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45224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特别是关于一壳体将数个组装部设在一环墙的内侧,以缩减该壳体尺寸的构造。
背景技术
习用散热扇的壳体构造,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含一壳体10、一定子20及一转子30,该壳体10形成一入风口11、一出风口12、一基座13及数个组装孔101。该转子30可转动的枢接在该定子20上,因而该定于20及转子30形成一组合单元,并固设于该基座13上。该组装孔101形成在该壳体10的数个角隅位置102上。当该壳体10、定子20及转子30组装成散热扇的成品后,该散热扇通常则利用数个定位组件40穿过该壳体10的组装孔101,而稳固的装设在一欲散热物件(未绘示)上方。
另一习用散热扇的壳体构造,如台湾新型专利第545874号的散热扇的壳座构造,请参照图2所示,其散热扇同样包含一壳体10、一定子20及一转子30,但该壳体10是由一环墙部103及一组装板104组成。该环墙部103形成数个纵向槽口105,以增加进气量。该组装板104则在适当位置设置数个组装孔101,以便固设在一欲散热物件(未绘示)上方。
另一习用散热扇构造,如美国实用新型专利第6,132,171号的鼓风机及其模铸壳体的方法(Blower and Method for Molding Housing Thereof)所示,该散热扇的壳体也由一环墙部及一组装板组成。该环墙部选择形成数个横向槽口,以增加进气量。该组装板同样在适当位置设置数个组装孔,以便将散热扇装设在一欲散热物件上方。
虽然上述各种散热扇因构造简单且能增加进气量而被广泛使用,但是该类散热扇都将该组装孔101设计在该壳体10外部的角隅部位102或组装板104上,因而造成该壳体10无法有效缩减外部尺寸及整体体积,以致于在组装时必需占用较大组装空间,及在制造时必需耗用较多原料模铸该壳体10,因而局限该类散热扇的组装适用范围及相对增加制造成本。因此,仍有必要进一步改良上述各种散热扇的壳体构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改良上述的缺点,其将一壳体的数个组装部设在该壳体的一环墙的内侧,以供组装固定该散热扇。由于该组装部设于该环墙的内侧,因而本实用新型能缩减壳体的外部尺寸,而有利于散热扇的小型化,并减少组装所需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扇的壳体构造,其是在一壳体的一环墙及一基座之间设置数个组装部,如此该组装部位于该环墙的内侧,使本实用新型具有缩减整体体积及减少组装空间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扇的壳体构造,其是在一壳体的一环墙及一基座之间设置数个组装部,该组装部形成在数个肋条的适当位置上,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增加组装及设计裕度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扇的壳体构造,其是在一壳体的一环墙及一基座之间设置数个组装部,该组装部形成在出风侧的一导流部上,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增加导流的功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其包含一环墙、一基座、数个肋条及数个组装部。该环墙的二端分别形成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该基座设于该出风口侧,并可结合一定子及一转子。数个肋条其设于该环墙的出风口,并连接该基座及环墙。该组装部位于该环墙及基座之间的适当位置上,以供组装固定该散热扇。由于该组装部设在该环墙内侧,因此该壳体可缩减外部尺寸,而有利于散热扇的小型化。
该组装部一体形成在该肋条上。
该组装部设于该肋条与环墙的交界处。
该转子设有数个叶片,该叶片的外端缘底部对应该组装部分别形成一缺角。
该组装部设于该肋条与基座的交界处。
该环墙在该出风口侧另缩径形成一导流部,该组装部一体形成在该导流部上。
该组装部属一穿孔,其可供结合一定位元件。
该组装部另在孔内形成一螺纹部。
该组装部另在孔内形成一阶梯部。
该组装部属一固定柱,其可供结合于一基板的一固定孔。
该肋条另在该入风口侧形成一弧面,而该组装部则一体形成在该环墙及基座之间的肋条上。
该肋条另在迎风侧形成一倾斜面,该倾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于该转子的叶片的倾斜方向。
如上所述,相较于习用散热扇的壳体构造将该组装部设在该壳体的外部而造成散热扇无法小型化等缺点,本实用新型将该组装部设在该壳体的环墙内侧,其确实有利于缩减该壳体的外部尺寸而有利于散热扇的小型化,并减少组装所需的空间,及增加组装及设计裕度。


图1习用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2另一习用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的组合上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的组合剖视图。
