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紧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337315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紧密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管密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紧密封装置,用于密封由套管与套管头、油管头壳体形成的环形空间。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套管头、套管四通、油管四通与套管的密封为一种外激发密封形式,即利用注塑泵向橡胶密封圈腔体内注入高压密封脂激发密封圈与套管紧密贴合建立密封,这种密封方式既要借用专用的高压注塑装置,又要使用专用的密封脂,操作繁琐,工作强度大,效率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紧密封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双向自紧, 密封可靠。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密封圈安装在金属弹性开口支撑环内组合成密封装置,在密封圈内径设有凸台,在密封圈外径设有凹槽。装配时,密封装置安装在套管与套管头、油管头壳体形成的环形空间内,利用套管与密封装置的过盈量建立密封,随着油井内流体压力的升高,进一步挤压密封圈,密封圈内径收缩,外径扩张,使密封圈紧密的与套管和套管头或油管头壳体贴合形成可靠的高压密封。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在自紧密封装置与套管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在此间隙处安装金属弹性开口支撑环,密封装置受力后内径收缩,挤压金属弹性开口支撑环收起抱紧套管,密封装置受压变形而不会在壳体与套管环隙间被挤压破坏;2、密封圈内径设有凸台,外径设有凹槽,在初始安装时凸台挤压变形建立密封,凹槽对凸台挤压变形提供补偿;3、密封装置利用自身橡胶过盈和油气井内高压流体激发密封,无须借助外部力量激发密封,为一种自紧密封装置,具有双向密封功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套管头壳体;2、金属弹性开口支撑环;3、密封圈;4、套管头;5、套管,6凸台,7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密封圈3安装在金属弹性开口支撑环2内组合成密封装置,在密封圈 3内径设有凸台6,在密封圈3外径设有凹槽7。密封圈3的内径设有凸台6,密封圈3的外径设有凹槽7,密封圈3与套管5之间存在一定的过盈,对A处和B处的流体建立初始密封,当初始密封建立之后,随着压力的升高,高压流体挤压密封圈3,迫使密封圈3的凸台6紧密的贴合套管5的外表面,形成可靠的高压密封;由于套管5外圆的公差比较大,在套管头壳体1与套管5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当密封圈3受压变形时,密封圈3的一部分橡胶可能从套管头壳体1与套管5的间隙中挤出而破坏,密封圈3受力后内径收缩挤压金属弹性开口支撑环2,金属弹性开口支撑环2收缩抱紧套管5,使密封圈3因受压变形后不会在套管头壳体1与套管5的环隙间处挤压破坏,金属弹性开口支撑环2起到了对中、保护作用,同时也增加密封圈3的刚性和高压密封性能;同理,如果高压流体从B处进入,也可形成可靠的高压密封。
权利要求1.自紧密封装置,其特征在于密封圈(3)安装在金属弹性开口支撑环(2)内组合成密封装置,在密封圈(3)内径设有凸台(6),在密封圈(3)外径设有凹槽(7)。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自紧密封装置,密封圈(3)安装在金属弹性开口支撑环(2)内组合成密封装置,在密封圈(3)内径设有凸台(6),在密封圈(3)外径设有凹槽(7)。本实用新型利用自身橡胶过盈和油气井内高压流体激发密封,无须借助外部力量激发密封,为一种自紧密封装置,具有双向密封功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文档编号E21B17/08GK201943604SQ20102068994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30日
发明者常和林, 秦志坚 申请人:江苏金石油气井口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