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防水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5391发布日期:2020-12-22 11:01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隧道防水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隧道防水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隧道的二次衬砌施工前,一般会在隧道的初期支护结构表面上铺设一层防水板,以对隧道底部做防水处理,避免隧道特殊地质条件下,水分和含水物进入隧道。一般防水板与隧道的支护之间通过焊接、钉接、粘接等方式进行硬性连接,防水板难以对外界压力进行缓冲,导致防水板易受压损坏。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隧道防水板结构,旨在对防水板进行抗压保护。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隧道防水板结构,用于隧道内支护结构的防水保护,所述隧道防水板结构包括:缓冲层,设于所述支护结构的表面;防水板,设于所述缓冲层背向所述支护结构的一侧,所述防水板与所述缓冲层围合形成多个缓冲腔,多个所述缓冲腔间隔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防水板面向所述缓冲层的一侧设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凹槽的槽壁与所述缓冲层围合形成一所述缓冲腔。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隧道防水板结构还包括多个弹性件;每一所述弹性件设于每一所述缓冲腔内,每一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缓冲层连接,每一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缓冲层的一端容纳于一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的底壁抵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弹性件呈筒状设置,且每一所述弹性件的横截面积从靠近所述防水板的一端至远离所述防水板的一端逐渐减小。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弹性件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和支撑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支撑部呈夹角设置;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缓冲层,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伸入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的底壁抵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支撑臂;每一所述支撑臂的一端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每一所述支撑臂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凹槽的底壁抵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弹性件还包括翻折部,所述翻折部连接于所述支撑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并向所述缓冲层弯折延伸。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隧道防水板结构还包括连接钉;所述连接部开设有第一钉孔,所述缓冲层开设有第二钉孔,所述连接钉穿过所述第一钉孔和所述第二钉孔后插入所述支护结构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隧道防水板结构还包括垫片;所述垫片开设有第三钉孔,所述垫片设于所述连接部背向所述缓冲层的一侧,所述连接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钉孔、第一钉孔以及所述第二钉孔后插入所述支护结构内。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隧道防水板结构还包括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于所述防水板背向所述缓冲层的一侧,用于保护所述防水板。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隧道的支护结构的表面设置缓冲层,在缓冲层上设置防水板,并使防水板与缓冲层围合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缓冲腔。以此,在防水板受到来自隧道围岩等的外界压力时,一方面可以通过缓冲层对防水板上的压力进行缓冲;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压缩防水板和缓冲层之间的缓冲腔对防水板上的压力进行缓冲,从而能够对防水板起到缓冲保护作用,使防水板不易于在受压后损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隧道防水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支护结构51连接部2缓冲层52支撑部3防水板53翻折部31凹槽6连接钉4缓冲腔7垫片5弹性件8保护层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全文中出现的“和/刻”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隧道防水板结构,用于隧道内支护结构1的防水保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隧道防水板结构,如图1所示,隧道防水板结构包括缓冲层2和防水板3,缓冲层2设于支护结构1的表面;防水板3设于缓冲层2背向支护结构1的一侧,防水板3与缓冲层2围合形成多个缓冲腔4,多个缓冲腔4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在隧道的二次衬砌施工之前,需要在初期支护上加设防水板结构以实现隧道内的防水,本实施例中的支护结构1指的是隧道的初期支护结构,支护结构1包括但不限于用于初期支护的混泥土结构和钢架结构。缓冲层2可以为土工布,其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为合成纤维。防水板3在受到外界压力时,防水板3挤压缓冲层2形变,此时缓冲层2可缓冲防水板3受到的外界压力,对防水板3进行缓冲保护,防止防水板3受压后破损,影响防水板3的防水效果。防水板3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为聚乙烯材质,聚乙烯材质具有抗拉、抗撕裂、强度高、延伸性能较好、变形模量大、耐酸碱、抗腐蚀、耐老化、防渗的特性,能够有效地提升防水板3的防水性能和使用寿命。防水板3具有柔软的特性,以使防水板3可卷曲包装,防水板3用于隧道内的防水。