图6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的组合剖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的组合剖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9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的组合剖视图。
图13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的组合剖视图。
图14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的组合剖视图。
10壳体100 环墙 101 组装部102 角隅位置103 环墙 104 组装板105 纵向槽口11入风口 12出风口13基座14肋条 141 弧面142 倾斜面 15组装部 151 阶梯部152 螺纹部 153 固定柱 16导流部20定子30转子 31轴杆32叶片33缺角 40定位元件50基板51固定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的部分构件相同于图1、图2的习用散热扇的壳体构造,因而两者相同部分采用相同图号标示,其构造及功能不再予详细赘述。
请参照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10包含一环墙100、一入风口11、一出风口12、一基座13、数个肋条14及数个组装部15。该环墙100是一中空框体,其构成该壳体10的主要架构。该入风口11及出风口12分别形成在该环墙100的二端。该基座13位于该出风口12的一侧,并经由该肋条14连接于该环墙100,因此该基座13可用以结合一定于20及一转子30的组合。该转子30设有一转轴31及数个叶片32,该转轴31可穿设结合在该定子20,及该叶片32可用以驱动气流。该组装部15形成在该环墙100及基座13之间的适当位置,较佳是一体形成在该肋条14的适当位置上,特别是设于该肋条14与环墙100的交界处。该组装部15较佳是属轴向贯穿的一穿孔,如此该组装部15可供穿设结合数个定位元件40例如螺杆或扣件。再者,如图5所示,该组装部15可选择在孔内形成一阶梯部151,如此该定位元件40的端部将可沉设在该组装部15内,以避免因端部凸出而阻碍叶片32旋转。
请再参照图4及图5所示,在该壳体10、定子20及转子30结合成一散热扇的成品后,该散热扇可利用该定位元件40稳固的装设在任一欲散热物件(未绘示)上方,例如固定在集成电路上的散热装置上。在组装时,该定位元件40可选择由该壳体10的入风口11侧(或上方)进行组装,该定位元件40首先通过任二该叶片32所形成的间隙,接着穿过该组装部15进行组装,如此即可结合在欲散热物件的对应组装部上。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组装部15设在该壳体10的环墙100内侧,因此该壳体10可有效缩减外部尺寸,而有利于散热扇的小型化,进而减少散热扇的组装所需空间。再者,该组装部15在结合该定位元件40后的轴向高度较佳是小于或等于该基座13的轴向高度,如此可避免该组装部15及定位元件40影响该转子30的叶片32的转动及驱风效率。
请参照图6所示,其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相较于第一实施例在孔内形成一阶梯部151,第二实施例的组装部15则进一步在孔内形成一螺纹部152,以增加组装及设计裕度。由设置该螺纹部152,该定位元件40不但可由该壳体10的入风口11侧(上方)进行穿设,且也可选择由该壳体10的出风口12侧(下方)进行组装,而直接螺设结合该组装部15的螺纹部152,以将散热扇固定在任一欲散热物件上。
请参照图7所示,其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的组装部15的轴向高度大于该基座13的轴向高度,同时该转子30的叶片32在外端缘底部则分别对应形成一缺角33,且将该叶片32的外端缘尽可能的贴近该环墙100的内周面。由此在不影响该叶片32运转的前题下,该组装部15可形成较大穿设长度,以供利用较大长度的定位元件40更稳固的穿设固定该散热扇,因此本实用新型可进一步有效的增加组装可靠度。
请参照图8所示,其揭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第四实施例的组装部15同样形成于该环墙100及基座13之间的适当位置,但该组装部15是形成在该肋条14与基座13的交界处。由此,该组装部15同样可选择由上方或下方穿设结合数个定位元件40,以供固定散热扇。由于该组装部15也位于该环墙100内侧,故同样可缩减该壳体10的外部尺寸,促使散热扇小型化,进而相对减少组装所需的空间。因此,由调整该组装部15的设置位置,本实用新型将可增加组装及设计裕度。
请参照图9所示,其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相较于第一实施例在该肋条14的组装部15处可能形成局部扰流而产生轻微噪音,因此第五实施例的肋条14进一步在该入风口11侧形成一弧面141,而该组装部15则一体的形成在具该弧面141的肋条14上,并轴向贯穿该助条14。由此,该肋条14的弧面141可形成较佳导流效果,因此可有效改善因设置该组装部15所造成的扰流问题。
