釜体内部,与分流罩封闭成交叉的通 道,进油口与导流凹槽相连通;所述分流罩( 下端与所述高压釜体(1)的下底面连接;所 述高压釜体(1)下底面设有出油口(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分流罩O)内壁设有引流凹槽(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釜体为圆筒形,所述进 油口位于高压釜体侧壁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口为至少四个,均勻分布于 所述高压釜体的同一高度位置侧壁的四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罩上设置的孔直 径大小为2-5mm。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罩上设置的孔直径大小为 2-5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罩设置至少一层,每层壁厚 为 2-3mm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罩设置至少一层,每层分流 罩的壁厚为2-3mm。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釜体的上底面为盖(7),下 底面为底座(8),所述高压釜体的侧壁与其盖和底座之间用螺栓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釜体的上底面为 盖(7),下底面为底座(8),所述高压釜体的侧壁与其盖和底座之间用螺栓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拟油藏流动的供液装置。该装置该供液装置包括密闭筒状高压釜体和筒状分流罩;所述分流罩嵌套于所述高压釜体内,分流罩侧面外壁与所述高压釜体内壁贴合;分流罩上设有均匀分布于整个侧壁上的若干个孔;所述高压釜体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油口,高压釜体内壁与分流罩贴合的部位设有相互交叉的导流凹槽,均匀分布于高压釜体内部,与分流罩封闭成交叉的通道,进油口与导流凹槽相连通,所述分流罩下端与所述高压釜体的下底面连接;所述高压釜体下底面设有出油口。本实用新型的供液装置可以提供均匀的径向流动的液体、用于模拟油藏实验检测完井方式效果或防砂管等油井中所用装置的性能等的检测,提供更真实的模拟油藏流动的效果。
文档编号E21B47/10GK201874564SQ20102028002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日
发明者房茂军, 曾祥林, 梁丹 申请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