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钻杆扶正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18602发布日期:2018-10-19 22:26阅读:5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钻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方钻杆扶正器。



背景技术:

在石油的勘探开发过程中,经常使用钻杆,由于钻杆本身的直径小于安装在它前端的牙轮的直径,钻杆具处于不稳定状态。

为了保持钻杆在钻井作业中的稳定性以及便于钻杆对钻井方向的控制,一般在钻杆的端部安装一个扶正器,目前,在钻杆上使用的扶正器主要有两种结构形式,一种为直条齿形,另一种是螺旋条齿形。其中,螺旋条齿形的应用最为广泛。

现有的螺旋条齿形扶正器,相邻的两个扶正条之间形成导流槽,导流槽的宽度固定,一种扶正器很难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使用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钻杆扶正器,孔组的数量为六个,扶正条通过安装螺栓可拆卸的固定于扶正段,扶正条的数量可以在两个至六个之间变换,从而改变导流槽的宽度,未安装扶正条的孔组被封堵件封堵,泥浆等不会进入第一安装孔内,需要安装扶正条时,只需要通过拉环将封堵件拉出即可将安装螺栓插入第一安装孔内,操作简单方便,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使扶正器的导流槽宽度可调,可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降低使用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方钻杆扶正器,所述扶正器包括本体和至少两个扶正条,所述本体包括同轴设置的扶正段、外螺纹接头和内螺纹接头,所述扶正段为圆柱状,所述外螺纹接头和所述内螺纹接头分别位于所述扶正段的两端,所述扶正段的外表面设置有六个孔组,六个所述孔组在所述扶正段的表面均匀分布,每个所述孔组包括至少三个第一安装孔,从所述扶正段的一端到另外一端,每个所述孔组的第一安装孔成螺旋状分布;所述第一安装孔为阶梯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包括第一段孔和第二段孔,所述第一段孔相对于所述第二段孔更靠近所述扶正段的表面,所述第一段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段孔的直径,所述第一段孔为圆孔,所述第二段孔为螺纹孔;所述扶正条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二安装孔和多个用于与井壁滚动接触的滚珠,所述孔组和所述扶正条的延伸轨迹相同,所述扶正条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孔组的数量;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置有安装螺栓,每个所述扶正条的所述第二安装孔与其中一个所述孔组的第一安装孔一一对应,所述安装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且与所述第二段孔螺纹啮合,相邻的两个所述扶正条之间形成导流槽;未连接所述安装螺栓的第一安装孔内设置有封堵件,所述封堵件包括安装体、磁铁和拉环,所述安装体为圆柱状且与所述第一段孔配合,所述安装体低于所述扶正段的表面或所述安装体与扶正段的表面齐平,所述磁铁固定于所述安装体的靠近所述第二段孔的一侧,所述磁铁和所述扶正段通过磁性吸附作用吸附,所述安装体的远离所述第二段孔的一侧设置有容纳凹槽,所述拉环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容纳凹槽内,所述拉环完全嵌设于所述容纳凹槽内时,所述拉环低于所述安装体的顶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安装孔为阶梯孔,所述安装螺栓嵌入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安装螺栓的头部端面低于所述扶正条的表面或与所述扶正条的表面齐平,所述安装螺栓的头部设置有内六角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扶正条上设置有调节孔和调节件,所述调节孔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调节件包括固定管和封闭件,所述固定管为圆柱状且螺纹啮合于所述调节孔内,所述固定管为管状且两端开口,所述滚珠设置于所述固定管内,所述固定管的外表面包括配合段和旋拧段,所述旋拧段相对于所述配合段更靠近所述滚珠,所述配合段设置有与所述调节孔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旋拧段为六棱柱状;所述固定管的其中一个开口为直径逐渐减小的收口,所述封闭件为圆柱状且螺纹啮合于所述固定管内,所述封闭件的靠近所述收口的一端设置有球面凹槽,所述球面凹槽与所述收口形成滚动腔,所述滚珠设置于所述滚动腔内,所述固定部伸入所述调节孔内的长度可调,以改变所述滚珠与所述扶正段轴线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钻杆扶正器,孔组的数量为六个,扶正条通过安装螺栓可拆卸的固定于扶正段,扶正条的数量可以在两个至六个之间变换,从而改变导流槽的宽度,未安装扶正条的孔组被封堵件封堵,泥浆等不会进入第一安装孔内,需要安装扶正条时,只需要通过拉环将封堵件拉出即可将安装螺栓插入第一安装孔内,操作简单方便,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使扶正器的导流槽宽度可调,可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安装螺栓与第一安装孔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3为封堵件与第一安装孔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4为调节件与调节孔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5为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对应如下:

10-扶正器;

11-本体;12-扶正条;

110-扶正段;111-外螺纹接头;112-内螺纹接头;113-第一安装孔;115-封堵件;116-安装体;117-磁铁;118-拉环;119-容纳凹槽;120-第二安装孔;121-滚珠;122-安装螺栓;123-内六角凹槽;125-调节孔;126-调节件;127-固定管;128-封闭件;129-配合段;130-旋拧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方钻杆扶正器10,扶正器10包括本体11和至少两个扶正条12。

本体11包括同轴设置的扶正段110、外螺纹接头111和内螺纹接头112,扶正段110为圆柱状,外螺纹接头111和内螺纹接头112分别位于扶正段110的两端。

扶正段110的外表面设置有六个孔组,六个孔组在扶正段110的表面均匀分布,请参照图2所示,每个孔组包括至少三个第一安装孔113,从扶正段110的一端到另外一端,每个孔组的第一安装孔113成螺旋状分布。

第一安装孔113为阶梯孔,第一安装孔113包括第一段孔和第二段孔,第一段孔相对于第二段孔更靠近扶正段110的表面,第一段孔的直径大于第二段孔的直径,第一段孔为圆孔,第二段孔为螺纹孔。

请参照图3所示,扶正条12上设置有至少三个第二安装孔120和多个用于与井壁滚动接触的滚珠121,孔组和扶正条12的延伸轨迹相同,扶正条12的数量小于或等于孔组的数量;第二安装孔120内设置有安装螺栓122,每个扶正条12的第二安装孔120与其中一个孔组的第一安装孔113一一对应,安装螺栓122穿设于第二安装孔120内且与第二段孔螺纹啮合,相邻的两个扶正条12之间形成导流槽。

未连接安装螺栓122的第一安装孔113内设置有封堵件115,封堵件115包括安装体116、磁铁117和拉环118。

安装体116为圆柱状且与第一段孔配合,安装体116低于扶正段110的表面或安装体116与扶正段110的表面齐平,磁铁117固定于安装体116的靠近第二段孔的一侧,磁铁117和扶正段110通过磁性吸附作用吸附。

安装体116的远离第二段孔的一侧设置有容纳凹槽119,拉环118可转动的设置于容纳凹槽119内,拉环118完全嵌设于容纳凹槽119内时,拉环118低于安装体116的顶面。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方钻杆扶正器10,孔组的数量为六个,扶正条12通过安装螺栓122可拆卸的固定于扶正段110,扶正条12的数量可以在两个至六个之间变换,从而改变导流槽的宽度,未安装扶正条12的孔组被封堵件115封堵,泥浆等不会进入第一安装孔113内,需要安装扶正条12时,只需要通过拉环118将封堵件115拉出即可将安装螺栓122插入第一安装孔113内,操作简单方便,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并且使扶正器10的导流槽宽度可调,可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降低使用成本。

第二安装孔120为阶梯孔,安装螺栓122嵌入第二安装孔120内,安装螺栓122的头部端面低于扶正条12的表面或与扶正条12的表面齐平,安装螺栓122的头部设置有内六角凹槽123。这种设置可以使扶正条12的安装和拆卸更加简单方便。

此外,为了使扶正器10可以适应不同直径的井壁,本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方案:请参照图4所示,扶正条12上设置有调节孔125和调节件126,调节孔125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

请参照图5所示,调节件126包括固定管127和封闭件128,固定管127为圆柱状且螺纹啮合于调节孔125内,固定管127为管状且两端开口,滚珠121设置于固定管127内,固定管127的外表面包括配合段129和旋拧段130,旋拧段130相对于配合段129更靠近滚珠121,配合段129设置有与调节孔125配合的外螺纹,旋拧段130为六棱柱状。

固定管127的其中一个开口为直径逐渐减小的收口,封闭件128为圆柱状且螺纹啮合于固定管127内,封闭件128的靠近收口的一端设置有球面凹槽,球面凹槽与收口形成滚动腔,滚珠121设置于滚动腔内,固定部伸入调节孔125内的长度可调,以改变滚珠121与扶正段110轴线的距离。

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技术要求书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