请参照图10所示,其揭示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相较于第五实施例,第六实施例的肋条14除了在该入风口11侧形成一弧面141之外,该肋条14也另外在迎风侧形成一倾斜面142,而该组装部15则同样一体的形成在该肋条14上。该倾斜面142的倾斜方向较佳是相反于该转子30的叶片32的倾斜方向,如此当该叶片32旋转驱风时,该肋条14的弧面141及倾斜面142可形成较佳导流效果,因此可有效改善因设置该组装部15所造成的扰流问题。
请参照图11及图12所示,其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相较于第一实施例在该肋条14的组装部15处可能形成局部扰流而产生轻微噪音,因此第七实施例的环墙100在该出风口12侧进一步缩径形成一导流部16,该组装部15直接一体形成在该导流部16的适当位置上,同时该叶片32的外端缘也尽可能的贴近该环墙100的内周面。由于该导流部16具有导流效果,因此可有效避免因设置该组装部15所造成的扰流问题。
请参照图13所示,其揭示本实用新型第八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的组装部15形成穿孔,第八实施例的组装部15形成其它组装形式,例如向下延伸形成一固定柱153。由此,当该散热扇欲固定于一基板50时,该组装部15的固定柱153可直接由卡掣或胶粘等方式结合于该基板50的一固定孔51,因而快速且稳固的完成散热扇的组装固定,并增加组装及设计裕度。
请参照图14所示,其揭示本实用新型第九实施例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相较于第八实施例,第九实施例的组装部15同时延伸形成一穿孔及一固定柱153,并于该穿孔内设置一螺纹部152。由此,当该散热扇欲固定于一基板50时,该组装部15不但可利用该固定柱153结合于该基板50的一固定孔51之外,且该组装部15也可利用一定位元件40螺设于该螺纹部152,因而进一步提升散热扇的组装可靠度。
如上所述,相较于图1及图2的习用散热扇的壳体构造将该组装部101设在该壳体10的外部而造成散热扇无法小型化等缺点,图3的本实用新型将该组装部15设在该壳体10的环墙100内侧,其确实有利于缩减该壳体10的外部尺寸而有利于散热扇的小型化,并减少组装所需的空间,及增加组装及设计裕度。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利用前述较佳实施例详细揭示,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扇的壳体构造,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环墙,其二端分别形成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一基座,其设于该环墙的出风口,并可结合一定子及一转子;数个肋条,其设于该环墙的出风口,并连接该基座及环墙;数个组装部,其设于该环墙内侧、环墙及基座之间的适当位置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组装部一体设置在该肋条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组装部设于该肋条与环墙的交界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转子设有数个叶片,该叶片的外端缘底部对应该组装部分别形成一缺角。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组装部设于该肋条与基座的交界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环墙在该出风口侧另缩径形成一导流部,该组装部一体形成在该导流部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组装部为一可结合一定位元件的穿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组装部另在孔内形成一螺纹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组装部另在孔内形成一阶梯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组装部为一可结合于一基板的一固定孔的固定柱。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肋条另在该入风口侧形成一弧面,该组装部则一体形成在该环墙及基座之间的肋条上。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散热扇的壳体构造,其特征在于该肋条另在迎风侧形成一倾斜面,该倾斜面的倾斜方向相反于该转子的叶片的倾斜方向。
专利摘要一种散热扇的壳体构造,其包含一环墙、一基座及数个组装部。该环墙的二端分别形成一入风口及一出风口。该基座设于该出风口侧,并可结合一定子及一转子。该组装部位于该环墙及基座之间的适当位置上,以供组装固定该散热扇。由于该组装部设在该环墙内侧,因此该壳体可缩减外部尺寸,而有利于散热扇的小型化。
文档编号F04D29/40GK2695697SQ20042000148
公开日2005年4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日
发明者洪银树, 洪银农, 洪庆升 申请人: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