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部固化的巷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8818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部固化的巷道。



背景技术:

在煤矿领域,一个老化的巷道弃用,并且在该老化巷道的周围需要挖出一条新的巷道,由于在挖老巷道时对周围泥土环境有扰动,从而出现松散带,当老巷道和新巷道之间的距离比较近时,这样可能引起新巷道在松散带发生塌方的现象,及时对老巷道的底部和新巷道顶部进行固化,但是由于两巷道之间的泥土已经被扰动,固化的效果还是不明显,所以需要一种顶部固化的巷道和固化位于老巷道下方距离比较近处新巷道顶部的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挖新巷道之前由于挖老巷道对泥土有扰动或者老巷道与新巷道之间的泥土层比较薄,从而引起新巷道的塌方,在此提供了一种顶部固化的巷道和固化巷道顶部的方法。

一种顶部固化的巷道,包括第一巷道、第二巷道,所述第二巷道有部分位于第一巷道的上方,还包括外止浆层、内止浆层、固化层,所述内止浆层设置在第一巷道的内表面,所述外止浆层位于位于第一巷道上方的第二巷道部分内,所述固化层设置在内止浆层和外止浆层之间。

优化的,还包括隔墙,位于第一巷道上方的第二巷道部分的下表面是倾斜的,所述隔墙位于第二巷道内且位于外止浆层的一侧,所述隔墙位置的地势低于外止浆层位置的地势,隔墙的水平高度高于外止浆层的水平高度。

优化的,所述位于第一巷道上方的第二巷道部分的下表面是水平的。

优化的,所述套管为钢管,所述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分别有多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巷道为新巷道,第二巷道为废弃的巷道,第一巷道的表面设置有内止浆层,防止对顶部插入套管时出现塌方的现象,第二巷道内设置有外止浆层和隔墙,隔墙防止外止浆层还没有固化前在第二巷道内向低地势处流淌,从而实现不了外止浆层的作用,固化层设置在内止浆层和外止浆层,从而增强新巷道顶部的强度。

(2)本实用新型中隔墙位置的地势低于外止浆层外置的地势,在该地势的情况下,隔墙的水平高度还是高于外止浆层的水平高度,这样可以有效防止未固化的止浆层向低地势流淌。

(3)本实用新型中设置的第一套管的作用是将双液浆从第一巷道内部输送到第二巷道内并快速形成隔墙,第二套管是将单液浆从第一巷道内部输送到第二巷道内并快速形成外止浆层,第三套管是将单液浆从第一巷道内部输送到松散带内并快速形成外固化层。

(4)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多种套管,这样就方便向不同的位置分别设置外止浆层、隔墙和固化层,并且多种套管为多组,这样可以使得外止浆层、隔墙和固化层结构强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巷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顶部固化的巷道,包括第一巷道1、第二巷道2,第二巷道2有部分位于第一巷道1的上方。其中第一巷道1为新巷道,第二巷道2为废弃的巷道。巷道还包括外止浆层4、内止浆层3、固化层6、套管,内止浆层 3设置在第一巷道1的内表面,防止对顶部插入套管时出现塌方的现象。外止浆层4位于第一巷道1上方的第二巷道2部分内,固化层6设置在内止浆层3和外止浆层4之间,从而增强第一巷道1顶部的强度。当位于第一巷道1上方的第二巷道2部分的下表面是倾斜的,还包括隔墙5,隔墙5位于第二巷道2内且位于外止浆层4的一侧,隔墙5位置的地势低于外止浆层4位置的地势,优化的,隔墙5的水平高度高于外止浆层的水平高度,这样隔墙5防止外止浆层4 还没有固化前在第二巷道2内向低地势处流淌。

套管包括第一套管71、第二套管72、第三套管73,第一套管71、第二套管72的两端分别伸向第二巷道2和第一巷道1内,第三套管73一端设置穿过内止浆层3伸到第一巷道1内,另一端设置在固化层6。第一套管71的作用是将双液浆从第一巷道1内部输送到第二巷道2内并快速形成隔墙5,第二套管 72是将单液浆从第一巷道1内部输送到第二巷道2内并快速形成外止浆层4,第三套管73是将单液浆从第一巷道1内部输送到松散带内并快速形成外固化层 6。优化的,套管为钢管,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分别有多根。这样可以使得输送的单液浆和双液浆更加均匀,从而使得外止浆层、隔墙和固化层结构强度更高。

优化的,内止浆层和外止浆层均为单液浆,单液浆由混泥土、水、速凝剂组成,混凝土由P.S.A 32.5级水泥、黄沙、石子组成,水泥、黄沙、石子的重量配比为1:(1~3):(1~3),在本方案中,水泥、黄沙、石子的重量配比为1:2:2,水和混泥土的重量配比为(0.35~0.55):1,在本方案中,水和混泥土的重量配比为0.45:1,速凝剂为水泥重量的3%~5%。

隔墙和固化层均为双液浆,双液浆由水泥浆和水玻璃组成,所述水泥浆的成分和各成分的比例和单液浆相同,水泥浆和水玻璃配比为1:(5~7),在本方案中,水泥浆和水玻璃配比为1:6。