防水板3设于缓冲层2背向支护结构1的一侧,并与缓冲层2围合形成多个缓冲腔4,该多个缓冲腔4可以是在缓冲层2上设置多个槽体结构,防水板3盖设于多个槽体结构的槽口,通过多个槽体结构的槽壁与防水板3面向缓冲层2的表面围合形成的。此处仅作为对缓冲腔4形成的示例性说明,并非对缓冲腔4形成方式的唯一限定。本实施例中的防水板3在受到来自隧道围岩等的外界挤压力时,一方面可以通过缓冲层2对防水板3上的压力进行缓冲;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压缩防水板3和缓冲层2之间的缓冲腔4对防水板3上的压力进行缓冲,从而能够对防水板3起到缓冲保护作用,使防水板3不易于在受压后损坏。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防水板3面向缓冲层2的一侧设有多个凹槽31,多个凹槽31间隔设置;每一凹槽31的槽壁与缓冲层2围合形成一缓冲腔4。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模压等工艺在防水层的表面形成多个凹槽31,每一凹槽31的形状和尺寸大小可相同,或者至少部分凹槽31的形状和尺寸大小不同,该尺寸大小包括凹槽31底壁到槽口的间距、槽口宽度等。在防水板3设置多个凹槽31后,防水板3背向缓冲层2的表面可以为拱弧形表面,在防水板3受到外力作用时,外力挤压防水板3背向缓冲层2的表面,凹槽31内的空间被压缩,如此防水板3就可以对外界压力进行很好的缓冲,使防水板3不易于在受压后损坏。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隧道防水板结构还包括多个弹性件5;每一弹性件5设于每一缓冲腔4内,每一弹性件5的一端与缓冲层2连接,每一弹性件5远离缓冲层2的一端容纳于一凹槽31内,并与凹槽31的底壁抵接。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的材质可以为塑胶材质,弹性件5位于缓冲腔4内,且弹性件5的一端与缓冲层2连接,弹性件5的另一端位于凹槽31内,并与凹槽31的底壁抵接。以此,在防水板3受到外界压力时,凹槽31内的空间被压缩,弹性件5被防水板3挤压并发生弹性形变,弹性件5对防水板3上的压力进行分担和缓冲,弹性件5还对防水板3进行支撑,使防水板3得以对抗外界压力,如此就是防水板3不易在受压后过度形变而破损,提升防水板3的抗压能力和使用寿命。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每一弹性件5呈筒状设置,且每一弹性件5的横截面积从靠近防水板3的一端至远离防水板3的一端逐渐减小。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5呈筒状设置,增加了弹性件5与缓冲层2和防水板3的接触面积,且在弹性件5的横截面积从靠近防水板3的一端至远离防水板3的一端逐渐减小时,弹性件5与防水板3层的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这就有利于通过弹性件5对防水板3层进行更稳定的支撑,有利于维持防水板3形状的定性,同时依然可以通过弹性件5对防水板3上的压力进行缓冲。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每一弹性件5包括相连接的连接部51和支撑部52,连接部51与支撑部52呈夹角设置;连接部51连接于缓冲层2,支撑部52远离连接部51的一端伸入凹槽31内,并与凹槽31的底壁抵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和支撑部52的材质可为塑胶,连接板和支撑部52可一体成型。连接板和支撑部52可呈板状设置,连接部51和支撑部52之间的夹角可为连接板背向缓冲层2的表面与支撑部52背向凹槽31侧壁的表面之间的夹角。连接部51可通过螺钉连接、粘接、插接、卡接等方式与缓冲层2连接。支撑部52远离连接部51的一端与凹槽31的底壁抵接,防水板3受到外界压力而形变时,防水板3挤压支撑部52,支撑部52形变以对防水板3上的压力进行缓冲,对防水板3进行缓冲保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支撑部52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支撑臂;每一支撑臂的一端与连接部51连接,每一支撑臂远离连接部51的一端与凹槽31的底壁抵接。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臂可呈条状设置,支撑臂的材质可以为塑胶材质,每一支撑臂可与连接部51呈夹角设置,多个支撑臂呈喇叭状发散设置,以此,在防水板3受到外界压力而形变时,防水板3挤压多个支撑臂,多个支撑臂形变以对防水板3上的压力进行缓冲,对防水板3进行缓冲保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每一弹性件5还包括翻折部53,翻折部53连接于支撑部52远离连接部51的一端,并向缓冲层2弯折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翻折部53的材质可以为塑胶,翻折部53可与连接部51和支撑部52一体成型。翻折部53可呈板状设置,翻折部53的一端与支撑部52远离连接部51的一端连接,翻折部53的另一端相对于支撑部52弯折,并朝向缓冲层2延伸。在防水板3受到外界压力时,支撑部52被防水板3挤压,而发生弹性形变,支撑部52带动翻折部53靠近缓冲层2,直到翻折部53与缓冲层2抵接,翻折部53同时与防水板3和缓冲层2抵接,并对防水板3起支撑作用,使防水板3不至于过度形变而损坏,进一步地,翻折部53也可以被防水板3挤压而形变,从而还可以通过翻折部53对防水板3上的压力进行缓冲,对防水板3进行多层次的缓冲保护。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隧道防水板结构还包括连接钉6;连接部51开设有第一钉孔,缓冲层2开设有第二钉孔,连接钉6穿过第一钉孔和第二钉孔后插入支护结构1内。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钉6的材质为金属或金属合金材质,连接钉6具有钉帽,连接钉6的钉帽与连接部51背向缓冲层2的一侧抵接。连接钉6用于将连接部51、缓冲层2以及支护结构1相连接,以提升连接部51、缓冲层2以及支护结构1之间连接的紧密性和可靠性。当然,每一弹性件5的连接部51可与一个或者多个连接钉6配合,来与缓冲层2和支护结构1连接,本实施例中不对连接钉6的数量、连接部51上第一钉孔的数量以及缓冲层2上第二钉孔的数量进行限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隧道防水板结构还包括垫片7;垫片7开设有第三钉孔,垫片7设于连接部51背向缓冲层2的一侧,连接钉6依次穿过第三钉孔、第一钉孔以及第二钉孔后插入支护结构1内。在本实施例中,垫片7的材质可以为塑胶材质等,垫片7与连接钉6的钉帽抵接限位,垫片7位于连接钉6的钉帽和连接部51之间。垫片7的设置,使得连接钉6的钉帽可通过垫片7对连接部51施加压力,增强连接部51与缓冲层2配合的紧密性,保证连接部51在缓冲层2上的可靠固定。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隧道防水板结构还包括保护层8,保护层8设于防水板3背向缓冲层2的一侧,用于保护防水板3。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层8可以为土工布层,其材质可以为合成纤维等,保护层8可完全覆盖防水板3背向缓冲层2的表面,保护层8可通过粘接等方式与防水板3连接。保护层8用于对防水板3进行隔离保护,以防止隧道内的围岩刮损防水板3,造成防水板3出现裂缝等损伤,对防水板3进行更为可靠的保护。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