实施例二

如图1所示,一种顶部固化的巷道,包括第一巷道1、第二巷道2,第二巷道2有部分位于第一巷道1的上方。其中第一巷道1为新巷道,第二巷道2为废弃的巷道。巷道还包括外止浆层4、内止浆层3、固化层6、套管,内止浆层 3设置在第一巷道1的内表面,防止对顶部插入套管时出现塌方的现象。外止浆层4位于第一巷道1上方的第二巷道2部分内,固化层6设置在内止浆层3和外止浆层4之间,从而增强第一巷道1顶部的强度。当位于第一巷道1上方的第二巷道2部分的下表面是倾斜的,还包括隔墙5,隔墙5位于第二巷道2内且位于外止浆层4的一侧,隔墙5位置的地势低于外止浆层4位置的地势,优化的,隔墙5的水平高度高于外止浆层的水平高度,这样隔墙5防止外止浆层4 还没有固化前在第二巷道2内向低地势处流淌。

套管包括第一套管71、第二套管72、第三套管73,第一套管71、第二套管72的两端分别伸向第二巷道2和第一巷道1内,第三套管73一端设置穿过内止浆层3伸到第一巷道1内,另一端设置在固化层6。第一套管71的作用是将双液浆从第一巷道1内部输送到第二巷道2内并快速形成隔墙5,第二套管72是将单液浆从第一巷道1内部输送到第二巷道2内并快速形成外止浆层4,第三套管73是将单液浆从第一巷道1内部输送到松散带内并快速形成外固化层 6。优化的,套管为钢管,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分别有多根。这样可以使得输送的单液浆和双液浆更加均匀,从而使得外止浆层、隔墙和固化层结构强度更高。

优化的,内止浆层和外止浆层均为单液浆,单液浆由混泥土、水、速凝剂组成,混凝土由P.S.A 32.5级水泥、黄沙、石子组成,水泥、黄沙、石子的重量配比为1:(1~3):(1~3),在本方案中,水泥、黄沙、石子的重量配比为1:1:1,水和混泥土的重量配比为(0.35~0.55):1,在本方案中,水和混泥土的重量配比为0.35:1,速凝剂为水泥重量的3%~5%。

隔墙和固化层均为双液浆,双液浆由水泥浆和水玻璃组成,水泥浆的成分和各成分的比例和单液浆相同,水泥浆和水玻璃配比为1:(5~7),在本方案中,水泥浆和水玻璃配比为1:5。

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一种顶部固化的巷道,包括第一巷道1、第二巷道2,第二巷道2有部分位于第一巷道1的上方。其中第一巷道1为新巷道,第二巷道2为废弃的巷道。巷道还包括外止浆层4、内止浆层3、固化层6、套管,内止浆层 3设置在第一巷道1的内表面,防止对顶部插入套管时出现塌方的现象。外止浆层4位于第一巷道1上方的第二巷道2部分内,固化层6设置在内止浆层3和外止浆层4之间,从而增强第一巷道1顶部的强度。当位于第一巷道1上方的第二巷道2部分的下表面是倾斜的,还包括隔墙5,隔墙5位于第二巷道2内且位于外止浆层4的一侧,隔墙5位置的地势低于外止浆层4位置的地势,优化的,隔墙5的水平高度高于外止浆层的水平高度,这样隔墙5防止外止浆层4 还没有固化前在第二巷道2内向低地势处流淌。

套管包括第一套管71、第二套管72、第三套管73,第一套管71、第二套管72的两端分别伸向第二巷道2和第一巷道1内,第三套管73一端设置穿过内止浆层3伸到第一巷道1内,另一端设置在固化层6。第一套管71的作用是将双液浆从第一巷道1内部输送到第二巷道2内并快速形成隔墙5,第二套管 72是将单液浆从第一巷道1内部输送到第二巷道2内并快速形成外止浆层4,第三套管73是将单液浆从第一巷道1内部输送到松散带内并快速形成外固化层 6。优化的,套管为钢管,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三套管分别有多根。这样可以使得输送的单液浆和双液浆更加均匀,从而使得外止浆层、隔墙和固化层结构强度更高。

优化的,内止浆层和外止浆层均为单液浆,单液浆由混泥土、水、速凝剂组成,混凝土由P.S.A 32.5级水泥、黄沙、石子组成,水泥、黄沙、石子的重量配比为1:(1~3):(1~3),在本方案中,水泥、黄沙、石子的重量配比为1:3:3,水和混泥土的重量配比为0.55:1,在本方案中,水和混泥土的重量配比为0.55:1,速凝剂为水泥重量的3%~5%。

隔墙和固化层均为双液浆,双液浆由水泥浆和水玻璃组成,水泥浆的成分和各成分的比例和单液浆相同,水泥浆和水玻璃配比为1:(5~7),在本方案中,水泥浆和水玻璃配比为1:7。

实施例四

如图1所示,一种固化巷道顶部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1)向第一巷道内1表面喷浆,待浆液凝固风干后形成内止浆层3;喷浆形成的内止浆层3的厚度不大于0.1m,且内止浆层的强度为C20。

(2)在内止浆层3上打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均穿过第一巷道1和第二巷道2,将第一套管71和第二套管72分别通过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横穿第一巷道1和第二巷道2。

(3)将双液浆从第一巷道1内通过第一套管注入到第二巷道内,待双液浆初凝后形成隔墙5,优化的,双液浆初凝形成隔墙5为15~25s。然后将单液浆从第一巷道1内通过第二套管72注入到第二巷道2内,此时隔墙5阻挡单液浆向地势低的方向流淌,待单液浆凝固风干后形成外止浆层4。其中,单液浆从第一巷道1内通过第二套管72注入到第二巷道2内是为低压注浆,压强不超过0.5 Mpa。

(4)将双液浆带压通过第三套管73注射到内止浆层3和外止浆层4之间,待凝后形成固化层6。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创造,凡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